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练习
      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语文).docx
    • 答案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语文)第1页
    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语文)第2页
    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语文)第3页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语文docx、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动员支持一批高校创作排演以现当代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舞台剧,用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批德学双馨、对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科技界具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大师的动人事迹,成为当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大胆创新。
    十年来,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剧目也从第一批的6部扩大到现在的20部。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原创剧目的定位始终未变,用讲故事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从未过时。科学大师剧成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生动蓝本,也是科学、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与最佳案例。
    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挖掘。每一名参与科学大师剧创作的师生都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对拟排演的科学家人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大量阅读传记手稿、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参与科学大师剧创排的高校师生在对科学家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尊重重大事实的科学性,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剧组曾先后多次组织动员参演师生赴北京、天津、大连、南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查阅书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在整理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后,才据此创作了话剧《侯德榜》的剧本初稿。
    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强国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要求,也是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新要求。
    没有科学家精神铸就起科技脊梁,就难以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也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必然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杰出才干、高度文化自信的优秀青年担负时代使命。
    应时代之需,近年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广泛动员科技、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业力量,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不断塑造有思想有故事的科学家原型,以舞台为媒介,不断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使每个科学大师剧目都成为扎根高校、连接青年学生、影响社会公众的有温度的“生命体”。一批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科学大师剧成为“演得好、留得下、传得开”的佳作。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擎“科学家精神”之炬 书青春中国时代华章》)
    材料二:
    科学家精神之于青少年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当代青少年的价值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面向青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充分理解青少年价值需要,采用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如何实现从“追逐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以创新寻求突破。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科学家精神,坚守着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无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八条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家精神既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信念与追求,也为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开拓创新提供了力量源泉。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他们身上彰显的科学家精神感人至深。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能够激发爱国情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不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新时代人才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柯嘉平《让科学家精神直抵心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铸就了内涵丰富的科学家精神,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B.十年来,科学大师剧的主办部门在扩大,剧目的数量在增加,质量在提高,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定位始终未变。
    C.只有一批批有家国情怀、杰出才干、高度文化自信的优秀青年担负时代使命,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涵养科学品格,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同样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初的舞台剧形式,成为当时的“一次大胆创新”,可见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在当时也是一种富有勇气的改革与突破。
    B.“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既指剧目内容要突出科学家的这种精神,又要求创排剧目的师生应追求这种精神。
    C.《侯德榜》剧组参演师生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都表明了创作团队对“科学性”的尊重。
    D.一批科学大师剧成为“演得好、留得下、传得开”的佳作,可见舞台剧已成为有影响力、有温度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第一段中“科学家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梁思成),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B.“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待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C.“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4.“科学家精神”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4分)
    5.如何才能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直抵青少年心灵?结合两则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火线外(二章)①
    萧红
    窗边
    M站在窗口,他的白色的裤带上的环子发着一点小亮,而他前额上的头发和脸就压在窗框上,就这样,很久很久地。同时那机关枪的声音似乎紧急了,一排一排地爆发,一阵一阵地裂散着,好像听到了在大火中坍下来的家屋。
    “这是哪方面的机关枪呢?”
    “这枪一开,在电影上我看见过,人就一排一排地倒下去。”
    “这不是吗?炮也响了。”
    我在地上走着,就这样散散杂杂地问着M,而他回答我的却很少。
    “这大概是日本方面的机关枪,因为今夜他们的援军必要上岸,也许这是在抢岸……也许……”
    他说第二个“也许”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也许”一定是他又复现了他曾做过军人的经验。
    于是那在街上我所看到的伤兵,又完全遮没了我的视线;他们在搬运货物的汽车上,汽车的四周插着绿草,车在跑着的时候,那红十字旗在车厢上火苗一般跳动着。那车沿着金神父路向南去了。远处有一个白色的救急车厢上画着一个很大的红十字,就在那地方,那飘蓬着的伤兵车停下,行路的人是跟着拥了去。那车子只停了一下,又倒退着回来了。退到最接近的路口,向着一个与金神父路交叉着的街开去,这条街就是莫利哀路。这时候我也正来到了莫利哀路,在行人道上走着。那插着草的载重车,就停在我的前面,那是一个医院,门前挂着红十字的牌匾。
    两个穿着黑色云纱大衫的女子跳下车来。她们一定是临时救护员,臂上包着红十字。这时候,我就走近了。
    跟着那女救护员,就有一个手按着胸口的士兵站起来了,大概他是受的轻伤,全身没有血痕,只是脸色特别白。还有一个,他的腿部扎着白色的绷带,还有一个很直地躺在车板上,而他的手就和虫子的脚爪般攀住了树木那样紧抓着车厢的板条。
    这部车子载着七八个伤兵,其中有一个,他绿色的军衣在肩头染着血的部分好像被水浸着那么湿,但他也站起来了,他用另一只健康的手去扶着别的一只受伤的手。
    女救护员爬上车来了,我想一定是这医院已经人满,不能再收的缘故。所以这载重车又动摇着,响着,倒退着,冲开着围观的人,又向金神父路退去。就是那肩头受伤的人,他也从原来的地方坐下去。
    他们的脸色有的是黑的,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黄色的,除掉这个,从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呼叫,哼声,一点也没有,好像正在受着创痛的不是人类,不是动物……静静地;静得好像是一棵树木。
    人们拥挤着招呼着,抱着孩子,拖着拖鞋,使我感到了人们就像在看“出大差”那种热闹的感觉。停在我们脚尖前面的这飘蓬的人类,是应该受着无限深沉的致敬的呀!
    于是第二部插着绿草的汽车也来到了,就在人们拥挤围观的当中,两部车子一起退去了。
    M的腰间仍旧是闪着那带子上的一点小亮,那困恼的头发仍旧是切在窗子的边上。宁静,这深夜的宁静,微风也不来摆动这桌子上的书篇……只在那北方枪炮的世界中,高冲起来的火光中,把M的头部烘托出来一个圆大沉重而安宁的黑影在窗子上。
    我想他也和我一样,战争是要战争的,而枪声是并不爱的。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
    小生命和战士
    “你看那兵士腰间的刀子,总有点凶残的意味,可是他也爱那么小的孩子。”我这样小声地把嘴唇接近着L的耳边。
    其实渡轮正在进行中的声音,也绝对使那兵士不会听到我的话语的。
    其中第一个被我注意的,不是那个抱着孩子的,而是另外的一个,他一走上来,就停在船栏的旁边。他那么小,使我立刻想到了小老鼠。两颊从颧骨以下是完全陷下来的,因此嘴有点突出。耳朵在帽子的边下,显得贫薄和孤独,和那过大的帽遮一样,对于他都起着一种不配称的感觉。从帽遮我一直望到他黑色的胶底鞋,左手上受了伤,被一条挂在颈间的白布带吊在胸前,他穿着特为伤兵们赶制的过大的棉背心,而这件棉背心就把他装饰成一只小甲虫似的站在那里。等另外两个兵士走近前来的时候,他就让开了。
    这两个之中的一个,在我看来是个军官,他并不怎样瘦,有点高大,他受伤的也是左手,同样被一只带子吊在胸前。在他慢慢地踱着的时候,那黑色皮鞋的后半部不时地被黄呢裤的边口埋没着。当他同另外的一个讲话的时候,那空着的,垂在左肩的军中黄呢上衣的袖子,显得过于多余地在摆荡——因为他隔一会就要抬一抬左肩的缘故。
    我所说的挂着刀的兵士,始终没有给我看到他的正面,因为那受伤的军官和他谈话总是对立着,我所能看到的是他脚上的刺刀针,腰间的短刀,他的腰和肩都宽而且圆。那在怀中的孩子时时想要哭,于是他很小心地摇着他,把那包着孩子的军外套隔一会儿拉一拉,或是包紧一点。
    不知为什么,我看他好像无论怎样也不能完全忘掉他腰边的短刀,孩子一安静下来,他的左手总是反背过来压在刀柄上。
    渡轮走近一个停在江心的货船旁边的时候,因为那船完全熄了灯火,所以好像一座小城似的黑黑地睡在江心上,起重机上还有一个大皮囊似的东西高悬着。
    我是背着锅炉站着的,背后的温暖已经增加到不能忍耐的程度,所以我稍稍离开一点,可是我的背后仍接近着温暖,而我的胸前却向着寒凉的江水。
    那军官的烟火照红了他过高的鼻子,而后轻轻地好像从指尖上把它一弹,那烟火就掠过了船栏而向着月下的江水奔去了。
    我一转身就看到了那第一个被我注意的伤兵就站在我的旁边,似乎在这船上并没有他的同伴,他带着衰弱或疲乏的样子在望着江水。他好像在寻找什么,也好像他要细听一听什么,或者不是,或者他的心思完全系在那只吊在胸前的左手上。
    前边就是黄鹤楼,在停船之前,人们有的从座位上站起来,有的在移动着,船身和码头所激起来的水声,很响地在击撞着。即使那士兵的短刀的环子碰击得再响亮一点,我也不能听到,只有想象着:那紧贴在兵士胸前的孩子的心跳和那兵士的心跳,是不是他们彼此能够听到?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注]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随后,萧红跟随友人撤往武汉,创作了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就写于此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一排一排”“一阵一阵”等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枪声之急之多,强调突出了战时背景。
    B.“飘蓬”一词,生动地写出了这些可敬的人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般的命运,为了抗战,居无定所。
    C.文章记录了萧红在战场边缘的见闻,对伤员们负伤状况做了细致的描写,直接体现了战斗的激烈。
    D.作者运用平实、率真的叙事方式,营造出一种稚拙浑朴的悲壮之美、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悲伤情调。
    7.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中将伤兵描绘成“一棵树木”“小老鼠”“小甲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战争对人的摧残。
    B.士兵腰间的短刀所代表的凶残的战争与小孩子象征的天真纯洁的人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士兵是爱孩子的,战争不能泯灭他们善良本真的人格。
    C.通过对伤兵脸色的描述——“有的是黑的,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黄色的”,写出了伤兵经历的痛苦。
    D.腰间带刀又抱着孩子的战士、忙碌的救护员、负伤的士兵与军官,都映入读者眼帘,人物形象描写细致,立体饱满。
    8.有人评价,萧红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叙事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她的叙事艺术。(4分)
    9.茹志鹃的《百合花》和萧红的《火线外》都是“非战争化”的战争题材文章,请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材料二: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三: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五六月A中B北窗C下D卧E遇凉风F暂至G自谓H是羲皇上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致,招请,与《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中“致”的意思不同。
    B.戚戚,哀伤,与《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成语“休戚相关”的“戚”意思相同。
    C.乐,“使……愉悦”,使动用法,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中“栗”“惊”用法相同。
    D.恨,遗憾,与《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恨”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曾经创作《五柳先生传》,描写了他的生存境况,表达人生态度和志向追求。
    B.因为陶渊明的曾祖在晋朝担任大司马,陶渊明对官场黑暗了解颇多,所以他拒绝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邀请。
    C.陶渊明在担任彭泽令时,因不愿意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向权贵低头,遂归隐田园,并创作了《归去来兮辞》。
    D.陶渊明虽然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琴,每逢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以寄托情感。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4分)
    (2)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4分)
    14.材料三中萧统称自己“尚想其德”,请结合材料一分析陶渊明的“德”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漩 口①
    洪咨夔②
    秃山束纡江,寸土无平田。
    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抉犁荦确③间,并驱从两犍。
    两犍力不齐,手胼后者鞭。
    日暮鞭更□,轭促肩领穿。
    归来茅屋下,抚牛涕泗涟。
    一饱勿易得,奈此官租钱!
    【注】①漩口:地名,在四川。②洪咨夔:南宋诗人,素以才艺自负,为官耿直,屡次上书直陈弊政。③荦确:石多的样子,或坚硬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用词精准到位,如第一句的“束”,既能表现两岸山峰之高耸,也点出了江面之窄。
    B.农民在麦收后又要投入到种粟之中,对他们而言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诗中缺字可能是“急”。
    C.经过一天的劳作,农民的肩膀和脖子都磨破了,可即使这样也很难吃饱饭,更无力承担官府租税。
    D.同为农事诗,本诗侧重表现农民的艰辛,饱含诗人深切的同情,与《芣苢》《插秧歌》主题不同。
    16.诗中是如何展现农民生活艰辛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 , ”诗句中。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刘裕父子的典故,父亲是“ ”的气概,儿子却是“ ”的狼狈结局。
    (3)我国古代诗词中常用衣服的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近年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能从众多文人中 ① ,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然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按照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 ② 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4分)
    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小题。
    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① ?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饮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摊、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因此,② ,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③ ,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21.下面选项与画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C.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D.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
    22.参考下面表格内容,结合自己家乡民俗节日文化特点,设计一个“家乡节日文化”调查主题。(2分)
    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中说“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他们身上彰显的科学家精神感人至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价值观,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表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家乡
    民俗节日
    调查主题
    山东省
    七巧节
    山东人七巧节手工制作调查
    广东省
    中秋节
    广东人中秋醒狮文化活动历史调查
    黑龙江省
    ……
    ……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重庆红岩精神感染了同学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