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1节 认识地球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
展开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与要求】
9.1 地球是一颗行星
②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2.科学思维: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培养科学的发展观。
3.探究实践:通过活动、读图、倾听等方式,了解地球是球体的实例,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态度责任: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新浙教七上第三章第1节《认识地球》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时的内容就是初步认识地球,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主要历程,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本课是本章的起始,与后面学习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地理学知识。
【教学思路】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一起绕太阳运转。在太阳系以个更加空旷的空间,还分布着众多的天体,它们与太阳系一起构成了庞大的银河系。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上千亿个相互远离的星系中的普通一员。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太阳系与宇宙的?对它们有着怎样的了解?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舰队从西班牙南海岸港口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历时1082天,成功返回出发地。
出发时舰队由5艘船和260多名水手组成,回来时只剩下1艘船和18名水手。环球航行极其艰难。
舰队的环球航行具有什么意义?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
经历了哪些过程?
设问引入新课内容。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地球人类的家园,很早就在探索地球,并提出过种种看法。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人类探索地球却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
1.古代对地球的认识:
古人往往凭经验和直觉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是平的,整个大地也是平的。
古代中国的“天圆地方”说:
对“天圆地方”质疑的声音:
① 既然地是平的,应该有“天涯海角”,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边?
②为什么远去的船只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探索活动: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 ( 如图)。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 分别由 A 向 B 和由 C 向 D 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1)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
那是因为 。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
2.猜想:地球是球体
(1)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体的猜想。
他认为对称的形式是完美的属性之一,人类所居住的地方也应该是对称的,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各种对称,只能是球形了。
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大地是圆球形的这种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猜想和推理,这无疑是空前绝后的。
(2)过了2个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多次对月食的观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通过观察天象得出地球形状的推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
3.实践证实:地球是球体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海上航行,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体,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在人类的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
20世纪,人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从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照片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去。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他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归纳四个阶段)
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观测月食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卫星观测阶段的科学测量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未停止,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重在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思考与讨论:
1.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
2.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
地球的大小
1、地球概念的确立:
自从人类知道自己居住的大地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后,就有人试图测量地球的大小。
世界上第一个给地球测量周长的人,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确立了地球的概念;并用几何学方法定量地测定了地球的大小。
尽管他的具体测量结果已经失传,但他的方法和贡献被后人所认可。
2、现代科技测量地球的大小:
现代科学技术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1)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1km,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km;
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着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圆的。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4km。
3、科学阅读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的周长。
4.方法与技能:科学记数法
地球的大小记忆数据简单,但是关于如何测量是一个难题
这里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科学记数法有利于后续较大或较小数据的表达
板书设计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认识地球优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认识地球优秀第2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科学测量一等奖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科学测量一等奖第4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科学测量精品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科学测量精品第3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