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地理和生物两部分, 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 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分地理和生物两部分。地理部分50分,生物部分50分,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说明: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代号(ABCD)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下列哪项不是“花、蜜蜂、蝴蝶”三种生物共有的基本特征( )
A. 都有应激性B. 都能生长和繁殖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 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都由遗传和变异现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花、蜜蜂、蝴蝶等都是动物,具有生物特征,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生长和繁殖、都有应激性,但花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蜜蜂和蝴蝶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如图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时物像不清晰,需大幅度转动①
B. 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C. 镜头污染时,用手直接擦拭
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
【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观察时物像不清晰,需要转动②细准焦螺旋,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A错误。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B错误。
C.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由题图可知,此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D正确。
故选D。
3.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模拟巴斯德实验,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A. 空气B. 空气中的细菌
C. 玻璃管的形状D. 放置时间的长短
【答案】B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详解】巴斯德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他动脑设计了鹅颈瓶(曲颈瓶),鹅颈瓶只能让外界的空气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由图可以看出,甲装置是直玻璃管,瓶口竖直向上,不但外界的空气能够进入肉汤,而且空气中的细菌也能进入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腐败变质,该组为对照组;乙装置是弯玻璃管,即鹅颈瓶,只能让外界的空气进入肉汤,而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肉汤,所以肉汤没有腐败变质,该组为实验组;两个实验装置除了有无细菌进入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因此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下图可表示桃花细胞完成一次分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详解】A.图示细胞由小长大,表示细胞生长,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由一个细胞形成了两个细胞,可表示桃花细胞完成一次分裂,B符合题意。
C.图示细胞由一个细胞变成三个细胞,不能表示完成一次细胞分裂,C不符合题意。
D.图示由形态相似的细胞变为形态不同的细胞,表示细胞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关于生物个体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圆柏、卷柏、侧柏属于常见的常绿乔木,属于种子植物
B.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植物都能开花结果
C. 绿色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D. 满江红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蕨类,可以作为优质绿肥和饲料
【答案】D
【分析】(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输导组织发达;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输导组织发达。
【详解】A.圆柏和侧柏都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是常见的常绿乔木;卷柏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属于孢子植物中的蕨类植物,不是常绿乔木,故A错误。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的“苔”是指苔藓植物,其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利用孢子繁殖后代,没有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不能开花结果;而牡丹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能够开花结果,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绿色开花植物(不是绿色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故C错误。
D.满江红生活在淡水中,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可以作为优质绿肥和饲料,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
B. 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状态①,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C. 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
D. 气孔由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B
【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图①气孔开放,图②气孔闭合。
【详解】A.陆生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使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氧气和二氧化碳也从气孔进出。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正确。
B.保卫细胞的形状是能够调节的,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当夜幕降临时,大多数气孔呈现②闭合状态,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B错误。
C.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由②闭合状态转为①开放状态,空气也就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当然,水分也就会通过气孔而散失,C正确。
D.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气孔由①开放→②闭合状态,蒸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7. 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水和二氧化碳B. 叶绿素和阳光
C. 水和阳光D. 水和叶绿素
【答案】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叶脉内有导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图中的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黑色,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黑色,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叶片乙的中间贴上锡箔,即C部分的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黑色,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该部分不变蓝黑色。该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可见,本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下图是某生物小组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操作或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甲装置需进行暗处理后再放在光下照射
B. 将乙装置中叶片进行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C. 脱色时丙装置中1、2内分别盛放酒精、清水
D. 丁实验证明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
【答案】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该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见,甲装置不需进行暗处理后,再放在光下照射,A错误。
B.乙装置中,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遮光处理时,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可见,将乙装置中的叶片进行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该丙装置中1小烧杯、2大烧杯分别是酒精、清水,C正确。
D.丁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叶片,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有叶片的一组塑料袋内的小水珠很多,而无叶片的一组塑料袋内的小水珠很少,由此证明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D正确。
故选A。
9. 将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已冷却)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密封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瓶中,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煮熟的种子也可以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
B.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C.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使蜡烛熄灭
D. 此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热量
【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吸是不是需要氧气,可用燃烧的蜡烛检验氧气的有无。
【详解】A.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B错误,C正确。
D.根据题图的实验,无法验证萌发的种子释放了热量,D错误。
故选C。
10.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达到增产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 白天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C.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农作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增强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详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向温室中冲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B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
D.农作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D错误。
11. 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 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 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 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答案】D
【分析】此题是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图中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量,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曲线MP表示二氧化碳随着光照强度的加强而变化。在光照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A.在光照情况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MN段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NP段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
C.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C错误。
D.MP段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正确。
故选D。
12.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都体现了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 绿色植物能够调节大气湿度,减少降雨量
C.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
D. 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B错误。
C、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C 正确。
D、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D正确。
13. 如图为探究蚯蚓运动情况实验模式图,图中长方形表示蚯蚓,甲表示蚯蚓运动前的位置,乙表示蚯蚓前行一段时间后的位置,A、B、C、D分别表示不同时期蚯蚓前后端所处的位置。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以B点为起点,则终点是D
B. 由图可知,该蚯蚓运动距离是5cm
C. 重复进行三次实验,取最大值作为最终实验结果
D. 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
【答案】C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近身体前端有几个体节愈合形成一个宽大且光滑的环带;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详解】A.甲表示蚯蚓运动前的位置,乙表示蚯蚓前行一段时间后的位置,若以B点为起点,则终点是点,A正确。
B.因为B点是起点,BC的距离是20cm,BA的距离是20cm,由B点运动到A点,可知该蚯蚓运动的距离是5cm,B正确。
C.重复进行三次实验,取平均值,有利于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C错误。
D.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用湿润的体壁来呼吸,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鱼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 青蛙幼体用肺呼吸,成体用鳃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 蜥蜴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D. 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答案】B
【分析】(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2)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鱼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皮肤呼吸,B错误。
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蜥蜴的生殖发育不需要水,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正确。
D.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D正确。
故选B。
15.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 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 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D. 家鸽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答案】D
【分析】鸟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辅助呼吸。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详解】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②肺,③气囊辅助呼吸,A错误;
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B错误;
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C错误;
鸟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③肺,②气囊辅助呼吸,D正确。
16. 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运动系统时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③④都收缩
B. 用该模型模仿伸肘动作时,⑤起支点作用
C. ①和②相当于两块骨,③④相当于骨骼肌
D. 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
【答案】A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题图中,①②代表骨,③代表肱三头肌,④代表肱二头肌,⑤代表关节。
【详解】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③代表的肱三头肌舒张,④代表的肱二头肌收缩,A错误。
B.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①②骨起杠杆的作用,③④骨骼肌起动力作用,⑤关节起支点作用,B正确。
CD.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主要是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题图中,①②相当于骨,③④相当于骨骼肌,⑤相当于关节,CD正确。
故选A。
17.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的行为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B. ②这种行为是个体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
C. ③和④比较,③中的动物学习能力更强
D.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①②为先天性行为,③④为学习行为
【答案】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图中:①③④是学习行为,②是先天性行为。
【详解】A.①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A正确。
B.②繁殖期间的母鸟喂鱼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B错误。
C.黑猩猩比公鸡高等,学习能力强,因此③和④比较,④中的动物(黑猩猩)学习能力更强,C错误。
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图中①③④是学习行为,②是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A
18. 苏云金杆菌的芽孢能通过害虫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在血液中苏云金杆菌得以大量繁殖,使害虫死亡。苏云金杆菌的芽孢属于( )
A. 荚膜B. 生殖细胞C. 休眠体D. 线粒体
【答案】C
【分析】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详解】A.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A不符合题意。
BC.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而是一个休眠体,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除了核糖体以外是不具备其他成形细胞器的,也就是说细菌细胞没有线粒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一些生物进行了简单分类,结果如下图,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甲--桃B. 乙--小麦
C. 丙--肾蕨D. 丁--蘑菇
【答案】B
【分析】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详解】A.桃属于被子植物,有果实;由题图可以看出甲有果实。故甲可代表桃,A正确。
B.小麦属于被子植物,有果实;由题图可以看出乙有种子、无果实。故乙不能代表小麦,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无果实和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由题图可以看出丙无果实和种子。故丙可代表肾蕨,C正确。
D.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内无叶绿体;由题图可以看出丁无叶绿体。故丁可代表蘑菇,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叶片光照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正确。
B.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浓度与人体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使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为了保持细胞的生活状态,维持细胞活性,B正确。
C.植物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细胞的体积很小,绝大多数细胞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所以要想观察到细胞,必须选择适当的观察仪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只有几十倍,是观察不到细胞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到几百倍,能够观察到细胞。因此观察叶片下表皮时,用显微镜来观察气孔,C错误。
D.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说明: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 ]内填代号,横线上写文字)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
21. 将仙人掌去皮擂成浆糊状,置于纱布上,外敷于腮腺炎患者的患病部位,两至三天可治愈。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为探究仙人掌茎中细胞结构,于是将它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___(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仙人掌细胞。
(2)图丙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若光线较弱,我们应该选用[①]反光镜的___(填“平面镜”或者“凹面镜”)进行对光。看清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④]___。
(3)图甲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其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产信息。切仙人掌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 ]___中。
(4)图甲、图乙中,与呼吸作用有关,能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___。
【答案】(1)甲 (2)①. 凹面镜 ②. 细准焦螺旋
(3)①. ③细胞核 ②. ④液泡
(4)⑤线粒体
【分析】图甲、乙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线粒体;图丙中,①反光镜,②遮光器,③转换器,④细准焦螺旋。
【详解】(1)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由题图可知,图甲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仙人掌细胞,因为图甲有①细胞壁、叶绿体、④液泡。
(2)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图丙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若光线较弱,我们应该选用①反光镜的凹面镜进行对光。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看清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④细准焦螺旋。
(3)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故切仙人掌时流出的汁液主要存在④液泡中。
(4)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动植物细胞内共同的能量转换器;因此,图甲、图乙中,与呼吸作用有关,能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⑤线粒体。
22.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是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图甲表示马铃薯体内发生的①~③项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密闭大棚中,24小时内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密闭的大棚中,24小时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___(填结构名称)进出植物体的,马铃薯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填序号),马铃薯的叶片通过___(填序号)项生理活动制造有机物,并通过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运输到块茎中进行储存。
(2)马铃薯的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应该抑制图乙中的___(选填“I”或“Ⅱ”)活动的强度。
(3)根据图丙所示,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填曲线上字母)点。
(4)为了增加大棚种植马铃薯的产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当地的农民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
【答案】(1)①. 气孔 ②. ②③##③② ③. ① (2)Ⅱ (3)G
(4)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大棚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据图分析甲:①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是蒸腾作用;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乙: I 光合作用;Ⅱ呼吸作用。
【详解】(1) 气孔大量存在于植物叶表皮上,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构成,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出植物体。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在光照下才能进行,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在进行,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是任何时候都在进行,但受光照、温度和通风等因素影响其强弱,所以马铃薯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②③,马铃薯的叶片通过①项生理活动制造有机物,并通过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运输到块茎中进行储存。
(2) 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不管有无光照都正常进行,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图乙中 Ⅱ 的浮动较小,所以判断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所以马铃薯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运输过程中,为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应采取措施抑制呼吸作用强度,如低温运输。
(3) 分析图丙可知EF段和GH段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呼吸作用旺盛,要消耗有机物,FG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所以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G点。
(4)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加马铃薯的产量。
23. 生物圈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广、种类繁多,不同类群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图中动物分成两组,与A在同一组的还有___(用字母表示)。
(2)与E相比,图中B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___。
(3)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适于陆地生活的C能用___呼吸,适于水中生活的D用___呼吸,适于空中生活的E具有与肺相通的___,可辅助呼吸。
(4)F除了前端和后端几个体节外,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凸起,这些凸起就是刚毛。F的运动就是靠___协调配合完成的。
【答案】(1)BDE (2)胎生、哺乳
(3)①. 气管 ②. 鳃 ③. 气囊 (4)肌肉和刚毛
【分析】(1)图中,A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C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是鱼类;E是鸟类;F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图中A青蛙属于脊椎动物,则与A在同一组的动物有B哺乳类、D鱼类、E鸟类;而C昆虫、F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
(2)E是鸟类,体内受精,卵生;B家兔属于哺乳类,体内受精,胎生、哺乳。因此,与E相比,图中B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生物的呼吸方式是与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比较干旱的环境中,是用气管进行呼吸;D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取水中的氧气;E鸟类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两次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适于鸟类的飞行。
(4)F蚯蚓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24. 某同学对下图中的生物非常感兴趣,于是他通过观察、实验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生物的结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引发新型肺炎疫情的罪魁祸首与图中[ ]___的结构最相似,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组成。
(2)图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___,其繁殖方式为___。
(3)图E中的a是___,图中的C、D、E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4)以上属于真菌的是___(填字母),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___。
【答案】(1)①. A病毒 ②. 遗传物质
(2)①. 成形的细胞核 ②. 分裂生殖
(3)孢子 (4)①. CDE ②. 叶绿体
【分析】图A为病毒;图B为细菌,1是荚膜,2是细胞壁,3是DNA集中区域,4是细胞质,5是细胞膜,6是鞭毛;图C是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图D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图E是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营养菌丝。
【详解】(1)引发新型肺炎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与图中A病毒的的结构最相似,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图B是细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图C、D、E都属于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因此,图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3)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以后从孢子囊中散放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图E中的a是孢子,图中的C、D、E等真菌都通过产生a孢子来繁殖后代。
(4)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据分析可知,图中C、D、E都属于真菌,其细胞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
25. 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不同,因而不同植被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也不相同,空气湿度可利用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湿度传感器可以将空气中的湿度值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计算机的运算,快速、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环境下空气的湿度。某生物兴趣小组,选择某新建公园的裸地、草地和灌丛,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___?
②作出假设: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③制订并实施计划:兴趣小组用湿度传感器,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的湿度,记录测得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图甲。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
(3)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___。
(4)分析图甲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
(5)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池、湖泊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水池、湖泊中的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1)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2)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3)减小误差
(4)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5)水分蒸发
【分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提出问题是要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题干“某生物兴趣小组,选择某新建公园的裸地、草地和灌丛,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描述可知,提出问题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因此,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因此,分析图甲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减小误差。
(4)根据图甲的曲线可知, 在一天中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段,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都是灌丛,而湿度最小的都是裸地,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裸地最少、灌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可见,根据图甲的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5)由于水池、湖泊中的水分蒸发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池、湖泊等。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碘液
检验是否产生了淀粉
B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原有形态
C
观察叶片下表皮
放大镜
观察气孔
D
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
澄清的石灰水
验证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m黑色签字笔答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