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第1页
    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第2页
    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图一是我国某省轮廓图,图二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读图,完成1-2小题。
    1.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 )
    A.夏秋季节 B.春夏季节
    C.冬春季节 D.秋冬季节
    2.旱情严重的季节,蒸发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少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
    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气温日较差大
    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楚雄10月~次年5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中蒸发最大的是3~4月,故最严重的旱情发生在冬春季。
    第2题,春季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这期间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蒸发量大。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地表等温线,是划分霜冻与非霜冻区的标志。霜冻是导致我国农作物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如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图示区域这四天的天气最可能出现的是( )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阴雨连绵
    4.图示时段最可能是( )
    A.1月 B.3月
    C.5月 D.7月
    5.向农田中灌水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这是由于该方法可以( )
    A.增强地面反射 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地比热容
    【答案】3.C 4.B 5.D
    【解析】第3题,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地表等温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
    第4题,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北方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所以该时段最可能是3月。
    第5题,水的比热容较大,向农田中灌水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使夜晚地面降温较慢,防范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特殊灾害性天气。位于祁连山北麓与阿拉善高原之间的河西走廊地区是受干热风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当地干热风多发生在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下图示意1960~2016年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次数和日数年际变化。据此完成6-8小题。
    6.河西走廊地区受干热风影响较大的粮食作物是(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油菜 D.棉花
    7.1960~2016年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的年代平均日数变化趋势是( )
    A.先缓慢减少,后迅速增多,再有所减少
    B.持续增多
    C.先缓慢增多,后迅速减少,再有所增加
    D.波动减少
    8.对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日数和次数影响较大的最可能是( )
    A.农业结构调整 B.全球气候变化
    C.工业废气排放 D.太阳活动异常
    【答案】6.A 7.A 8.B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多发生在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此时正值春小麦抽穗灌浆时期,高温低湿的干热风会使其抽穗灌浆过程受到严重影响,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第7题,读图可知,1960~2016年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的年代平均日数变化趋势为先缓慢减少,后迅速增加,再有所减少,A项正确。
    第8题,据图文材料可知,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日数和次数年代变化大,且近些年干热风发生日数和次数有所增加,所以对其影响较大的应是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增加,灾害性天气增多,B项正确。农业结构调整、工业废气排放、太阳活动异常与干热风形成关系不大,A、C、D三项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9-10小题。
    9.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
    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
    C.位于板块交界的火山地震带上
    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东南走向
    10.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
    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频繁,地震多发。
    第10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断层带上,受地震的破坏作用最大,导致其破坏程度最大。
    2020年7月20日,湖北恩施清江河谷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因滑坡多发,恩施实施了大规模生态护坡工程。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本次滑坡可能引发的灾害链是( )
    A.山体滑坡—泥石流—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泄湖洪水
    B.山体滑坡—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泄湖洪水—泥石流
    C.山体滑坡—河道断流—泥石流—形成堰塞湖—泄湖洪水
    D.山体滑坡—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泥石流—泄湖洪水
    12.植被有固坡、护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诱发滑坡,其原因是( )
    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 B.根系蔓延,破坏岩土聚合性
    C.加强风化,提高岩土的密度 D.减少蒸发,降低坡体稳定性
    【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山体滑坡造成了河道阻塞,河道阻塞容易形成堰塞湖;随着流量的增加,湖水泄漏,形成泥石流,B项正确。
    第12题,植被增加,会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加剧滑坡的发生,A项正确。根系蔓延,能固定岩土,不利于滑坡的产生,B项错误。植被对岩土的密度影响较小,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通常会增强坡体稳定性,不利于滑坡的产生,D项错误。
    闪电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灾害性天气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时水汽相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青海省夏季因起伏较大的地表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局部强对流天气频发。下图示意青海省闪电频次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13.青海省西部地区闪电频次低,主要是因为( )
    A.昼夜温差小 B.升温较慢C.气压较低D.水汽不足
    14.青海省闪电频次高值区的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局地的( )
    A.河流分布 B.地形地势C.植被分布D.气候类型
    15.推测青海省闪电活动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地区位于( )
    A.农耕区 B.牧区C.城市D.水域
    【答案】13.D 14.B 15.A
    【解析】第13题,闪电在强对流天气时水汽相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其形成需要水汽,而青海省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周围有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降水较少,水汽不足,最终导致该地区闪电频次低。
    第14题,根据材料“青海省夏季因起伏较大的地表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局部强对流天气频发”可知,地表的起伏是影响闪电频次的重要因素。
    第15题,由图可知,青海省闪电频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黄河谷地,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农业用地,因此闪电活动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地区位于农耕区。
    受全球变暖影响,季节性冻土变化明显。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层平均厚度超过100m,多季节性冻土。下图为甘肃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及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统计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最低气温的关系是( )
    A.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B.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C.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D.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7.受全球变暖影响,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 )
    A.冻结厚度变厚 B.冻结时间推迟C.消融时间推迟D.冻结期延长
    18.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于( )
    A.11~12月 B.1~2月C.3~4月D.6~7月
    【答案】16.C 17.B 18.C
    【解析】第16题,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平均深度增加,即基本呈负相关关系,A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最低气温的极值出现在1月中旬,而冻土的最大深度却形成于2月下旬,说明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气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正确,D错误。故选C。
    第17题,受全球变暖影响,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减小、厚度变薄,A错误;冻结时间推迟,B正确;消融时间提前,C错误;冻结期缩短,D错误。故选B。
    第18题,季节性冻土融化易导致地基不稳,诱发地质灾害。由图可知,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在3月初开始消融故3~4月季节性冻土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C正确;11月至次年2月,陇东地区气温低,冻土深度增加,不易发生地质灾害,A、B错误;6~7月季节性冻土已全部解冻,此时多为降水导致的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C。
    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B.印度半岛
    C.中国西北D.格陵兰岛
    20.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气温高于秋季 ②春季雨水多于秋季
    ③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④秋季地表积雪较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升温型洪水显著少于混合型洪水,主要是因为该季节( )
    A.降雨较多B.降雪较多
    C.气温较低D.升温较快
    【答案】19.C 20.B 21.C
    【解析】第19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尼罗河流域、印度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排除AB;中国西北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C正确;格陵兰岛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D错误。故选C。
    第20题,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③、④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①、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21题,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冬季气温较低,升温较慢,不利于升温型洪水的形成,C正确;冬季气温低,降雨较少,A错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季降雪量不大,B错误;冬季昼短夜长,升温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C。
    地形地貌是崩滑流地质灾害活动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崩滑流能否形成以及形成的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江西崇义县可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四个地貌类型。该县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丘陵区。图为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22-24小题。
    22.关于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丘陵区的灾点数量分布最多B.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为泥石流
    C.中山区不稳定斜坡分布最多D.丘陵区的灾点密度数值最大
    23.低山丘陵区的灾点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
    A.植被分布稀少B.山体落差较大
    C.人类活动密集D.岩溶作用较强
    24.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可能为( )
    ①人工抽取地下水 ②地下水侵蚀作用 ③降水季节差异大 ④滑坡泥石流导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22.D 23.C 24.A
    【解析】第22题,由图可知,灾点数量最多的是低山,A错误;由材料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B错误;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C错误;由图可知,丘陵区的灾点密度数值最大,D正确。故选D。
    第23题,低山丘陵区的植被覆盖率一般较高,可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A错误;低山和丘陵区山体落差没有中山大,B错误;人类活动(修路、建房)主要集中在低山和丘陵的沟谷或山坡坡脚地段,易形成高陡边坡,从而引发崩滑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使地质灾害的密度较大,C正确;当地位于江西,岩溶地貌在当地分布面积小,D错误。故选C。
    第24题,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是与人类过度利用地下水和地下水侵蚀作用有关,使地面塌陷。①②正确;降水季节差异大与塌陷关系不大,滑坡泥石流不会导致塌陷,③④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滑坡—碎屑流是一种沿着斜坡表面作远程运动的岩石碎屑流动体。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支流主沟剖面示意图,甲地的基岩上常覆有深厚的碎屑物质堆积体。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
    (1)分析甲地碎屑物质堆积体形成的动力机制。
    (2)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地还将会再次发生滑坡及碎屑流。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运用水循环与水量平衡原理,推测堰塞湖湖水水位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25.(1)甲地位于沟谷,四周山地海拔高,坡度大,受重力影响冰川下移速度较快,裹挟搬运能力强;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流速快,将碎屑物质向低处搬运;甲地地势低平,搬运力减弱,碎屑物质大量堆积。
    (2)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气降水增多,同时碎屑物质堆积体持续吸水、增重;堆积体沿基岩表面整体滑动,出现滑坡现象;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向低处流动,形成碎屑流。
    (3)水位变化:先升高再稳定(或先升高再降低);
    原因:阶段一:堰塞湖形成后江水无法下泄,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堰塞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水位抬高。阶段二:堰塞体溃决(被冲刷侵蚀),湖水快速下泄,水位降低,堰塞湖消失(达成新的水量收支平衡),水位恢复稳定。
    【解析】(1)由图名可知,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某支流主沟中。读图可见,四周山地海拔高,坡度大,受重力影响冰川下移速度较快,冰川裹挟搬运能力强;四周山地海拔高,落差大,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流速快,坡面径流将碎屑物质向低处搬运;相较于四周山地,甲地地势低平,外力搬运能力减弱,碎屑物质大量堆积。
    (2)由材料“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可知,受气候变化影响即暖湿的气候背景下,高山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且大气降水增多,同时碎屑物质堆积体持续吸水、增重;持续吸水、增重的堆积体沿基岩表面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出现滑坡现象;由材料“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可知,持续吸水、增重的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后,向低处流动,形成碎屑流。
    (3)由材料“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结合已学可知,堰塞湖湖水水位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堰塞体有拦水拦沙的作用,堰塞湖形成后河流上游江水受堰塞体影响无法下泄,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堰塞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水位先升高。阶段二:随着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使堰塞湖湖水水位升高,堰塞体被冲刷侵蚀溃决,湖水快速下泄,堰塞湖湖水水位降低,最终堰塞湖消失,达成新的水量收支平衡,水位恢复稳定。故堰塞湖湖水水位先升高后降低。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谷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黄土分布区之一,河谷黄土呈带状分布于河流阶地、低山丘陵区,且自西向东黄土颗粒逐渐变细。伊犁河谷每年3~4月多发洪灾。图8为“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新疆年温差大、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2)分析伊犁河谷3~4月多发洪灾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伊犁河谷黄土层成因及过程。
    (4)从地形角度说明图示区域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答案】26.(1)年温差大: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幅度大,气温高,冬季降温幅度大,且受高纬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低。日温差大:新疆气候干旱,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2)每年冬季降雪量较大;海拔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量大;3、4月气温回升快,积雪迅速融化;已形成的稳是冻土层较厚,影响融雪水的下渗;山区落差大,汇水快,造成河流排泄不畅,水位上涨形成洪水。
    (3)成因:风力沉积。过程:盛行西风携带来自中亚沙漠的沙尘(伊犁河中下游的沙尘);遇山地阻挡,在爬坡上升过程中动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而沉积。
    (4)地形崎岖,陆路交通建设难度大;山地阻隔,水系不相通,水运不便;山区面积广大,城市分散,距离远,宜采用航空运输。
    【解析】(1)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增温幅度大,气温高,冬季降温幅度大,且受高纬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低,因此年温差大。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上升快,气温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日温差大。
    (2)读图可知,伊犁河谷开口向西,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雪量较大;伊犁河谷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流域内海拔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量大;3、4月气温回升快,积雪迅速融化,补给河流,河流水源充足;已形成的稳定冻土层较厚,影响融雪水的下渗,地表径流量大;山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汇水快,造成河流排泄不畅,水位上涨形成洪水。
    (3)黄土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伊犁河谷受到盛行西风影响,伊犁河中下游的位于中亚,中亚沙漠的沙尘丰富,盛行西风携带来自中亚沙漠的沙尘;在伊犁河谷遇到山地阻挡,在爬坡上升过程中动力减弱,风力减小,搬运能力下降而沉积,形成黄土层。
    (4)地形角度可从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从地势起伏看,该区域地形崎岖,陆路交通建设难度大;山地阻隔,水系不相通,水运不便;多山地,山区面积广大,城市分散,距离远,运输距离长,宜采用航空运输。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9月23日以来,受台风“电母”影响,泰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2021年12月,台风“雷伊”肆虐中南半岛,泰国灾情严重。从冬到夏,泰国曼谷常年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下图示意曼谷位置。
    (1)分析曼谷冬夏都易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且常常洪水久积不退的自然原因。
    (2)洪涝频发严重威胁曼谷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请就此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27.(1)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夏秋季节台风多发,易发洪涝;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河水下泄困难,加剧洪涝灾害。
    (2)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提高居民防灾意识;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疏浚河道;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上游修建水库。
    【解析】(1)曼谷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多台风,降水强度均较大;曼谷地处河流下游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入海河水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水流不畅,加剧洪涝灾害。
    (2)暴雨洪涝等灾害可提前预测,故应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可减轻城市内涝问题;疏浚河道可加快河流下泄;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增加下渗,减少地面径流;上游修建水库,可调蓄洪水,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威胁。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一)。图二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答案】28.(1)6时。
    (2)A处山高谷深,空气下沉形成焚风;焚风顺着AB间河谷向南,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增强;B处河谷渐宽,湖泊周围水汽较多,焚风势力减弱。
    (3)原因:14:00北部偏北风南下;B处南部14:00盛行偏南风(湖风),带来湿润水汽,两者相遇形成锋面。移动方向:15:30后继续向南移动。
    【解析】(1)根据所学大气运动知识可知,焚风是气流在山脉背风坡下沉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根据图二信息可知,A观测点6时气温开始升高,相对湿度开始降低,故推测A观测点6时开始出现焚风。
    (2)根据图一中A、B观测点的位置可判断,A处山高谷深,AB间为河谷,B处地势相对开阔。A处山高谷深,因受重力作用,空气加速下沉形成焚风;AB间河谷狭窄,受狭管效应影响,焚风顺着河谷向南,且风力逐渐增强;气流到达B处后,河谷渐宽,湖泊周围水汽较多,焚风势力有所减弱。
    (3)根据所学常见天气系统知识可知,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易形成锋面。结合图一、图二信息可判断,14:00B处南部湖风势力显著,来自北部的偏北风遇到偏南的湖风后形成锋面。15:30后湖风势力有所减弱,偏北风势力仍较强,此时锋面会在偏北风驱使下向南移动。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相关试卷

    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9讲 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22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