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区域内保存了大量孑遗种、珍稀濒危物种,也是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的主要分布地。丹霞梧桐属于小乔木,根系发达,每年夏初开花,秋季叶子变黄后脱落。下图示意丹霞山狮子岩阳元山景区丹霞梧桐分布,据此完成下列1-3小题。
1.广东丹霞山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
2.根据材料信息及丹霞梧桐分布特征图,推测丹霞梧桐的生长习性为( )
①喜光②耐旱③耐寒④耐贫瘠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广东丹霞山植物类型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山体相对高度大B.气候类型多样
C.人类活动干扰小D.地质地貌独特
【答案】1.B 2.B 3.D
【解析】1.广东丹霞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正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雨林,地中海气候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ACD错误;故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山的南坡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南坡为阳坡,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大。阳坡光照条件好,且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较低;陡坡易水土流失,土壤浅薄贫瘠,保水能力差,由此可推断丹霞梧桐喜光、耐旱、耐贫瘠,①②④正确。该地纬度低,气温高,冬季又有南岭阻挡寒冷气流,无法得出丹霞梧桐耐寒特性,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山地海拔多在3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A错;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山体相对高度不大,气候类型并不复杂多样,B错;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C错;该地区独特的丹霞地貌造成了局部水分、热量等条件的差异,且利于孑遗种、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植被类型丰富,D正确;故选D。
4.断裂构造是温泉等地下水的重要运移通道。中国某公路隧道沿线为单一的变质岩,多断裂发育,施工难度大。下图示意该公路隧道沿线的地形剖面和地温等温面分布。该公路隧道最可能位于( )
A.河北省东部B.福建省北部C.青海省南部D.云南省西部
【答案】4.D
【解析】4. 该地地表的高度位于2000米到3500米之间。河北省东部主要是华北平原,其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A选项错误。福建省的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形,海拔在2千米以下, B选项错误。从图中等温线我们可以看到,海拔2500米处的地表温度为28℃,青海省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上,地表温度根本达不到,排除C选项。云南省西部为横断山区,又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综合图中等高线和地形高度,D选项正确。故选D。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早第三纪时,三江并流保护区气候干旱,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纵向岭谷和西南季风开始演化。纵向岭谷地貌形成后,深切河谷下部植被出现某种意义上的“返祖”现象。左下图为三江并流保护区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地形剖面和降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早第三纪时,三江并流保护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
A.受亚洲高压控制B.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西南季风控制D.受东南季风控制
6.早第三纪以来,三江并流保护区深切河谷下部的植被( )
A.一直是耐旱植被为主
B.一直是喜湿植被为主
C.按耐旱植被—喜湿植被—耐旱植被顺序演替
D.按喜湿植被—耐旱植被—喜湿植被顺序演替
7.图中降水量最大地区的海拔高度约为( )
A.5200米左右 B.3800米左右C.3000米左右D.2000米左右
【答案】5.B 6.C 7.C
【解析】5.早第三纪时,青藏高原还未隆起,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三江并流保护区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B正确;亚洲高压分布纬度较高,A错误;受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会增多,CD错误。故选B。
6.早第三纪时,三江并流保护区气候干旱,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和西南季风的形成演化,由耐旱植被逐渐向喜湿植被演化;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纵向岭谷地貌形成,大江大河溯源侵蚀,河谷深切,在深切河谷下部逐步形成与其纬度位置相当的干旱半干旱生态景观,从古生态上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返祖”现象,此时植被演化成耐旱植被。因此,早第三纪以来,三江并流保护区深切河谷下部的植被按耐旱植被—喜湿植被—耐旱植被顺序演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从降水量最大值向下作垂线与地形剖面线有一交点,然后从此交点向作侧纵坐标作水平线,可得降水量最大地区的海拔高度约为3000米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鄂尔多斯盆地(陕甘宁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沉积盆地。经浅海盆地到内陆盆地的发育沉积,在白垩纪初形成了总厚度可达千余米的地层。其中盆地西部的南段为湖泊沉积体系;北部是纵向河(即河流沿盆地长轴发育)与横向扇(冲积扇在盆地西缘大体垂直于盆地长轴分布)的填充格局;东部主要由沙丘、沙漠湖沉积相组成。下图示意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早期地层的厚度等值线。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图中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早期的地层厚度( )
A.东部薄、西部厚B.自北向南递增
C.东南向西北递减D.盆地西南最薄
9.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早期地层形成过程中( )
A.盆地西侧沉降幅度较小B.沉积物主要向西部输送
C.盆地东侧地势相对较低D.盆地以风力沉积物为主
10.鄂尔多斯盆地在白垩纪早期的沉积环境特征是( )
A.盆地西部为海洋环境B.沉积物来自黄土高原
C.沉积物分选性不明显D.盆地东部是沙漠环境
【答案】8.A 9.B 10.D
【解析】8.由图中等厚度线可知,总体上厚度分布不均,西侧厚度较大,东侧厚度小,且等厚度线南北向分布,厚度自东向西递增,A对,B、C错;盆地东侧等厚度线数值最小,最薄,D错误。故选A。
9.由材料可知,盆地西部的南段为湖泊沉积体系,形成过程中,西部地势由低到高,早期西部地势相对低,后期地势较高,沉降幅度大,A、C错误;西部地势低洼,沉积物在流水、风力搬运下向西部输送,B正确;由材料知北部为纵向河,河流沉积物较多,D错误。故选B。
10.由材料知,早期盆地西部为湖泊沉积体系,A错误;早期为浅海盆地到内陆盆地的发育沉积,沉积物可能来自浅海环境,B错误;经流水搬运,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C错误;由材料知,东部主要由沙丘、沙漠湖沉积相组成,为沙漠环境,D正确。故选D。
下图中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实线为地层界线。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推测图示区域最大高差( )
A.248 B.288C.365D.400
12.图中大规模构造运动最有可能发生在( )
A.D1之前 B.K之后C.P2之前D.T1之后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流向自西南流向东北B.有过地壳抬升现象
C.T1和J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D.河流处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
【答案】11.C 12.D 13.B
【解析】11.图示区域最高处为400m-450m,最低处海拔为50m-100m,故图示区域性对高度为300m-400m,故图示区域最大高差365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由图可知T1之前的岩层大致平行分布,而在J处出现明显的的断层现象,所以图中大规模构造运动最有可能发生在T1早三叠纪之后的侏罗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A错误;由图可知地层T1、P2、P1、D2、D1出现不连续分布,出现断层,有过地壳抬升,B正确;T1和J之间存在断层,不存在平行不整合面,C错误;由图可知,河流处中间为比较新的T1早三叠纪,南北两侧为较老的的晚二叠纪、早二叠纪,中心新南北两侧岩层老,故河流处为向斜,D错误。故选B。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金沙江下游干流,电站2022年工程完工,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坝顶高程834m。图1为大坝景观图,图2为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处为坝顶,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该大坝河段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向西C.自西向东D.自北向南
15.坝顶到区域内最高点的最大高差约是( )
A.521m B.566mC.665mD.956m
【答案】14.A 15.C
【解析】14.读图,从等高线图中可知a处是大坝坝顶位置,位于上游,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方向标,可以得出河流自南向北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读图分析,a处为坝顶,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坝顶高程834m,a处外围等高线为900米,区域最高点位于图中右上方的山地,最大高度范围应为1400-1500米,综上可知,图中最大高差可接近1500-834=666米,665米最接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入夜后,暴雨如注,河北某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驴友小黄和小江外出登山未归,手机失联。救援队根据小黄当天的微信朋友图(如下),对照地形图,推断两位驴友的可能位置,并结合过去对地表景观的了解,判断小江可能面临泥石流的风险。经紧急施救两位驴友得以脱困。完成下面16-18小题。
内容节选:我们终于登上这里最高的山顶。西边有一条狭长的山梁,山梁前面还有一处小丘。……稍作休息后,小江说要去探秘。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径直往北去。望着他孤勇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右边的乱石上,我竟一时有些恍惚。等到他拐进右边的沟谷,身影便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真佩服他旺盛的精力,我且在这里等他回来吧!……
16.推测救援队最终找到小黄和小江的可能位置分别在( )
A.②地和①地附近B.②地和④地附近
C.③地和①地附近D.③地和④地附近
17.此次登山的月份和小江独自出发的大致时刻分别是( )
A.2月;13时 B.2月;17时 C.8月;13时D.8月;17时
18.救援队在判断泥石流风险时,应选取的地表景观观察维度是( )
A.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坡向 B.地形部位、地表破碎程度、坡度
C.地势起伏、植被覆盖、地表物质组成 D.地形部位、沟谷数量、植被覆盖
【答案】16.A 17.D 18.C
【解析】16.材料显示“我们终于登上这里最高的山顶,西边有一条狭长的山梁,山梁前面还有一处小丘。”可见小黄当时登上了当地海拔最高的地方,②地或③地都有可能,但“西边有一条狭长的山梁,山梁前面还有一处小丘”可见②地最可能,③地排除,CD错误;材料显示“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径直往北去”“等到他拐进右边的沟谷,身影便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可见小江当时进入了一条朝向北方的沟谷之中,①地最可能,B错误,A正确。故选A。
17.材料显示“入夜后,暴雨如注”可见当天降水量大且集中,当地位于河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AB错误;材料显示“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径直往北去。望着他孤勇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右边的乱石上,我竟一时有些恍惚。”影子投影在它的右侧,向北行进,右侧为东,说明当时太阳位于西方,“身影长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故此时很有可能是17时,C错误,D正确。故选D。
18.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植被覆盖度低的沟谷之中,所以救援队在判断泥石流风险时,应选取的地表景观观察维度是地势起伏、植被覆盖、地表物质组成,C正确;坡向与泥石流的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不是判断泥石流风险时选取的地表景观观察维度,A错误;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之中,地形部位较为固定,因此不是判断泥石流风险时选取的地表景观观察维度,BD错。故选C。
塔什库尔干谷地位于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接壤处,谷地海拔约3000~5000m,谷地外围形成了一系列活跃的山前断层带和地震变形带。塔什库尔干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流域的平均年降雨量为87.64mm,全年75%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距今约5.5万年前,塔什库尔干河干流中曲曼古湖逐渐形成,湖泊最大时面积达2.01×107平方米。距今约2.3万年前,曲曼古湖溃决,产生的洪峰流量约49507m³/s。研究发现,塔什库尔干河下游河段较上游河段陡峭,古湖决口处河段异常陡峭。下面甲图示意曲曼古湖位置及范围,乙图示意曲曼古湖某一方向横剖面。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曲曼古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 B.地震C.冻融作用D.人类活动
20.乙图对应甲图中横剖面线为( )
A.a-a' B.b-b' C.c-c' D.d-d'
21.古湖决口处河段纵剖面异常陡峭的原因有( )
①古湖决口处地势高差大 ②古湖决口时河流流量变大
③古湖决口时河流砂石量增加 ④古湖决口时侵蚀作用减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19.B 20.C 21.A
【解析】19.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由于距海远、地形阻挡,降水量少,A项错误;“谷地外围形成了一系列活跃的山前断层带和地震变形带”表明当地构造活动频繁,可推测该地地震多发,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应为地震,同时湖泊下游地势陡峭,有利于滑坡发育;该谷地较窄,滑坡体更容易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B项正确;冻融会引起滑坡,但主要发生在丘陵、山麓有较多的地下水分布且岩性相对松散的地区,塔什库尔干谷地山体岩性坚硬,山体表面松散沉积物较少,C项错误;塔什库尔干谷中河流所在区域整体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影响小,D项错误。故选B。
20.根据材料中曲曼古湖横剖面图可知,南向坡度缓,北向坡度陡峭,应为近南北向剖面图,A、B两项错误;再根据材料中曲曼古湖横剖面图南北向实际距离约为6000米,结合图中比例尺可以知,C正确,D错误。故选C。
21.根据曲曼古湖位置及范围示意图可知,滑坡体决口处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高差大,导致原本河流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①正确;结合材料中“湖泊最大时面积达2.01×10²平方米”可知,曲曼古湖决口时形成洪水,河流流量增大,对河段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床加深,坡度加大,河道变得更陡峭,②正确;另外洪水下泄夹杂着大量砂石,对下游河段侵蚀作用强,同样会导致河床加深,坡度加大,河道变得更陡峭,③正确;古湖决口时由于流量增加,砂石量增加,侵蚀作用会增强,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字母代表不同地质年代地层。据此完成下面22-24小题。
22.图示甲、乙两地构造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山向斜山脊B.背斜山向斜山谷
C.向斜山背斜山谷D.向斜山背斜山脊
23.丙断层( )
A.形成在泥盆纪之后B.两侧地层宽度差异大
C.东侧地层相对南移D.大致呈东—西走向
24.图中丁处构造( )
A.是良好储水构造B.可能发育河流
C.受地壳抬升而成D.可能含有煤层
【答案】22.D 23.C 24.B
【解析】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奥陶纪到石炭纪距今年代越来越小,即岩层年龄越来越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处地层年代是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乙处地层为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甲处山地,故甲为向斜山,乙处等高线凸向低值为脊,故乙处为背斜山脊,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断层切断了S1地层、S2地层、S3地层、O3地层,但是缺少切断D层,因此可以判断断层形成于前四个地层形成之后,D层(泥盆纪)之前,故A错误;根据图中岩层的位置关系和剖面方向可知,此处岩层以南北方向的水平错动的断层为主,所以两侧高度和侵蚀程度相差不大,故而两侧宽度差异不大,故B、D错误,根据断层两侧同层岩层看出,东侧向南,西侧向北移动,C正确。故选C。
2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处等高线凸向高值,值变低为谷,而断层所在位置比丁处高,断层处会有地下水流出,加之谷地易集水,所以丁处可能发育河流,故B正确;根据前题分析可知,丁和乙所在区为背斜,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并不是地壳抬升,且背斜不易储水,故A、C错误;虽然该地岩石为沉积岩为主,但是丁所处岩层为晚奥陶纪,不属于成煤地质时期,故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德昌县境内高原与深切河谷间高差达5633米,有河谷风能、高原风能等多种风能类型,与西北地区相比属于弱风地区。德昌风电场分为峡谷风电场和山地风电场两部分,其中山地风电场海拔高,地势较开阔平坦。腊巴山风电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始吊装,吊装条件极为苛刻,风速须小于8m/s,每天只有凌晨至早晨的几小时风速最小,有效施工窗口期极短。
100多米高的巨型大风车具有更大的扫风面积和更高的轮毂高度。风机的制作被誉为“高尖端科技和‘手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深度结合”,其主体材料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晶——高性能玻璃纤维织物、树脂、芯材、油漆涂料,再通过人工的“铺”“灌”“合”等工序手工打造。一扇3兆瓦左右的叶片,重量为20吨上下,是用物美价廉的“布”“轻木”等复合材料制造而成,重量仅为钢铁材料的1/5,而强度又能和高级合金钢相当。下图为德昌风电场等高线图。
(1)推测腊巴山项目吊装地冬季凌晨前后风速最小的原因。
(2)与安宁河谷风电场相比,说明图中腊巴山地风电场风能开发的优势。
(3)简述腊巴山风电项目建设的困难。
【答案】25.(1)原因:吊装地位于山脊西北侧,冬季吹西北风,山区夜晚吹山风(为东南风,或偏东风),可削弱冬季风;凌晨前后气温最低,山风风力最强,削弱冬季风最大,所以凌晨前后风速最小。
(2)优势:风力较大且相对稳定,风机可利用效率高;受地面粗糙度和地形的影响,发电量山脊高于山谷。
(3)困难:项目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差较大,器械的运输、安装难度大;施工区域海拔高,受恶劣天气影响大;冬季施工,气温低,冰雪覆盖广,昼夜温差大;项目建设环境开放,施工区域多处于林木区,森林防火管控压力大。
【解析】(1)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等。由图可见风轮机主要分布于腊巴山山脊西北部,冬季该地盛行西北季风;山地地区有山谷风存在,夜晚山区吹山风,该地山风为东南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可以起削弱作用;在凌晨前后由于气温达到最低值,山风风力达到最强,西北风和东南风相抵消的程度最大,所以凌晨前后风速最小。
(2)本题可从风力大小、发电量多少等角度分析。与安宁河谷风电场相比,腊巴山地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山脊上,属于山地风电场,风电场位置海拔高,地势较开阔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强,发电量大;腊巴山地每天只有凌晨至早晨的几小时风速最小,可知其风力较为稳定,利用率高。
(3)从图上等高线可以看出项目处于山地地区,从山麓到项目选址地,沿途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差较大,交通不便,风力发电相关的器械的运输、安装难度大;由四川德昌县境内高原与深切河谷间高差达5633米,可以得到施工区域海拔高,风力大,受恶劣天气影响大;由吊装风速条件极为苛刻,每天只有凌晨至早晨的几小时风速最小,可以得出该地区风力大,有效施工窗口期极短,工期长;2022年10月开始吊装,施工期主要在冬季,当地海拔高,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冰雪覆盖广,昼夜温差大。项目建设环境开放,施工区域多处于林木区,森林防火管控压力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26.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内流动沙丘广布。盆地内普遍形成了上、下两套沉 积地层。研究表明,更新世共和盆地曾是一个大的淡水湖,称为共和古湖。随着地壳整体性 抬升,黄河切穿龙羊峡,共和古湖逐渐被排干。图1示意共和盆地概况,图2示意共和盆地 沿着中轴线的地形剖面。
(1)比较共和盆地中轴线沿线的地势差异。
(2)从地形角度分析共和盆地内部流动沙丘广布的原因。
【答案】26.(1)共和盆地中、西部地区(茶卡盆地和达连海盆地)地势起伏较小且西高东低;东部地区(黄河谷地)地势起伏大且总体东高西低。
(2)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且四周为高山,盆地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冷干)植被覆盖率低;盆地面积广阔,为沉积环境,地表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风力大,易起沙,形成流动沙丘。
【解析】(1)读图2共和盆地沿着中轴线的地形剖面可知,共和盆地中部地区的达连海盆地和西部地区的茶卡盆地剖面线较为平直且西部略高于东部,说明地势起伏较小且西高东低;东部地区的黄河谷地剖面线起伏较大且东部总体东部较西部高,说明地势起伏大且总体东高西低。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气温低;读图1可知共和盆地四周为高山,受山地阻挡,盆地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加上温度低,热量条件差,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低;盆地面积广阔,地势较周围低,为沉积环境,堆积大量泥沙,地表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且气候干燥,沙子水分少,质量轻,在大风的作用下易起沙,形成流动沙丘。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碇步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之一,学术上称堤梁桥,因其形状酷似琴键,故又名“琴桥”,是偏远丘陵地区河道上最原始的过河方式,多见于我国浙江、福建丘陵地区。碇步桥是用大小砾石或雕琢较整齐的花岗岩条石放在水中筑起石磴,连接后形成的堤梁式石桥,由高低两级组成,一般桥长约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现在,浙闽丘陵地区保留下来的碇步桥多为明清时期修建,其交通功能地位显著下降,数量减少,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为我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所在地区地形图及东溪碇步桥景观图。
(1)分析明清时期仕阳镇碇步桥选择在该镇中西部河面的主要原因。
(2)简述明清时期仕阳镇所在的东溪河段上没有修建木架桥的理由。
(3)简述现在浙闽丘陵地区河流上的碇步桥交通功能地位下降和数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27.(1)该镇中西部河面南北村落规模大,两岸居民和商客流量大;该镇中西部河面宽阔,水流缓,水位浅。
(2)仕阳镇所在河段河面宽阔,大跨度木架桥搭建难度大;该镇地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木架桥抗洪抗台风能力差;木架桥所用木材在风吹日晒下易腐烂、易着火,且易受白蚁蛀蚀,安全稳定性降低。
(3)随着现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稳定、跨度大、通行量大;碇步桥面离河面近,易受洪水淹没,通行安全性能低;碇步桥宽度小,通行量小,无法通过车辆,难以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
【解析】(1)明清时期仕阳镇碇步桥选择在该镇中西部河面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居民商客流量、抗自然灾害能力、水位流速区域差异对比三个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镇中西部河面南北村落规模大,两岸居民和商客流量大,对碇步桥的需求更高;西部河面宽阔,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水流缓,水位浅,碇步桥在此建设更安全。
(2)明清时期仕阳镇所在的东溪河段上没有修建木架桥的理由应主要从修建桥梁难度、抗洪抗台风能力、安全稳定性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建桥技术还不成熟,仕阳镇所在河段河面宽阔,大跨度木架桥技术有限,搭建难度大;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地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木架桥抗洪抗台风能力差;木架桥所用木材在风吹日晒下易腐烂、易着火,且易受白蚁蛀蚀,会造成安全稳定性降低,威胁行人安全。
(3)现在浙闽丘陵地区河流上的碇步桥交通功能地位下降的原因主要从桥梁建筑技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碇步桥的缺点、交通运输需求等方面说明。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坝河特大桥是成贵高铁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云南省镇雄县,桥区属剥蚀低中山地貌,桥区跨越香坝河峡谷,桥址无公路通往。香坝河大桥桥长652.2 m,最高的跨河两桥墩分别高107 m和106 m。如图为香坝河特大桥桥位所在区域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质特点。
(2)绘制MN沿线地形垂直剖面,并计算河面距桥面的高差。
(3)说明图示区域高铁线采用桥隧结合方式修建的优点。
【答案】28.(1)以山地地貌为主,多峡谷,山高谷深,地形陡峭;岩层不稳定,多滑坡、煤矿采空区、危岩落石区,地质条件复杂。
(2)高差:150~200 m。
(3)保持高铁线平直,保证通行安全;缩短距离,减少运营里程,节省通行时间;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区域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且等高线较为密集,香坝河穿越该区域,且河谷处等高线密集,形成峡谷地貌,故该地地形为山地、峡谷地貌,山高谷深,地形陡峭;图中显示该区域多滑坡、煤矿采空区、危岩落石区,故该地岩层不稳定,地质条件复杂。
(2)读图可知,河面的高度范围是1 050~1 100 m,桥的端点位于等高线1 250 m上,故桥面高度为1 250 m,两者相减得出高差为150~200 m。
(3)高铁弯道少,弯道半径大,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和隧道,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该区域高铁经过山区峡谷,地势起伏大,多座桥梁和隧道可以降低坡度,保证高铁的平顺性,行车更安全;可以缩短距离,节省运输时间;可以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减少滑坡、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高铁线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