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浩瀚的大气(考点清单)(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
展开▉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和用途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
(2)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氮气 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1)实验1: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gOeq \(=====,\s\up7(△)) 2Hg+O2
(2)实验2: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gOeq \(=====,\s\up7(△)) 2Hg+O2
(3)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体积1/5
(4)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反应原理:
(4)问题分析
实际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集气瓶中水的作用:(1)主要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2)还可以吸热加快降温,和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瓶底。
(6)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略 大 ,氧气 不易 溶于水;氧气在-183℃时变为 淡蓝 色液体,在—218℃变为 淡蓝色雪花状 固体。
2.化学性质
①在铁丝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光亮的铁丝,而不用生锈的铁丝?
光亮的铁丝,铁和氧气才能直接接触,才确保实验成功。
②为什么要等火柴即将燃尽再插入氧气瓶中?
火柴燃烧也会消耗氧气,避免消耗过多的氧气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③硫、铁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为什么在集气瓶中都要装水?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的水是为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正常人过度吸氧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会引起氧中毒。在 100 kPa 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 24 小时。此外,过量吸氧还会加速人体衰老
▉考点04氧气的制备
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考点05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2.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化合反应。如氢气+氧气点燃 水
3.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氯酸钾和双氧水产生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等。
5.含氧化合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如MgO、Ca(OH)2、KMnO4等。
▉考点06 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
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离子是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2.分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首先提出分子概念。
(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③分子间有间隙
(3)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分子。例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3.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论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提出。
4.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考点07 元素和周期表
1、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1)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的意义:①宏观:表示一种元素;②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注:①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②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如:5O:表示5个氧原子; 3Ne:3个氖原子。
4.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5.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2)、氮气(N2)、铁(Fe)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和五氧化二磷(P2O5)都是氧化物。
6、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1)地壳中前五位:氧、硅、铝、铁、钙;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2)海水中:氧、氢、氯、钠;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7.元素和原子区别与联系
▉考点08 化学式及意义、化合价
1.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mB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Ar)的计算 Mr(AmBn)=Ar(A)×m+Ar(B)×n
(2)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 Ar(A)×m] :[Ar(B)×n ]
(3)元素质量分数ω: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eq \f(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100%
公式ω=eq \f(Ar(A)×m, Ar(A)×m+ Ar(B)×n) ×100%
3.化合价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镁:EQ \* jc2 \* hps10 \\ad(\s\up 9(+2),Mg)EQ \* jc2 \* hps10 \\ad(\s\up 9(-1),Cl)2; 硫酸钠:EQ \* jc2 \* hps10 \\ad(\s\up 9(+1),Na)2SO4
(2)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钡锌+2价; 氟氯溴碘-1价; 通常氧硫-2价; 亚铜+1,铜+2;
亚铁+2,铁+3; 铝+3,硅+4,磷+5; 氯化物中氯-1; 硫化物中硫-2;
还要记住根的价; -1氢氧硝酸根; -2碳酸磷酸根; 单质化合价为零。
4.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以水为例):
①写出组成水的元素的元素符号 H O(一般情况下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左边,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
②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1H −2O(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
③标出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H2O(化合物中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原子个数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
▉考点09 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Ar):一种原子质量对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式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Mg(OH)2的式量 =24 + (16 + 1 )×2 = 58
3.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表示微粒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摩尔(ml)。1ml任何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2)摩尔质量:1ml物质(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单位:克/摩;符号 g/m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物质的式量。摩尔质量单位:g/ml ;式量单位为1,省略。
(3)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
▉考点10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内涵和外延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4.六不变: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
5.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1)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天平平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aOH+CuSO4→Na2SO4+Cu(OH)2
(2)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考点1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短线;
配——配平;使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
等——短线改等号;
标(注)——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条件,标出生成物中气体与沉淀;
①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②气体符号“↑”:反应物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右边标)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
③沉淀符号“↓”:溶液中反应如果生成物有固体,在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右边标,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准确。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
(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或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微粒数(分子数、原子数)之比,即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计量数);
(3)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系数);
宏观物质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微粒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物质的量读法:每1ml碳原子和1ml 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1ml 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考点1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依据:①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算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考点13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角度1 所给图示反应已配平
【技巧】图中微粒数目即为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根据图示写出微粒代表的物质化学式,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字母表达式),据此判断选项正误。
角度2 所给图示反应物有剩余
【技巧】找出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或原子),先等个数消除相同的分子(或原子);再根据图示写出微粒代表的物质化学式,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判断选项正误。
角度3 所给图示反应未配平
【技巧】根据图示写出微粒代表的物质化学式,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据此判断选项正误。
角度4 补全微观反应示意图
【技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微观示意图中缺少的微粒,也可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全微观反应示意图,再判断选项正误。
角度5 根据反应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点14 催化剂、催化作用
催化剂
①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在上述反应中, 二氧化锰起了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所以这个反应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一、选择题
1.化学课上老师收集了三瓶气体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但忘记贴标签了。请你帮老师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进行鉴别
A.伸入燃着的木条B.闻气体的气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D.观察气体的颜色
【答案】A
【详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D、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
A.分子B.元素C.原子D.离子
【答案】B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硒”“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3.下列关于H2O2、CO2、S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氧气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一个氧分子D.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答案】B
【详解】A、H2O2、CO2、SO2三种物质中没有氧气,故A错误;
B、H2O2、CO2、S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B正确;
C、H2O2、CO2、SO2三种物质中没有氧气,所以没有氧分子,故C错误;
D、H2O2、CO2、SO2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可分解为原子B.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详解】A、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裂为原子,说法正确;
B、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重新组成新分子;说法正确;
C、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说法正确;
D、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存在两种分子,说明两种气体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为混合物,说法错误。
故选D。
5.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A.冰熔化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块研磨成硫粉D.水通电制得氢气和氧气
【答案】D
【详解】A、冰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不符合题意;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不符合题意;
C、硫磺块研磨成硫粉,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可以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改变
C.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会放出氧气
D.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增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
【答案】A
【详解】A、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B错误;
C、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放出氧气,只是速率较慢,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只是加快了反应速率,而不会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多,因此二氧化锰不能增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7.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工业制氧气是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分解反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保存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符合题意;
C、工业制取氧气是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均会导致酸雨的发生,均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下列物质属于c范围的是
A.二氧化碳B.汞C.氮气D.食盐水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金属汞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误;
C、氮气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9.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答案】B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详解】A、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A说法正确;
B、丙(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3,故B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3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分析】根据图示,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为,反应前后甲物质的变化量为;乙物质的变化量为;丙物质的变化量为;丁物质的变化量为。
【详解】A、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根据分析,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小,丙的质量增加,所以该反应是甲、乙反应生成丙,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A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为8%,B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C选项正确;
D、物质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则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D选项错误。
故选:C。
1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溶液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酒精燃烧后,什么都没有了
D.2g氢气和2g氧气混合得4g气体
【答案】C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选项错误;
B、干冰汽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什么都没有了”,选项正确;
D、氢气和氧气混合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选项错误;
故选C。
12.已知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B.C.D.
【答案】B
【详解】由2N2H4+X=3N2+4H2O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相同,原子个数相等,反应中只有H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反应后有O元素,则反应前X中含有O元素,反应后共6个N原子,则X中应有2个N原子,反应后共4个O原子,则X中应有4个O原子,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X的化学式为N2O4。
综上所述:选择B。
1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实验前弹簧夹已夹紧,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4P+5O22P2O5
B.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
【答案】B
【详解】A、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选项说法正确;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压强变小,所以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与红磷反应,所以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葡萄糖可以直接提供能量,病人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向体内输入葡萄糖可以维持生命活动。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由葡萄糖分子构成,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一组是
A.: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B.:2个钙离子
C.:3个亚铁离子
D.2H:两个氢分子
【答案】A
【详解】A、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故A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a2+表示2个钙离子,故B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Fe3+表示3个铁离子,3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故C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2个氢原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16.氯气(Cl2)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其能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反应前后相关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包括
A.-2B.0C.-1D.+1
【答案】A
【详解】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HCl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1)+x=0,x=-1;HClO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化合价为y,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1)+y+(-2)=0,y=+1。
故选A。
17.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CO和N2所含原子数一样B.1mlO3比1mlO2多1个氧原子
C.氧分子的摩尔质量是16g/mlD.1个硫原子的质量是32g
【答案】A
【详解】A、CO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且1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则质量相等的CO和N2所含原子数一样,正确;
B、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1ml O3比1ml O2多1ml氧原子,即多6.02×1023个分子,错误;
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氧分子的摩尔质量是 32 g/ml,错误;
D、1个硫原子的质量很小,不可能是32g,错误。
故选A。
18.某反应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物质X是单质B.1gCO2与3gH2恰好能完全反应
C.n一定为1D.H元素的存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4、1,则nX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n=1。
【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X为H2O,不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4份质量的CO2与6份质量的H2恰好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n一定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D、H元素由单质变为化合物,存在形态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9.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从热水中取出试管,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O2)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试管放入热水中,空气受热,压强变大
B.b-c段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增加的压强大于氧气消耗减少的压强
C.c~e段气压变化是因为试管内温度降低
D.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可能取用的白磷量不足
【答案】C
【详解】A、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此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增加的压强大于氧气消耗减少的压强,此选项说法正确;
C、c~e段气压变化主要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造成压强降低,使最终气压小于原气压,此选项说法错误;
D、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测量值偏小,可能取用的白磷量不足,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
20.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气体的制备方法,如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甲.分离液体空气; 乙.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丙.分解过氧化氢; 丁.加热分解氯酸钾等;也初步认识了一些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例如:
(1)仪器a 的名称是 .
(2)以上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属于物理方法的是 ;
(3)若用方法丙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序号)
(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碘盐”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2)根据碘盐的食用方法和贮存指南,可推知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3)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是 ,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
【答案】 集气瓶 甲 BC(BE) 混合物 受热易分解 39:127 ×100%
【详解】(一)(1)仪器a 的名称是:集气瓶;
(2)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方法的有:甲;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BC(BE);
(二)(1)食用“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食用“碘盐”属于混合物;
(2)根据碘盐的食用方法和贮存指南,可推知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受热易分解;
(3)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100%。
2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兴趣小组探究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
(1)实验一:观察到木炭在图②中燃烧发出 ,图③中澄清的石灰水 。
(2)实验二:图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三:单质硫在图⑦中燃烧比在图⑥中剧烈,原因是 ,图⑦中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4)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 ,实验三换作 ,更换仪器的原因是 。
【答案】(1) 白光 变浑浊
(2)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 氧气浓度不同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 坩埚钳 燃烧匙 硫单质呈粉末状
【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燃烧完毕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
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3)单质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由图可知,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
实验三用燃烧匙盛放硫粉,因为硫单质呈粉末状。
三、实验题
22.兴趣小组开展以下两组“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应采取的操作有 ,为了减少实验的测量误差,除了要保证氧气完全反应之外,还应注意的事项有 。
(2)实验测定了以下实验数据:
根据该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3)图2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对该实验的评价是 。
【答案】(1) 密闭装置;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塞子飞出;便于空气流动,实验结果更准确 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把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确保装置不漏气
(2)20.5%
(3)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红磷消耗氧气不彻底
【详解】(1)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此反应消耗氧气,所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密闭装置,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塞子飞出;便于空气流动,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为了让氧气完全反应,铜粉要足量,且铜粉要和空气充分接触,应采取的操作有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把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为了减少实验的测量误差,除了要保证氧气完全反应之外,还应注意的事项有确保装置不漏气等;
(2)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该反应消耗氧气,注射器减小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根据图3,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方法中红磷消耗氧气不彻底,因此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3.自然界中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而且空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生产流程】
(1)上述流程图中的气体a是 。
(2)实验室常利用化学反应制取少量氧气,常用装置如图所示。
①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应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添加液体至 (选填“a”或“b”)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
②若将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改成注射器,其优点是 。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选择的装置是 ,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 ,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
④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气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测量所得氧气体积,请利用图所示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将其进行正确的连接: 。(填接口的序号)。
⑤若要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应预先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 mL水(氧气体积分数按20%计算,忽略水中溶解的氧气)。
【答案】(1)氮气/N2
(2) a 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O2 能控制反应速率 BD 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②→⑨→⑧→⑩ 350
【详解】(1)由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则先分离的气体为氮气,即a气体为氮气。
(2)①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长颈漏斗下端应浸入液面以下,即液体加至a处;
A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②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D;
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而B装置的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为空气,则应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④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热的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若想测量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将排水的水用量筒收集,则可选GH,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则气体应从⑨通入,则连接顺序为:②→⑨→⑧→⑩。
⑤由于氧气会将水全部排出,且氧气体积分数为20%,设加入的水的体积为x,则,解得x=350mL。
四、科学探究题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制备氧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将氯化铁粉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于是小明和同学们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提出问题】其他的金属化合物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的催化作用呢?
【实验探究】
(1)定性实验:分别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C的试管中。
(2)实验1目的是 。
(3)实验2中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定量实验:分别取等质量0.03g二氧化锰、氯化铁、氯化铜粉末置于三个烧瓶中,各加入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不同的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4)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 (填“4”、“5”或“6”),结合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 不复燃 FeCl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0.5g氯化铜
(2)对比实验
(3)
(4)放热
(5) 4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详解】(1)①实验1:向试管A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实验结论是常温下H2O2分解速率较慢,说明产生氧气的量很小,因此带火星的小木条不复燃;
②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和0.5gFeCl3,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FeCl3能加快H2O2的分解;
③实验3:实验结论是CuCl2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除了向试管C中加入10mL5%H2O2溶液外,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唯一,则还应加入0.5gCuCl2;
(2)该实验目的是其他的金属化合物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因此做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
(3)实验2中H2O2在FeCl3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由图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27.(23-24九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化学实验之一。
(1)固定A装置的仪器名称是 ;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如用A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正在收集氧气速度迅速减慢,可采用 操作(选填编号)使反应继续进行。
Ⅰ.将酒精灯位置升高 Ⅱ.酒精灯稍向右移动
Ⅲ.试管向下移动 Ⅳ.加少量二氧化锰
用F装置收集氧气,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B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实验结束后实验员要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用装置C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应该伸入到锥形瓶中的位置是 处(选填“M”或“N”)。
(4)常见的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c.加热高锰酸钾。
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理念的制备方法是 (填序号) 。
(5)实验室中用含过氧化氢0.02 ml的双氧水制取氧气,请计算使其完全反应后能产生氧气 g。
【答案】(1) 铁架台 Ⅱ 未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2)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过滤
(3)N
(4)a
(5)0.32
【详解】(1)铁架台能够对一些装置仪器进行夹持,由图示可知,固定A装置的仪器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方程式为 ,故填;
如用 A 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正在收集氧气迅速减慢,说明试管底部氯酸钾分解完全,需要将酒精灯向右移,继续加热剩余的氯酸钾,使反应继续进行,故选Ⅱ;
用F装置进行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可能是未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收集到开始排出装置内的空气等原因。
(2)B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方式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使用分液漏斗时,可通过活塞的开启程度来控制过氧化氢下流的速率,进而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填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可将固液分离。所以可将反应后的液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二氧化锰固体。故填过滤;
(3)使用C装置制取气体时,为了防止气体沿着长颈漏斗逸出,需要将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故填N;
(4)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生成物无污染,且不需要加热,二氧化锰可以过滤后循环使用,符合“节能环保”理念,故a正确;
b、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方式制取氧气,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不符合“节能环保”理念,故b不正确;
c、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式制取氧气,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不符合“节能环保”理念,故c不正确;
故填a;
(5)设用含0.02ml过氧化氢的双氧水制取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l,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故填0.32。
题型1空气的成分和用途
题型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题型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4氧气的制备
题型5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题型6分子和原子
题型7元素和周期表
题型8化学式及意义、化合价
题型9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
题型10质量守恒定律
题型1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题型1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13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题型14 催化剂、催化作用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硫
产生 淡蓝色火焰
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S+O2eq \(=====,\s\up7(点燃)) SO2
集气瓶预先放一些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放热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木炭
发 红 光
剧烈燃烧,发 白 光
C+O2 eq \(=====,\s\up7(高温))CO2
燃烧匙应由 上 而 下 缓慢伸入集气瓶底
放热 ,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
铁丝
在空气中烧的红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eq \(=====,\s\up7(点燃)) Fe3O4
集气瓶的底部要预先放 铺沙或加水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的性质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药品
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①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进行收集。因为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冒出的气泡主要是装置内的空气,此时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②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和验满
①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验满: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以质量比为 3:1 的比例均匀混合
③实验开始时先对固体混合物均匀加热,再用酒精灯外焰对固体混合物集中加热。
④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③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④调节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使反应平稳地进行
⑤收集气体。
注意事项
①导管应刚刚露出橡胶塞,便于氧气排出;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④停止反应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易使水槽内的水倒吸回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①氯酸钾制取氧气为何要提前将两种药品混合均匀再装入试管: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②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的后果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应使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下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同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变成另外一种或几种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变成另外一种原子。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都很小,都有间隙,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都具有种类和数目的含义。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元素
原子
含义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集合体)
微粒
区别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适用范围
宏观
微观
如H2O:
①表示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表示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⑤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54mL
24mL
8mL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A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
实验2
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3
向试管C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3 走进溶液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 这是一份3 走进溶液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水体污染源,自来水的生产,物质的溶解性,亲水性物质和亲油性物质,如何从某溶液中提取固体溶质?,8~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浩瀚的大气(考题猜想)(14大题型)-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 这是一份2 浩瀚的大气(考题猜想)(14大题型)-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共44页。
1 化学的魅力(考点清单)(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 这是一份1 化学的魅力(考点清单)(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上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药品的取用, 给物质加热, 其他操作,元素的存在形态分为两种,元素的分类,地壳中的元素,5mL液体,不符合题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