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三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考点三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1页
    考点三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2页
    考点三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三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三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2.观测期间该地( )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该时段可能为( )
    A.4月1日前后B.6月1日前后C.10月1日前后D.11月1日前后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4.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地形格局C.植被覆盖D.洋流性质
    5.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B.乙C.丙D.丁
    6.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墨西哥湾
    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两题。
    7.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8.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10.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小题。
    12.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B.夏季的中纬度C.秋季的中纬度D.冬季的高纬度
    13.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下图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
    (1)结合图a,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过程。
    (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
    (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选做)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B。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图中显示期间,第一天出现大气逆辐射,因此有云层出现,不是晴朗无云,故①错误;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②错误;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太阳辐射强烈,说明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说明大气削弱作用强,云层较厚,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正确的有③和④,答案选择D。
    3.答案:B
    解析:结合第二小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主要是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4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故CD错误。答案选择B。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从图中看,降温区位于图示陆域东部,五大湖周围、部分密西西比平原以及部分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图示陆域西部的高原山地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沿海平原受到影响较小,因此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地形格局,而不是海陆位置,A错误,B正确。植被覆盖与如此大范围的降温关系不大,C错误。洋流对陆地气温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海岸线附近,不会影响如此大范围的区域,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图中五大湖西南方的992百帕等压线圈起的区域为低压中心,由此低压中心向东、西南延伸出两条锋线,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其东侧为暖锋,西南侧为冷锋,丁位于暖锋锋前,最可能因为暖锋影响而降水,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降温区与太平洋之间有高原山脉阻挡,图示陆域东部大西洋沿岸有高压系统盘踞,北冰洋近地面为冷高压控制,移向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的可能性很小,故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只能向墨西哥湾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说明雨雾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雨雾会降低大气能见度,故大气能见度低的地区即锋面雨雾所在地区,①测站大气能见度最先出现低值,说明其位于最西侧,同理可知③测站位置居中,②测站位于最东侧。
    8.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锋面下方为弱冷平流,上方为温暖的西南气流。在冷空气内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到锋面处自下而上由冷空气进入暖空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到暖空气内部又恢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特征,A项符合。
    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的最大差值出现在15时左右,而不是正午,A项错误;傍晚时分,沙漠地表温度下降时曲线的斜率大于绿洲,故傍晚绿洲的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项错误;0时—6时沙漠和绿洲都在降温,曲线的走向一致且接近平行,故此时段二者降温速率接近,C项正确;上午绿洲和沙漠均升温,且沙漠升温更快,故上午沙漠长波辐射强于绿洲,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与沙漠相比,绿洲全天的温度都较低,白天沙漠温度高于绿洲,凌晨二者降温速率接近,故夜晚绿洲温度仍较低;因所处季节温度高,绿洲蒸发旺盛,水分蒸发(腾)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绿洲温度下降;若绿洲空气湿度大,则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温度会较高,和题干设定结果相反。
    1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和沙漠相比,绿洲全天的温度都较低。由上题可知,该季节绿洲夜晚蒸腾作用很强,消耗了大量热量,导致夜间绿洲温度比沙漠低。该绿洲地处北半球,一年中7—8月份温度最高,发生该现象的可能性大。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自近地面到高空,纬向风速先变大,到对流层顶后达到最大,然后风速再变小,之后随高度增加,风速再变大,且风向有明显变化。对流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大,约为17—18千米。春季的低纬度(0—30°),风速为0处与图示不符,且20千米以下随海拔增加,风速先变大后变小,与题干图不符,A项错误;夏季的中纬度(30°—60°),随海拔升高,风速先变大,再变小,等于0后,风速为负值,表示改变了风向,与题干图相符,B项正确;秋季的中纬度和冬季的高纬度,随海拔升高,风速的数值一直为正值,与题干图不符,C、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由题干图可知,由甲到乙到丙,风速在减小,但风向变化不明显。①图中丙为北风,④图中丙为南风,均没有明显的纬向风速,②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大,A、B、D项错误;③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小,为西南风,最接近题干图的情况,C项正确。
    14.答案:(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气流辐合抬升;在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3)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
    15.答案:(1)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地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风向平行,具有狭管效应;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
    (2)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高空气团性质温暖;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上下气团形成逆温;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大气稳定,晴天多,(夜晚)辐射散热强,下部气团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难以对流,云系难以向上发展,形成层状展开。
    (3)气温下降到0℃以下;天气晴朗;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大;具有逆温现象,对流较弱。
    解析:(1)从图中来看,莱芒湖位于汝拉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处于瑞士中部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区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该地盛行西南风风向大致平行,同时由于两山相夹,该地地形较窄,具有一定的狭管效应。从图中等压线形势来看,该湖泊附近的等压线相对较为密集,整体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北部有明显的高压中心,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较强的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山地重力的影响,会对风力起到加速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泊表面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得风速也相对较大。
    (2)材料提及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而逆温层的下方常有层云的出现,层云是指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气压北部相对较高,南部相对较低,较强的偏北风在越过汝拉山脉后顺地势向下运动,而下沉气流会出现增温效应,使得高空气团的性质相对较为偏暖。冷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易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地,导致下部气团相对较冷,而上部气团相对较暖,上下部气团形成明显的逆温层,莱芒湖的蒸发又为其下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逆温现象会导致风力偏小、大气稳定,在夜晚时由于辐射散热相对较强,下部气团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同时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对流运动相对较弱,云层难以向上发展,最终呈现出层状向四周展开。
    (3)本题要求是冰冻现象所发生的自然条件。要想发生冰冻现象,首先气温应下降到0℃以下;同时天气晴朗,便于夜晚快速降温;而冰冻现象需要近地面水汽相对较为充足,故需要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大;同时出现逆温现象会减弱对流发生,增强冰冻现象的发生。
    16、
    (1)答案: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土壤湿度偏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地表更易起沙。
    解析:由材料“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可知,当地该时段地面沙源十分丰富,说明当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气候异常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地表沙源。
    (2)答案: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能力强。
    解析:见下图。
    (3)答案: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丙地气温有所降低。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槽线东侧(冷锋锋前)吹偏北风,西侧(冷锋锋后)吹偏西风。由于槽线(冷锋)与气旋一起向偏东方向移动,因此10月22—23日丙地区经历冷锋过境天气过程,即由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有所降低。
    (4)答案:观点:不干预。理由:沙尘暴在地球演化史中,对地貌演变、物质迁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调节人类活动,适应自然。
    [观点:应适度干预。理由:沙尘暴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人类可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沙源区生态环境,降低沙尘暴的危害程度。]
    解析:本问赞成干预或不赞成干预都正确,但要说出充足的理由才能得分。若不干预,主要从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分析;若干预,主要从采取合适的防灾减灾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危害的角度分析。

    相关试卷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原卷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观测期间该地,该时段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共8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观测期间该地,该时段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文件包含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docx、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