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测试)(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口腔溃疡与佝偻病的发生,常常因为人体缺乏( )
A.维生素C与维生素AB.维生素B与维生素C
C.维生素B与维生素DD.维生素A与维生素D
【答案】C
【详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C与维生素A的症状是:坏血病,夜盲症,皮肤粗糙,免疫力低下,A错误;
B、人体缺乏维生素B与维生素C的症状是:疲倦,食欲不佳,口腔溃疡,坏血病,B错误;
C、人体缺乏维生素B与维生素D的主要症状是:疲倦,食欲不佳,口腔溃疡,佝偻病,骨质疏松,C正确;
D、人体缺乏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主要症状:夜盲症,皮肤粗糙,免疫力低下,佝偻病,骨质疏松,D错误;故选C。
2.肺炎可能是由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青霉素可通过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对细菌型肺炎有较好的疗效,而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却没有太好的疗效。如图是支原体结构模式图,关于肺炎支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支原体结构示意图
A.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为RNA
B.肺炎支原体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
C.肺炎支原体是无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D.青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无效的原因是支原体无细胞壁
【答案】A
【详解】A、肺炎支原体为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
B、肺炎支原体为原核细胞,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B正确;
C、肺炎支原体为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
D、青霉素可通过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对细菌型肺炎有较好的疗效,支原体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支原体无效,D正确。故选A。
3.下图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在甲、乙中,②不能控制物质进出
C.③结构上有些物质的合成需要镁元素D.甲的内膜上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答案】B
【详解】A、据图分析,①和②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这些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脂质,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错误;
C、图中③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C正确;
D、线粒体内膜上有较多的蛋白质,与呼吸作用有关,D正确。故选B。
4.在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模拟细胞的各结构,用线段将材料与最可能模拟的细胞结构连接起来,不恰当的是( )
A.装有水的保鲜袋——液泡
B.表面钻有小孔的水蜜桃核——细胞核
C.大米或绿豆——核糖体
D.多层折叠的保鲜膜——溶酶体
【答案】D
【详解】A、液泡是有一层膜结构的,内部含有液体,可以用装有水的保鲜袋代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上含有核孔,可用表面钻有小孔的水蜜桃桃核代表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核糖体体积较小,为圆形,可用小米或绿豆代表,C不符合题意;
D、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但没有多层折叠的膜,D符合题意。故选D。
5.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不正确的是( )
A.n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其种类最多可达4n
B.若有三种氨基酸,每种各有一个,则形成的三肽种类最多有6种
C.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10个完整细胞
D.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答案】C
【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A、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A正确;
B、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三种氨基酸,每种仅有一个,则形成的三肽种类最多有3×2×1=6种,B正确;
C、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长度或宽度,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20/(100÷50)2=5个完整细胞,C错误;
D、通常情况下,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即至少含有1个N原子,所以根据N原子数,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最多是由1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D正确。故选C。
6.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①表示细胞器核糖体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
D.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答案】C
【详解】A、③是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①表示细胞器核糖体,B正确;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核孔数量较多,但④染色质数目不变,C错误;
D、⑥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是大分子的通道,如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正确。
故选C。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C.“NDM-1超级细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答案】B
【详解】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质,A正确;
B、“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人是真核生物,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要依赖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C正确;
D、“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故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D正确。故选B。
8.用碘液、苏丹IV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苏丹IV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红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A
【详解】A、乙种子与苏丹IV染液反应颜色较深,说明含有较多的脂肪,A错误;
B、苏丹IV染液和脂肪时会显红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时会显紫色,B正确;
C、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时,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C正确;
D、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均不需要水浴加热,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9.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A~F表示细胞的不同结构,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需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B.与图中Ⅰ上具识别功能的物质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ABCGE
C.E和A中的DNA都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D.F为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通道,可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答案】D
【分析】图中A为核孔,B为核糖体,C为内质网,D为细胞质基质,E为线粒体,F为胞间连丝,G为高尔基体,H为细胞壁,I为细胞膜,M、N为囊泡。
【详解】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错误;
B、I为细胞膜,其上具有识别功能的物质是糖蛋白,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B核糖体、C内质网、G高尔基体和E线粒体,B错误;
C、E线粒体中DNA以裸露的环状形式存在,A细胞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的形式,C错误;
D、F胞间连丝为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通道,可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D。
10.幽门螺杆菌(Hp)通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分泌的尿素酶在胃内水解尿素产生氨,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胃炎等疾病的发生。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Hp的遗传物质RNA中有控制尿素酶合成的基因
B.Hp在宿主核糖体合成尿素酶的过程中产生水
C.Hp分泌的尿素酶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D.Hp通过水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的环境
【答案】D
【详解】A、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
B、Hp合成尿素酶是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完成的,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产生水,B错误;
C、Hp为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而无其他复杂的细胞器,C错误;
D、Hp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尿素产生氨,使其适应胃部的强酸环境,D正确。故选D。
1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人类“谈疫色变”,给我国带了巨大损失,但也充分反映我国作为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一定存在氢键
B.在增殖时核酸进入寄主细胞指导新病毒的形成
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呈链状
D.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比肺炎双球菌的易变异
【答案】A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一般为单链,不一定存在氢键,A错误;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增殖,在增殖时,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细胞内的原料,利用自己的核酸指导新病毒的形成,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呈链状,C正确;
D、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呈单链,易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
12.甲、乙、丙三图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或细胞的模式图,下列对有关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线粒体、细胞核、细菌
B.三种结构中都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C.从结构上看,甲和乙的相同点是都具有双层膜
D.从功能上看,甲和丙都能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B
【详解】A、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线粒体、细胞核、细菌,A正确;
B、线粒体和细菌中所具有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B错误;
C、从结构上看,甲(线粒体)和乙(细胞核)的相同点是都具有双层膜结构,C正确;
D、从功能上看,丙(细菌)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甲(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二者都能进行有机物氧化分解,D正确。故选B。
13.为探究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培养物对鸡蛋营养价值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下表为实验的部分结果,表中数字右上角标注的“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要鉴定实验组鸡蛋中的蛋白质,可用蛋清稀释液作为材料
B.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鸡的品种,数量以及每日的饲料供给量应相同
C.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培养物可提升鸡蛋的营养价值
D.实验组鸡蛋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答案】D
【详解】A、若要鉴定实验组鸡蛋中的蛋白质,可用蛋清稀释液作为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A正确;
B、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鸡的品种,数量以及每日的饲料供给量等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B正确;
C、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培养物可提升鸡蛋的营养价值,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实验组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被人体摄入后水解的氨基酸含量也较高,故实验组鸡蛋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D错误。故选D。
14.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生物体内元素只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错误;
B、水只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B错误;
C、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血红蛋白是蛋白质,C正确;
D、细胞中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Fe为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C。
15.某生物的DNA片段结构如图,①②③表示其中相关组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以是烟草花叶病毒
B.单链中,相邻的碱基由氢键连接
C.①②③都只有一种类型
D.该片段彻底水解后能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3种
【答案】C
【详解】A、据题意可知,图示为某生物的DNA片段结构如图,而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有RNA,A错误;
B、据图可知,单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进行连接,B错误;
C、据图可知,与①相连的碱基之间共有2个碱基对,则表示A-T碱基对,又因为①含有1个环,是嘧啶环,故①是胸腺嘧啶;②是磷酸,③是脱氧核糖,故①②③都只有一种类型,C正确;
D、该片段为DNA片段,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共6种化合物,D错误。
16.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正式提出“内共生学说”。她认为,好氧细菌和蓝藻被变形虫状的原始真核生物以胞吞的形式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分别演变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从此便出现了光能自养需氧型的真核生物。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叶绿体与线粒体中可能都有染色质
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可能都有核糖体
C.变形虫状的原始真核生物可能是一种厌氧型生物
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可能来自于原始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答案】A
【详解】AB、根据内共生学说的内容可知,叶绿体基本符合蓝藻的特征,线粒体基本符合好养细菌的特征,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应该含裸露的DNA,而且都有核糖体,A错误,B正确;
C、原始真核细胞有了线粒体后才出现了需氧型真核生物,所以可推测之前应该是厌氧型生物,C正确;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所以其外膜相当于胞吞所形成的囊泡,即细胞膜,D正确。
17.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导致令人虚弱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只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有关
B.脑细胞中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
C.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破坏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可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答案】D
【详解】A、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A错误;
B、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据题干分析,只有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不是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B错误;
C、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错误;
D、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会使其失去生物活性,也就是变性,D正确。故选D。
18.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会减少线粒体数量
C.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
【答案】C
【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详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A错误;
B、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仍然存在,不改变线粒体的数量,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线粒体外围分裂,C正确;
D、线粒体自噬需溶酶体参与,但其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故选C。
19.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O2N)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多肽中含3个苯丙氨酸,2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6、30、48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比增加1个,氮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和2个氨基酸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酶1作用位点是16−17、30−31、48−49,即该多肽中含有3个苯丙氨酸;酶2作用位点是22−23、23−24,此多肽中含有1个赖氨酸,即23位氨基酸为赖氨酸。
【详解】A、酶1作用位点是16−17、30−31、48−49,即该多肽中含有3个苯丙氨酸;酶2作用位点是22−23、23−24,此多肽中含有1个赖氨酸,即23位氨基酸为赖氨酸,A错误;
B、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O2N)羧基端的肽键,由图中酶1作用后的肽链情况可知,苯丙氨酸位于16、30、48位,B正确;
C、短肽D、E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1个赖氨酸,这需要断裂2个肽键,消耗2个水分子,该过程中氧原子数减少2×1−2=0,氮原子数减少2, C错误;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与此多肽,可得到短肽1−16、17−22、24−30、31−48四个短肽和23位、49位两个氨基酸,D错误。故选B。
20.研究人员发现了锌金属的第一个伴侣蛋白ZNG1,它可将锌运送到需要锌的蛋白质处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B.ZNG1运送锌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有关
C.该实例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D.锌是构成ZNG1的重要元素,说明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重要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作用大,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 正确;
B、ZNG1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与含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和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锌被ZNG1运送到需要与锌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的蛋白质中,这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正确;
D、根据题意,ZNG1作为锌的伴侣蛋白,可以运输锌,但锌并不是组成ZNG1的元素,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图1表示细胞内部分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Ⅱ是囊泡,用于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图2为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1分析可知,溶酶体起源于 (填细胞器名称),其内含有 ,能清除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入侵细胞的病原体,以保障正常代谢。
(2)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有 (填序号),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有关 (填序号)。
(3)图1中COPⅡ囊泡负责从甲 (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囊泡与细胞质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答案】(1) 高尔基体(2分) 水解酶(2分)
(2) 1和3 (2分) 3(2分)
(3) 内质网(2分) 一定的流动性(2分)
【分析】图1分析,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由图示箭头方向可知,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内质网向乙运输“货物”,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COPⅠ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溶酶体起源于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脱落的小泡,其中有着丰富的水解酶,帮助细胞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还可以杀死侵入 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细胞质摸的主要成分有磷脂双分子层(1)和蛋白质(3),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3)有关。
(3)据图可知,COPⅡ囊泡负责从甲内质网向乙运输“货物”。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 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22.(11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如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 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图中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是[ ]和[⑦],其中[⑦]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
(4)若该细胞表示的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具有的细胞器是[ ]大液泡和[⑥] 。
【答案】 核糖体(2分) ③(1分) ⑥ (1分) 线粒体(2分) DNA(或脱氧核糖核酸)(1分) 蛋白质(无顺序要求)(1分) ② (1分) 叶绿体(2分)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①是核糖体,②是液泡,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染色质,⑥叶绿体,⑦是线粒体。
【详解】(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即图中的①。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为图中的③。
(2)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即图中⑥和⑦,其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4)若该细胞表示的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具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大液泡,分别是图中的⑦和②,因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未分化的细胞,不具备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等生命活动的能力。
23.(15分)下图为高等动物绸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 上合成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蛋白质变性后 使蛋白质降解。
(2)据图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的过程依次是 (填序号),通过⑤⑥途径合成的蛋白质除图示⑦⑧去向外,请再列举一个去向: 。
(3)细胞中c、d,e、f等具膜结构的膜功能各不相同,从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在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中膜结构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说明了 。
(4)某些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结构c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
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
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
Ⅲ.结构c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每完成一个细胞周期进行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c的放射性。试分析:
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 。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 。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 (在Ⅰ、Ⅱ、Ⅲ中选择)
【答案】(1) 核糖体(1分) 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2分)
(2) ⑤⑥⑧(2分)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2分)
(3) 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分) 膜具有流动性(1分)
(4) 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2分) 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 (2分) Ⅲ(1分)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f依次表示细胞结构: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示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示意图,在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合成多肽链,有的留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运输到其他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细胞核)。合成的另一类多肽经过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后,转运到细胞膜上形成膜蛋白或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
【详解】(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蛋白质变性后,肽键得以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所以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
(2)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先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是⑤⑥⑧;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也是通过⑤⑥途径合成的蛋白质。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生物膜的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在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中膜结构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说明了膜的流动性。
(4)①根据表格分析,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随着细胞增殖的代数的增加,相对放射性逐渐降低,说明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
②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以形成对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线粒体是分裂增殖形成的。
③表格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增殖代数的增加,测得的细胞中线粒体的相对放射性成倍减少,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Ⅲ结构c分裂增殖形成”。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肿瘤细胞中相关基因甲基化修饰调节细胞自噬过程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细胞自噬过程中,一些损伤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包裹后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融合后,其内的物质被降解后得以循环利用。下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
细胞自噬过程受到自噬相关基因调控, 但是这些基因的表达过度上调会导致自噬异常激活, 最终引起“自噬性细胞死亡”。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清除、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自噬功能紊乱则会导致肿瘤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微生物感染等问题。
在机体肿瘤发生早期, 细胞自噬促进癌细胞发生凋亡以抑制肿瘤发生;而在肿瘤发生晚期,恶性肿瘤增殖达到相当数量时, 肿瘤细胞要借助细胞自噬作用对抗营养缺乏和缺氧以及放射造成的损伤。肿瘤细胞抑癌基因DNA甲基化(有多个碱基上连接甲基基团)可能具有调节细胞自噬的作用。
NOR1是一种抑癌基因,鼻咽癌细胞中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当用DNA甲基抑制剂处理鼻咽癌细胞后,NOR1表达得到恢复,抑制了自噬体囊泡的形成, 癌细胞的自噬作用受到抑制, 能量代谢和细胞活性下降,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降低。
抑癌基因PCDH17在胃和结肠直肠细胞中表达正常, 而在胃癌和结肠直肠癌细胞中高度甲基化而近乎沉默。研究表明,PCDH17低表达与其基因甲基化及蛋白乙酰化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细胞中PCDH17基因过量表达后,多个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自噬作用增强,癌细胞中发生自噬性细胞死亡的比例上升,从而达到抑癌效果。
(1)图示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膜由于具有 的特点,可将损伤的细胞器包裹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其内的多种 将损伤细胞器降解以循环利用。
(2)分析文中“鼻咽癌细胞中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的原因是 。
(3)结合文中信息,简要说明抑癌基因NOR1和PCDH17抑制细胞癌变的作用机制分别是 、 。
(4)除文中提到的两个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外,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抑癌基因还可以通过调控哪些途径达到抑制细胞癌变的作用 。(提出一点即可)
【答案】 流动性(2分) 水解酶(2分) 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导致RNA聚合酶难以启动NOR1基因的转录,进而难以翻译成NOR1蛋白,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2分) 阻断癌细胞自噬(2分) 促进细胞自噬引发细胞死亡(2分) 细胞周期中修复受损基因(或DNA错配修复);促进细胞的分化与衰老;抑制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转录等(合理即可)(2分)
【分析】1.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1)图示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膜由于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可将损伤的细胞器包裹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其内的多种水解酶将损伤细胞器降解以循环利用。
(2)分析文中“鼻咽癌细胞中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的原因是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导致RNA聚合酶难以启动NOR1基因的转录,进而难以翻译成NOR1蛋白,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
(3)抑癌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当用DNA甲基抑制剂处理鼻咽癌细胞后,NOR1表达得到恢复,抑制了自噬体囊泡的形成,癌细胞的自噬作用受到抑制,能量代谢和细胞活性下降,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降低。NOR1的作用是阻断癌细胞自噬。PCDH17低表达与其基因甲基化及蛋白乙酰化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细胞中PCDH17基因过量表达后,多个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自噬作用增强,癌细胞中发生自噬性细胞死亡的比例上升,从而达到抑癌效果。PCDH17的作用是促进细胞自噬引发细胞死亡。
(4)除文中提到的两个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外,抑癌基因还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中修复受损基因(或DNA错配修复);促进细胞的分化与衰老;抑制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转录等途径达到抑制细胞癌变的作用细胞。
25.(10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利用相应试剂将它们鉴定出来,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 试剂将上述 4 种溶液区分为两组,每组各两瓶。
(2)利用淀粉溶液和实验所需鉴定试剂,区分上述发生颜色反应的两瓶溶液,分为 a 液体和b液:
①将a液和b液分别取 2mL 加入2 支试管,然后分别加入 溶液,适宜温度下分别保温相同时间;
②2 支试管分别加入 试剂,将试管 ,观察现象;
③分析结果:a 液观察到了颜色反应,则 a 液是 溶液。
【答案】 双缩脲(2分) 等量的淀粉(2分) 等量现配斐林(2分) 50-65℃水浴加热(2分) 淀粉酶(2分)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1)稀蛋清、淀粉酶溶液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葡萄糖、淀粉属于糖类,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可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为两组。
(2)发生颜色反应的两瓶溶液是稀蛋清、淀粉酶,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遇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稀蛋清的水解,稀蛋清遇斐林试剂不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斐林试剂区分稀蛋清和淀粉酶,a液和b液都要需要加入等量的淀粉为底物,用等量现配斐林试剂来鉴定,实验过程中需要用50-65℃水浴加热,淀粉酶溶液加淀粉的一组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试剂/种类
碘液
苏丹IV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选项
A
B
C
D
概念图
1
细胞中的元素
水
有机物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2
大量元素
自由水
蛋白质
大量元素
3
微量元素
结合水
血红蛋白
铁、镁、钙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4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4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4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4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2讲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2讲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2讲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2讲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