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瘫痪”“憔悴”“诀别”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提高朗读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法,品味文中细腻、深沉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懂得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内涵。 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文的生字词、文学常识、文章结构和主题等 知识,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增强 语感,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作者的情感, 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多媒体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南飞 的大雁等,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秋天的氛围。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秋天景色,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呢? 觉得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秋天很美丽,有很多漂亮的颜色。/秋天有点凉爽,很舒服。/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3.引出课题《秋天的怀念》。
师: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感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人会 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有人会感叹时光的流逝,而对于史铁生来说,秋 天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秋天的怀念》, 看看在他的笔下,秋天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介绍作者史铁生。
师:史铁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青年时期因病双腿瘫痪,从 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 放弃,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坚持写作,为我们留 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深沉、凝重,常常表达对生命、 命运等深刻问题的思考。
2.介绍写作背景。
师:《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写于1981 年。当时,史铁生的母亲 已经去世,而他在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后,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愈发 深沉。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以表达 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同时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 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如“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 打”“憔悴”“央求”“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 去”“絮絮叨叨”等。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正错误。
教师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瘫痪”是指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 完全地丧失运动能力;“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诀别”
指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等。 让学生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3.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完课文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文章主要讲述了双腿瘫痪后,“我”变得暴怒无常,母亲默 默地承受着“我”的坏脾气,想方设法地安慰“我”,鼓励“我”好 好儿活下去。后来,母亲病重去世,“我”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 心,对母亲充满了怀念和愧疚之情。
(四)精读课文,品味细节(20分钟)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 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以下语句: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躲 出去”又“悄悄地进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躲出去是因为她理解“我”内心的痛苦,不想让“我”看 到她而更加烦躁;进来是因为她担心“我”,放心不下“我”。我感 受到母亲很细心,很爱“我”。
师:那“眼边红红的”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母亲看到“我”这样痛苦,她心里也很难过,但是又不能 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只能偷偷地流泪。
教师总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细心、体贴、理 解儿子的人,她默默地承受着儿子的痛苦,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请同学们注意母亲的动作和语言,“扑”“抓”“忍住哭声” 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又有什么含义?
生:“扑”和“抓”说明母亲反应很迅速,她非常担心“我”会伤 害自己,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忍住哭声”说明 母亲在强忍着自己的悲伤,她不想让“我”更加绝望,想给“我”力
量和勇气。“好好儿活”一方面是母亲鼓励“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 不要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也是母亲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她希望自己和 儿子都能好好地活下去。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母亲的坚定和慈爱。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师:“憔悴”一词说明了什么?母亲为什么会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憔悴”说明母亲因为照顾“我”和为“我”操心,身体和精
神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母亲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是因为她希望“我” 能答应她去北海看菊花,她想让“我”出去走走,换个心情,也想让
“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教师让学生想象母亲当时的表情和心情,进一步体会母亲的良苦用
心 。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 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母亲为什么会对“跑”和“踩”这样的字眼儿敏感?她又为什 么“悄悄地出去了”?
生:因为母亲知道“我”双腿瘫痪后,内心非常痛苦,这些字眼儿
会刺痛“我”的心,所以她很敏感。她“悄悄地出去了”是不想让“我” 察觉到她的小心翼翼,怕“我”心里不舒服,再次体现了母亲对“我” 的体贴和关爱。
教师提问:从这些描写母亲的语句中,你能总结出母亲的形象特点 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母亲形象:慈爱、坚强、细心、体贴、无私、伟大
3.找出文中描写“我”的语句,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明确:“我”一开始因为双腿瘫痪而变得暴怒无常,对生活失去了 信心,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后来,在母亲的关爱和鼓励下,“我” 的情绪逐渐稳定,开始接受现实,但仍然对未来感到迷茫。最后,母
亲去世后,“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 到悔恨和愧疚,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决定要好好儿活下去。 4. 小组讨论: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总结:菊花在文中具有象征意义。菊花的淡雅、高洁、烂漫象 征着母亲的品质,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母亲带“我” 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身上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同 时,菊花也成为了“我”怀念母亲的寄托,贯穿全文,使文章的情感 更加深沉浓郁。
(五)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作者为什么要怀 念秋天?他在怀念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探讨。
明确:作者怀念秋天,不仅仅是因为秋天是母亲去世的季节,更是 因为秋天里发生的那些事情让他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更加深刻。他怀念 母亲的关爱、理解、宽容和无私奉献;怀念母亲带给他的温暖和力量; 怀念和母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秋天也是一个象征着收获和 成熟的季节,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后,在秋天里对生命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和感悟,他怀念那个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秋天。
2. 讨论:“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了多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倾听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引导。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归纳:“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嘱托,也 是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它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要坚强地面 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不要轻易放弃;二是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三是要懂得关爱他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辜负亲人的期望。这句话贯穿全文,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它不仅体 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对生命的敬 畏之情。
3.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请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思考片刻后,自由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珍惜生命,好好儿活。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 假如你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请写一 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 定和鼓励。
2.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进一步了解史铁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教师简单介绍推荐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史铁生的《秋天 的怀念》。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爱和坚强支撑着 儿子,让儿子在困境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 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通过细 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2. 强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亲人,感恩他们 的付出和关爱。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 对,好好儿活,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3.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位置 内容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细节、讨论探究 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情感。通过创设情境和联系生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慈爱、坚强、细心、体贴、无私、伟大
主板书
“我”:暴怒无常 → 接受现实 → 悔恨愧疚 → 好好儿活 主题:怀念母亲,对生命的感悟
菊花:象征母亲品质,对生命的热爱
重点字词:瘫痪、憔悴、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等
副板书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情感变化线索:痛苦绝望 →温暖力量 →深刻感悟
实际,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从而达到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表自 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得比较顺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交 流、相互启发,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 主题和情感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此外, 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还可以更加细致,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出 文章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同时, 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聚焦文本 重点研读,探究提升对话作者,总结评价,对话自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及反思</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单元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