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精品课件ppt
展开1.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学问题。2.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大小关系。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必须对应于同一段电路的同一时刻)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I=I1=I2=…=In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n
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U1=U2=…=Un
3.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例1 如图所示,R1 =2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 Ω,当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0.2A,求:(1)电源电压;(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R1和R2两端电压分别为U1 = I1 R1 = 0.2 A×20 Ω =4VU2= I2 R2= 0.2 A×50 Ω =10V电源电压U总 = U1 + U2 =4V+10V =14V
解:(1)串联电路中I总 = I1 = I 2= 0.2 A
例2 如图所示,R2=30 Ω,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求:(1)R1的阻值;(2)并联电路总电流I ;(3)并联电路总电阻R。
猜想1: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猜想2: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会变小。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
串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理论推导(1)等效替代法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由欧姆定律变形公式可得:U1=IR1 U2=IR2 U总=IR总 串联电路中:U总=U1+U2
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
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2.理论推导(1)等效替代法
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串联,总电阻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R0并联,总电阻
I = I1 =I2
R =R1+R2 R = nR0
例3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2)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解:由图可知,R1与R2串联。
(1)串联的总电阻是R=R1+R2=10Ω+50Ω=60Ω
(2)串联的总电阻是R ′ =R1+R2 ′ =10Ω+20Ω=30Ω
例4 如图所示,已知I=4.5 A,I2=0.9 A,电源电压为36 V,那么灯L1的电阻R1多大?灯L2的电阻R2以及并联的总电阻多大?
解: ∵ 灯L1和灯L2并联 ∴ I = I1 + I2 I1 = I - I2 = 4.5 A -0.9 A = 3.6 A 而 U1 = U2 =U= 36 V
例5 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三个电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R2 ↑→ R ↑→I↓= I1 ↓ = I2
求解电路计算题的步骤
(1)根据题意分析各电路状态下电阻之间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并将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未知量的符号,在电路图上标明。
(3)每一步求解过程必须包括三步:写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出结果。
1.一个小灯泡阻值为10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4 A,现要将其接入12 V 的电路中,要求仍能正常发光,则应___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2.甲乙两电阻之比为2:1,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A.1:2 B.2:1 C.1:1 D.无法比较
3.下列几组电阻并联后,等效阻值最小的一组是( )A.30Ω和15Ω B.20Ω和25ΩC.10Ω和35Ω D.5Ω和40Ω
4.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 A.UAB>UBC IAB<IBC B.UAB<UBC IAB = IBC C. UAB>UBC IAB=IBC D.UAB=UBC IAB<IBC
5.串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5和10,将它们接在6V的电源上,那么流过它们的电流会是多大?
6.两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7V,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是3和6,请计算出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欧姆定律,电流I和电压U,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安阻法测电阻,伏阻法测电阻,安滑法测电阻,伏滑法测电阻,拓展与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电阻的并联,实验探究二,收集数据,实验结论,R总R1+R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试卷考察重点,出错率高的题目,问题归类,考情分析,变式训练,找一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