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实词类型(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一、 考点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 知识点讲解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熟悉实词,掌握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文言实词的用法主要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四种。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例如,“不亦说乎”,“说”通“悦”,喜悦之意;“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之意。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常会有变化,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和词义。例如“间”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译为“夹杂”,在“奉命于危难之间”中译为“时候、期间”,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译为“暗暗地”。“将”在“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中第一个译为“将领”,是名词;第二个译为“率领”,是动词。
(三)古今异义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比如“江”古义专指长江,“河”古义专指黄河;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比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斤”古义是斧头,今义是重量单位;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乖”古义指乖张、违背,今义指乖巧。另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也需引起重视。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里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改变了原有的词性。学懂了这类实词,有助于正确翻译词句和理解文意。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特别要注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的句子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客观上使……怎样,一般译为“使……”。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中“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意动用法的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一般是主观认为……,译为,“以为/认为……”。例如,“邑人奇之”(《伤仲永》)中“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奇”。
三、 方法点拨
(一)识别通假字
1.通过读音识别
文言文有些通假字的读音和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读音差异很大,比如:“公输盘不说” (《公输》)中的“说”(yuè) 通“悦”,“才美不外见”(《马说》)中的“见”(xiàn) 通“现”,“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中“不”(fǒu) 通“否”,这些词在平时阅读和背诵时就用通假后字的读音,考试时通过读音很快识别出其是通假字。
2.通过语义识别
文言文有些字与通假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这样我们通过语义识记和识别。例如“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二章》)中的“知”(zhì) 通“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中 “有”(yǒu)通“又”,“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中“反”(fǎn) 通“返”,“满坐寂然”(《口技》)中“坐”(zuò) 通“座”,“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中“衡”(hénɡ) 同“横”,“便要还家”(《桃花源记》)中“要”(yā) 通“邀”。这些文言中常用的通假字,放在句中依据句义可以很快识别出其是通假字。
(二)辨析一词多义
1.用语音辨词义
例如,“说”读shuō时,有“说、说明”的意思;读shuì时,当“游说、劝说”讲;读yuè时,当“高兴”讲。“舍”读shě时,有“舍弃”的意思;读shè时,有“屋舍”的意思。
2.用词性辨词义
例如,“将”用作名词时,有“将领”的意思,如“则命一上将”;用作动词时,有“率领”的意思,如“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用作副词时,有“将要”的意思,如“公将战”。
(三)巧记古今异义
1.按类型识记
古今异义的基本类型:“词义缩小扩大与感情色彩变化”。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江”古义指长江;“爱”古义有吝啬之意,是贬义;“爪牙”古义有重臣之意。
2.近义词识记
如“走”的古义是“跑”,“涕”的古义是“眼泪”,“可怜”的古义是“可爱”。
3.反义词识记
如“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
(四)活学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多种,要想学懂文言实词的这一用法,需要熟悉现代汉语里实词的类型,并且能够划分现代汉语里句子的成分,可以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学习。
四、 例题解析
(一)通假字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B.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C.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B.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C.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D
(二)一词多义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③,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①晏子使楚 ②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③使子为使 ④齐使使各有所主 ⑤使使贤主 ⑥何为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出使 ③⑤⑥让、派 ④使者
(三)古今异义
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A.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B.遗:遗留
C.远:远离 D.布衣:平民
【答案】B
(四)词类活用
1.下列句子中,哪一个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B(“温”字,原为名词,此处用作动词,意为复习)
2.下列句子中,哪一个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 爱人者,人恒爱之。
答案:A(“老”字,原为形容词,此处用作名词,意为老人)
五、 自主练习
(一)通假字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尊君在不?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撒盐空中差可拟
2.以下句子中,通假字解释错误的是( )
A. 对镜帖花黄 (“帖” 通 “贴”,粘贴)
B. 但手熟尔 (“尔” 通 “耳”,罢了)
C. 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 通 “勺”,勺子)
D. 其人舍然大喜 (“舍” 通 “释”,解释)
3.下列加点字中,通假字判断正确的是( )
A. 身亡所寄 (“亡” 通 “无”,没有)
B. 一狼洞其中 (“洞” 通 “痛”,疼痛)
C.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 通 “滇”,云南)
D.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 “也”,语气词)
4.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反” 通 “返”,返回)
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通 “缺”,缺口)
C. 军士吏被甲 (“被” 通 “披”,披着)
D.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 通 “俱”,都)
5.以下选项中,通假字使用有误的是( )
A. 往之女家 (“女” 通 “汝”,你)
B. 始一反焉 (“反” 通 “返”,往返)
C.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 “无”,没有)
D. 孰为汝多知乎 (“知” 通 “智”,智慧)
6.[甲]《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互相轩邈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
疏条交映________
蝉吟鹤唳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二)一词多义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鹅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②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鹩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鹓雏 (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②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③醴 (lǐ) 泉:甜美的泉水。④鸱( chī):鹞鹰。
(1)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
A.其名为鲲
故虽有名马
B.鹏之徙于南冥也
其一犬坐于前
C.庄子往见之
大道之行也
D.非练实不食
食不饱,力不足
(三)古今异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B.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C.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D. 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C.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D. 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
B. 越明年 (《岳阳楼记》)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D. 及下船 (《湖心亭看雪》)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B. 一鼓作气,再而衰 (《曹刿论战》)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B. 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C.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D. 两股战战 (《口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 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B.女有归
C.费广则赋重
D.上又尝谓侍臣日
(四)词类活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
A.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B. 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
C.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D. 此皆良实 (《出师表》)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形容词作动词的是( )
A.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
B.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C.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3.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狼》)
B.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D.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动词作名词的是( )
A. 虽乘奔御风 (《三峡》)
B. 传不习乎 (《论语》)
C. 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D. 汝亦知射乎 (《卖油翁》)
5.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B. 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
C. 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根据下面例句中的加点词,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两例。
六、 当堂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后作业
(一)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②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④,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①还:同“旋”,转身。②冀: 希望。③迨(dài): 到,等到。④励:通“砺”,砥砺,训练。⑤炯戒:明白的鉴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___________
王生不说 说:___________
王生益愠 愠: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生“志之而不思之”,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哪句话来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完选文,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来直十三婚①,民持钞出粜②,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③,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婚,悉以印记其背,叉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栗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目无少怠。
每一念至,则抚膺④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释】①縉:成串的铜钱。②粜: (tià) 卖出粮食。③豪猾党蔽:欺骗人的狡诈官吏。④抚膺:抚胸痛哭。
1.【明词探义】
请参考 "方法" 一栏,完成加点词词义的推测。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3) 【质疑探究】
整理资料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张养浩传》和《岳阳楼记》两文在写作手法方面可勾连阅读,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表。
(4)【触类旁通】
小组同学在探究中制定了“微斯人,吾谁与归”排行榜,请你选择其中一项,参考示例,完成任务。
A.《张养浩传》张养浩 B.《醉翁亭记》欧阳修 C.《湖心亭看雪》张岱
(三)
文天祥,字宋瑞。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慨然回:“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德佑初,江上报急。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②右丞相,入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至潮阳,见弘范③,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逆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江万里:南宋末宰相。②除:授职。③弘范:元朝大将。
(1)根据表格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2) 用“/”给画横线处断句。(限断3处)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江万里对文天祥的气节十分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拯救国家危难。
B.面对元军的进逼愈急,文天祥联合郡中好汉、民众万人、亲朋好友,并得到了积极响应。
C.文中多用文天祥的语言描写,重点突出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
D.文天祥被左右的侍从命令向张弘范下拜,但他不拜,张弘范便以礼相待,还派他招降张世杰。
(4) 揣摩语气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根据语境,任选一句,从“乎”“矣”“哉”中选择最恰当的语气词填入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
我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甲]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薪。薪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泰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项羽本纪(节选)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衍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宇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 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B.桓楚亡在泽中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入见(《曹刿论战》)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军身被坚执锐
A.此皆良实(《出师表》)
B.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C.臣妾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D.而不知太守乐其乐(《醉翁亭记》)
(3)请分析[甲]文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共传宝之
句1:_______________
句2:_______________
文言词句
方法
及到官
课内迁移法:及郡下,太守(渊明《桃花源记》)
①
出私钱以济之
参考成语法:同舟共济(《成语字典》)
②
累日不可得
查阅词典法:累[lèi],疲劳。2 累[lěi],连续,重叠。3 累 [léi],多余,不简洁。(《古代汉语词典》)
③
终目无少怠
语境推断法: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
④
文章
例句
写法
表达作用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对比衬托
写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迁客骚人悲喜情感,为后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
《张养浩传》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①
②
选项
篇目及人物
精神品质或性格志趣
相关事件或细节
示例
《岳阳楼记 滕子京
不计个人得失,勤于执政,深得人心。
被贬出京,治理有方;政治通顺,百姓和 乐;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
①
②
③
文言现象
原文语句
释义方法
解释加点词
词类活用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结合语境
①
古今异义
吾深恨于此
课内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
一词多义
使为书招张世杰
查阅词典:a. 使者;b. 命令、让:c. 出使;d. 假使。
③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④
考点12 状语后置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2 状语后置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2状语后置句原卷版docx、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1 宾语前置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1 宾语前置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1宾语前置句原卷版docx、考点11宾语前置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0 被动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0 被动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0被动句原卷版docx、考点10被动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