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 判断句(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者” 表示停顿,引出判断对象,“也” 帮助判断。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
用“者”、“也” 表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
中轩敞者为常。 《核舟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4.无标志判断句,主谓直接表判断。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题: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 A. 吾谁与归? B. 环滁皆山也。 C. 马之千里者。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解析:B 选项“环滁皆山也”是典型的“……皆……也”判断句形式。A 选项是疑问句;C 选项是定语后置句;D 选项是陈述句。
例题:翻译“陈胜者,阳城人也。” 解析:陈胜,是阳城人。
例题:说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什么是判断句? 解析:这句话中“此则……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此”指代前面描述的内容,“则”表示判断,“岳阳楼之大观”是判断的对象,“也”帮助判断,所以是判断句。
例题:下列句子与“夫战,勇气也。”句式不同的是(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鱼,我所欲也。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C 选项“蒙辞以军中多务”是状语后置句,不是判断句。A、B、D 分别是“……者也”“……也”“……乃……”判断句形式。
例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找出其中的判断句。
(文段内容)……其人,贤士也。……此乃良策。……
解析:“其人,贤士也。”“此乃良策。”都是判断句。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贤哉,回也!(《论语》) C.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D. 马之千里者。(《马说》) 答案:C。解析:A 选项是宾语前置句;B 选项是主谓倒装句;C 选项“环滁皆山也”是典型的判断句,“皆”表示判断;D 选项是定语后置句。
1.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说说下列句子为什么是判断句。 1.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答案:1. 句子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莲”是判断的对象,“花之君子”是对莲的性质的判断,所以是判断句。2. “乃”表示判断,“当立者”是判断的对象,“公子扶苏”是判断的结果,所以该句是判断句。
下列句子与“夫战,勇气也”句式不同的是(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鱼,我所欲也。 C.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答案:C。解析:A、B、D 选项分别是“……者也”“……也”“……也”的判断句形式,C 选项“蒙辞以军中多务”是状语后置句,不是判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找出其中的判断句。 (文段内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文中的判断句是“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意思是“从这一点来看,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严重啊”,是对大王受蒙蔽情况的判断。
考点11 宾语前置句(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1 宾语前置句(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讲解,方法点拨,例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5 “为”的用法(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05 “为”的用法(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作动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4 “于”的用法(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04 “于”的用法(课件)-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