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状语后置(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
展开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都放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比如说“在长勺打仗”,这句话中地点状语“在长勺”放在谓语中心词“打仗”的前面。
但在古代汉语中,状语(副词、形容词、动词短语、介宾短语等)常置于谓语之后,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后面,这就是“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这句话中地点状语“于长勺”放在谓语中心词“战”的后面,从而与现代汉语的语序“在长勺打仗”形成对比。
二、举例
古代汉语的状语语后置可以分为介词引导的状语后置和非介词引导的状语后置。例如:
1.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
主要是介词“以、于、乎”所引导介宾短语(构成状语)后置,例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投以骨,即以骨投,把骨头投给狼)
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
——(他们)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用两尉的头祭天地。(祭以尉首,即以尉首祭,用两尉的头祭天地)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以军中多务,即以军中多务辞,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④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步于中庭,即于中庭步,在庭院中散步)
⑤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郡亲自耕种。(躬耕于南阳,即于南阳躬耕,在南阳郡亲自耕种)
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在长勺交战)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生乎吾前,即乎吾前生,在我前面出生的人;先乎吾,即乎吾先,比我早)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凶暴的官差来到我们乡里的时候,在各处叫喊吵闹,在各处骚扰冲闯。(叫嚣乎东西,即乎东西叫嚣,在各处叫喊吵闹;隳突乎南北,即乎南北隳突,在各处骚扰冲闯)
⑨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我曾经对这句话感到怀疑。(疑乎是,即乎是疑,对这句话感到怀疑)
⑩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先进》)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长乎尔,即乎尔长,比你们年纪大)
2.其他状语后置。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非常漂亮,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美甚,即甚美,非常漂亮)
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不绝如缕,即如缕不绝,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③其笃学如此。(《归田录》)
——他是如此的专心好学。(笃学如此,即如此笃学,如此的专心好学)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求剑若此,即若此求剑,像这样寻找宝剑)
二、翻译
文言里有些介词结构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它们移到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去。这种情况以介词“于”和“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为常见。下面把需要由动词(或形容词)后,移到动词(或形容词)前去译的介词结构,再归纳一下,以便复习。
先看由“于”组成的介词结构:
1.“于”当“在”讲,介词结构大多要移到动词前去译。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自己在南阳种地。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批评(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
2.“于”当“自”“从”讲,介词结构要移到动词前。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便从天上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再加上我将要成四个人了。
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
——将军您新自率领益州的部队从秦川出发。
3.“于”当“对”“向”讲,介词结构要移到动词前。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人认为我美,是要对我有所求。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
③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令尹子兰……后来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
4.“于”当“和”“跟”“同”讲,介词结构要移至动词前。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曹操跟袁绍相比,那就名望小人数少。
②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事情危急了,请求奉您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
5.“于”当“被”“受”讲,介词结构要移到动词前。
①故内疑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所以楚怀王在内政上被郑袖迷惑,在外交上受到张仪的欺骗。
②李氏子蟠……六艺经傅,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六经的经文和傅文,他都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6.“于”当“比”讲,介词结构要移到形容词前。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
——孔子说:“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凶呀!”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冰块是由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冷。
再看由“以”组成的介词结构:
1.“以”当“把”讲时,用在动词后的介词结构,有时要提到动词前边去译,有时不必。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他临逝世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到草庐中访问我三次,询问我当时的天下大事……
2.“以”当“拿”“用”讲,介词结构一般要移至动词前。
①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李寄》)
——用牛羊祭礼它,仍旧得不到福佑。
②油灌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在战舰中灌入油,并用帷幕包裹起来。
三、如何区分“状语后置”与“动补结构”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表示时间、地点、工具、程度、状态等功能,而补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后,表示结果、趋向、程度、情态等。现代汉语从语序上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区分状语和补语。但古汉语中由于状语也经常后置,因此和补语不容易仅从位置关系上加以区分,需要仔细辨别。我们可以给出一条标准,即“凡是翻译为现代汉语的时候不需要改变语序的,基本可以认定为是补语,而不是状语后置”。例如: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运于渤海之尾”看起来非常像介词结构后置,但翻译的时候不需要调换语序,而是直接译为“运到渤海边上”。因此是“动补结构”,“于渤海之尾”是补语。
②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徙于南冥”看起来非常像介词结构后置,但翻译的时候不需要调换语序,而是直接译为“迁移到南海”。因此是“动补结构”,“于南冥”是补语。
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欧阳修《卖油翁》)
“置于地”看起来非常像介词结构后置,但翻译的时候不需要调换语序,而是直接译为“放到地上”。因此是“动补结构”,“于地”是补语。
④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哭之恸”翻译为“哭得很伤心”,“恸”是情态补语,“之”是表达动补关系的助词。
⑤子奚哭之悲也。(《韩非子·和氏璧》)
“哭之悲”翻译为“哭得很悲伤”,“悲”是情态补语,“之”是表达动补关系的助词。
⑥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三国志·诸葛亮传》)
“病笃”翻译为“病得很严重”,“笃”是情态补语。
四、“状语后置”典型例句
1.投以骨(《狼》)
正常语序:以骨投。
2.意暇甚(《狼》)
正常语序:意甚暇。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正常语序:而两狼如故并驱。
4.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正常语序: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5.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
6.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正常语序:尝于家圃射。
7.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正常语序:于水中求二石兽。
8.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正常语序:有时(于)白帝朝发。
9.飞漱其间(《三峡》)
正常语序:(于)其间飞漱。
10.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正常语序:相与于中庭步。
11.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舜于畎亩之中发。
1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傅说于版筑之间举。
1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胶鬲于鱼盐之中举。
14.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管夷吾于士举。
15.孙叔敖举于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孙叔敖于海举。
16.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百里奚于市举。
17.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于色征,于声发。
18.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于心困,于虑衡。
1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常语序:于忧患生而于安乐死。
20.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正常语序:于帝告之。
21.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正常语序:林(于)水源尽。
22.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正常语序:则于其上题名。
23.去以六月息(《北冥有鱼》)
正常语序:以六月息去。
2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正常语序: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2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正常语序: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2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正常语序: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2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正常语序: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28.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正常语序:醒能以文述(之)者,太守也。
29.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正常语序:于先王受地。
30.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正常语序:请于君广。
3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正常语序: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3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正常语序:于长勺战。
3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正常语序: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34.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正常语序:以尉首祭。
3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出师表》)
正常语序:侍卫之臣于内不懈,忠志之士于外忘身。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正常语序: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
3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正常语序: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3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正常语序: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3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正常语序: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考点集训
一、翻译题(加线词为人名)。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鸡栖于厅(省略句) B.豫州今欲何至(倒装句)
C.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果得于数里外 B.当求之于上流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求二石兽于水中
3.下列语句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绳之以法 B.动之以情
C.嗤之以鼻 D.一言以蔽之
4.“立功异域”一句包含的特殊句式叫作( )
A.定语后置 B.宾语前置
C.主谓倒装 D.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5.“其笃学如此”一句包含的特殊句式是( )
A.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状语后置 D.主谓倒装
6.“贷粟于监河侯”一句包含的特殊句式是( )
A.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D.主谓倒装
7.下列句子中与“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B.逸马杀犬于道
C.驾骥与羊,子将谁驱? D.昌以氂悬虱于牖
8.下列句子中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笃学如此 B.焦而不吾类
C.喜怒不形于色 D.子来,何若沾衣如此
9.下列句子中与“夫鼻非钝于昼而利于夜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何相反之甚邪!
B.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
C.公即召而问以国事
D.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
10.下列句子中与“蒙辞以军中多务”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孝哉闵子骞! B.我知之濠上也
C.乃劾攸以擅出谷 D.帝购求布千金
11.下列不包含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人何如 B.忌不自信
C.惟兄嫂是依 D.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计将安出?
B.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C.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D.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13.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14.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B.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C.薛谭学讴于秦青 D.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16.下列各句中没有状语后置语法结构的一项是( )
A.先主于永安病笃 B.召亮于成都
C.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D.皆巢于低枝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倒装句的是( )
A.一日,水暴甚 B.汝愚之甚,蔽之甚
C.汝善游最也 D.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18.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
A.有人因他昨天辱骂宰相而告官
B.或许因昨天辱骂了宰相被告官
C.有人将他昨日辱骂宰相一事告诉了他
D.或许将他昨日辱骂宰相一事告诉了他
19.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皇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
A.(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B.(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C.(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D.(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
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21.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因涕泣勉以忠义。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22.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2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A.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没有什么不同吗?
B.你中途就回去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没有什么不同吗?
C.你中途就回去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D.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考点集训参考答案
一、1.所以(先帝)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以大事寄臣”,翻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邻居老人平素器量很大,平时丢了东西,(心中的不愉快)从来不在(不曾)话语中、脸面上流露出来。
(征于声色: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声色征”,翻译为“在话语中、脸面上表现出来”)
3.等到他(张之万)骑上马去,(马)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
(驯良如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如故驯良”,翻译为“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亦可翻译为动补结构“温顺善良得像从前一样”)
4.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敬佩慨叹,认为他(吕蒙正)比唐朝宰相李靖还要贤能。
(贤于李卫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李卫公贤”,翻译为“比李卫公贤能”)
5.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6.在这乱世中苟且保全了性命活了下来。(状语后置,关键词“全”)
二、1.A 【解析】“鸡栖于厅”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鸡于厅栖”。
2.C 【解析】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A果得于数里外→果于数里外得;B当求之于上流→当于上流求之;D求二石兽于水中→于水中求二石兽。
3.D 【解析】A、B、C均为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以法绳之”“以情动之”“以鼻嗤之”;D宾语前置,以一言蔽之。
4.D 【解析】(于)异域立功,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同时也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5.C 【解析】状语后置,应是“如此笃学”。
6.C 【解析】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是“于监河侯贷粟”。
7.C 【解析】例句:于庙觞之,状语后置。A.(于)异域立功,状语后置。B.于道杀犬,状语后置。C.子将驱谁,宾语前置。D.于牖悬虱,状语后置。
8.B(例句:“不誉之甚”应是“甚不誉”,状语后置。A.如此笃学,状语后置。B.不类吾,宾语前置。C.于形色,状语后置。D.如此沾衣,状语后置。
9.D 【解析】例句:于昼纯、于夜利,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甚相反,状语后置。B.于汉帝美女,状语后置。C.以国事问(之),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D.有其道者君子,有那种真学问(本事)的君子,定语后置。
10.A 【解析】例句:蒙以军中多务辞,状语/介词结构后置。A.闵子骞孝哉,主谓倒装。B.(于)濠上知之,介词结构/状语后置。C.以擅出谷劾攸,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D.帝(以)千金购求布,状语/介词结构后置。
11.D 【解析】D是状语后置,“于朝廷战胜”。ABC均为宾语前置,A何如→如何。B自信→信自,相信自己。C惟兄嫂是依→惟依兄嫂。
12.C 【解析】C状语后置,“鲲鱼(于)昆仑之墟发,于碣石暴鬐,于孟诸暮宿”。其余为宾语前置,A安出→出于安,B莫之能禁→莫能禁之,D安往→往安。
13.C 【解析】ABD均为状语后置,A于庭杂植兰桂竹木,B乎沂浴,乎舞雩风,D以锦囊盛,C项为动补结构。
14.A 【解析】A状语后置,于朝廷战胜。其余为宾语前置,A不余欺→不欺余,B莫已若→莫若已,D莫之能禁→莫能禁之。
15.D 【解析】A于屠龙子朱学射,B于酒家问造酒之法,C于秦青学讴。
16.A 【解析】B于成都召亮,C以实不能画辞,D于低枝巢。
17.D 【解析】A.状语后置,水暴甚→水甚暴。B.状语后置,愚之甚,蔽之甚一甚愚,甚蔽。C.状语后置,汝善游最也→汝最善游也。
18.C 【解析】告以昨辱宰相: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以昨辱宰相告(之)”,翻译为“将他昨日辱骂宰相一事告诉了他”。
19.A 【解析】迎太子于南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南京迎太子”,翻译为“到南京接太子”。
20.D 【解析】候之者三: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三候之”,翻译为“多次侦察”。
21.C 【解析】勉以忠义: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以忠义勉(之)”,翻译为“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他)”。
22.B 【解析】奚以异乎牧马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乎牧马者奚以异”,翻译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23.C 【解析】号而恸者三:状语后置。
24.D 【解析】何异断斯织:状语后置。
专题14 被动句(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 这是一份专题14 被动句(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释义,分类,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课内典型例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主谓倒装(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 这是一份专题12 主谓倒装(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释义,分类,现代汉语中的“主谓倒装”,典型例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定语后置(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 这是一份专题10 定语后置(讲义+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释义,分类,现代汉语中也有“定语后置”,课内典型例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