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00034/0-17301090755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00034/0-1730109075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00034/0-1730109075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聚焦文本 重点研读,探究提升对话作者,总结评价,对话自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熟记“瘫,侍,豌”等字的读音,掌握“暴,雁,诀”等字的字形。识记作 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情感的写作手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感恩母爱,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习作者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和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五步教学法。
第一课时
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挂枝头,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天高云 淡,枫叶似火,秋天更是一个多情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愁字心上既是秋。 今天我们来走进作家史铁生的故事,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谁呢?
过渡:昨天,大家进行了课下预习,下面请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读读写写。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检查 (出示幻灯片2)
瘫痪(tān huàn ) 侍弄(shìnòng) 暴怒 (bà nù)无 常 沉 寂(chén jì)
捶打(chuí dǎ) 憔悴(qiá cuì)诀别( jué bié)
絮絮叨叨 (xù xù dādā ) 淡雅 (dàn yǎ) 高 洁 (gājié)
烂漫 (làn màn )
翻来覆去 (fān lái fù qù)
喜出望外(xǐchū wàng wài) 强调几个字,字音:侍、瘫痪
字形:诀 注意这个成语的含义: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2、作家作品(出示幻灯片3)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 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 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 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作品: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 弦》、《务虚笔记》。
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作家的有关信息。
过渡语:好,同学们,让我们大家将目光重新聚焦到题目上,《秋天的怀念》这 篇文章怀念的是谁呢?
明确:母亲
三、聚焦文本 重点研读(一 )
听音频文件范读课文,大家注意读音和停顿(音频文件播放大约五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文章围绕我和母亲看北海菊花写了几件事? (边梳理事件边板书)
明确:三件事
母亲
1.提议看花 2.央求看花 3.成功看花
我 拒绝, 同意 怀念
小结过渡加追问:大家概括得十分全面,通过这三件事,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的 我在对看花件事上态度有所不同,由一开始的拒绝到同意,到成功看花,而且能 够赏花,使我态度发生转变的人是谁呢?
明确:母亲
2、可见母亲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先保留 这个疑问。(出示幻灯片4)
老师先来介绍一下一般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出示幻灯片5)
人物描写方法有五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老师先来举例,比如文章开头,“抓”、“摔”等动作描写出了我的暴躁;我说的 话,属于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极度悲观失望的心情。
提示:Xx 是运用了xx 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 的xx (特点)。
3、请同学们前后结成小组,圈划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有哪些? 明确:举例:
1.悄悄地躲,偷偷地听,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包容和呵护; 抓、扑、挡,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非常细心,挡住了秋景,也挡住了我胡 思乱想的思绪。
2.忍住哭,央求般的神色,憔悴,都属于神态描写。 3. (文中对话全部都是语言描写)
(操作提示:在学生查找回答过程当中,让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语句)
4、通过这些语句,你认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根据学生的回答,查找相关语句,总结归纳母亲形象特点)
举例:
(出示幻灯片6、7)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 扁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6.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
年的女儿... ”
(设题意图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体会描写母亲的精彩语句,感受母亲对 “我”的深沉母爱。)
明确:1.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地理解、忍耐 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包容。
2.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 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对我的呵护;“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 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却很坚强,“央求般的神色”可见母 亲很耐心、慈祥。即使是“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4.仅仅因为“我”勉强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 “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 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
5.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 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 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表现了母亲的细心。
6.母亲弥留之际最惦记的还是“我”和“妹妹”,表现了母亲的无私。 (出示幻灯片8,也可以不用,直接板书,详见板书设计)
母亲:慈爱、细心、包容、呵护、无私、坚强、睿智 (点拨:母亲一提再提看花,体现了母亲的睿智)
过渡语:母亲总是提议去看花,是为了通过花这种积极美好的事物来唤起我对生 活的希望和信心,可见母亲很聪明睿智。
总结:通过初步感知课文,不难看出在我人生遭受重创的时候,是母亲用她 的慈爱、细心、包容、睿智,用她全身心的爱来陪伴我鼓励我呵护我。而我却全 然不知母亲的病情和付出,直到母亲过世后才如梦初醒。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 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你们此刻就要学会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感恩当下, 感恩母亲。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研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前情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 复述一下课文。
【第八张幻灯片开始是第二课时内容】
明确:围绕着北海看菊花写了三件事。(出示幻灯片9)
母
1.提议看花 2.央求看花 3.成功看花
我 拒绝, 同意 怀念
重点突出我对看花这件事的态度转变上。
(通过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过渡到本节课内容)
重点研读(二)
5、这种转变不仅仅体现在看花这件事的态度上,还体现在哪儿?找出文中具体 语句来。
明确:“好好儿活。”
过渡语:大家找的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章最后一段。
6、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出示幻灯片10)
明确:表现了作者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心照顾好自己,坚强活下去。看花
也由最初母亲想让我调节心情的方式,变成了遗愿,又变成我怀念母亲的方式。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出示幻灯片11)
7、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出示幻灯片12)
(本题意在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以及母 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含意和分量。)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 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 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花开得五颜六色,各有千秋,其实也隐含了“我”理解各个花有各个花的美, 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8、菊花已经不是普通的花,请问文章末段把菊花写得如此之美,使用了什么修 辞?
明确:(排比)
9、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出示幻灯片13)
菊花既寄托对逝去母亲的哀思,菊花还是高洁顽强的象征,隐含作者走出人 生的阴影,把菊花写得美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告慰。
10、(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两次写到我和母亲的对话,理解感受人 物内心。
明确: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 语相慰。
第三段对话,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 是勉强应付。
1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感情。 (出示幻灯片14)
1.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1.表达了我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注意到母亲的严重 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说明我当时对母亲病情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 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四 、回归题目
(出示幻灯片15)
我们再来看看题目,秋天的怀念仅仅是怀念母亲吗?更多的是怀念跟母亲 同在的岁月,被母爱包围的时光,甚至是母亲细心的照顾包容呵护时,在母亲生 命最后的岁月里没能和她好好相处的愧疚感,同学们,许多东西只有在我们失去 以后才知道拥有时的珍贵。
五、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通过朗读课文,文中充斥了我对母亲的深深地愧疚和怀念,而这种情感不 止一次出现在作者的作品里,现在我给大家节选几个简单的片段,大家一起来感 受下。(出示幻灯片16、17、18)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 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 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的哭喊,心里怨他:“我理解你的失 望,我理解你地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 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 并不知道她在哪,这个梦一再的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 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 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 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 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 找我了。
-------《我与地坛》
过渡语:此时此刻我得心情很激动,久久难以平静,相信你们也一样。我们一起 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从他们的感人故 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出示幻灯片19)
六、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秋风萧瑟,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能不伤怀?无尽的怀念, 怀念母亲,怀念拥有母爱的美好时光,怀念母亲的“好好儿活”,人生最大的遗 憾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同学们莫要像作者一样,风树 之悲,失去之后才知道方知拥有母爱的珍贵。
以节选《燕诗示刘叟》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板书设计
母亲
1.提议看花 2.央求看花 3.成功看花
我 拒绝, 同意 怀念
母亲:细心、包容、呵护、无私、坚强、睿智
(花朵板书,母亲居中,形象特点各占一个花瓣。回扣看花事件,花的生命力唤 醒我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单元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