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思乡怀人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咏的永恒主题。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大雁传递书信,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愁苦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对他的关切和挂念。
(2)诗人笔下江山如画。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描绘了潮涨江阔、顺行帆悬的画面。
【答案】(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hè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hén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河埠( ) 祝hè( ) hén( )迹 诧( )异
(2)本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一文。画波浪线的“大意思”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选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文章结尾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从这一句话中可见作者对父亲的做法持何种态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①bù ②贺 ③痕 ④chà
(2)①五猖会 ②大的趣味,大的吸引力
(3)示例一: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示例二:我难道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4)对父亲当时的做法不理解。启示:读书固然可以出人头地,但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压制他们的天性,应该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让他们保持对生活中乐趣的向往。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河埠(hé bù):河流中船舶停靠处或渡口。
hè——贺。祝贺:庆祝贺喜。
hén——痕。痕迹:指事物经过后,可察觉的形影或印迹。
诧异(chà yì):惊讶;觉得意外和奇怪。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文中“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可知,此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五猖会》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最后收录在《朝花夕拾》中。
大意思:大的趣味,大的吸引力。文中作者描述了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和盒子里的点心对他而言都失去了吸引力,暗示他对这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心情并不愉快,因为他原本期待的是去参加五猖会,却被父亲叫去背书,这使他感到失望和不满。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是,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间号。
此句可改写为: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我难道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首先需要从“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中分析出作者对父亲做法的态度。这要求对“诧异”一词有准确的理解,并结合文章上下文来推断作者隐藏在这个词背后的情感倾向。然后要从作者的态度中得出对读者的启示。这需要从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出发,思考这种经历能给我们在亲子关系、儿童教育、个人成长等方面带来哪些思考。
从“诧异”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在自己即将去看五猖会这样高兴的时候叫自己背书的做法是不理解的。这种不理解中还隐含着一种不满情绪。原本去看五猖会是一件让孩子充满期待、非常兴奋的事情,周围的人都为“我”能去而高兴,“我”也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然而父亲却在这个时候让“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能去,这严重破坏了“我”的兴致,使得“我”对看五猖会这件事的热情大大降低,即使后来去看了,也觉得索然无味。这种童年的经历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多年后仍然对父亲当时的做法感到诧异,说明作者始终无法释怀父亲当时给他带来的这种扫兴和压抑的感觉。
给我们的启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像文中的父亲,他虽然可能是出于让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但却忽略了孩子对娱乐、对快乐体验的渴望。在现代家庭中,父母也常常会因为教育目标而忽视孩子的情感,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世界,找到教育与关爱的平衡点,不要让教育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因素。
示例:作者对父亲的做法感到不解。当时去看五猖会是孩子满心期待之事,父亲却让背书,这一行为与孩子的快乐期待相悖,多年后作者仍诧异,可见他不理解父亲当年的做法。启示我们教育应尊重天性,孩子有玩耍、追求乐趣的天性。教育不应压抑这种天性,像文中父亲那样在孩子兴头上要求背书是不合适的,应让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自由成长。
3.金秋十月,光明中学七年级开展“初中生活新体验”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书香班级,建设有我】十月,学校读书月的主题是“我读书,我成长”。有几位同学围绕“如何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名著”这一话题在公众号留言。下面三位同学的留言,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________同学。
(2)【活动二:缤纷社团,精彩生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小君想报名参加天文社团。他写了一段自我介绍,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来自七年级(1)班的小君,从小就喜欢天文。今年暑假,我拥有了盼望已久的天文望远镜,真是让人________(心驰神往/喜出望外)。我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去北京灵山观星。透过望远镜,我看到高邈的天空像蓝色的巨幕,繁星点点,如梦如幻……我特别希望加入天文社团,和同学们一起观望天文现象,探索天空的奥秘。
①小君在写自我介绍时,在画横线处不知道用哪个成语更恰当,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成语。
②加点的两个词语中,“___________”是动词,“___________”是名词。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你告诉他应如何修改。
(3)【活动三:正确交友,礼貌交流】你的同学小明最近沉迷于网络交友。作为同学,你打算怎么规劝他?请把你规劝他的话写下来,不少于60字。
【答案】(1)B
(2)①喜出望外 ②喜欢;经历 ③将“观望”改为“观测”。(意思对即可)
(3)示例:小明,网络交友确实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解析】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根据“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会有的,读名著的时间也是可以挤出来的”分析,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间比喻成海绵里的水;
C.根据“课余时间,我常常回味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它们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眼前”分析,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名著中的经典场景,比喻成电影画面。
(2)①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根据“今年暑假,我拥有了盼望已久的天文望远镜”分析,我获得天文望远镜非常欣喜,故应填:喜出望外。
②本题考查词性。
喜欢:表示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为动词。经历:指自身或他人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为名词。
③本题考查词义。
观望:指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句中指和同学一起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故应将观望改为“观测”。
(3)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注意说话的对象是同学“小明”,说话的目的是劝说他不要沉迷于网络交友,劝说时注意语气委婉,表达要清楚明了。
示例:天明,网络交友有利也有弊,网络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可以与海外各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交流,可以看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但我们如果总是沉迷其中,会使自己学习分心,影响自己的学业;也可能因为自己沉溺社交网络,从而不思进取,我觉得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交友,你认为呢?
二、阅读(55分)
[一](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得意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加点字“瞄”是偷偷看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老太太俏皮的年轻心态,为后文老太太主动询问“我”是否在画她作铺垫。
B.第⑤段中的加点字“扫”是快速地看的意思,看完没有评价像不像,其实她心里对“我”的画作是认可的。
C.第⑦段从动作、神态、语言方面来刻画老太太,写出了她的爽直、利落、开朗的性格特点。
D.第⑨段“我”“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一句写出的是对自己现有绘画水平的质疑,更是对自己追求艺术的鞭策。
5.文中作者揣测老太太很节省的理由是什么?
6.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7.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8.第⑨段画线句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4.D
5.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推的婴儿车的样式是几十年前的了。
6.(1)好奇 (2)尴尬 (3)老太太画花 (4)羡慕
7.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秋末藤萝叶子几乎落光,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引出下文“我”在藤萝架下与老太太的相遇,突出后文老太太的乐观心态。
8.“花”指老太太画的花,也指老太太有像花一样年轻的心态,心情和心理都年轻,还指老太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联系第⑧段中的“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可知,作者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写出的是对老太太乐观心态的羡慕。本项“写出的是对自己现有绘画水平的质疑,更是对自己追求艺术的鞭策”有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可直接提炼原因: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梳理。
第(1)空:已知题干信息“偶遇老太太”可定位到文章第③段“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再结合第③段“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第④段“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可知,“我”偶遇了老太太,通过外貌对老太太的经济进行猜测,看的老太太的一些举动,对老太太的心理进行猜测,故可概括我的心理为:好奇;
读(2)空:已知题干信息“画像被发现”可定位到文章第⑤段“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再结合后文“我很尴尬,赶紧坦白”可概括我的心理为:尴尬;
第(3)空:已知题干信息“夸赞”可定位到文章第⑦段“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再结合前文“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可概括事件为:老太太画花;
第(4)空:已知题干信息“得知其年龄”可定位到第⑧段“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由此可概括心理为:羡慕。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画线句是一处明显的环境描写。其中的“秋末冬初”点明了故事生的时间。“天坛”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联系后段中的“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可知,此处对于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的描写,引出后文我来此画画,从而遇到了老太太的情节。根据第⑧段中的“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此处写藤萝叶子落得差不多了,突出了萧瑟的氛围,这种氛围和老太太的乐观形成反差,突出了老太太的乐观心态。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联系第⑦段中的“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可知,“花”指的是老太太画的牡丹花。联系第⑧段中的“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可知,“花”指的是老太太年轻的心态,指老太太的心情和心理还很年轻。从老太太年轻的心态里可以看出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花”还指老太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版纳,在黎明中醒来
陈朝慧
①在群山的怀抱里,景洪的梦很香。
②澜沧江像一个提着裙裾的少女,她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苗条的槟榔树捧着一个弯弯的月亮。一失手跌进了江心。景洪从甜睡中醒了,用风的手臂揉着孔雀湖惺忪的眼睛。
③街道上的两排油棕树,像两行对仗整齐的诗,未灭的街灯给它打上了发光的标点,可淡淡的薄雾偏要渲染朦胧的意境,微风只好悄悄地透露主题。
④挑着竹箩的龙因(姑娘)从晨雾里走了出来,像从帷幕的后面走上舞台。她的竹箩里装的是什么?她走过的旅程坎坷吗?这我不知道。但她的眼神是幸福的,微笑是甜蜜的。她的竹箩里,尚未褪尽的夜色盖着一缕晨光……
⑤色彩从街上流过,花香在街上飘溢。小和尚那金黄色的袈裟又给这黎明添了一笔古老的神秘。早班的汽车启动了,待航的汽轮鸣笛了。车轮在转,独木舟在摇。
⑥火红的朝阳是黎明城金子的车轮,一轱辘从山那边滚了过来。黎明城,从一个黎明驶向又一个黎明……
⑦葫芦岛,你是大森林失落了的一个梦。
⑧时钟花在这里开了又谢,神秘果在这里落了又结。美丽的鲜花不认识自己的名姓,参天的古木不知道自己的年龄。这里,藤蔓捆死了岁月,静寂凝固了生命。多少年月无端地消逝了,谁也不知道这葫芦里装的什么秘密。望天树呆呆地望着发蓝的天空。
⑨终于有那么一天,一匹马驮着一个植物学家,驮着他绿色的理想来到这里。他智慧的眼睛被龙血树点亮了,他的思想在美登木上发芽了。植物王国第一次引爆了他的狂欢,他找到了他寻觅多年的梦。当这儿的秘密一个又一个地被揭破,在祖国植物学研究的天平上,葫芦岛成了一个有分量的砝码。
⑩如今,虽然他已经长眠在这里了,也只有这儿的沃土才有资格陪伴他的灵魂,但深夜研究所那不灭的灯光里,他的生命依旧在燃烧。看萝芙木那不断新生的幼芽吧,那不是这个老植物学家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奋进吗?
⑪罗梭江,你光着脚丫从原始森林里走了出来。你奔腾,跳跃,你有过粗犷的野性。可当你一头扑进小勐仑的怀抱里,你却变得恬静而温柔了。
⑫你静静地流着,把焦躁和喧嚣都留在深山峡谷里了。你把葫芦岛接在怀里,你偎依着它,爱的甜蜜醉了你。雾里看你,你像梦。梦里见你,你是虹。罗梭江,你是美的结晶呀!你是会歌唱的彩霞,你是流淌着的柔云,你是无数小溪流弹奏出来的和声,你是松针上滴落的诗韵。
⑬你载着傣家人的独木舟,像载着半边月亮。在通往竹楼的小路上,傣族姑娘的竹扁担颤悠悠的,我听见你在她的瓦罐里甜甜地唱……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借助“捧”“跌”“揉”这一系列动词,引出破晓时分苏醒的西双版纳。
B.作者按顺序写了“醒来的景洪全景”“罗梭江奔腾的江水”“葫芦岛植物研究所”三个景致。
C.本文有着诗一样的语言,作者借助多种修辞,勾勒出西双版纳神奇、灵动的意境。
D.情感在写景、叙事、写人时常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本文就是一篇以情感为主线的散文。
10.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批注角度有赏词语、辨修辞、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文章标题“版纳,在黎明中醒来”意蕴丰富,分析其妙处。
12.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你”来行文,让人想到刘湛秋《雨的四季》中最后一段的内容,请结合两文,试分析第二人称写作的作用。
【链接材料】: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雨的四季》节选)
【答案】9.B
10.赏词语:“歌唱的彩霞”“流淌着的柔云”“弹奏出来的和声”“滴落的诗韵”等词把罗梭江的美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罗梭江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辨修辞: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用了四个“你是……”,突出强调了罗梭江的美,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罗梭江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谈感悟:作者用第二人称,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罗梭江的颜色、质感、声音及带给人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罗梭江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作评价:罗梭江的柔美对版纳的润泽,让版纳有了空灵、美妙、神奇的意境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罗梭江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任答一个角度即可)
11.标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写了黎明时渐渐清晰的版纳风景,总领全文。又用了拟人手法,“醒”字将版纳写活了,给黎明中的版纳增添了诗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2.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情感,方便抒发情感。《雨的四季》中将雨人格化,作者似与雨对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本文中,大量使用“你”来行文,将作者对版纳的真情融入其中,似在对着版纳高声歌唱一样,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云南山水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B.文章第②——⑥段写醒来的景洪全景,第⑦——⑩段写葫芦岛植物研究所,第⑪——⑬段写罗梭江奔腾的江水,所以文章的顺序是先写“醒来的景洪全景”,然后写“葫芦岛植物研究所”,最后写“罗梭江奔腾的江水”。选项B中把“葫芦岛植物研究所”、“罗梭江奔腾的江水”的顺序弄反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从词语、修辞、感悟或评价等方面任选其一进行赏析,合理即可。
示例:辨修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罗梭江比作“会歌唱的彩霞”“流淌着的柔云”“无数小溪流弹奏出来的和声”和“松针上滴落的诗韵”,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罗梭江的美丽与灵动,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四个“你是……”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不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而且突出强调了罗梭江的美,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罗梭江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赏词语:“会歌唱的彩霞”:这里的“会歌唱”赋予了彩霞以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罗梭江如同音乐般的美妙,令人心旷神怡。“流淌着的柔云”:用“流淌”形容柔云,不仅描绘了云朵的轻盈与飘逸,也暗示了罗梭江水流的柔和与流畅。
谈感悟: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我深刻感受到罗梭江不仅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流,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首流动的诗、一幅变幻的画。它以其独特的美,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与和谐。
作评价:这段文字以诗意的语言,将罗梭江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梦幻般的景致之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传达了对罗梭江深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理解。
结合②“景洪从甜睡中醒了,用风的手臂揉着孔雀湖惺忪的眼睛”、③段“街道上的两排油棕树,像两行对仗整齐的诗。未灭的街灯给它打上了发光的标点,可淡淡的薄雾偏要渲染朦胧的意境,微风只好悄悄地透露主题”等内容可知,标题“版纳,在黎明中醒来”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全文围绕黎明逐渐清晰的版纳风景展开,标题总领全文;此外,标题“版纳,在黎明中醒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版纳人格化,“醒”字将版纳写活了,运用诗一般的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流露出作者对版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称作用。
运用第二人称能增加亲切感,作者好似与读者娓娓而谈,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其次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再次,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结合《雨的四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可知,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雨,将雨拟人化,直接抒发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文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你”,将版纳人格化,好似与其交流对话,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版纳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云南山水独有的喜爱之心和赞美之情。
[三](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节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种世衡,宋名将也。初,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
(节选自《宋史·种世衡传》,有删改)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门外戏 戏: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
(3)素屈强 素:___________ (4)未尝出谒郡守 尝:___________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世 衡 与 约 明 日 当 至 其 帐 往 劳 部 落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率其族罗拜听命。
16.陈太丘与种世衡的哪些表现是“守信”?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并就“守信”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3.(1)嬉戏,玩耍 (2)回头看 (3)向来 (4)曾经
14.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15.(1)真不是君子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就带领他的部族围绕一圈跪拜,表示听从命令。
16.陈太丘: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种世衡: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理解示例:“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表现,是赢得别人尊重的重要条件。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在门外玩耍。戏:嬉戏,玩耍;
(2)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3)句意为:向来倔强。素:向来;
(4)句意为:从来不曾去参拜过郡守。尝:曾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种世衡和奴讹约定,第二天去他的营帐,慰劳他的部落。“世衡与约”表明人物种世衡与人有约定,单独成句引出事件的起因;“明日当至其帐”意思完整,说明时间是明天,行动是到对方的帐中,可单独成句;“往劳部落”紧承前文,阐述“明日当至其帐”的原因;
故断句: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非,不是;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2)率,带领;族,部族;罗拜,围绕一圈跪拜;听命,听从命令。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一问:甲文中,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是在中午。因为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于是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因此“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是陈太丘“守信”的表现。乙文中,种世衡和奴讹约定,第二天去他的营帐慰劳他的部落。但当天傍晚下了大雪,雪深达三尺。种世衡的部署因为那里地势险劝说他不要去了,但种世衡却说“我以信义结交羌人部族,不能失信”,并顶着风雪冒危险前往。因此,“‘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是种世衡“守信”的表现。
二问:围绕“守信”谈出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守信就是讲求信用、实践诺言。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做人是否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尚的表现,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种世衡是宋朝名将,当初,担任环州知州。环州有少数民族牛家族首领叫奴讹的人,向来倔强,从来不曾去参拜过郡守,听说种世衡来了,立刻前往郊外迎接,种世衡和奴讹约定,第二天去他的营帐,慰劳他的部落。当天傍晚下了大雪,雪深达三尺。种世衡的部署都说:“那里地势险要不要去了。”种世衡说:“我以信义结交羌人部族,不能失信。”就顶风雪冒危险前往,奴讹刚在营帐中睡下,认为世衡一定不会来了,世衡一蹴而至,奴讹大为惊讶,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汉族官员来过我的部落,你是不怀疑我们的。”就带领他的部族围绕着下拜表示听从命令。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假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你可能外出旅游、拥抱自然,可能走走亲戚、会会同学,可能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还可能读一些你喜欢的书……
也许假期带给你的不全是快乐,还有些许烦恼、寂寞……
请以“我的假期真_________”为题目,先补充横线上的词,再选择假期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略。A同学:“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会有的,读名著的时间也是可以挤出来的。”
B同学:“我喜欢睡前读书,安静的环境让我沉浸其中,感觉名著中的人物好像在与我对话。”
C同学:“课余时间,我常常回味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它们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3)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1)
(2)
赞赏
(4)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
3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3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