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
    • 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1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2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3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1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2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D 2.B 3.C 4.①“柳”是贴近古代人们生活的事物。
    ②《诗经》(先秦)开始,“柳”的形象在诗中偶然出现,但“柳”与“春天”、“游子”产生联系,逐步深入人的情感世界。
    ③北朝开始,“柳”在诗中大量出现。
    ④隋唐之后,“柳”成为生活和诗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联想。 5.(1)语法:
    ①《登高》前两联对仗极为工整。
    ②娴熟运用情景交融、比兴、象征、暗示等手法。
    (2)词汇:
    ①“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词汇贴近生活,为人熟知。
    ②“猿、鸟、落木、长江”等意象累积了生活经验和感受,蕴含着文化传统,能唤起读者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唐诗语言的特点,探讨了唐诗在读者心目中获得普遍荣誉的原因。文章指出,唐诗语言既高度诗化又贴近日常生活,这种语言的基础是唐代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积淀。通过具体诗句的例证,文章展示了唐诗语言的精炼、自然和富有联想力,强调了诗歌创作中词汇的积累和创新。整体而言,文章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深入揭示了唐诗语言的独特魅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所以唐诗能在读者心目中获得普遍的荣誉”错误,根据材料“唐诗在读者心目中之所以获得那么普遍的荣誉,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语言方面的成就,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知,唐诗的语言是其在读者心目中获得普遍荣誉的原因之一。
    B.“而这种生活气息本身就是诗”错误,材料论述为“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不是“就是诗”。
    C.“既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错误,原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基础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可以省略,新鲜的表现手法等等,……这些语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虚字省略”属于语法方面,而非语汇方面。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能力。
    B.“‘雨’‘柳’‘渭城’等诗歌语言的使用,使《送元二使安西》成为最有感染力的赠别诗”错误,根据材料“从此‘渭城’也就被赋予鲜明的诗意”可知,因为《送元二使安西》成为“最富于感染力的赠别诗”,进而让“渭城”意象被诗化。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四段的观点:诗的词汇,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是基于生活面形成的。
    A.“青山”“孤帆”“日”等都是眼前之景,基于生活。
    B.“峨眉山月”“平羌江水”等都是眼前之景,基于生活。
    C.“神山”“神妪”“老鱼”“瘦蛟”等不是从眼前得来。
    D.“江水”“天空”“孤月”等都是眼前之景,基于生活。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柳”本身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在河边、路旁等地方都能看到柳树,这是它能够进入人们视野并被写入诗歌的基础。
    ②从《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的形象开始在诗中出现。虽然此时只是偶然出现,但它已经和“春天”以及“游子”产生了联系,因为柳树在春天发芽生长,是春天的象征之一,人们常在离别时看到柳树,且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自此“柳”开始深入到人的情感世界。
    ③到北朝《折杨柳歌辞》出现之后,“柳”在诗中大量地出现,这表明“柳”在诗歌创作中已经逐渐被诗人所重视,它的诗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在诗歌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④隋唐进入了统一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丰富,“柳”与“春天”“游子”“边塞”等多种生活场景相结合,成为了生活中最富于诗情画意的联想。无论是游子的思乡之情,还是人们在春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者是在边塞生活中对家乡的思念,都可以通过“柳”这个形象来表达,它既是生活的体现,也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1)语法方面:
    ①《登高》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语法上对仗极为工整。如“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这种对仗工整的形式体现了诗歌语言的精炼和自然,是诗歌语法高度诗化的体现。
    ②首联通过描写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孤独之感;如以“猿啸哀”兴起诗人内心的悲哀之情;“落木”“长江”等景象可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以及宇宙的无穷等意义;通过景物的描写暗示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情景交融、比兴、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含蓄、丰富,是诗歌语法高度诗化的表现。
    (2)词汇方面:
    ①“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这些词汇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接接触到或者观察到的事物,非常贴近生活。比如人们可以感受到风的吹拂、看到天空、听到猿的叫声、接触到江边的小渚和沙子、观察到飞鸟、见到树木的落叶以及长江的流水等,这些词汇来源于生活,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②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猿”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悲哀、愁苦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鸟”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由、漂泊等情感的联想,“落木”累积了古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生命盛衰的感受,这些词汇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体现了诗歌词汇的诗化。
    6.D 7.C 8.(1)“我”是事件的讲述者:全文始终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口吻,观察和叙述王一生不解人事、有违常规的呆人呆事。
    (2)“我”也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我”与王一生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形象;而“我”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如“无人送别”的烦闷与酸楚又与王一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棋王特有的洒脱与通透。 9.(1)“吃”是王一生物质层面的温饱需求。虔诚而又精细的吃态背后折射出特殊时代下生存的辛酸。
    (2)“棋”是棋王孜孜追求的精神食粮,可以对抗身体的饥饿、缓解内心的“不痛快”,从而获得超越苦难、丰盈内心的力量。
    (3)作者始终将“吃”置于“棋”之前,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立体丰满的知青形象。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平庸”“感到十分不悦”错。王一生对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解读是基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并不平庸;且“我”只是“有些不高兴”,并非“十分不悦”。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 “寄寓了作者对他在吃方面极其贪婪的调侃”错,王一生对于吃并不贪婪,那个年代吃不饱是常态捡米粒吃的刻画让人感觉心酸;对此,作者的情感也非“调侃”,而是同命相怜。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全文从“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刻画形象。如“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全文始终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口吻,观察和叙述王一生不解人事、有违常规的呆人呆事。
    “我”同样是小说中知青的形象,是小说次要人物。“我”与王一生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形象。比如“我”的情况是“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而王一生则是贫下中农的代表,“你哪儿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你们这些人好日子过惯了,世上不明白的事儿多着呢!”;另外,文章还描写了“我”与王一生的不同,如对待送别,“我”“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而王一生则根本不要妹妹送,还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我”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与王一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棋王特有的洒脱与通透。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特色并进行简单评论的能力。
    文本二说“《棋王》写的是什么?我以为写的就是关于吃和下棋的故事”,对于“吃”,作者认为“吃是人生第一需要。阿城是一个认识吃的意义、并且把吃当做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家”“他对吃的态度是虔诚的”“一处写对吃的需求,一处写吃的快乐——一种神圣的快乐”。
    然后从文本一中找出关于“吃”的描写。如“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只要有饭吃,离别不是什么难过的事,可见“吃”是他对于温饱的需要;“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这段描写让人读了感觉心酸,折射出当时时代下生存的不易。由此可以找到评论要点,“吃”是王一生物质层面的温饱需求。虔诚而又精细的吃态背后折射出特殊时代下生存的辛酸。
    接着找出他对于“棋”的态度,他对棋十分痴迷,到处拉人下棋,认为“何以解忧?唯有象棋”,看来“棋”是他的精神支柱,是对对抗苦难的利剑。由此可以找出评论要点,“棋”是棋王孜孜追求的精神食粮,可以对抗身体的饥饿、缓解内心的“不痛快”,从而获得超越苦难、丰盈内心的力量。
    文本二还说“先说吃,再说下棋”,文本一中正体现了这一点,“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可以找出评论要点,作者始终将“吃”置于“棋”之前,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立体丰满的知青形象。
    10.BDF 11.C 12.B 13.(1)猖狂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对此担忧。
    (2)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却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改变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肇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14.①与国相肥义商议如何取得国人的支持。②派使者前往晓谕其叔父公子成。③亲自前往拜访叔父公子成,向其当面解释,取得他的支持。
    【导语】这篇选自《战国策》和《资治通鉴》的文言文描写了赵武灵王改革的决心和智慧。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虽有顾虑,但在国相肥义的支持下坚持进行。面对反对者,以公子成为代表的臣子,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化解抵触,推动改革。文章展现了赵武灵王的战略眼光、果敢决策以及有效的说服艺术,折射出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革新意识。文中通过对话及行动描写,突出人物间的权力关系和情感冲突。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所以我希望能树立叔父您为榜样,来实现改穿胡服的功名。
    “明德先论于贱”“从政先信于贵”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的后面要断开,BD处断开;
    “公叔之义”作“愿慕”的宾语,句意完整,后面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连词,表目的。句意: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作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B.正确。都是“(假如)没有”。句意:如果不是靠着祖先神灵保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C.错误。征伐。/谋略、计谋、策略。句意:赵武灵王向北侵略中山国的土地。/燕国和赵国的国君,开始有远大的谋略。
    D.正确。都指“中原”。句意:而叔父您一味因循中原的旧俗。/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王叔公子成“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表述错误,应是“赵武灵王赏赐胡服给王叔公子成,公子成第二天便穿着胡服上朝”。文中“乃赐胡服”的主语是赵武灵王,而“明日服而朝”的主语是公子成。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狂夫”,猖狂的人;“知”,通“智”,聪明;“戚”,担忧。
    (2)“袭”,仿效;“道”,方法,习俗;“逆”,违背;“孰”,通“熟”,仔细;“图”,考虑。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肥义曰:‘……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可概括出,与国相肥义商议如何取得国人的支持。
    结合“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可概括出,派使者前往晓谕其叔父公子成。
    结合“王自往请之,曰:‘吾国……’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可概括出,亲自前往拜访叔父公子成,向其当面解释,取得他的支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居,说:“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国内一定会有人非议指责我。”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就绝不会成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察觉,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吧。”赵武灵王说:“我不是对胡服骑射这件事有什么顾虑,而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狷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对此担忧。如果国人支持我的话,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
    材料二:
    赵武灵王向北侵略中山国的土地,(大军进攻)到了房子城,又来到代地,再向北进攻到了大漠之中,向西进攻到了黄河,登临黄华顶峰。他与大臣肥义商量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骑马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的举措,但贤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要这样做,)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我一定占有它!”于是他(带头)改穿胡服。
    国中的人都不想这样做,公子成借口有病不来上朝。赵武灵王便派人前往说服他说:“家事听命于父母,国事听命于国君。现在我向世人倡导改变服装,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章法,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务有一定的原则,政令得以执行是最重要的。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所以我希望能树立叔父您为榜样,来实现改穿胡服的功名。”公子成跪拜两次,说道:“我听说,中原是在古圣先贤的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朝拜,是让四方蛮夷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却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改变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使者把他的这番话报告给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于是亲自前往,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现在(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用什么来坚守呢?早先中山国仰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的领地,俘虏我们的子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靠着祖先神灵保佑,恐怕鄗城已经失守了,对此先王深以为耻。因此我决心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边的威胁侵略,一雪中山国之耻,而叔父您一味因循中原的旧俗,憎恶改变服装,这是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不是我所希望的呀!”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赵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着胡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并且招纳擅长骑马射箭之人。
    15.B 16.①傲视权贵。“几曾着眼看侯王”,诗人不慕权贵,不愿在朝为官。②才华横溢。“诗万卷”,显示了诗人出众的才华。③行为疏放。“洒千觞”,诗人纵酒豪饮,从不把侯王放在眼里。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由此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理解错误,三、四句意思是,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反映出的核心要素以及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从诗歌语句中进行具体分析即可。“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意思是,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据此分条概括诗人形象即可。
    【点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7.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谏”“矜”“偃”。
    18.《太平广记》记载了一家私家旅馆。这家旅馆由岐州富豪开设。它可以容纳千人食宿。这家旅馆可谓世所罕见。 19.A 鳞次栉比
    B 纷至沓来 20.①处,“西周早期的时期”可改为“西周早期”;
    ③处,“以致于”可改为“以便”。 21.(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乙)住在哪里呢 22.李白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在长江之畔写就的。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私家旅馆可谓世所罕见。可知该句的主语是:私家旅馆。
    然后给修饰短语添加上主语,组成完整的短句。
    “《太平广记》记载的”改为“《太平广记》记载了一家旅馆”。
    “岐州富豪开设的”改为“这家旅馆由岐州富豪开设”。
    “可以容纳千人食宿的”改为“这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
    最后按照前后顺序写出来。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上文提到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竞相建置旅馆,该空应该是填写对旅馆状态的描述,后文说旅馆“错落有致地排列城中”,是对该空的具体解释,可填“鳞次栉比”。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B处,根据语境“唐朝繁盛”、各国使者“到大唐学习、取经”,可知该空应该表述为使者来到大唐,可填“纷至沓来”。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处,“西周早期的时期”中“早期”与“时期”重复累赘,可改为“西周早期”;
    ③处,“以致于……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搭配不当。“以致于”通常表示因为某些因素导致不好的结果,而此处语境是统治者广修客舍的目的是让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用“以便”更能准确地表达出目的关系。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前文提到“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精神的需求,往往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属于精神消费,该处与后文“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于旅游”形成因果关系,用在句前作状语,所以此处可补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乙处,前面说一场完美的旅行要“选择称心如意的酒店”,后文重点描述了在古代人们外出旅行或办事时的住宿问题,此处起到引出后文的作用,所以可填“住在哪里呢”。
    2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原句结构:诗人+那句+引用诗句+就是+在……(地点)写的。
    仿写时也按照这个结构,使句式一致,表达流畅。注意保留“那句”“就是”“在……写的”,将“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杭州的旅馆里”进行替换。
    23.例文:
    客观理性析原因,温柔安抚向未来
    保罗·史托兹曾说,“在这个处处充满变数的时代,逆境无处不在,只要你还在前进,就一定会经历起落和失败。”既然挫折在所难免,我们便只需昂首前行,勇敢面对。面对挫折,我们既要能够直面现实,保持客观冷静;也需要安抚心灵,温柔对待找到归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直面人生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面对挫折的重击,如果选择逃避退缩,会使自己在挫折的打击中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正确地面对挫折,便需要我们正视现实,认清现实,因为“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认清现实,要承认挫折的客观存在,正视自我长处与短处。面对“长征2号”的研发过程中旧有的焊接方法不再适用新材料的难题,尽管遭遇重重挫折,高凤林反复分析新材料特点,认清材料本质,了解焊接具体细节要求,不断尝试各种焊接方法,终于成功,保证了振动塔按时竣工。面对青蒿素提取失败的挫折,屠呦呦大量查阅资料、反复实验以寻找其最佳的提取方法,理清知识系统,认清科学事实,最终让青蒿素成为抗疟奇药,造福无数患者。“伟大的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壮美的。”在面对挫折时客观理性地分析现实,分析原因,可以让我们尽快调整方向,在挫折中找到生机,在山重水复中找到柳暗花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挫折之于我们每个人是成长的必经之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除了正视客观现实,还需要我们学会安抚自己的内心,为心灵寻一方安放的天空。
    苏轼曾言:“此心安处是吾乡。”面对挫折的打击,唯有守心自安,方能处变不惊。叶嘉莹面对人生的无数挫折,少年丧母,中年丧女,忧患不断,苦难重重。她在遭遇挫折时用诗词安放自己的心灵,寻得一方安静之地,终绽放出熠熠生辉的人生。张桂梅面对要创办女子高中时的不被理解,没有资金等挫折,她守好自己的内心,坚信自己的选择,最终建成华坪女高,帮助两千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面对重大的人生挫折,我们既需要认清客观现实,也需要安抚自己的心灵。客观理性析原因,温柔安抚向未来,既认清“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又锤炼“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心灵,在挫折中认清现实,也在挫折中抚平心理,让人生之路在挫折中行稳致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提出一个生活情境——当我们在生活或者学习、工作中遭遇重大挫折。然后提出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是认清现实,还是安抚心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选择。
    人生遭遇重大挫折时,要能够面对并接受现实,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终点。要保持客观冷静,直面现实,认清事实,并能进行理性分析,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才能走出阴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只有通过冷静地分析问题,理性地评估自己的处境,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不仅涉及到对外部环境的观察,也包括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估。
    同时,人生遭遇重大挫折时,也要安抚自己的心理。面对挫折,情绪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安抚好自己的心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挫折,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帮助自己从失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是重建自信、重拾希望的关键。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学会接纳自我的优点和不足,肯定自己的价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改进。只有真正接纳自己,安抚心理,才能增强自信心,勇敢面对挫折。
    本次作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人生重大挫折,这既需要我们认清事实,也需要我们安抚心理。当我们遭遇重大挫折时,要保持对客观事实的理性认知,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安抚好自己的心理,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调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我们既能够理智地面对问题,又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克服挫折,实现自我成长。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挫折,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找到平衡之道。在论证部分,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可以先分析“认清客观现实是面对挫折的第一步”,然后分析“认清现实并不意味着要忽视情感的力量”,再对上文进行总结,这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需要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找到恰当的平衡点。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在面对挫折时既客观冷静,也安抚心灵,这不仅是一种应对策略,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让我们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用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立意:
    1.保持客观冷静,理性对待挫折。
    2.安抚自己的心理,积极面对挫折。
    3.在理性与情感中找到平衡,走出挫折阴影,成就更好人生。
    相关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阅卷分析docx、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