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北京专用)地理模拟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309606/0-1730332495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北京专用)地理模拟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309606/0-17303324956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北京专用)地理模拟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309606/0-17303324956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北京专用)地理模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北京专用)地理模拟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考试范围,“龙舟水”期间常见的天气有,据右图推断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是,“火瀑布”的朝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地理(80%)+新高一知识(20%)。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月初,北京某校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他们在操场上测量正午时标志杆的影长,并坚持测量了两个星期。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图)中的大致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测量活动开展期间,同学们发现( )
A.标志杆正午影子每天变短 B.校园里银杏树叶变成金黄
C.每天日出渐晚、日落渐早 D.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扩大
【答案】1.B 2.A
【解析】1.左图拍摄时为4月份,地球在公转轨道(右图)中的大致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一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即图中的②段,故选B。
2.测量活动开展期间为四月初到四月中旬,此时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标志杆正午影子每天变短,故A正确。此时为春季,银杏叶秋季变黄,故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继续往北移动,北半球每天日出时间渐早,日落时间渐晚,故C错误。随着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缩小,故D错误。故选A。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陆半球图中( )
A.亚洲和非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B.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
C.亚欧大陆跨越经度范围小于90 D.0纬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地区
4.水半球图中( )
A.能看到地球上五带中的北寒带 B.能看到非洲大陆
C.能看到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只能看到南半球
【答案】3.D 4.C
【解析】3.由陆半球可以看出,亚洲和非洲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故A错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故B错误。亚欧大陆跨的经度约200°,故C错误。0°纬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地区,故D正确。故选D。
4.由图可知,水半球图中,不能看到地球五带中的北寒带,故A错误,不能看到非洲大陆,只能看到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故B错误。能看到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故C正确。大部分看到的是南半球,也有北半球的一部分,故D错误。故选C。
当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所在的区域常出现降水。在我国某区域这种冷暖空气交锋造成的降水常出现在端午节前后,给当地带来暴雨、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民间将这个时段的降水称为“龙舟水”。左图为“龙舟水”成因及分布示意图,右图为1961~2012年“龙舟水”降水量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龙舟水”分布于我国的( )
A.东南沿海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6.“龙舟水”期间常见的天气有( )
A. B. C. D.
7.据右图推断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是( )
A.年降水量较小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降水年际变化大 D.夏季降水少
8.降水过多不利于农作物开花授粉,“龙舟水”最可能影响的粮食作物是( )
A.油菜 B.小麦 C.甘蔗 D.水稻
【答案】5.A 6.B 7.C 8.D
【解析】5.由图可知,“龙舟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这些地区离热带海域近,暖湿气流强劲,故选A。
6.“龙舟水”是在春夏之交时,由于冷暖空气相遇时形成的大暴雨,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转沙尘天气,B表示的是暴雨转冰雹,C表示的是雨夹雪转多云,D表示的是大雪转阴,故选B。
7.由右图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这是由于该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导致的,故选C。
8.“龙舟水”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最可能影响的农作物是水稻,故选D。
9.目前我国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北京市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下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小明利用学过的知识给家人讲解何为“可回收物”垃圾,他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纸和牛奶盒,其原料来自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
B.铁钉、塑料和玻璃瓶,其原料都是可再生资源,可回收利用
C.废电池是含有毒重金属物质的垃圾,不属于“可回收物”
D.厕纸和纸巾,因可溶性强易被污染,不属于“可回收物”
【答案】9.B
【解析】铁钉的原料是铁(铁矿冶炼),是非可生资源,但是属于可回收垃圾,B描述错误,其它选项描述正确。B符合题意。选B。
如图中的瀑布是季节性瀑布,每年冬末初春时节水量较大,夏季断流。每年2月中下旬,在夕阳照射下,水流染上橙色的光芒,因此被称为“火瀑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火瀑布”的朝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11.“火瀑布”的水源主要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12.每年2月可能出现“火瀑布”现象,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
①天气 ②气候 ③火山活动 ④地球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图中“火瀑布”位于(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14.“火瀑布”断流期间,此处可开展的旅游活动是( )
A.滑雪 B.攀岩 C.漂流 D.潜水
【答案】10.C 11.A 12.B 13.D 14.B
【解析】“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黄色,就像火焰一般。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
10.阅读题干可知,“火瀑布”是在每年2月中下旬。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在夕阳照射下,水流染上橙色的光芒说明“火瀑布”的朝向是朝西。故选:C。
11.由题干中“瀑布是季节性瀑布,每年冬末初春时节水量较大,夏季断流”可以推断,“火瀑布”的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故选:A。
12.“火瀑布”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火瀑布”的出现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瀑布的形成,每年的12月和1月积雪融化形成瀑布,到2月底很可能水尽瀑亡;二是太阳的角度,合适的太阳角度只出现在每年1、2月晴天的傍晚。由此可知,每年2月可能出现“火瀑布”现象,与其形成相关的是天气、气候、地球运动等。故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火瀑布”位于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且位于山谷处,容易形成瀑布景观。依据题意。故选:D。
14.读题干可知,瀑布是季节性瀑布,每年冬末初春时节水量较大,夏季断流。瀑布流经的地区一般是陡崖,地势落差大,在“火瀑布”断流期间,此处可开展攀岩运动。故选:B。
某校师生从下图中火车站出发,进行春游活动,并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三条徒步线路。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大青山海拔可能为( )
A.500米 B.440米 C.590米 D.660米
16.图中所示区域适合师生开展一天的春游活动,该图最有可能的比例尺是( )
A.1:10万 B.1:100万 C.1:100 D.1:1000
17.有关线路①、②、③的正确叙述是( )
A.线路①沿山脊前进,可体验攀岩
B.线路②沿河而上,最短、最平缓
C.线路③向西南前进,可参观古庙
D.三条线路都可以在过桥时拍照留念
【答案】15.C 16.A 17.C
【解析】15.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50米,大青山海拔可能为550米-600米;ABCD中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6.图中所示该区域适合师生开展一天的春游活动,一个人一天走得快的话,能走1000米;大青山海拔可能为550米-600米,图中三条徒步线路,最远就是线路①,也就是1000多米;选项A是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较符合实际,所以该比例尺是适合师生开展一天的春游活动,故A正确;B选项是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比例尺太小了,图幅太小,不适合;选项C是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米,图幅太大,不适合;选项D比例尺较大,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米,也不适合;故答案选A。
17.读图可知,线路①沿山谷,不可体验攀岩,故A错;线路②山坡而上,经过陡崖,可体验攀岩,故B错;线路③向西南前进,可参观古庙,故C正确;三条线路中①③线路可以在过桥时拍照留念,线路②不过桥,无法过桥时拍照留念,故答案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2024年5月20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这时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此叫做小满。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小满节气前后,北京地区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河流解冻,柳芽吐绿
C.候鸟正向南方迁徙 D.绿树成荫,鸟语莺啼
19.“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的描述最符合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20.我国有些地区流传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谚语,其反映出这些地区小满时节的气候特点是
A.气温越来越高 B.降水量逐渐增多
C.日照时间变长 D.昼夜温差逐渐增大
【答案】18.D 19.A 20.B
【解析】18.A.小满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的日出方向是东北。故A错误。B.小满时北京处于初夏,河流解冻,柳芽吐绿是春季的景象。故B错误。C.候鸟向南迁徙时是北京的秋季。故C错误。D.绿树成荫,鸟语莺啼是北京夏季的景象。故D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D。
19.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华北平原)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说明该小麦在夏初收获,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根据题意,故答案选A。
20.读题干可知,“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反映出这些地区小满时节降水量逐渐增多。故答案选B。
21.我国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服饰文化,下图中服饰与其代表的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①—蒙古族 B.②—汉族 C.③—回族 D.④—壮族
【答案】21.C
【解析】读图客可知,A是维吾尔族的手鼓舞,B是布依族民间舞蹈,C根据服饰可以判断为回族,D为汉族,故答案选C。
2022年9月27日,夜空上演了极为罕见的“木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一天体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日、地成一直线,而地球恰好位于二者之间。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天体中可能发生“冲日”的行星是( )
A.火星 B.水星 C.冥王星 D.金星
23.木星的已知卫星数量众多,最主要原因是( )
A.密度大 B.表面温度高 C.亮度大 D.质量大
【答案】22.A 23.D
【解析】1.四个选项中,冥王星为矮行星,不是行星,排除C。分析材料可知,可能发生“冲日的行星”应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水星和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为地内行星,不会产生“冲日”现象,BD错误;火星是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的行星,可以产生“冲日”现象,A正确。故选A。
2.木星拥有多达79个卫星(目前经官方认证的数量),主要原因有两个:①俘获力强: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质量大意味着万有引力强,因此其俘获力也强,因此更容易捕获卫星。②附近的小天体多: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中估计小行星总数超过了50万颗,这为木星的卫星提供了充分的“原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对图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行星体积最大
B.e行星属于远日行星
C.a行星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D.e行星公转方向与其他四颗行星不同
【答案】24.C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图中各行星叙述正确的是d是水星,f是金星,a是地球,c是火星,e是木星。图中行星体积最大的是木星,A错误;木星属于巨行星,B错误;地球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C正确;木星和图示中其他四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同,D错误。故选:C。
25.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25.D
【解析】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①正确;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不是太阳辐射,②错误;太阳辐射能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因此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③正确;太阳辐射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的释放方式,不是能量来源,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新疆地区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位于新疆中部且东西延伸的山脉是 ,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山脉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所处的盆地是 。(3分)
(2)新疆深居内陆,其气候类型是 ,主要气候特点是 。(2分)
(3)当地人在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 农业,种植棉花、瓜果等农作物。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双项选择)。(3分)
A.光照强,利于瓜果的光合作用 B.地势平坦,利于瓜果生长
C.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D.灌溉水源充足,瓜果产量高
(4)新疆主要铁路线分布在 ,主要延伸方向是 。(2分)
26.【答案】(1)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3分)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量少(2分)
(3)绿洲 A、C(3分)
(4)盆地的边缘 沿绿洲分布(2分)
【解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位于新疆中部且东西延伸的山脉是天山山脉;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山脉是昆仑山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又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量少。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人在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种植棉花、瓜果等农作物。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该地深居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答案选AC。
(4)新疆铁路线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大致主要延伸方向是沿绿洲分布。
27.读“基拉韦厄火山位置图”(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资料: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动力旺盛的活火山。2018年5月份,基拉韦厄火山活动加剧,喷发次数多达20次以上,火山喷出的岩浆顺势而下,最终注入大海。
(1)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 纬线附近,属于五带中的 带岛屿,从板块位置来看,则位 板块内部。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夏威夷群岛中最大岛屿的 - (方位)。(4分)
(2)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有弊。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及其形成的自然景观,带动了当地
的发展;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注入大海,填造出新的陆地,岛屿的面积会随之 。但火山喷发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 等。(4分)
(3)如果基拉韦厄火山活动中溢出的熔岩流顺着地势流动,则甲、乙、丙、丁四个居民点需要搬迁的是 ,理由是 。(3分)
27.【答案】(1)北回归线 热 太平洋 东南(4分)
(2)旅游业 增大 淹没农田 摧毁房屋(4分)
(3)甲(1分) 甲距基拉韦厄火山最近,该处海拔较低,且位于山谷的下游(2分)
【解析】(1)读图可知,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五带中的热带;地球上共有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从板块位置来看,该地则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夏威夷群岛中最大岛屿的东南方向。
(2)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及其形成的自然景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注入大海,填造出新的陆地,岛屿的面积会随之增大。不利的方面:火山喷发喷出的熔岩可能淹没农田,摧毁房屋等。
(3)如果基拉韦厄火山活动中溢出的熔岩流顺着地势流动,甲距基拉韦厄火山最近,该处海拔较低,且位于山谷的下游,则甲、乙、丙、丁四个居民点需要搬迁是甲居民点。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填字母)。(1分)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 图(填字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分)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应该数我最辛苦了。”学生丙绘制的图应该是 图、 图(填字母),它们的地貌名称分别是 、 分别由 、 (外力作用)形成。(6分)
(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1分)
(5)学生丁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应是 (填字母)图。(1分)
(6)简述D图中地貌形成过程。(2分)
28.【答案】(1)B(1分)
(2)C 冰川侵蚀(2分)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新月形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6分)
(4)(1分)
(5)D(1分)
(6)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加上海水顶托,水流速度变缓,泥沙沉积形成。(2分)
【解析】(1)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城市,地貌多为海岸地貌。图A为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图B为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图C为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图D为流水堆积地貌(河口三角洲)、图E为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故选B。
(2)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高海拔而形成的地貌为冰川地貌。图A为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图B为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图C为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图D为流水堆积地貌(河口三角洲)、图E为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故选C。C地貌主要为U型谷和刃脊,是冰川侵蚀而成的冰蚀地貌。
(3)“冒着高达40℃的高温”说明该地为内陆沙漠,应以风成地貌为主。图A为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图B为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图C为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图D为流水堆积地貌(河口三角洲)、图E为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故选AE。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
(4)沙丘地貌因风力堆积而成,坡度较缓的一侧为迎风坡,是盛行风的来向,所以在图中从右向左绘制箭头即可。
(5)河流入海口多为河口三角洲。图A为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图B为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图C为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图D为流水堆积地貌(河口三角洲)、图E为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故选D。
(6)D为河口三角洲,属流水沉积地貌,形成过程应从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等方面考虑。河流中上游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口处多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9.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某中学地理小组暑假期间赴西藏自治区米林县考察丹娘沙丘地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遥望皑皑的雪峰,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碧蓝的雅鲁藏布江。风力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湿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图1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图,图2丹娘沙丘景观图,图3为米林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沙丘所在江边①点,沙丘背靠的山顶最高点②点,两点之间相对高差范围是 。(1分)
(2)图2“丹娘沙丘景观”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1中A、B、C三点中的 点。(1分)
(3)同学们在考察之后绘制了沙丘剖面图。以下剖面图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推测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 。(2分)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当地的环境特征。丹娘沙丘所在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见图3),冬春季多大风。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4)简析雅鲁藏布江夏季节水位较高的原因。(4分)
(5)丹娘沙丘在一年中增长速度有季节差异,说出其增长速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6)同学们在描述“丹娘沙丘”景观特点时,除高度、坡度、坡向等内容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描述?(4分)
29.【答案】(1)1500-2500m(1分)
(2)A(1分)
(3)B 东南风(2分)
(4)夏季,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遇山地地形抬升而形成降水,降水丰富,河流水位高;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补给多,河流水位高。(4分)
(5)冬春季,该地冬春季降水量少,河流水位低,江心洲出露水面较多,沙源更充足;冬春季风力较大,风力搬运作用较强等。(4分)
(6)形状,面积,位置,空间分布等(4分)
【解析】(1)读图可知,①点高度为2500-3000m,②点高度为4500-5000m,计算相对高度方法,用②海拔的最大值减去①海拔的最小值,得到二者相对高差的最大值;然后用②海拔的最小值减去①海拔的最大值,得到二者相对高差的最小值,所以二者相对高差范围是1500-2500m。
(2)读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图,根据图所示,站在拍摄地点来看,丹娘沙丘位于河流对岸,且拍摄地点距离河岸很近,再结合图右中A、B、C三地点位置,A处比较符合上述情况。
(3)读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图,根据图中雅鲁藏布江大致与纬线平行,可推断河流大致向东流动,结合图例可以判断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北岸,丹娘沙丘位于拍摄地点A处的西北方向,且沙丘向西北方向地势不断升高,由此推断可能是该地冬春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江心洲出露水面较多,在东南风作用下不断把江心洲上的沙子向西北方向的河岸上搬运堆积。所以判断B图能正确显示沙丘剖面图;且盛行风为东南风。
(4)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温暖湿润,遇山地地形抬升而形成降水,降水丰富,河流水位高;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此地海拔高,高山多冰川冰雪,夏季冰雪融水补给多,河流水位高。
(5)由题中材料可知,丹娘沙丘所在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降水少,导致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江心洲出露水面较多,为沙丘形成提供了充足沙源;再加上材料提示该地冬春季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较强等原因,由此可以判断丹娘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冬春季。
(6)通常某种地貌的实地观察,描述景观特点时,我们应该首先描述该地貌分布的地理位置。其次还要对该地貌的典型特征进行观察,例如沙丘的高度、坡度、坡向、形状(具体形态如条带状),面积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等,对景观特点进行准确详细的描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地理(浙江专用),文件包含地理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地理浙江专用考试版docx、地理浙江专用答题卡docx、地理浙江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地理(江西专用),文件包含地理江西专用高一开学考试卷原卷版docx、地理江西专用高一开学考试卷解析版docx、地理江西专用高一开学考试卷答题卡docx、地理江西专用高一开学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地理(江苏专用),文件包含地理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地理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地理江苏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地理江苏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