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青少年骨易变形,原因是骨的成分( )
A. 有机物小于1/3B. 无机物约占2/3
C. 有机物多于1/3D. 无机物多于2/3
【答案】C
【分析】骨的成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①儿童少年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特性是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②成年期: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的特性是既坚硬又有弹性。③老年期: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骨的特性是弹性小,易骨折。
【详解】AD.青少年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AD不符合题意。
BC.青少年骨中的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孩子们进行健身运动主要供能物质是( )
A. 维生素B. 糖类C. 蛋白质D. 脂肪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详解】A.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故A错误。
B.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孩子们进行健身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故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故C错误。
D.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在糖类供应不足时才会被分解供能,故D错误。
故选B。
3.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作用十分重要。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维生素A、夜盲症B. 铁、贫血症
C. 维生素D、坏血病D. 钙、佝偻病
【答案】C
【分析】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A不符合题意。
B.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坏血病是因为维生素C缺乏引起,C符合题意。
D.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缺钙儿童会造成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易患骨质疏松,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结构特点设计,叙述错误是( )
A. 早、中、晚餐热量合适比例为30%、40%、30%
B. E层为谷薯类食物,是机体提供能量主要来源
C. 多食用C层食物,可降低患坏血病的可能性
D.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原则包括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粗细搭配等。不同食物层提供不同的营养物质,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蛋白质类提供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主要来自蔬菜水果等,糖类主要来自谷薯类。如图中,A层为油脂类,B、C层主要提供蛋白质,D层主要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E层主要提供糖类(主要是淀粉)。
【详解】A.早、中、晚餐热量合适比例为30%、40%、30%,符合合理膳食要求,故A正确。
B.E层主要提供糖类(主要是淀粉),E层应为谷薯类食物,糖类是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表述正确,故B正确。
C.C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降低患坏血病的可能性,而C层食物不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故C错误。
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吃清淡少盐的膳食,符合健康饮食要求,故D正确。
故选C。
5.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给大面积烧伤病人补充血液丢失的成分时,应输入的是红细胞
C. 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也可以献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会影响健康
【答案】A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大面积烧伤病人主要丢失的是血浆。患有传染病的病人不能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详解】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堵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输血时要先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确保安全输血,故A正确。
B.大面积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丢失过多,导致体内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水肿等症状。此时应输入血浆来补充丢失的成分,而不是红细胞。红细胞主要是运输氧气的,对于补充血浆丢失没有作用,故B错误。
C.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其血液中可能含有相应的病原体。如果让这些病人献血,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播给受血者,给受血者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所以患有传染病的病人不可以献血,故C错误。
D.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人体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很少一部分。而且人体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在献血后,骨髓等造血器官会加速造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同时,适量献血还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故D错误。
故选A。
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视野中,呈两面凹圆饼状的是③),其中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 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是①,当有炎症时,其数目会显著增加
C. 血细胞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④
D. 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②
【答案】B
【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白细胞,②血浆,③是红细胞,④血小板。
【详解】视野中,呈两面凹圆饼状的是③红细胞,其中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A正确;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若此人有炎症,则图中①的数量应比正常多,①③④中数量最多的是③红细胞,B错误;人体受伤流血时,④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C正确;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②血浆,D正确;故选B。
7. 血液流经下列哪一器官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
A. 肺B. 肾脏C. 心脏D. 肝脏
【答案】A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部位是全身各处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详解】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发生在肺循环过程中的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内。血液在体循环中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一器官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该器官是肺,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 图表示人体内某结构中血液流动示意图,②表示器官或结构,①、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②表示小肠,则③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都增加
B. 若②表示肺,则③表示肺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
C. 若②表示大脑,则③内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减少
D. 若②表示小腿,则③受伤后流出鲜红色的血液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A.若②表示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则③小肠静脉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增加,氧气会减少,因为小肠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故A错误。
B.若②表示肺,则③表示肺静脉,由于在肺部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因此血管③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故B错误。
C.若②表示大脑,由于脑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则③脑静脉内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减少,故C正确。
D.若②表示小腿,当③静脉受伤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故D错误。
故选C。
9. 人体的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 ②喉 ③气管的内表面密布纤毛 ④鼻黏膜 ⑤咽
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B
【分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思考作答。
【详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鼻腔内有①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③气管的内表面密闭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③气管的内表面密布纤毛、④鼻黏膜。而喉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也是发音的器官。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用的器官。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 )
①肺泡数量多;②肺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也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答案】D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因此①②③都是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故选D。
11. 经过体循环,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A. 颜色变成鲜红B. 含氧量变少
C. 二氧化碳含量变少D. 含氧量变多
【答案】B
【分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是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是静脉血。
【详解】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从图中可知,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经“体循环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由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颜色暗红的静脉血。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每年暑假,全国各地都有中小学生不幸溺水身亡,防溺教育刻不容缓!在学校暑假前推送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学习中,此种情况首先影响( )
A.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呼吸过程如图:
【详解】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被水等异物堵塞,气体无法进入肺,因此,此种情况首先影响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小芳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以及成长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很困惑,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给她解惑。
资料二:“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小刚的声调变得低沉,喉结突出,还开始长胡子了;小红的声调变得较高,乳腺开始发育了。两人都觉得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增强,心思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1)资料一中,父亲产生的①是_____,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②]_____。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
(2)资料二中,进入青春期后,_____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喉结突出,女孩乳房增大等第_____(填“一”或“二”)性征越来越明显。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女孩比男孩要_____(填“早”或“晚”)1~2年。
【答案】(1)①. 精子 ②. 受精卵 ③. 子宫
(2)①. 身高突增 ②. 二 ③. 早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受精卵,③是细胞分化。
【详解】(1)①是精子,精子是由男性的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的;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因此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②受精卵。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2)资料二中,进入青春期后,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却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在男性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的显著生长,肌肉的发达,骨骼的粗壮,喉头突出,声音变得低沉。在女性则表现为乳房隆起,生长出阴毛、腋毛,骨盆宽度增加,皮下出现丰腴的脂肪,第二性征在青春期产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女孩比男孩要早1~2年。
14. 煎饼果子中食材丰富多样,既可以符合各类人群的饮食口味,又能满足热量、营养方面的需求。图一为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的营养成分是_____,图一中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_____,此过程对应图二中的部位是_____(填相应的字母)。
(2)由图二可知,淀粉的消化场所是图一中[_____](填标号)。
(3)果子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一中的[ ]_____分泌的消化液乳化后促进其消化。图二中的_____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答案】(1)①. 氨基酸 ②. ④胃 ③. C
(2)①和⑥ (3)①. ③肝脏 ②. Y
【分析】图一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图二中,X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B咽和食道,C胃,D小肠。
【详解】(1)蛋白质首先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胃内含有的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鸡蛋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的营养成分是氨基酸。
图一中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④胃;蛋白质在图二最先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C胃。
(2)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因此,由图二可知,淀粉的消化场所是图一中①口腔和⑥小肠。
(3)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首先是被③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图二中Y表示的物质只在D小肠消化,表示脂肪消化过程曲线是Y。
15. 急性阑尾炎是很常见的腹部外科急症,阑尾在人体腹部右下方,为管状器官(图1所示)。
(1)急性阑尾炎患者有固定压痛点,图2中所示最可能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是_____
(2)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数目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_____。
(3)轻症患者可通过注射青霉素治疗,用吊瓶输液时,针刺的血管是_____(填“动脉”或“静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用图3中的序号表示)。
(4)急性阑尾炎常采用手术治疗,在术后康复期间,为了促进其伤口愈合,应该多吃富含_____(选填“脂肪”“蛋白质”或“淀粉”)的食物。该营养物质最终在_____中被分解。
【答案】(1)A (2)白细胞
(3)①. 静脉 ②. ①
(4)①. 蛋白质 ②. 小肠
【分析】图3中①右心房、③左心房、②右心室、④左心室。
【详解】(1)阑尾位于腹腔右下方,急性阑尾炎患者有固定性压痛点,A图手压位置是腹腔右下方,因此图2中所示最可能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是A图。
(2)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人体有炎症时它的数量会高于正常值,因此,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数目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3)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运输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在人体内分布较浅,因此,输液治疗时针刺的血管是静脉。药物的循环途径为:上腔静脉→①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阑尾,因此,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①右心房。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急性阑尾炎手术后为了促进其伤口愈合,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16. 如图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_____,它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2)图中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_____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3)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心脏_____次才能到达病灶。
(4)1和2,3和4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
(5)若D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变成_____丰富的静脉血。
【答案】(1)4左心室
(2)①. 2右心室 ②. 心脏
(3)2##两 (4)房室瓣##瓣膜
(5)营养(物质)
【分析】图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肺动脉、A动脉瓣、B房室瓣、C肺泡、D组织细胞。
【详解】(1)图中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4左心室,它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与血液流程长有关。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肺循环的起点是2右心室,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血管连通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3)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循环途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肠部毛细血管→肠部,由此可见,药物需经过心脏2次才能到达病灶。
(4)1右心房和2右心室,3左心房和4左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5)若D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小肠,小肠产生二氧化碳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此时,血液变成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17. 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共同为骨骼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图1所示为人体部分物质的获取和排出途径,图2是某同学制作的膈肌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过程B对应于图2中的_____(填甲或乙),此时人体膈肌处于_____状态。
(2)图中过程A、B过程节通过_____来实现。通过图中的E、F过程,骨骼肌细胞得到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该过程通过_____来实现。
(3)图1中的C过程后,大量的氧气进入血液由_____运输。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图1中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_____过程。
【答案】(1)①. 乙 ②. 舒张
(2)①. 呼吸运动 ②. 气体扩散(作用)
(3)红细胞 (4)呼吸作用
【分析】图1中,A吸气,B呼气,CD过程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EF过程是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图2中,甲是吸气过程,乙是呼气过程。
【详解】(1)图1中的过程B是呼气活动,对应于图2中的乙,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胸廓变小,气体呼出肺。
(2)A吸气,B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通过图中的E、F过程,骨骼肌细胞得到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该过程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3)C过程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18.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时做了如下实验,烧杯里的是澄清的石灰水。请回答: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作出假设: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①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应向A处______气,在B处______气。
②向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瓶。
③在本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______。实验组是______瓶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① 吹 ②. 吸 ③. 甲 ④. 对照 ⑤. 甲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用深吸一口气和深呼出一口气作比较,通过甲装置是呼出的气体,通过乙装置是空气作比较,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详解】(1)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实验时,应向甲瓶的A处吹气,向乙瓶的B处吸气。
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甲装置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在乙瓶的B处吸气,吸入的气体经过了澄清石灰水,与甲瓶进行对照,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即本实验中,甲瓶是实验组,乙瓶是对照组。
(2)甲装置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