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节 生物的多样性公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与要求】
5.6 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㉑举例说明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7.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生态平衡
④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和水分等) 对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食物链和食物网;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科学思维: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从宏观上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3.探究实践:通过读图、讨论、交流等方法,提升动手、动脑及分析能力。
4.态度责任: 增强保护生物及环境的意识,提升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二章第5节《生物的多样性》的第1课时,主要涉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与食物网)等知识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关动物、植物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深入和延伸学习,更是后续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时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思路】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捕食、竞争、互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从冰封的北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丛林,从喜马拉雅之巅到太平洋洋底,都能找到生物的踪迹。
生物为何如此丰富多彩?我们该如何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内蒙石的草原上不会出现大象,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不会看到企鹅。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图中这两种生物各自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北极熊的皮下脂肪积累得很厚适合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有利于抵御严寒。 仙人球的叶变成了刺,而茎肥厚,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保存水分,有利于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生存。 (合理分析均可)
以提问进入思考,引出本课的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物
观察图2.5-3,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析灰兔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可以把这些环境因素分为哪两类?
环境因素:狐狸、山羊、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等。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②这些环境因素中,对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水、空气、温度、阳光、其他生物等。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水分的影响:水域、草地、森林中,由于水分的丰沛程度不同,各自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温度的影响:从山脚到山顶,由于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物的种类也明显不同。
阳光的影响: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种类繁多,枝繁叶茂;阳光照射不足的地方,植物的种类就会稀少,甚至没有;如海洋越深的地方绿色植物就越少。
思考与讨论:说说图中这些生物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包括同种生物间的种内关系和不同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
有的互助互利,有的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斗争,如捕食、竞争、寄生等。
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关系是食物关系,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
(1)提供几种生物写食物链
(2)纠错,明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用箭头连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3)找食物链的”交叉点”,解释“一种生物”和“几种生物”,网状联系是食物网
(4)强调: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
从读图来学习环境因素,增加了学习的基础。
介绍水分、温度、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印影响,增加感性认识。
通过读图、讨论学习生物因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思考讨论:
下列生物分别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1、环境对生物影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2、生物适应环境,从而使现在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存方式。
(1)适应的形成:
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2)生物适应环境举例:
①外表形态或色泽上适应环境:如用于伪装自己的拟态(如枯叶蝶)和保护色(如雷鸟);
②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特点:如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猎豹具有发达的四肢适于陆上快速奔跑,等。
视频: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引导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再举例。
生物影响环境
思考与讨论:
1.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缓或阻止土地沙漠化?
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举例
本课内容的概况总结: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
除教材提供的事例,可鼓励学生再举例。
为后续继续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打基础
板书设计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1节 认识地球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1节 认识地球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节 生物的多样性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8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节 生物的多样性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科学测量一等奖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科学测量一等奖第4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