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考点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1页
    考点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2页
    考点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两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
    有机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有机质累积量超过分解量,有机质含量极高。下图为青藏高原有机土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有机土的成土环境特征是( )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4.图示有机土分布区的主要植被是
    A.稀树草原B.沼泽草甸C.山地针叶林D.荒漠草原
    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 )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6.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 )
    A.B.C.D.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
    8.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9.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
    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降水增加,土壤变湿B.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
    C.气候变暖,土壤变干D.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
    11.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 )
    A.地表光照减弱B.地表温度升高C.表层土变湿润D.土壤氮素减少
    12.近30年,随着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植被( )
    A.产生的凋落物减少B.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C.演替过程发生中断D.与地带性植被一致
    在华北平原某盐碱地,有研究小组于返盐、积盐现象最严重的季节开展“打孔灌沙”实验:选四块相隔不远、性状一致的平整样地,对其中三块地按相同的密度和孔径、不同的深度打孔并填满砂粒;在向四块样地定量漫灌后,观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情况。下图为灌溉后第25天的土壤含盐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可知,T2~T4的( )
    A.下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T1B.表层土壤含盐量明显低于T1
    C.土壤含盐量与土壤深度成正比D.表层土壤含盐量与打孔深度负相关
    14.本实验中,在地表打孔灌沙是为了( )
    ①促进表层土壤水分下渗
    ②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
    ③抑制下层土壤水分上返
    ④降低下层土壤蒸发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推测本实验开展的时间是在( )
    A.2月B.5月C.8月D.11月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山地坡度B.上部林带C.山体海拔D.基带类型
    17.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面积小B.降水多C.风力大D.气温低
    18.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B.土壤C.温度D.光照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下图)。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方某丘陵某革命老区因水土流失问题经济发展受限。当地主要采取几种生态治理措施:种草(成本较低)福建低山丘陵易发生水土流失,采取多种措施,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采取生物措施,严重的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当地在三个邻近实验小区采取如下三种措施进行生态治理测试。三个实验小区的坡度均为15度,面积一致。产水量是降雨量除去各种水损失和损耗的水量,是衡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1)若排除蒸腾和蒸发作用因素,试分析A区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的原因。
    (2)一般来说,土壤储水可以减少坡面径流,土壤水分越大,水土流失越不明显。但A区却使用了造沟排水的方法来保持水土。从自然条件解释排水可以保持水土的原因。
    (3)当地政府对于与C区可实施一样措施的部分地区,只进行了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请分析其原因。
    (4)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最终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从图谈谈必须及时介入水土流失治理的启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a)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b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21.据图b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2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B
    解析: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
    3.答案:A
    解析:冷湿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因为低温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弱,有机质能够得以保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同时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多,形成了冷湿的环境,这是有机土能够在此分布的重要原因,A正确。冷干环境虽然冷,但干燥的条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会因为缺乏水分而受限,但总体上不利于有机土的形成,B错误。暖湿环境虽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强烈,有机质难以积累,C错误。暖干环境既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D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稀疏的树木和广阔的草地,与青藏高原的冷湿环境不符,A错误。沼泽草甸是草甸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积水或有较多潜水渗出的低洼地段,形成以水生和湿生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这种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青藏高原的有机土分布区环境相吻合,B正确。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的高山地区,虽然其生长环境也可能相对冷湿,但与图示有机土分布区的具体植被特征不完全吻合,此外,针叶林的落叶等有机物通常不会大量积累在土壤中形成有机土,C错误。
    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典型的荒漠和草原双重特征,与有机土的成土环境差异显著,D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图中呈现的是坡面上不同空间的盐土分布差异,下方受地下水影响大,加上蒸发作用,形成沼泽盐土和草甸盐土,上方受地下水影响小,形成残积盐土等,盐土空间分异较小,这种分异主要是由于小尺度空间地下水埋深的差异所致,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垂直地域分异指的是高大的山体随海拔的变化,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导致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差异很大,形成的空间尺度较大的地域分异,不符合材料情景,A错误;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强调的是纬度差异影响的热量上的分异导致的自然带的分异,与材料不吻合,C错误;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布,强调的是东西方向上距海远近的差异导致的水分的差异形成的自然带的分异,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异,与材料不符,D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图中呈现的是坡面上不同空间的盐土分布差异,下方受地下水影响大,加上蒸发作用,形成沼泽盐土和草甸盐土,上方受地下水影响小,形成残积盐土等,甲地盐土位于高处,受地下水影响最小,它是在矿化地表径流所盐渍化的洪积物基础上形成的洪积盐土,洪积盐土的积盐特点是盐分由下而上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上下盐分差异大,A正确。D中盐分上下差异不大,排除;C中盐分随深度加深越来越高,排除;B中盐分随深度加深先增加后减少,排除。
    7.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因此目前林线提高70~80米区域的岳桦林是90年代以来才开始生长的。林线不断上升直至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林线附近的岳桦是最近几年才生长出来的,还是幼树。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岳桦林带生长环境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说明岳桦只有在夏季(生长季)才结实。结合材料“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夏季(生长季)气温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结合材料“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说明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冬季升温幅度比较大。
    9.答案:D
    解析: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顶气温升高。长白山北坡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其种子无法达到更高的海拔,新的岳桦林无法生长出来,因此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推测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土壤变干,该区域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乔木乘机入侵洼地,A错误,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地势变低,B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增强,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因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树岛内地表光照减弱,地表温降低,故A正确,B错误;乔木生长需水量大会导致地表土壤湿度降低,C错误;因落叶乔木具有固氮功能,土壤的氮素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说明近30年,随着数导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土壤的结构和水分逐渐改变,该洼地与地带性环境差异缩小,地带性植被逐渐增多,该洼地植被逐渐与地带性植被一致,D正确;植被增多产生的凋落物会增加,A错误;随着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的变化,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土壤结构和肥力改变,故B错误;近30年,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说明演替过程中未发生中断,C错误。故选D。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下层土壤含盐量中大致15cm-20cm深处,T3和T4是低于T1的,故A错误;图中显示表层土壤含盐量中10cm-15cm期间,T2高于T1,故B错误;图中也显示在表层土壤含盐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故C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
    14.答案:A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打孔灌沙过程中,沙质土壤间隙较大,水分下渗率较高,可以促进表层土壤水分下渗,降低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故①正确,②错误;深层打孔技术,灌沙进入深层土壤,可以增加下层土壤间隙,增加水分的储存空间,防止下层土壤中水分空间不足而往上层土壤涌入,故③正确;下层土壤深度较高,蒸发量较小,因此不是为了降低土壤蒸发量,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①和③,答案选择A。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打孔灌沙实验需要再返盐和积盐现象最严重的时候进行,我国的华北地区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大,盐分会随蒸发返回表层土壤,因此返盐现象最为严重,故AD错误;且冬季是我国华北地区盐分较为稳定的时间段,春季回暖,蒸发量大,积累盐分更多,但秋季土壤已经经历夏季淋盐,导致其水分稀释较大,因此积盐量没有春季大,故B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B。
    16.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B。
    17.答案:A
    解析: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
    18.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19.答案(1)雨季降水多,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旱季降水稀少,上部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
    (2)丰产沟通过挖沟培垄,加高了垄的高度,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条件,夏季降水多的季节土壤不会过湿,利于花生、地瓜等春种秋收的作物生长;沟底变深,利于获得地下水补给,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利于旱季越冬作物(如冬小麦)的生长。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壤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土壤通透性良好,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黏土黏粒多,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该地降水总量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因此雨季降水多,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旱季降水稀少,上部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
    (2)读图可知,该农田工程措施挖沟培垄。在垄背种植春种秋收的花生或地瓜,在沟底种植秋种夏初收的冬小麦。花生或地瓜的生长期降水多,丰产沟通过挖沟培垄,加高了垄的高度,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条件,夏季降水多的季节土壤不会过湿,利于花生、地瓜等春种秋收的作物生长;冬小麦生长期雨季还未来临,农作物面临缺水问题,沟底变深,利于获得地下水补给,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利于旱季越冬作物(如冬小麦)的生长。
    20.答案(1)土壤为黏土,粒径小,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无植被,缺少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土壤中无种子,无法吸收水分;导致地表径流量大,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
    (2)坡面上造沟可以汇集坡面径流,水和泥沙容易在沟道聚集;水平沟中水流速度较慢,侵蚀搬运能力弱;水平沟中水分易下渗,故通过造沟排水能保持水土。
    (3)种草成本较低;C区为黏土,草类植被根系较浅,种草容易成活;草类植被保持水土效果较好。
    (4)水土流失较轻时,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能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效果;若水土流失没有及时治理而加重,则工程措施实施难度大,乔灌草也难以成活,生物措施成本更高,成活难度更大,最终难以治理,土地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
    解析:(1)由表格可知,A区土壤为黏土,与B区砂土比较,黏土粒径小,地表水不易下渗;表格中显示,A区无生物措施和植被覆盖,可推知A区地表无植被,故缺少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表格中呈现了A区土壤中无种子,故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被吸收,最终导致A区地表径流量大,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
    (2)坡面上的水平沟可以汇集来自其上侧的坡面径流,从而使得水和泥沙容易在沟道聚集; 水平沟中,几乎无落差,水流速度较慢,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弱,同时水平沟中水分易下渗,故通过造沟排水能减少水土的流失,从而保持水土。
    (3)根据所学知识,草本植物体积小,价格相对较低,种植成本较低;由表格可知,C区为黏土,而草类植被根系较浅,在黏土上种草更容易成活;草类植被较密集,保持水土效果较好。
    (4)水土流失较轻时,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效果更好,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就能遏制水土流失的加重;若水土流失没有及时治理而加重,地表沟壑纵横,则再实施同样的工程措施难度就更大,随着水土流失,土层变薄甚至基岩裸露,乔灌草也难以成活,生物措施成本更高,成活难度更大,最终可能导致土地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
    21.答案:沟壑底部水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以中生乔木为主;坡地地表径流快,水分下渗少,水分条件差,形成有稀疏旱中生矮乔木的疏林草原;丘陵顶部海拔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热条件较差,以灌木和草本混生的灌木草原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图b可以看出,该区自然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从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的变化,沟壑底部的落叶阔叶林为中生乔木,坡地上的疏林草原为草本中夹杂旱中生矮乔木的混合植被,丘陵顶部为灌木和草本混生的灌木草原。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地形条件变化导致的水热条件变化,其中水分条件是主导因素。解题过程如下:
    22.答案:植被覆盖率提高,坡面径流量减少;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消耗大量水分;植被的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化。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材料中说“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即该干燥化趋势与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有关,在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出现了土壤干燥化的现象。因此,可以利用材料将该过程分为“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土壤干燥化”三个过程,再结合水循环的过程来进行解释。
    23.答案:原则:因地制宜。途径:结合当地气候(降水)特征和地形条件,参考原生植物群落,选择适宜植物物种,设置合理的植树种草规模。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生态环境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具体途径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地形条件,参考原生植物群落,选择适宜植物物种,设置合理的植树种草规模。
    土壤类型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植被覆盖
    土壤有种子
    年产水量/m3
    年产沙量
    A
    黏土




    92
    2700
    B
    砂土




    39
    800
    C
    黏土
    建水平沟
    乔灌草混种


    18
    150

    相关试卷

    [地理]2022~2024北京高三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地理]2022~2024北京高三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18页。

    [地理]2024北京高二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地理]2024北京高二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20页。

    [地理]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地理]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2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