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TOC \ "1-4" \h \u \l "_Tc13403" 一、考情分析
\l "_Tc24129" 二、知识建构
\l "_Tc4958" 三、考点突破
\l "_Tc390" 考点01 生物的变异
\l "_Tc12113" 核心考向提炼
\l "_Tc19068" 重要考向探究
\l "_Tc8867" 题型01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特点
\l "_Tc1943" 题型02 基因重组的相关应用辨析
\l "_Tc1943" 题型03 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应用分析
\l "_Tc32068" 考点02 生物的进化
\l "_Tc16861" 核心考向提炼
\l "_Tc15181" 重要考向探究
\l "_Tc25042" 题型01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
\l "_Tc25042" 题型02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与意义
\l "_Tc11" 四、长句作答
1.(原因类)生物种群获得抗性能力的机制
2. 生物进化的方向
3. 生物变异的意义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文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页
考点01 生物的变异
核心考向提炼
1.生物的可遗传变异辨析突破
2.细胞染色体组数及生物几倍体的判定
3.癌症与基因突变
(1)癌症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诱导多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2)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3)细胞癌变后,酶的活性变强,代谢加快,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细胞内正常基因,不能切除;
重要考向探究
1.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
(1)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分为显性突变和隐形突变两种
(2)因为密码子的简并以及基因的显隐性等,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3)有些突变可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出现,从而会使基因在表达时提前或延迟终止
2.细胞图像中染色体变异的判定方法
(1)图像中染色体形态(包括长度)发生了变化或染色体上标记的基因数目、位置发生了改变,可判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或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出现“不同字母”的基因如A与B(b),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等)。
(2)图像中染色体出现个别增减(也可能是成倍地增减),则判定为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1.(2023·河北高考真题)DNA中的胞嘧啶甲基化后可自发脱氨基变为胸腺嘧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启动子被甲基化后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其结合
B.某些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C.胞嘧啶的甲基化能够提高该位点的突变频率
D.基因模板链中的甲基化胞嘧啶脱氨基后,不影响该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2.(2023·重庆高考真题)果蝇有翅(H)对无翅(h)为显性。在某实验室繁育的果蝇种群中,部分无翅果蝇胚胎被转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组),会发育成有翅果蝇,随后被放回原种群。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W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功能可能不同B.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
C.种群中H、h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恒定D.转入W基因的果蝇可能决定该种群朝有翅方向进化
3.(2023·辽宁高考真题)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实发生了基因突变
C.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D.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4.(2023·江苏高考真题)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布燕麦基因组,揭示了燕麦的起源与进化,燕麦进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燕麦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同源六倍体
B.燕麦是由AA和CCDD连续多代杂交形成的
C.燕麦多倍化过程说明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D.燕麦中A和D基因组同源性小,D和C同源性大
5.(2022·福建高考真题)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tRNA(sup—tRNA),能帮助A基因第401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出完整的A蛋白。该 sup—tRNA对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模板链上色氨酸对应的位点由UGG突变为UAG
B.该sup—tRNA修复了突变的基因A,从而逆转因无义突变造成的影响
C.该sup—tRNA能用于逆转因单个碱基发生插入而引起的蛋白合成异常
D.若A基因无义突变导致出现UGA,则此sup—tRNA无法帮助恢复读取
13.(2023·河北高考真题)(不定项)某雄性果蝇(2n=8)的一条2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发生了片段互换,丢失2号染色体片段或X染色体片段的雌、雄配子均不育。该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获得F1.不考虑其他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雌蝇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两个正常四分体
B.F1雌蝇产生的配子一半可育
C.F1雄蝇的细胞中一条2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D.此种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本考点在高考中单独考查的不多,都是与细胞的分裂、遗传或是物种的形成、生态系统的功能等融合在一起设置情境命题,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一方面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形成。
题型01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特点
1.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M后,经过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下列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能合成维生素M
B.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可能发生了营养缺陷型基因突变
C.添加维生素M后链孢霉又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D.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可能缺少催化合成维生素M的酶
2.(2023·湖北十堰期末)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个体死亡。该病的致病机理是相关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最终使红细胞由圆饼状变成了镰刀状(如图)。与正常人相比,下列各项会在该病患者体内发生改变的是( )
A.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B.突变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
C.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D.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
3.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CCC,表达的肽链增加了1个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基因突变后,其嘧啶核苷酸的比例增加
B.突变前后编码的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C.该基因突变后,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D.该基因突变后,生物体的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题型02 基因重组的相关应用辨析
4.(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中)如图所示,在有性生殖中,一对联会的染色体上存在两对等位基因M和m、N和n,这两对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的主要途径是( )
A.精卵细胞随机结合
B.等位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2023下·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图表示控制豌豆的5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I、IV上的位置。若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 )
A.Lele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A/a和V/v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发生基因重组
C.有丝分裂后期,基因I、i、Fa、fa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l、i、Fa、fa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6.(2023·云南保山期末)交换是基因重组的基础,A、B两基因交换的3种模式图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B.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C.甲、乙和丙的交换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属于基因重组
题型03 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应用分析
7.(2023·河北秦皇岛二模)果蝇的眼睛是复眼,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且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某杂合红眼雌果蝇的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区后,由于异染色质结构的高度螺旋,某些细胞中的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表现出部分小眼为红色,部分小眼为白色,这种表型称为花斑型眼。下图表示花斑型眼雌果蝇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花斑型眼果蝇产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可以观察到4个四分体
C.位于异染色质区的DNA片段因为解旋困难而影响转录过程
D.该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在染色体组成上为均异常和均正常
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正常的染色体容易断裂,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两个末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片段彼此可以黏合成无着丝粒片段,而带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端的黏合形成环状染色体(如图)。不带着丝粒的片段往往消失,而带着丝粒的部分能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已知基因型为Aa的生物一个细胞中含有一条环状染色体,关于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其子细胞中一定含有环状染色体
C.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D.由于分裂为有丝分裂,其子细胞的基因型一定为 Aa
9.图①②③④⑤是厚轴茶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图⑥是细胞异常减数分裂(箭头所指处呈环状)过程中某时期的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B.图②细胞处于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的状态
C.图③每个细胞中有1套遗传信息、1个染色体组
D.图⑥细胞发生的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
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考点02 生物的进化
核心考向提炼
1.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定向与不定向
(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
2.物种形成的环节和模式
3.隔离与物种形成
(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
(2)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但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3)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但可能产生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4)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4.协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不单单包含生物与生物之间,还包含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的进化与发展
(2)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几种生物多样性中,相对较为关键的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重要考向探究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分析
(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2)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例如: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2Bb的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2Bb的基因型频率。
(2)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以色盲为例,相关基因用B、b表示,假设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3)基因型频率计算
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生物适应环境是暂时性的,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2)生物的适应依赖于环境,有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差异。
(3)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1.(2023·河北高考真题)大量证据表明,地球上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先。下列可推断出此观点的证据是( )
A.蝙蝠和蜻蜓都有适应飞翔的器官
B.猫的前肢和鲸的鳍都有相似的骨骼结构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2023·辽宁高考真题)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B.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3.(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4.(2023·北京高考真题)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
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5.(2022·福建高考真题)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血红蛋白分解的其他产物会激活青蒿素,激活的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研究表明,疟原虫Kelch1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生长变缓。同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减少,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氨基酸可以帮助体外培养的耐药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
B.疟原虫体内的Kelch13基因发生突变是青蒿素选择作用的结果
C.在青蒿素存在情况下,Kelch13蛋白活性降低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
D.在耐药性疟原虫体内补充表达Kelch13蛋白可以恢复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
6.(2023·湖北高考真题)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A.52%B.27%C.26%D.2%
7.(2023·湖北高考真题)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本考点内容考频较高,是考察的热点问题,但分值不高,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小部分是填空题,题目难度适中,常结合染色体变异、呼吸作用、基因突变、育种、酶、分裂、分离定律等内容一起考察,部分题目会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基因频率等分析考察
题型01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
1.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DNA分析证实,约一百万年前,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从南美大陆迁徙至此,形成了不同岛上的初始种群。根据以上资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个体表型的改变
B.地雀喙的形态与结构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C.由于拥有共同的祖先,故不同岛屿上不同地雀初始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由于不同岛屿上食物种类不同,导致地雀喙的外形朝特定方向发生变异
2.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发现一种农药使用若干年后,它对某种害虫杀伤效果逐年减小,害虫对该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滥用农药导致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B.该害虫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种群发生了进化
C.在使用农药之前,该害虫种群中不存在抗药性个体
D.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对该害虫起到了人工选择的作用
3.建立者效应是指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种群。遗传变异和特定基因在新种群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建立者的基因,从而产生建立者种群,建立者效应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隔离种群的基因库与旧种群基因库有差异,说明已形成新物种
B.图中小部分个体迁移到另一区域自行繁殖会使A的基因频率上升
C.建立者效应中产生的新群体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因此种群未进化
D.新群体因未与其他生物群体交配繁殖,新旧群体之间基因的差异性很小
4.(2024·浙江嘉兴三模)科学家在某岛屿上调查飓风对某种蜥蜴的影响,对比了飓风前后该蜥蜴的趾垫面积,发现与飓风来前相比,该岛上存活下来的此种蜥蜴平均趾垫面积更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是自然选择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B.飓风前和飓风后的蜥蜴不是同一物种
C.趾垫面积可能影响蜥蜴的抓握能力
D.飓风前后趾垫面积的不同是因为变异的多方向性
5.(2023·四川德阳一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数情况下,生物的进化导致生物对环境的相对适应
B.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可直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由“收割理论”分析,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题型02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与意义
6.野菰常寄生在芒属、甘熊属等大型禾本科植物的根部,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40cm,分布广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全株入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野菰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包括其株高及分布等
B.不同植物的种间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野菰的存在有利于禾本科植物充分利用光能
D.野菰全株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定向改变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寄生和竞争等实现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8.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协同进化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C.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
D.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生态系统内生态过程的变化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即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B.生物多样性导致协同进化
C.生物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生存竞争实现的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比较:
项目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定义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值
外延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计算
公式
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某基因型的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
影响
因素
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等
突变、基因重组、自交、杂交、自然选择、迁移等
1.(原因类)生物种群获得抗性能力的机制
(1)由于某生物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后,产生抗性基因,在自然或人工的选择下,抗性基因频率逐渐增高,从而提升了其种群中抗性能力。
(2)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原因是在一定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成,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3)突变和重组的意义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例1.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是作物抗虫育种的新途径。某研究团队将胰蛋白酶抑制剂(NaP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StPinlA)的基因单独或共同转化棉花,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改变 。导致昆虫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提此推测,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作物长期选择后,某些害虫具有了抗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 (写出两点即可)。
例2.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
(1)连续培养后疟原虫获得抗药性的原因是 ,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例3.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红豆杉、华东黄杉、长柄双花木等20余种被外人《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野生动物众多,有云豹、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凤阳山素有“华东古老动植物的摇篮”之美称,仅杜鹃花就有十几种,造成杜鹃花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的结果。
例4.如图表示以某二倍体植株(TtYy)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经途径3获得的品种C含有 个染色体组,品种C是新物种,原因是 。
例5.蚜虫的适应策略: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
(1)从物质与能量以及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蚜虫在冬季所采取的生殖方式对于种群延续和进化的意义 。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
2023海南卷(2分)
2023湖南卷(2分)
2022福建卷(3分)
2023重庆卷(2分)
2022河北卷(2分)
【命题规律】
高考试题中,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变异都是重要的考查内容,对于生物的变异,通常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分裂以及基因的表达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体情境设问,主要考查变异类型的判断以及变异对表达产物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等。
生物进化内容,主要考查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和结果,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等,涉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协同进化、隔离与物种形成以及生物多样性,这些都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或与生物的变异结合命题。
【命题预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生物的变异大概率与遗传规律结合进行综合性命题,在非选择题出现可能性较大,对于生物进化,主要还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协同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生物的进化
2023江苏卷(2分)
2023海南卷(2分)
2023重庆卷(2分)
2023天津卷(2分)
2023山东卷(2分)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6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6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6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6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3讲 酶和ATP(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3讲 酶和ATP(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3讲酶和ATP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03讲酶和ATP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