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判断注音的正误(用“√”或“×”)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谧 ⑥虐 ⑦庇 ⑧诞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着落,zhuó luò,意思是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鄙薄,bǐ bó,轻视;看不起。
    称职,chèn zhí ,品德和才能与所担任的职位要求相称。
    畏罪潜逃,wèi zuì qián tá,意思是犯罪后害怕定罪而逃走。
    静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静。
    虐待,nüè dài,是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其他人。
    庇护,bì hù,包庇,袒护。
    怪诞不经,guài dàn bù jīng ,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2.古诗文默写。
    诗文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和感悟,也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1)__________,(2)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借船上所见景色,抒写开阔的胸怀;“(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潼关》)把山水写活了,能让人强烈感受到那股勇往直前的冲击力;孔子面对奔涌不息的大河,发出了“(7)__________,(8)_________”(《〈论语〉十二章》)的感慨……
    为弘扬中华文化,学校组织了校园诗词大会,其中“组合飞花令”环节,请选手轮流说出包含动物和数字的诗句,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包含动物“马”和数字“一”,请你也写出这样的两句连续的古诗词:“(9)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
    【答案】(1)潮平两岸阔 (2)风正一帆悬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河流大野犹嫌束 (6)山入潼关不解平 (7)逝者如斯夫
    (8)不舍昼夜 (9)两个黄鹂鸣翠柳 (10)一行白鹭上青天
    3.根据语境作答。
    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还能陶冶人的情操。____,_____,____。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A)他有“硕士”“博士”甚至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B)。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增长知识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你,开始行动了吗?
    (1)文中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选出合适的词语。
    (2)文中横线处三个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是不可想象的
    ②却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③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③①②
    (3)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病句。
    【答案】(1)A.纵然 B.危言耸听
    (2)B
    (3)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极为重要的途径。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既然:是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纵然:(连)即使。根据“也”的提示,选“纵然”恰当。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虚张声势:指大造声势,借以吓人。含贬义。根据“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的提示,选“危言耸听”恰当。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三个句子从反面说明文学素养对人的重要意义,“如果……,却……那是……”是语言标志,即:③②①。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极为重要的途径。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中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的诗句,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家母”谦称自己的母亲。“卑职”“赐教”是谦辞,“尊驾”“拙见”是敬辞。
    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俄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D.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鲁迅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B.有误,“赐教”是敬辞;“拙见”是谦辞;
    C.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人;
    D.有误,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二、阅读(49分)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假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假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谓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①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②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官名。④野亭:郊外的亭子。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闻 使 君 到 喜 故 来 奉 迎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使君何日当还 ②得一人之使
    B.①其为人若此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C.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夫君子之行
    D.①去后乃至 ②一狼径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下面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不给友人解释机会,主要想表现元方不懂得尊重别人。
    B.[乙]中写郭伋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停留了一天,体现了他做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C.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D.两文都是人物故事。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乙]文则侧重故事情节的叙述。
    【答案】(1)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2)D
    (3)①“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②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
    (4)A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是“童儿”的三种表现,可断句: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2)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与“君”连用,这里表示对人的尊称,用于表示对方的地位或者身份较高/劳力;
    B.不同:作为/替;
    C.不同:出行/品行;
    D.相同:离开。
    (3)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②重点词语:讫,完成;复,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不给友人解释机会,主要想表现元方的大方,以及孩子的爽直、单纯。故选A。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6.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你补全小语和小文的对话内容。
    (1)小语:这首七言_______(律诗/绝句)与其他许多写秋天的诗不同,你发现了吗?
    小文:当然,刘禹锡用“__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形容他心中的秋日,前两句一反常情,_______(写作手法)用的妙!
    (2)小语:嗯,同意!“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句写的也精彩。小文:是的,“排”字用得好!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整句诗)。
    【答案】(1)①绝句 ②秋日胜春朝 ③对比
    (2)“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理解。《秋词》一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言说“秋日胜春朝”,与“自古逢秋悲寂寥”形成对比,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晴空一鹤排云上”意思是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一个“排”字,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这样的称赞”指什么?
    (2)“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的含义是什么?
    (3)“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和“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说话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分别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答案】(1)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2)单纯幼稚,还没被社会不良风气污染,能讲真话。
    (3)第④段是写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⑤段则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者则已解脱心理压力。
    【解析】
    (1)本题考查短语指代的内容。“这样的称赞”指的是百姓们,大臣们发自内心地真切的羡慕的语言。答案在选文的第一段:“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此题比较容易,在“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的上文找到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扣住孩子所揭露的“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事实来判断“天真”的含义。分析一句话的含意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单纯幼稚,还没被社会不良风气污染,能讲真话。这个“天真”正好和大人们的虚伪形成鲜明的对比。
    (3)本题考查对正面描写和例面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④段是写表百姓转述小孩子的话,因为此时市民们受布能奇怪特性的影还有所顾忌,就转述小孩子的话,既然是小孩子的话,那无论对与错与自己无关,第⑤段“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是所有老百姓的话,即使那布料存在哪奇怪的特性,那也不能说某一个人愚蠢了,此时所有的老百姓都从布料奇怪的特性中解脱出来,无所顾忌。
    8.阅读散文,完成问题。
    一季一动词
    孙道荣
    ①总算又避过一暑。
    ②避这个字,用在夏天,恰如其分也。不是逃,逃这个字,显得仓皇,狼狈。再说,夏天的热,是渗透在每一粒空气里的,你往哪逃,也逃不了空气,它钻入你肺腑,或焦灼地依附在你的每一寸肌肤上,逃无可逃。也不是躲,夏天你可以躲在空调房,也可以躲在大楼的阴影或树阴之下,你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夏,只要你跨出门,只要阳光能伸手够得着你,暑气就能瞬间将你笼罩,降服。
    ③不逃,不躲,却可以避。避是回避,不与夏天正面交锋。避虽然也有躲的意思,却比躲从容一点,雅致一点,一闪身,一回转,避过了酷暑的锋芒,像个武林高手。避还有防的意思,斗也斗不过,逃也逃不了,但避一避,防一防,总还是可以的。在烈日下行走,你撑把遮阳伞,那就是防;你手搭个小凉棚在额眉上,那一巴掌的阴凉,也是防。
    ④去哪里避呢?可以去深山,老林里有千年的凉气,每一片树叶,都会帮助你吸纳一点暑气。也可以去水边,水能包容一切,也能打败一切,每一滴水,都是降温的良方。整天躲在空调房的人,不是避暑,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哎,这是避暑。在我乡下老家,从老井里打一桶水,摆在凉床边,里面再放一只地里刚摘的西瓜,这也是避暑。哪有那么多的深山老林让你钻,哪能时时刻刻泡在水里?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避暑大法,照样可以与暑一搏。
    ⑤与避暑大不同的,是访秋。秋是收获之季,没人躲之,避之,逃之。避了一夏,心里一定憋得紧,闷得慌,你去秋天的田间地头,城郊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到处都是果实。秋高气爽,秋在高处等你。访,首义是寻,寻一寻夏的去处,觅一觅秋的踪迹,找一找果实所在。访需带着诚意,怀有恭敬之心,秋才会将它的琼浆玉液,呈现给你。
    ⑥同样是访秋,有人访到的秋,是姹紫嫣红,万山红遍,硕果累累,也有人眼中是秋风瑟瑟,百花消杀,万物凋零,或喜或悲,其实都不是秋本来的样子。你经历了怎样的春天,度过了怎样的夏天,就会有怎样的秋天。我们访的不是秋,而是自己的过往和内心。
    ⑦那么,春天的动词又是什么?春天是用来踏的。踏这个字,是走,来来回回地走,是踩,一遍一遍地踩。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盛,到处绿油油,满目郁郁葱葱,一脚踩进青草地,也就是一脚踏进了春天。我小时候,最喜欢春天赤脚走路,脚板底踩在青草上,毛茸茸,痒酥酥,何其快意!既然是踏春,就别矜持地穿着鞋啦,无论是皮鞋,还是草鞋,脱了吧,光着脚丫子,你才能真正与春亲密地接触。
    ⑧踏春,实乃踏青。只有脚踩着了青,春天才会顺着你的脚丫子,钻进你的心里。别担心将小草踩坏了,一场春雨,就能将倒伏的小草们,重新搀扶起来。也别担心沾在脚丫子里的泥巴,它能让你也成为春天里的一株苗。踏这个字,还有亲临的意思,你折一朵花插在花瓶里,那不是春天,只有你将自己的身心整个踏进去,你也成为了春天的一草,一朵花,一棵苗,一点绿,你才算是这春天的一部分。
    ⑨踏春,避暑,访秋,一个动词,激活了一个季节。冬天呢?我乡下的奶奶说,又要过冬了。她用了“过”这个字。北方的人,到了冬天,像候鸟一样南下,过冬。朔风呼啸,大地白茫茫一片,一个过字,苍茫而无奈。不过,我奶奶还说了,过日子。日子就是一天天过的。冬天是一股一股的寒流,冬天是一场接一场的大雪,冬天是双手拢在袖筒里,掰着冻得通红的手指头,数过的日子。
    ⑩而过了冬天,就又是欣欣向荣的春天了。
    (选自《读者》2023年21期)
    请你完成小语和小文的对话。
    (1)小语:考考你,小文,文中对夏天为何用了“避暑”一词而不用“逃”或“躲”?小文:这个问题难不倒我!因为 。
    (2)小文:轮到我考你啦!通常我们写四季都会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这篇文章却是按照夏、秋、春、冬的顺序写的。为什么呢?
    小语:(思考片刻……)哦!我想大概是因为 。
    (3)小文:我发现“只有脚踩着了青,春天才会顺着你的脚丫子,钻进你的心里”这句写得真好!(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4)小语:还有这句“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哎,这是避暑”中“哎”这一语气词,表达了 。
    (5)小文:文中“你经历了怎样的春天,度过了怎样的夏天,就会有怎样的秋天。我们访的不是秋,而是自己的过往和内心”这句,你读懂了吗?
    小语:我是这样理解的: 。
    【答案】(1)示例:“逃”显得仓皇、狼狈;“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夏;“避”是回避,有躲的意思,却比躲从容一点,雅致一点
    (2)示例:避暑是文章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作者进行重点叙述,所以放在开篇,突出重点;写作本文时,作者刚刚“避过一暑”,印象深刻;文章按照夏、秋、春、冬,再回春的顺序,由热到冷再到暖的特点
    (3)示例: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春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灵动、俏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示例:作者对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这一避暑方式的赞同和愉悦心情
    (5)示例:每个人眼中的秋天的样子,都与他春天、夏天的经历密不可分;也喻指我们每个人生命的状态都与我们过去的经历和努力密不可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
    由第②段“逃这个字,显得仓皇,狼狈”“也不是躲,夏天你可以躲在空调房,也可以躲在大楼的阴影或树阴之下,你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夏”可知,“逃”显得仓皇、狼狈,“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夏。由第③段“避是回避,不与夏天正面交锋。避虽然也有躲的意思,却比躲从容一点,雅致一点,一闪身,一回转,避过了酷暑的锋芒,像个武林高手”可知,“避”是回避,有躲的意思,却比躲从容一点,雅致一点。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思路。
    文章写避暑,访秋,踏春,过冬,其中“避暑”着墨最多,是文章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作者进行重点叙述;开头写“总算又避过一暑”,由避暑写起,重点突出。由开头“总算又避过一暑”可知,作者写作本文时刚刚“避过一暑”,印象尤其深刻,故将这一部分放在开篇。夏热、秋凉、春暖、冬寒,按照夏、秋、春、冬,再回春的顺序、由热到冷再到暖的特点来写,构思巧妙。
    (3)本题考查语言。
    “春天才会顺着你的脚丫子,钻进你的心里”将春天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将春天写得灵动俏皮,如孩童般顽皮可爱,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词语表达作用。
    “哎”是语气词,含有感叹的意味。结合语境可知,一个“哎”字,传达出作者对“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这一“避暑”方法非常认同,给予肯定和赞同,同时可看出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避暑时,精神自在,心情愉悦。据此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第⑥段“同样是访秋,有人访到的秋,是姹紫嫣红,万山红遍,硕果累累,也有人眼中是秋风瑟瑟,百花消杀,万物凋零,或喜或悲”写每个人眼中的秋天都不同,结合“其实都不是秋本来的样子。你经历了怎样的春天,度过了怎样的夏天,就会有怎样的秋天”可知,每个人眼中的秋天的样子,都与他春天、夏天的经历密不可分。“我们访的不是秋,而是自己的过往和内心”意蕴丰富,告诉我们,每个人眼中的秋天的样子都与他春天、夏天的经历密不可分,而我们每个人生命的状态都与“自己的过往和内心”密不可分,与我们过去的经历和努力密不可分。据此作答即可。
    名著阅读。(10分)
    9.请结合《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补全班级阅读留言墙的相关内容。
    留言1:《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本经典名著读起来很有意思。
    留言2:是啊,很多情节都非常有趣。比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一本书,写出一个有趣的情节)
    留言3:两本名著能经久不衰,应该不只是有趣,还因经典作品描写的人物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比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情节阐述人物精神)
    留言4:没错,不朽的经典作品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读完《西游记》,我发现书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③_________________。(填故事名)
    留言5:嗯嗯,我读完《朝花夕拾》,发现书中既饱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如:④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作者“理想的批判”,如:⑤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具体作品,写出相应的内容)
    留言6:阅读名著,能夯实我们的文化根基,丰富人生阅历,提升修养,浸润心灵。
    【答案】①唐僧与孙悟空途径高老庄,得知高员外的女儿高翠兰误嫁给了一个妖怪,翠兰也被妖怪锁在家中。为帮助高员外降妖,孙悟空变成高小姐的样子,让妖怪背自己,并在途中施展法术戏要了妖怪一番。
    ②孙悟空因为在五庄观窃果毁树,镇元大仙将逃走的师徒四人捉回观中,要加以惩戒,悟空承担责任,主动替师父受罚。可以看出孙悟空知错就改、忠心耿耿、勇于担责的精神品质。
    ③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
    ④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⑤真理的批判: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①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时,需在理解原著内容的基础上作答。注意题干要求任选《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其中一本书,写出一个完整的情节。
    《西游记》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除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少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示例一: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悟空自己去到了观音处寻理,在这期间一个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伤唐僧,抢走包裹。真悟空与之交战难分胜负,无人能分出真假,直到如来佛祖处,才得以辨明。
    示例二: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有着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鲁迅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题时,注意需结合名著具体情节阐述“孙悟空”人物精神。
    示例:结合原著前七回情节可见,孙悟空为了取得武器,武装自己,闹了龙宫;为了不受冥司的管束,求得“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又大闹了冥府,强令间君拿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红么”充分表现了孙悟空渴望自由,不畏强暴的叛逆精神。
    ③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第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第三次,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结合积累可知,
    ④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目可以看到作者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五猖会》中“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也是作者童心的体现;饱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⑤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严格压抑的读书生活是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琰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等都是小鲁迅童心逐渐被压制的表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批判”。
    三、写作(63分)
    10.作文。
    题目:冬天里最美妙的音符
    要求:①以“冬天里最美妙的音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答案】略。着落(zhá) _____
    鄙薄(bó) _____
    称职(chèn) _____
    畏罪潜(qián)逃 _____
    静(mì) _____
    (nüè)待 _____
    (bì)护_____
    怪(dàn)不经 _____
    A.既然
    纵然
    B.危言耸听
    虚张声势

    相关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题pdf、7语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