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命题人:张霞 胡明明 审题人:范小燕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是指在机器上实现类似乃至超越人类的感知、认知、行为等智能的系统。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是指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也称狭义人工智能,是指人工系统实现专用或特定技能的智能,如人脸识别、机器翻译等。迄今为止大家熟悉的各种人工智能系统,都只实现了特定或专用的人类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系统。弱人工智能可以在单项上挑战人类,比如下围棋,人类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了。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核心芯片与元器件、机器学习算法开源框架等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策略、大数据规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产业规模、青年人才数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尽管是后来者,但我们市场规模大,青年人多,奋斗精神强,长期来看更有优势。我们可以预见,本世纪中叶前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下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百年。当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备还远没有达到开启智能时代的量级,还需要持续积累和创新。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还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类脑计算、生物计算、量子计算等。
人工智能把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我们应该以积极态度拥抱变化。与其担忧工作被抢走,不如与机器“共勉”,机器尚在持续学习,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吗?
(摘编自高文、黄铁军《人工智能带领人类——从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
材料二: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文学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人工智能的“作品”中,“林黛玉大战孙悟空”之类“脑洞大开”的情节纷纷亮相,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许多人不禁想问: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能否取代人类?
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创作”基于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背后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本质不同。当下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不具有情感与思想,而文学创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文学是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钱谷融先生也提出过“文学是人学”。说到底,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思想与情感表达力,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并不足以使其获得这一能力。
中国古人讲:“文章憎命达。”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个体与国家的苦难,杜甫很难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同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的血泪。情感的抒发、改造与升华,造就了动人心魄的佳作。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
从这一点来说,人工智能就算写出来的作品再“像样”,也无法取代人类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其最高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创作。
当然,如果我们放宽对“创作”的定义,还是应当承认:人工智能的写作,在很多领域有不小的价值,甚至可以取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此前,有人提出可以在媒体领域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写作。而中国地震台网的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已经可以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发布最新的地震消息。仅就速度而言,动作再快的媒体人也不可能比人工智能更快。不过,即便是在新闻写作上,人工智能也无法彻底取代人类。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事件的点评与解读,都是超出人工智能能力之外的事。
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取代情况,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仍会是捍卫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摘编自黄西蒙《人工智能真的能“创作”文学作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是在机器上实现模仿乃至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B. 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基础理论研发最早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C. 人工智能的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创作的过程需要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
D. 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创作”,文学创作则需要进行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因此,强人工智能之路任重道远。
B.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身智能潜力,所以人类智能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赶超。
C. 当下的人工智能创作只能算“模拟创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因而不具备实际的价值。
D. 媒体人的工作速度不可能快过人工智能,可以预想未来最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就是传媒。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刘慈欣的小说《诗云》中克隆诗人“李白”虽能凭借技术写成出神入化的诗歌,但始终不理解艺术的精妙之处何在。
B. 当代文学写作实践中一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人工智能的创作则对这一倾向有着强有力的冲击。
C. “微软小冰”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并开设“小冰的诗”专栏,出版方称《阳光失了玻璃窗》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
D. 诗人衣米一说:“即便机器人写诗了,我也不会取消写诗。我的生活体验和生命记忆,机器人和上帝都不可能替我写出来。”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学校辩论社计划近日开展辩论活动,辩题为“人工智能创作会不会取代人类创作”,正方立场为“人工智能创作会取代人类创作”,请你结合材料,站在反方立场撰写辩论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城子
贾平凹
秦岭南端的漫峪里,明清时期迁来了许多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的人,也有蒙古族人、羌族人和回族人。他们群居为村寨,这些村寨就一直风俗不同,语言有别。上元坝人自诩是纯粹汉人,得意他们有大板牙,小拇脚趾的指甲是两半。但他们的说话又和别的地方汉人仍有区分,把父亲叫大,把祖父叫爷,而爷又指尊贵的神圣的东西,如天爷、日头爷、佛爷。再是把水发音为粉,把飞发音为虚,把影发音为拧。王西来的儿子在县城读书,为此没少遭同学们的嘲笑。
上元坝在漫峪垴,村前就是柴溪,柴溪源于再往北五里地的茨坪。①茨坪是个极小的盆地,四面山围,青冈成林,盆地里有一冒泉,形成小湫,湫满水溢,七拐八拐地从山口流出。茨坪以前是漫峪林场的场部所在地,后来林场取消了,上元坝的各家都在那里种人参、天麻,或在那些废弃的房院里培育木耳香菇。
2000年的时候,突然间人参天麻不能种了,木耳香菇也停止了培育,茨坪封闭了,开始大兴土木地搞起了开发。一年的光景,那里有了一幢幢房子,高低错落着,各自独立,又长廊亭台关联,逶迤巍峨,十分壮观。茨坪里的房屋是什么人建的,建了做什么用,上元坝的人很好奇,要进去看看。②但茨坪周围都有了铁丝网,山口的门楼下站着保安,不让进,还龇着牙,牙是露出了骨头的恐吓和威胁。他们只好绕到旁边的山顶了,远远望去,在一片苍青里,房屋像城堡似的,颜色全是白的,就说:哦,白城子。村长在宣扬白城子给上元坝带来了文明和吉祥,他也和白城子达成了一项协议,上元坝可以派十二个男的十二个女的去那里做工,每人每月工资两千元。二十四人在村长的安排下很快去了白城子。十天半月了,有人从白城子回来,说白城子是省城十多个老板联合开发的康养别墅,住的都是老板们的父母和岳父母,还有一些小孩子。说他们在白城子里有养猪喂鸡的,有种菜栽花的,有打扫卫生的,有带小孩和伺候老人的。说白城子的屋里金碧辉煌,屋外奇花异木,冬不冷,夏不热,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喝什么就有什么,还有按摩室、桑拿房、录像厅、麻将馆、佛堂、戏堂。他们说得津津有味,听的人就一愣一愣:这是人间天堂么?他们说:可不!就展示他们身上的外套、帽子、皮鞋,都是人家送的,六成新啊。
二十四人去白城子享福了,上元村就骚动起来,先还是羡慕,接着嫉妒,后来就恨了:为什么去的就是那二十四人呢?这太不公平!没有去的人家和去的人家发生争吵、漫骂,甚至大打出手。闹腾得不行了,村长应允了所有人轮换,一次三个月。但轮换的人必须健康,没有疾病,眼里有活儿,手脚勤快,而且人还得长得周正。村里有一个跛子、三个秃头、五个五官丑陋的,当然遭到淘汰,而王西来眼睛太小,嘴又是地包天,他也不符合条件。王西来在好长时间里骂骂咧咧,脾气烦躁,一次走夜路从地塄上跌下来,昏迷了二十天。醒来后人就疯疯癫癫的,说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知道还没有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他在家设了神堂,开始给人祛邪消灾,收取费用。事情也怪,自他成了“神汉”,身体越来越强壮,记忆超群,为人祛邪消灾时长声念唱,编词编曲。这一年,儿子王长久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回到上元坝。王长久是瞧不起王西来的装神弄鬼,又目睹了村人仍在为谁家去白城子的人多谁家去白城子的人少而矛盾、争吵、互相攻击,他就去质问村长:外人是怎么在茨坪建别墅的,合不合法,违不违规,和乡政府有没有幕后交易,和村长又有什么利益勾结?村长当然不理睬他,他又去乡政府质问,乡政府也不理睬他。他再向县政府告了一年,还是没有结果,而村里人倒起了吼声,说他是刺头,搅屎棍,要断他们的好事,破坏上元坝的富裕。王长久一气出山去了省城,在省城打工竟然认识了一些诗人,也就跟着人家学写诗,也是受了那些诗人的鼓动,他又向省政府去信反映白城子的问题。
这样过去了五年,是不是王长久的反映发生了作用,这不清楚,但秦岭开始真的全面整治违法乱建现象。那是个黄昏,拆除队的负责人先进了白城子,他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淫逸安乐的气息,那游泳池里、按摩室里、麻将馆里,凡是见到的都是些肥男胖女,目光呆滞,行动迟缓。在最高处的房子里,一张床上躺着一个大块头人,估摸三四百斤重吧,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三文鱼片和一瓶红酒,而身边还坐着一个小姑娘,正在念一本书。③但大块头已经睡着了,拆除队的负责人去把大块头往起掀,掀得趴在那里,圆形大腹,背上长满了疣疙瘩,形状像蟾蜍。
白城子里的主人陆续搬走了,所有的建筑在挖掘机面前轰然倒坍。上元坝的二十四人在废墟里捡拾一些家具、电器,没有捡拾到家具、电器的,就去拆卸门上的把手,窗上的玻璃。但很快,他们也被驱赶,所捡拾拆卸的东西不能带走,集中在那里被推土机碾碎了。
④茨坪恢复了原状,这里再没有了人,昼夜刮风,草木点头,百兽率舞。豹子每杀一只岩羊,跑来的就有狼、豺、野狗,而即便是一堆腐尸,秃鹰和鹞子也呼啸而至。
(选自贾平凹《秦岭记》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元坝人通过大板牙、小拇脚趾的指甲等生理特征以及语言、风俗等文化元素来认定自己与汉族的关联,体现了他们对汉族文化的热爱。
B. 当白城子被拆除,人为的痕迹被抹去后,茨坪再次成为了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这种自然的回归和生态平衡,反映了作品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C. 上元坝的村民骂王长久是“搅屎棍”,反映了人们对于权力和利益的不正之风的默认和容忍,王长久的行为虽然出于公义,但却遭到排斥。
D. 文本揭示的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权力腐败、贫富差距、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问题,在魔幻元素的衬托下,严重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7. 下列对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处自然环境描写十分细腻,描绘出了未被资本侵占之前的原生态的茨坪风光,这里静谧、和谐、宜居。
B. 第②处用夸张、借代的手法写出了保安的蛮横与凶狠和白城子的戒备森严,体现了白城子与茨坪百姓的对立。
C. 第③处白城子中那个三四百斤重的像蟾蜍一样的肥胖男人,集中象征了白城子主人们过度的物质追求和贪欲。
D. 第④处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通过细节描写、拟人等生动地展现了人类活动停止后自然环境的复苏和繁荣。
8. 王长久是本文最独特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对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9. 贾平凹的《秦岭记》被称为是“一个人的《聊斋志异》”,既有虚构幻想的神秘色彩,又不失现实的厚重感,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①,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早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獯鬻即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②旄,同“耄”,老人。倪,小儿。
10. 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诸侯将谋A救燕B宣王C曰D诸侯多谋E伐寡F人者G何以待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文中指方法或原则;与《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词性一致但意思不同。
B. 之,文中是代指“他”;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由是观之”的“之”用法和意思不同。
C. 《诗》,指《诗经》;《书》,指《尚书》;二者与《礼记》《周易》《春秋》《乐经》统称为“六义”。
D. 夷,既可特指东边的少数民族,也可泛指少数民族,文中“昆夷”“西夷”的“夷”均是泛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认为商汤侍奉葛国,文王侍奉昆夷,二人都是有智慧的君主;太王侍奉獯鬻、勾践侍奉吴王,二人都是有仁德的君主。
B. 当齐宣王思想矛盾时,孟子由小及大,鼓励宣王杜绝匹夫之勇,要如武王一般,扩大自己的“勇”来安天下之民。
C. 孟子把各国百姓盼望商汤来征伐自己的国家,比作久旱之地盼望乌云和虹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百姓的迫切心理。
D. 齐王征伐燕国后,孟子建议要尽快发出命令,遣回掳掠的燕国老少,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选立燕王,并从燕国撤军。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2)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14. 倡导“仁政”思想的孟子为何先赞成齐宣王伐燕,后又建议其撤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尾联字面上是说如果有长风吹送,白鹭必能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
B.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鹭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长空,一展风采。
C. “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寒”“孤”二字透出久待不至的凄凉落寞。
D. 从题目看,这首诗是献给礼部李侍郎的诗;它既是咏物诗,又是自荐诗。
16. 咏物诗讲究“粘脱”。粘,即笔墨集中在写物上;脱,即离开此物而言它。一首好的咏物诗,应该是粘脱自如。请具体分析本诗在这方面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又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3)“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含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写将士们修理武器,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地方总有它独特的神采。几年前,我移居长沙,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此后,我特意去探访了一次它的“城心”——袁家岭。许多老长沙人一定对芙蓉区的袁家岭 ① 。袁家岭文化院团聚集,也是长沙最早的商业中心,有太多可以言说的元素集合在这里,似弹丸却有独特的神采。
二十八年前我第一次到长沙,印象就留在了袁家岭。那个时候,长沙城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长沙火车站的朝天火炬,就是袁家岭新华书店。走出火车站,踏上五一路,去往城市的其他角落,袁家岭都是必经之地。1986年开业的四千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摆了几万种琳琅满目的图书的袁家岭新华书店在当时全国的新华书店中算是体量很大的。记得那个时候走进书店,里面总是门庭若市。早上店门一开,楼道两侧就有读者 ② 地“占座”,开始一天的读书时光。
我有不少书是从这里买的。记得1996年第一次在袁家岭书店买到的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孤独》,从此打开了我阅读外国文学的一扇窗。可以说,袁家岭成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出发地,那里有我一段 ③ 的文学记忆。时过境迁,如今,网络购书便捷,我却仍然怀念上书店买书、看书的日子。每每经过袁家岭,看到熟悉的建筑,总觉得亲切,仿佛时光在倒流。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此句中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从军报国的优良传统。春秋时的先轸、孙武,汉代的班固、班超,三国时的周瑜、陆逊,西晋时的杜预、刘琨,宋代的辛弃疾、岳飞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皆为书生出身。他们或发出“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豪言壮语;或在关键时刻投笔从或,做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人生选择;或立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以无畏的战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近代国家危难之际,大批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救亡之路。他们抱着“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决心,冲破国民党设置的一个个关卡,义无反顾地“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抗美援朝期间,全国的大学生、中学生高呼着“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纷纷报名参军。仅从1950年年底到1951年年初,全国各地参加报名的学生就多达58万,实际入伍10多万人。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我军的文化结构得以大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各技术兵种部队的发展和建立。新时代要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实施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大学生纷纷走入军营,他们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创造业绩,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书写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军事史上辉煌的业绩。
B. 他们在创造出军事史上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书写出了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
C. 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由他们创造,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同时也由他们书写。
D. 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由他们书写,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同时也由他们创造。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字记录时代最真实的逻辑与脉络,流行语是生活的晴雨表,社会的多棱镜。
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1.新质生产力;2.双向奔赴;3.人工智能大模型;4.村超;5.特种兵式旅游;6.显眼包;7.搭子;8.多巴胺××;9.情绪价值;10.质疑××,理解××,成为××。
这些流行语引发了你哪些感悟?请从中任选两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说明材料三的论证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