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卷(解析版)(湖北武汉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卷(解析版)(湖北武汉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鸟身体上最发达的肌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但可以松土,还可以( )
A.处理有机物B.作蛋白质饲料
C.提高土壤的肥力D.前三项都对
【答案】D
【分析】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改良土壤、蚯蚓可以作中药材、作蛋白质饲料、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还可以处理生活中有机垃圾。
【详解】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 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蚯蚓含蚓激酶,蚯蚓酶还有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促进血流通畅等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和高血粘度症等有治疗作用。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故选D。
2.制作陕南的甜酒、陕北的米酒和关中的醪糟时,都利用了酵母菌进行发酵。下列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不是利用酵母菌发酵,而是利用其他微生物发酵的是( )
A.B.
C. D.
【答案】B
【分析】很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在生产生活中也应用的非常广泛。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发酵技术。
【详解】ACD.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酿酒时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CD不符合题意。
B.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一个无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乳酸菌能把葡萄糖转化成乳酸,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
【详解】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公鸡尝试绕道取食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B。
4.关于鸟的气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囊与肺相通
B.气囊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
C.在气囊与毛细血管之间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D.由于气囊的作用,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
【答案】C
【分析】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详解】A.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故A正确。
B.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中,有的还突入到空腔内,故B正确。
C.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C错误。
D.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吸入的一部分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故D正确。
故选C。
5.河南洛阳发现唐代国家粮仓——含嘉仓。建造含嘉仓时,深挖地窖(地窖内含氧量较低,夏天时温度比地面低),用火烘干窖壁,利于粮食储存。下列不是地窖中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
A.含氧量较低B.夏天温度较低
C.无光的黑暗环境D.吸湿性材料建造窖壁
【答案】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丰富的有机物等。
【详解】ABD.结合分析,缺氧、低温、干燥都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故ABD不符合题意。
C.无光的黑暗环境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没有影响,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在水中,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地张开和紧闭,这是鲫鱼在进行下列哪项活动( )
A.呼吸B.消化C.循环D.排泄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的鳃盖相互交替地张开和紧闭表示鱼在进行呼吸作用,鳃是鱼呼吸器官,鳃主要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渗透入鳃丝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在水中,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地张开和紧闭,这是鲫鱼在进行呼吸活动。故选A。
7.能引起鸡鸭等动物患“禽流感”的病原体属于以下哪种病毒类型( )
A.微生物病毒B.植物病毒C.动物病毒D.噬菌体
【答案】C
【分析】依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把病毒分成三类,分别是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详解】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由此可知题中引起鸡鸭等动物患“禽流感”的病原体是寄生在鸡鸭等动物体内的,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故选C。
8.下列不属于家鸽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的是( )
A.体表被覆羽毛B.有喙无齿
C.直肠短,及时排便D.身体呈流线型
【答案】B
【详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喙无齿与飞行生活不属于家鸽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9.下列现象中,蕴含植物吸水现象的是( )
A.糖拌番茄B.清水中的根尖C.腌制中的黄瓜D.泡菜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详解】A.糖拌番茄时,细胞外的糖分多,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则番茄细胞就会失水,说明了植物细胞液浓度都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A不符合题意。
B.根部吸水主要是靠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从而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植物根部吸水的效率,即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根部吸水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叶子的蒸腾作用。而根部细胞吸水的动力是细胞液的浓度差,说明根尖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清水溶液的浓度时,根尖细胞吸水,B符合题意。
C.腌制中的黄瓜,细胞外的盐分多,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则黄瓜细胞就会失水,说明了植物细胞液浓度都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C不符合题意。
D.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而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制成泡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鸟身体上最发达的肌肉是( )
A.后肢肌肉B.两翼肌肉C.胸部肌肉D.臀部肌肉
【答案】C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详解】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1.某同学在“监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做了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琼脂为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高温灭菌后不经冷却直接将少量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高温培养
D.对接种后的培养基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答案】B
【分析】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解题关键是熟记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
【详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加入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A错误。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
C.高温灭菌后、接种前要冷却,防止高温杀死要接种的细菌,C错误。
D.对接种后的培养基不能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因为高温会杀死接种的细菌、真菌,D错误。
故选B。
12.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B.我们常常看到衣物发霉长毛,这是细菌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菌落
C.小肠中含有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D.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分解者
【答案】C
【分析】(1)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2)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3)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因为小肠内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最多,小肠里有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氮气、氧气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故A错误。
B.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夏天温度适宜,潮湿的衣服上有很多有机物,能满足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使其孢子数量大增,使衣物发霉,形成菌落,如“毛状“,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衣物发霉长毛,这是真菌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菌落,故B错误。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C正确。
D.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而病毒是消费者,故D错误。
故选C。
13.鱼在水中游动的动力来自于( )
A.鳃的呼吸B.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C.胸鳍的摆动D.尾鳍的摆动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鳍包括背鳍,尾鳍,胸鳍,腹鳍,臀鳍,其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故选B。
14.杨梅酒制作过程中,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酵母菌B.醋酸菌C.乳酸菌D.青霉菌
【答案】A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正确识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制作杨梅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B错误。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C错误。
D.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D错误。
故选A。
15.小明的球鞋未晒干就放到了鞋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球鞋内部长出了“毛绒绒”的斑点,这些“毛绒绒”斑点很可能是( )
A.一个细菌B.一个霉菌C.细菌的菌落D.霉菌的菌落
【答案】D
【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详解】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小明的球鞋未晒干就放到了鞋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球鞋内部长出了“毛绒绒”的斑点,这些“毛绒绒”斑点很可能是真菌中的霉菌的菌落。
故选D。
16.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体表被毛B.胎生、哺乳C.用肺呼吸D.体温不恒定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详解】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都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为恒温动物,因此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所以体温不恒定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
17.蘑菇虽然出现在森林里,但却不是植物,这是因为蘑菇( )
A.细胞没有细胞壁
B.细胞没有叶绿体,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D.不会产生种子
【答案】B
【分析】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蘑菇菌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的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腐生。蘑菇进行孢子生殖,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靠孢子来繁殖。
【详解】A.蘑菇是真菌,其细胞有细胞壁,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蘑菇的细胞没有叶绿体,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B正确。
CD.蘑菇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不会产生种子,但这都不属于“蘑菇不是植物”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各项,不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作为生产者制造有机物B.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C.与动植物共生D.引起动植物和人体患病
【答案】A
【分析】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如引起人类患病。
【详解】A.细菌、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A错误。
B.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有的细菌、真菌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在一起,二者互惠互利,故C正确。
D.有的细菌或真菌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但是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故D正确。
故选A。
19.蛔虫是寄生虫,它主要寄生在人体的( )
A.大肠内B.胃里C.小肠内D.肛门里
【答案】C
【分析】①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②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
【详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生活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圆柱形。蛔虫的体表还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对身体起保护作用,可以抵抗人体小肠内消化液的侵蚀作用。
故选C。
20.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造血”是指红骨髓能制造( )
A.血浆B.血液C.血细胞D.血红蛋白
【答案】C
【详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可见C正确。
生物学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也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水平。请回答有关实验的下列小题。
二、探究实践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生物学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也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水平。请回答有关实验的下列小题。
2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22.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23.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24.下列实验操作中,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A.AB.BC.CD.D
25.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实验小组的同学记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了下图所示的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由此图可以看出温度变化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是: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 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当温度处于30℃~45℃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
A.减少;基本不变;增加B.增加;基本不变;下降
C.减少;先升后降;减少D.增加;先升后降;增加
【答案】21.B 22.D 23.B 24.B 25.B
【分析】21.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蝉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蝉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
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本题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题目有唯一变量--水中的含氧量。故一个中加适量河水,另一个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除去水中的氧气),同时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不能取得鱼数量过少,且鱼的大小、活力要相当。
故选:D。
2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B。
24.A.将一块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萝卜条并不失水,质量不会变小,A错误。
B.制成洋葱鳞茎内表皮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低倍镜观察,细胞核被染成深色,可观察到植物细胞,B正确。
C.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所以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是碘液的颜色,C错误。
D.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子房内的胚珠,D错误。
故选:B。
25.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在30~45℃之间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变,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减少。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卷(解析版生物)(成都专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解析版)(湖北武汉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鱼类能够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山西专用)(解析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