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杭州高新区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附近有众多高校和研发机构。富阳区位于州市西南部. 距滨江区约40km。2019年8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在富阳区挂牌成立,面积5.8km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高新区选择与富阳区合作,最可能是因为富阳区( )
A. 技术力量强B. 交通便利
C. 土地资源丰富D. 劳动力丰富
2. 特别合作区的主要功能可能是( )
A. 金融服务B. 智能制造
C. 技术开发D. 咨询设计
3. 与毗邻的合作区相比,建设远距离合作区能够( )
A. 降低生产成本B. 形成规模效益
C. 共用基础设施D. 促进均衡发展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都市圈的合作区分为四类:毗邻型、飞地型、走廊型和枢纽型,分别代表紧邻式、跨越式、串联式和放射式的空间组织形。杭州高新区(滨江) 富阳特别合作区属于飞地型合作区,该合作区为浙江省探索共同富裕,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特别合作区经验。该合作区立足各自资源优势,通过整合两区力量、资源和政策,促进平台共建、优势互补。具体而言:一是解决高新区“有产少地”的难题,二是优化富阳土地利用结构,腾退落后产能,引导滨江区绿色、高附加值创新产业进驻,推动加快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根据材料获取杭州高新区的三个信息: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具有产业和技术的优势,三是附近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即是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又限制了其地域的扩张。“距滨江区约40km”说明富阳区远离先进产业和技术发达区,与高新区区域差异明显、能实现资源互补。根据高新区的优势可以排除 A;交通是高新区的优势条件,排除 B;劳动力具有流动性,且杭州高新区需要的是高技术人才,排除 D;受周围产业、众多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空间限制,杭州高新区无法继续扩大规模,发挥其技术、先进制造业优势,应该选择土地资源丰富的“飞地”合作,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杭州高新区和富阳区合作的基础是二者资源的差异性,合作的方式是优势互补。高新区应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富阳区承接滨江区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转移,推动两区形成“总部+生产基地”的联动发展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根据两区各自的优势判断,技术开发和咨询设计是杭州高新区的优势和功能,排除C、D;根据两区的经济差异判断,金融服务应该集中在经济更发达,技术更先进的高新区,排除A;智能制造占地面积广,特别合作区位于富阳区,既能发挥高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辐射作用,又能发挥富阳区的土地资源优势,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典型的“飞地型”模式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政府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把资金项目等放到行政上不存在隶属关系的“飞入地”,通过共同规划建设、共同管理和合理分配收益等机制设计,实现两地互利共赢的模式。“飞入地”和“飞出地”之间的空间分离性、环境差异性、优势互补性、产业关联性是飞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杭州高新区和富阳区相距40km,与邻的合作区相比,因不能共用基础设施等原因,生产成本会提高,排除A、C;两种合作区都可能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排除B;远距离合作区通过优势互补,生产要素流动,辐射带动,使欠发达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D正确。故选D。
2024年7月,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下图)在甘肃省瓜州进入调试阶段。东、西双塔的周围布局了近3万面智能定日镜。这些定日镜跟踪太阳转动,把太阳光聚集到吸热塔中加热熔盐,热熔盐使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转换为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在其过程中熔盐起到了储热和热传导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为提高光学效率,双塔中间交叉部分的定日镜( )
A. 上午转向东塔,下午转向西塔B. 上、下午都转向东塔
C. 上午转向西塔,下午转向东塔D. 上、下午都转向西塔
5. 与附近的风力发电相比,该电站( )
A. 发电量更大B. 发电更稳定
C. 碳排放更少D. 投入成本低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定日镜跟踪太阳转动”判断,早上日出偏东方,双塔中间交叉部分的定日镜位于东塔西侧,镜面朝向东侧才能把太阳光反射到东塔加热熔盐,下午反之,故为提高光学效率上午转向东塔,下午转向西塔,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电能转换过程中都要受到季节、天气、气候等多种因素制约,具有不稳定性。根据材料可知,瓜州光热储能电站的定日镜把太阳光聚集到吸热塔中加热熔盐,熔盐能够储热和热传导,将水转换为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在其过程中熔盐起到了储热和热传导作用,因此电站的发电更稳定,B正确;材料无法判断发电量的大小,排除A;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少,排除C;作为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其投入成本更高,排除D。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312个城市2010~2020年城镇及乡村人口的增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据图可推断, 2010~2020年, 我国大多数城市( )
A. 城镇化持续推进B. 城镇人口比重下降
C. 城镇化速度减慢D. 人口总数快速增长
7. 图中第三象限的城市最可能是( )
A. 资源枯竭型城市B. 现代化港口城市
C. 城市群核心城市D. 战略性边境城市
8. 与城市①比较,城市②( )
A. 经济更发达B. 规模更大
C. 吸引力更弱D. 人口更多
【答案】6. A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城镇化是我国人口迁移的重要表现。21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与2010年“六”(49.68%)相比,上升了14.2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9.02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人口迁移和流动也将发生新的变化。读图可知,我国312个城市大部分位于第四象限,即从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升高,乡村人口比重降低,说明城镇化速度仍然较快,A正确,B错误;据图不能判断城镇化速度和城市人口总数的增减,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地区差异主要是东西差异,人口主要从中西部向东南沿海迁移和流动。随着东部和南部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东西不平衡和南北不平衡同时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南北经济不平衡,是过去十年来表现得日益突出的现象。据图判断,第三象限的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率均为负,即城乡人口同时出现负增长,故可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枯竭,产业规模衰减,经济衰退,人口净迁出,A正确;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城市群核心城市因经济发达,对人口吸引力大,BC错误;战略性边境城市不仅在经济上有重要意义,还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作用,也不会出现人口大幅下降,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据图可知,城市①位于第一象限,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率均为正。因城市规模过大、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等原因,乡村人口增长率反而超过了城镇人口增长率。说明该城市最可能位于我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②城市位于第四象限,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但乡村人口减少率超过城镇人口增加率,说明该城市存在异地城镇化现象,即该城市部分乡村人口并没有迁入该市城区,而是迁入其他城市,说明该城市的吸引力较弱,AB错误,C正确;该城市人口多少不是其出现异地城镇化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在崖壁上凿洞而居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有“绿色建筑”的美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窑洞一般修建在山体南坡,主要是为了( )
①改善光照条件 ②通风透气 ③躲避寒冷气流 ④获取水源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③
10. 窑洞被誉为“绿色建筑”,主要是因为窑洞( )
A. 屋内干燥舒适B. 屋外植被茂密
C. 屋内冬暖夏凉D. 屋内外温差小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窑洞是凿洞而居的民居,屋内光线较暗,山体南坡是阳坡,采光条件好,窑洞修建在山体南坡有利于改善光照条件,①正确;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大陆性较强,冬季气候寒冷,山体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半年受寒冷气流影响小,利于躲避寒冷气流,③正确;黄高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的背风坡,从通风透气角度而言两坡向差异不大,②错误;山体南坡不一定靠近河流湖泊,无法判断是否便于获取水源,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窑洞是在崖壁上凿洞而居的传统民居,是典型的地下洞穴式建筑,其特殊的位置使其受外界冷暖气流影响较小,夏季屋内较室外凉爽,冬季屋内较室外温和;同时,为保障窑洞的稳固性,其墙体较厚,保温、隔热、隔冷性能较好,导致窑洞屋内冬暖夏凉;窑洞屋内冬暖夏凉,是天然的“空调”,几乎不需通过安装空调调节屋内温度,因制冷取暖产生的能源消耗较少,是典型的低碳、绿色、低耗能建筑,因此窑洞有“绿色建筑的美誉,C正确;屋内干燥舒适和屋内外温差小都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屋外植被茂密与“绿色建筑”关系较小,B错误。故C。
下表示意我国某山地北坡山麓至山顶的植被类型和年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山地最可能是( )
A. 秦岭B. 天山
C. 横断山D. 阴山
12. M代表的植被类型为( )
A. 落叶阔叶林B. 荒漠
C. 常绿阔叶林D. 草原
13. 据表中信息推测云杉的生长习性,应是喜( )
A. 暖湿B. 暖干
C. 凉湿D. 冷干
【答案】11. B 12. D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山地基带为半荒漠,山麓年降水量仅有 200mm 左右,说明该山地位于干旱地区,排除秦岭(湿润、半湿润地区) 和横断山(湿润地区);该山地有冰川发育,海拔在 4000 米以上,不可能为阴山。故该山地可能为干旱地区、海拔较高的天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该山地垂直自然带中,M 介于半荒漠与云杉林(即森林带)之间,其年降水量也是介于半荒漠与云杉林对应的降水量之间,自然环境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地带,故M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为草原。不可能是荒漠、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据表中信息可知,云杉生长在该山脉 2300~3300 米的山腰地带,常年气温较低;该区域年降水量为 350~570mm,气候较湿润,据此可认定云杉生长环境条件为温凉湿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周边裴海线海冰外缘线的变化,图中2月、9月分别为南极海冰范围一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 )
A. 结冰面积大于融冰面积B. 结冰面积小于融冰面积
C. 结冰速度大于融冰速度D. 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
15. 该海域结冰时会使所在区域对应的( )
A. 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降低B. 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升高
C. 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降低D. 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升高
16.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推测该海域2月、9月海冰外缘线分别将( )
A. 南移、北移B. 南移、南移
C. 北移、南移D. 北移、北移
【答案】14. D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2月、9月分别为南冰范一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可知,2月海冰外缘线以南海域为终年海冰覆盖区,2月海冰外缘线与9月海冰外缘线之间海域为季节性海冰覆盖区。2月至9月,海冰面积不断增大,此时期该海域海水表现为结冰过程,用时约7个月;9月至次年2月,海冰面积不断减小,此时期为海冰融化过程,用时约5个月,故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C错误,D正确;该海域的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结冰面积与融冰面积相同,A、B 选项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表层海水结冰会导致大部分盐分析出,使附近海水盐度升高,D正确;海水大面积结冰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而使海域附近气温有所升高,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海冰外缘线是海冰区与无海冰区的分界线,在该海域,海边外缘线以北无海冰覆盖,以南有海冰覆盖。目前,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海水温度升高,该海域海冰覆盖区面积会减小,无海冰覆盖区面积会扩大,从而导致2月、9月海冰外缘线的向南移动,ACD错误,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农牧交错地带; 近年来旱作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苹果、红枣等。近年来,榆林市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图a示意榆林市辖区图,图b示意2004~2020年榆林市全境及不同类型区县耕地面积变化
(1)与黄土区县比较,简述沙地区县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2)判断新开发土地分布的区县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3)选择一个区县类型,指出其农业的发展方向。
A:沙地区县______
B:黄土区县______
【答案】(1)地形较平坦;降水较少(或气候较干旱);草原、荒漠比重较大(或森林比重小,或植被稀疏);河流密度较小;多风沙地貌。
(2)沙地区县。原因:地形平坦,耕地可连片,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土地后备资源和光热资源丰富
(3)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萼等粮食作物:加强高标准农田(或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单产,保证粮食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建设生态保护林,防治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种植苹果、红枣等,发展特色农业;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防治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和相关知识可知,黄土区县位于长城以东以南,沙地区县位于长城以西以北。与黄土区县比较,沙地区县从气候来看,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较少;从地形来看,位于内蒙古高原,受风力作用明显,风力地貌广布,且河网密度较小,河流切割作用较弱,地形较平坦同时,地形平坦也是高标准农田的基本要求);植被稀疏,以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
【小问2详解】
读图 b 可知,新开发土地主要分布在沙地区县。通过上一小题比较黄土区县和沙地区县的区域差异性,可分析新开发土地主要分布在沙地区县的原因。该区域地形平坦,利于耕地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发,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根据沙地区县(或毛乌素沙地)可推测土地后备资源丰富;降水少,可判断光照充足;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推测沙地区县可能通过土地整治工程、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扬长避短,从而增加耕地面积。
【小问3详解】
A:根据上一小题可知,图中沙地区县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但水资源不足风沙危害、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威胁严重。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需要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土地整治、良种培育以及节水灌溉,从而为实现榆林市的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结合材料提供的主要农作物,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在平地种植的粮食作物。
B:根据图中黄土高原的位置、气候、土质、河网密度等因素判断,黄土区县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可种植苹果、红枣等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可利用特殊农产品发展加工业,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黄土区县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归纳出相关答案要点为:种植苹果、红枣等,发展特色农业;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防治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推动,网络零售业不断发展,形成了新的物流结构。下图示意美国城市零售物流结构的演变。
(1)推测20年代美国零售物流业商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据图推测美国21世纪以来商品零售方式的催化对大型超市和商店数量的影响,并从大型超市和商店角度说明原因。
(3)面对电商带来的变化,简述美国大型超市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位置特征:(城郊区;靠近铁路、公路(或货运站、港口)。原因:配送中心占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便于接收和分发商品;接近市场,降低分发商品的运费。
(2)大型超市和商店数量减少。原因:大型超市和商店租金(装修、水电气等成本)高;人工费用高,运营成本高;批发、转运、仓储等中间环节成本高,竞争力弱。
(3)开展线上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增强购物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商品配送中心是联系供应商和各类商店的纽带,推测其功能是商品的“集”和“散”。从“集”的功能来看,各种类型的商品应该来自四面八方,即来源更广,故配送中心不可能远离该城市收集(购)所有商品(商品配送中心无法接近众多分散的工厂,应接近城市):从“散”的角度来看,商品的销售地是从郊区到城市核心区的众多商店,距离商店越近,运输成本越低。同时还要考虑配送中心占地面积大小和地租高低:从而分析出商品配送中心应接近城市,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另外,综合商品的“集散”功能,配送中心应选址在交通便捷、利于商品集散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点的附近。
【小问2详解】
由商品市场组织的物流系统随着信息、交通运输等现代技术的进步,特别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商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依赖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实体店带来很大的冲击。读图比较可发现,包裹配送中心直接将商品送达消费者,减少了商品的批发、转运过程;不需要商店、商店库房、销售空间,减少了地租;没有实体商店还减少了人工费用。故从大型超市和商店角度看,大型超市和商店数量减少。原因是大型超市和商店租金(装修、水电气等成本)高;人工费用高,运营成本高;批发、转运、仓储等中间环节成本高,竞争力弱。
【小问3详解】
此题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结论,针对试题情景提出的问题是“面对电商带来的变化,简述美国大型超市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电商属于线上服务,可以开展线上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增强购物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吸引顾客回购;优化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彦浩特镇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北部,东临贺兰山,年降水量约150mm年最大可蒸发量近3000mm。该境区沙漠中的低洼地发育了众多湖泊。大部分湖泊面积小、深度小、冬季结冰。湖中及岸边有湿生植被生长。下图示意该地区湖泊总面积的年内变化。
(1)研究表明,该地区湖水的主要来源为地下水补给,据材料说明依据。
(2)与夏季相比,指出该地区春季湖泊面积的差异,试分析原因。
(3)湖泊面积与湖泊数量存在相关性。5~7月,该地区湖泊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试解释原因。
【答案】(1)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补给少;(湖泊地势低,周围多沙漠) 沙漠 (孔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较丰富; (该地蒸发能力强)湖泊面积年内变化较小,(表明)地下水补给稳定(且充足)。
(2)面积较大。春季积雪融化湖冰和冻土解冻,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大;春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植被耗水量较低,蒸腾量较少。
(3)5~7月,气温升高,湖水蒸发加剧,湖泊总面积减小,湖泊因蒸发加剧导致水位下降而分裂出许多更小的湖泊,湖泊数量增加;湖水持续蒸发,面积较小的湖泊干涸,湖泊数量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年降水量约 150 m,年最大可蒸发量近 3000 mm”,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年降水量少,蒸发能力强,降水对湖泊的补给少;由材料“该地区沙漠中的低洼地发育了众多湖泊”可知,湖泊所在地地势低洼,周围多沙漠,沙漠土层松散,空隙大,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极易下渗,导致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向地势低洼处流动、聚集和出露,形成面积不等的湖泊。读图可知,在蒸发能力极大、降水量极小的背景下,该地区湖泊面积年内变化却较小,说明该地区湖泊深受地下水补给影响,导致湖泊面积相对稳定。
【小问2详解】
读图 可知,该地区3~5 月的湖泊总面积大于6~8 月,说明春季湖泊面积大于夏季。湖泊面积大,可以从水量收入(即补给量)多和水量支出(即蒸发量、蒸腾量)少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地处内蒙古,冬季气候寒冷,“大部分湖泊面积小、深度小、冬季结冰”,地下有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有积雪覆盖,春季随着湖冰、冻土解冻,地表积雪消融,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大,入湖水量大。与夏季相比,春季气温较低,湖泊水蒸发量较小。由材料信息“湖中及岸边有湿生植被生长”,春季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小于夏季,植被消耗的水量较少,蒸腾量较少。由于春季补给量较大,而蒸发蒸腾量较小,从而导致湖泊春季面积大于夏季
【小问3详解】
结合设问中“湖泊面积与湖泊数量存在相关性”,需找到二者的关联性。由图 所示信息可知,5~7月该地区湖泊面积呈减小趋势,该时期随着气温升高,湖泊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总面积减小,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过程中,会导致部分大湖分裂出许多面积更小的湖泊,因此,湖泊数量反而有所增加。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湖水持续蒸发,前期分裂出的小湖,因水量较少而干涸,从而导致湖泊数量减少。
海拔高度
植被类型
年降水量/ mm
1500米以下
半荒漠
150~240
1500~2300米
M
240~350
2300~3300米
云杉林
350~570
3300~4000 米
草甸、灌木、苔原
<350
4000米以上
冰原
<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地理答案pdf、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地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地理,文件包含地理试题解析pdf、地理试题解析docx、地理试卷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解析pdf、地理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