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生物(解析版)
展开1. 每年的8月到12月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其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B. 支原体细胞中,与其DNA结合的蛋白质只能是RNA 聚合酶
C. 支原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 一个支原体能独立完成基本生命活动和繁殖
【答案】B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支原体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正确;
B、支原体细胞中,与其DNA结合的蛋白质可以是DNA聚合酶、RNA 聚合酶 、解旋酶等,B错误;
C、支原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C正确;
D、支原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支原体能独立完成基本生命活动和繁殖 ,D正确。
故选B。
2. 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有关
B.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来实现信息交流
C. 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C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衰老和凋亡。
【详解】A、生物膜系统与物质运输(细胞膜)、能量转化(线粒体内膜)和信息传递(细胞膜)有关,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在细胞间形成通道(例如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B正确;
C、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在遗传中均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
C. 在杂交实验中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D. 在减数分裂中,正常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A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真核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时方向是5'-3',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B正确;
C、在杂交实验中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是细胞质遗传,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为联会,故在减数分裂中,正常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4. 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如图为黄花蒿产生青蒿素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解旋酶催化
B. 在过程②中每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密码子决定
C. 过程①和②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 青蒿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
【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不需要解旋酶催化),A错误;
B、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每种氨基酸不只由一种密码子决定,即密码子具有简并性,B错误;
C、①转录和②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①转录过程中存在DNA双链的解开以及DNA链与RNA链结合以及脱离,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②翻译过程中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的结合和脱离,也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正确;
D、青蒿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5. 多年生野生大豆(S)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等优势,其丰富的可遗传变异为重要农艺性状的挖掘和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花粉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S的单倍体植株
B.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将S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
C. 射线照射使S的细胞内同一个 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D.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S植株,可使其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B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详解】A、用花粉离体培养可获得S的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S的幼苗可得到S的多倍体植株,A 错误;
B、不同植物的DNA具有相同的结构,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将S的基因转移到其他植物中,B正确;
C、射线照射使S的细胞内同一个 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错误;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S植株,染色体未发生变化,因此未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B。
6. 褐翅雪雀生活在低温、强紫外线的高海拔区。与低海拔区近缘雪雀相比,褐翅雪雀体重显著增加且DTL 基因突变使其具有高DTL 酶活性,该酶参与修复紫外线导致的DNA损伤。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雪雀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 低 DTL 酶活性的褐翅雪雀更能适应高海拔区
C. DTL 酶活性分析可在分子水平为进化提供证据
D. 地理隔离是褐翅雪雀和近缘雪雀形成不同物种的必要条件
【答案】C
【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A、染色体变异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高海拔区紫外线强,而高 DTL 酶活性修复紫外线导致的DNA损伤的能力更强,因此高 DTL 酶活性的褐翅雪雀更能适应高海拔区,B错误;
C、DTL酶属于细胞内的分子,DTL酶活性分析可在分子水平为进化提供证据,C正确;
D、生殖隔离是褐翅雪雀和近缘雪雀形成不同物种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C
7. 带状疱疹(俗称“生蛇”)与水痘是由长期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R)在不同时期经再激活而引起的不同感染性皮肤病。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是目前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可行的手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曾在儿童时期感染过水痘并已痊愈的老年人不会患带状疱疹
B. AIDS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与其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有关
C. 注射带状疱疹疫苗后,该疫苗能诱导 B细胞分泌抗体
D.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免疫
【答案】B
【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物,会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曾在儿童时期感染过水痘并已痊愈的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的几率下降,但并不是不会患该病,A错误;
B、AIDS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患者表现为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因此这些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B正确;
C、注射带状疱疹疫苗后,该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会使B细胞被激活进而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才能合成并分泌抗体,C错误;
D、目前接种的带状疱疹疫苗是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因此其进入机体后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体液免疫,不会引起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B。
8. 迷你型蝴蝶兰因颜色丰富、花期较长而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科研人员在以迷你型蝴蝶兰“迷迭香”为材料进行了“赤霉素(GA₃)对其花苞数量和花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在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均能合成
B. 由表可知GA₃施用浓度越高,花苞数量越多且始花期越早
C. 实验中使用的GA₃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D. 植物开花不需外界环境的刺激,只需要相关激素的调节
【答案】C
【分析】赤霉素:
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详解】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为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A错误;
B、由表可知GA3施用浓度越高,花苞数量越少且始花期越迟,B错误;
C、实验中使用的GA3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C正确;
D、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由此可知,植物开花需外界环境的刺激,也需要相关激素的调节,D错误。
故选C。
9. 棉花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种植棉花不仅为我国棉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还解决了土地荒漠化问题,促进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荒漠变棉田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B. 棉田中的长绒棉高度不一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新疆棉花的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长期进行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功能
【答案】B
【详解】A、荒漠变棉田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高低差异导致的分层现象,棉田中的长绒棉植株(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高度不一不属于垂直结构,B错误;
C、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功能,因此新疆棉花的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秸秆还田,物质重新进入该生态系统,秸秆被分解者分解实现了物质的重新利用,因此长期进行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功能,D正确。
故选B。
10.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一园林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B.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时可用抽样检测法,需从静置的培养液中进行取样
C. 调查某茶园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D. 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
【答案】D
【详解】A、蚜虫为活动能力较弱的个体,可以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对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计数,可用抽样检测法,取样前先将接种酵母菌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保证酵母菌均匀分布,在进行计数,B错误;
C、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调查某茶园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C错误;
D、小球藻为单细胞藻类,因此为了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D正确。
故选D。
11. LB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配方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琼脂是一种海藻多糖,可为细菌生长提供大量的碳源和能源
B. 若用该培养基对霉菌进行纯化培养,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C. 该培养基中缺少纤维素,不能用来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 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用来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答案】C
【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详解】A、琼脂是一种多糖,但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通常作为凝固剂用于制作固体培养基,A错误;
B、霉菌属于真菌,若用该培养基对霉菌进行纯化培养,需将pH调至酸性,B错误;
C、欲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必须以纤维素为唯一C源,同时要加入N源,该培养基中缺少纤维素,不能用来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C正确;
D、该培养基含有凝固剂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通常需要液体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12.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细胞学说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可以在试管中人工培育植物的设想,并预言离体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他提出细胞的全能性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组织培养前,需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B.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过程需要光照处理
C. 再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有利于芽的分化
D. 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获得紫杉醇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前,需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但不能灭菌,避免将外植体杀死,导致实验失败,A错误;
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过程需要避光处理,再分化需要光照处理,B错误;
C、再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C错误;
D、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发育为完整个体或分化为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获得紫杉醇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13. 科学家在羊驼中发现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仅含重链抗体),其上的可变区可以单独稳定在体外存在,被称为“纳米抗体”。纳米抗体不仅具有完整的抗原识别能力,还具有易于改造和表达等优点,它将成为抗体制备的新方向。下列关于传统单克隆抗体和纳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灭活的病毒或电刺激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B. 两种抗体均可连接抗癌药物,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C. 制备传统单克隆抗体需要进行筛选,而制备纳米抗体不需要筛选
D. 纳米抗体因体积小,更易进入细胞,比传统单克隆抗体更易捕获抗原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诱导手段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结果产生杂交细胞,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详解】A、可用灭活的病毒或电刺激诱导动物细胞进行融合,A正确;
B、两种抗体均具有完整的抗原识别能力,均可连接抗癌药物,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B正确;
C、分析题意,纳米抗体是在羊驼中发现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仅含重链抗体),故制备纳米抗体不需要筛选,C正确;
D、抗体是在细胞外起作用,不会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14. 褪黑素相关产品近几年被年轻人推崇为“助眠神药”。它是由脑松果体细胞分泌到血液中的激素之一,其分泌受光暗调节,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褪黑素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性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该生物体内,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物质还有生长素
B.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儿童长时间夜间开灯睡觉,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从而抑制性腺发育
D. 如同性激素,抗利尿激素也受“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图解: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
【详解】A、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该生物体内不会合成生长素,A错误;
B、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视网膜→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松果体细胞是效应器,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
C、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
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即抗利尿激素不受“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调节,D错误。
故选B。
15. 深圳福田一内伶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等沿海红树林沼泽湿地,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宽阔的潮间带滩涂、丰富的甲壳类动物和水生植物吸引了成群的海鸥、鹬类、鹭类、鸭类等在那里繁殖和越冬。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沿海红树林沼泽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C. 成群的海鸥、鹬类等生物在湿地繁殖和越冬,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若要研究湿地中海鸥的生态位,可对其栖息地、食物、天敌及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
【答案】B
【分析】生态位:(1)概念: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2)作用: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3)意义: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组成成分,A错误;
B、生物群落是指同一地点全部生物,所以沿海红树林沼泽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B正确;
C、成群的海鸥、鹬类等生物在湿地繁殖和越冬,增加了该地的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错误;
D、性别比例不属于生态位研究的范畴,D错误。
故选B。
16. 家蚕(2n=2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皮肤正常(正常蚕)和皮肤透明(油蚕)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均未知(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组合二中 F₁的表型及比例,可以推测控制正常蚕和油蚕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 两个组合亲本中雄性正常蚕的基因型不同
C. 在组合二的 F₁雄蚕中,控制油蚕的基因频率是1/4
D. 若让组合二F₁中皮肤正常的雌雄蚕相互交配,F₂正常蚕中纯合子:杂合子=7:1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根据组合一和二都可判断正常蚕是显性性状,根据组合二可知,性状表现和性别相关联,说明相关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两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ZRZR和ZrW,ZRZr和ZRW。
【详解】A、组合二中 F1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蚕∶油蚕=3∶1,说明正常蚕对油蚕为显性,且雌性均为正常蚕,雄性表现为正常蚕∶油蚕=1∶1,即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据此可以推测控制正常蚕和油蚕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
B、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为ZrW和ZRZR,组合二亲本基因型为ZRW和ZRZr,可见两个组合亲本中雄性正常蚕的基因型不同,B正确;
C、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ZRW和ZRZr,F1的基因型为ZRW、ZrW、ZRZr和ZRZR,F1雄蚕中控制油蚕的基因r的频率为1/4,C正确;
D、组合二中皮肤正常的雌雄蚕基因型为ZRW、ZrW、ZRZr和ZRZR,该群体正常蚕中卵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为ZR∶Zr=3∶1,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ZR∶W=1∶1,F2正常蚕的基因型和比例为3ZRZR、3ZRW、1ZRZr,可见F2正常蚕中纯合子∶杂合子=6∶1,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清远英德市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5月末发布的“2024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英德红茶”品牌价值位居广东省第一,全国红茶类第二。英德红茶的种植管理非常严格,要考虑种植环境条件,水、空气、土壤等。为了对茶树科学施用氮肥,科研人员测定了某品种茶树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叶绿素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注:氮肥农学效率=(施氮肥区作物产量一不施氮肥区作物产量)/氮肥施用量。
(1)茶叶制作流程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做青,其过程是利用茶多酚氧化酶将茶树叶肉细胞内的茶多酚氧化,使茶叶变色。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该过程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特性。
(2)茶树种植时需要施用氮肥,氮元素在细胞中能参与________(回答2种)等物质的合成,显著影响细胞分裂和茶树生长,从而影响其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可用________指标来衡量。
(3)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施肥过量会使植物根部细胞以________方式失水,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
(4)若要进一步确定达到最佳氮肥农学效率时对应的施氮量,则实验思路为________。
【答案】(1)①.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②. 易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①. 核酸、蛋白质 ②.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释放量)
(3)主动运输 (4)施氮量在25~55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测定不同施氮量情况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合与呼吸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
【小问1详解】
茶多酚氧化酶具有催化作用,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该过程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体现了酶具有易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特性。
【小问2详解】
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氮元素参与核酸的形成进而影响细胞分裂,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从而影响其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释放量)指标来衡量。
【小问3详解】
一次性施肥过量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过大,细胞以渗透的方式失水,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
小问4详解】
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最适施氮量在25~55之间,为了进一步确定达到最佳氮肥农学效率时对应的施氮量,实验思路是施氮量在25~55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测定不同施氮量情况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
18.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好种是“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杂交水稻领先国际。科研工作者在对水稻进行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两个不同品种——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由于高秆易倒伏,研究人员希望以上述两个品种为基础,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病的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对水稻进行杂交实验时,需对母本的花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授粉→套袋。
(2)补充完成下列操作步骤,以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又抗病水稻品种。
第一步,用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感病杂交,得到 F₁杂合高秆抗病植株;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从第三步所得到的植株中选出抗倒伏又抗病植株。
(3)现用一个纯合矮秆感病与一个纯合高秆抗病品种杂交,得到F₁,再与矮秆感病品种杂交,F₂中只出现矮秆感病和高秆抗病两种表型,不考虑致死等原因,能否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不属于独立遗传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
(4)育好种不仅体现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动物品种选育也很重要。研究发现,某动物棕色毛发的形成与1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突变表达出异常蛋白有关;下图为发生 B基因突变后相应的mRNA序列。据图分析蛋白发生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①. 去雄 ②. 套袋
(2)①. 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②.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3)①. 能 ②. 若属于独立遗传则F2会出现矮杆感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高杆抗病四种表型
(4)碱基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UGA提前出现
【分析】水稻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小问1详解】
水稻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小问2详解】
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倒伏又抗病水稻品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过程如下:第一步:选择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感病杂交,得到 F1杂合高秆抗病植株;第二步: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第三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第四步:从第三步所得到的植株中选出抗倒伏又抗病植株。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不属于独立遗传,因为若属于独立遗传则F2会出现矮杆感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高杆抗病四种表型。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由于碱基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UGA提前出现,所以B基因突变表达出异常蛋白。
19. 生活中出现很多带有“多巴胺”标签的内容,如“多巴胺穿搭”“多巴胺花束”“多巴胺发型”“多巴胺饮品”等。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大脑中能够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前膜以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_______结合引起________内流,从而导致膜电位的变化,以上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过多,导致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最终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引起蛋白质、核酸、膜磷脂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据此推测帕金森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原因________。
(3)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美多芭作为首选用药,可减轻患者症状。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①. 胞吐 ②. 突触后膜的受体 ③. 钠离子 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自由基可以引起蛋白质、核酸、膜磷脂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帕金森患者自由基(ROS)产生过多,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受阻,最终死亡
(3)促进多巴胺分泌分泌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神经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钠离子内流;以上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前膜)→电信号(突触后膜)。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帕金森患者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过多,导致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最终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蛋白质、核酸、膜磷脂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膜属于细胞的正常结构,上述结构被损伤,导致细胞无法行使正常功能而死亡。
【小问3详解】
帕金森病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大脑中能够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相关,美多芭作为首选用药,可减轻患者症,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多巴胺分泌分泌,使其含量增加。
20. “稻鸭共作”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生长模式,田间小虫成为鸭子的“大餐”,鸭子可以为稻田灭虫松土,鸭粪也成为水稻生长的天然肥料,做到稻因鸭而优、鸭因稻而肥,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下图为某“稻鸭共作”养殖地部分生物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鸭属于该生态养殖地的第__________营养级,其中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研究发现,每亩稻田放养雏鸭16只,既有利于避免过于群集而踩伤稻苗,也能分布到田间各个角落去觅食,达到均匀控制杂草和田间害虫的目的。这种做法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除草、除虫的目的是_______。
(3)鸭的粪便也是一种天然有机肥料,能够促进水稻的营养供应,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鸭粪中的能量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鸭的同化量。
(4)鸭子通过在水稻田里游泳使水流波动,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请解释原因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①. 二、三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2)①. 协调 ②.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不属于 (4)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水稻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从而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鸭属于该生态养殖地的第二、三营养级,鸭会捕食害虫、害虫和鸭都会捕食杂草,由此可知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小问2详解】
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要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每亩稻田放养雏鸭16只,既有利于避免过于群集而踩伤稻苗,也能分布到田间各个角落去觅食,达到均匀控制杂草和田间害虫的目的。这种做法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除虫的目的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也就是说,通过除草使水稻获得更多的阳光,通过除虫减少了水稻的能量流向虫子,因此农民除草、除虫能够保证产量的提高。
【小问3详解】
鸭粪中的能量是鸭不能吸收、利用的能量,故不属于鸭的同化量。
【小问4详解】
鸭子通过在水稻田里游泳使水流波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水稻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从而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
21. Leigh综合征属于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种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虽然患者罕见但疾病症状严重,幼年即致死。已有研究表明,Leigh 氏综合征患者中20%~25%是由线粒体复合酶Ⅰ基因突变导致。某位母亲约有1/4 的线粒体发生了该突变基因,她的前两个孩子因患有Leigh 氏综合征而夭亡。她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接受了另一名女性捐赠的正常基因而成为全球首个“三亲婴儿”,其培育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去核”操作是去除_______,整个培育过程所涉及的技术包括________(写出两种)。
(2)某研究小组希望通过PCR 技术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改造,并将改造后的基因转入 Leigh 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模型,探究线粒体功能能否恢复正常水平,为 Leigh 综合征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①PCR 的每次循环一般可分为_____三步,PCR 完成后常采用_____来鉴定 PCR 产物。
②如图为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将原有基因C/G替换为 A/T的过程示意图,该过程进行了四次PCR,PCR₁选择加入的引物是_______,PCR₄选择加入的引物是_______。
③突变基因改造后,科研小组利用慢病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进而转导至 Leigh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模型进行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可通过检测______推测该方法的效果。
【答案】(1)①. 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②.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2)①. 变性-复性-延伸 ②. 琼脂糖凝胶电泳 ③. 引物A、引物B ④. 引物A、引物D ⑤. 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复合酶Ⅰ的表达情况
【分析】分析图示过程,首先将母亲的卵母细胞取核,然后与去核的捐献者卵母细胞融合,进行体外受精,对受精卵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最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继续发育,从而获得三亲婴儿。
【小问1详解】
图中的“去核”操作是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据图可知,图中的技术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培养卵母细胞等)和核移植技术,此外也包括体外受精等。
【小问2详解】
①PCR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PCR 的每次循环一般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PCR 完成后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进行鉴定,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②PCR扩增时引物需要与模板的3'端结合,子链沿着5'-3'方向延伸,据图可知,PCR₁选择加入的引物是引物A和引物B;PCR₄为保证DNA扩增的完整性,加入的引物是引物A、引物D。
③分析题意,Leigh综合征患者罕见但疾病症状严重,幼年即致死,由于科研小组利用慢病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进而转导至 Leigh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模型进行培养研究,无法对个体生物学进行观察,故研究人员可通过检测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复合酶Ⅰ的表达情况推测该方法的效果。
处理
花苞数量/个
始花期
0 mg/L GA₃
26.67
12月 27 日
100mg/L GA₃
33.56
12月 17 日
200 mg/L GA₃
26.00
12月 18 日
300 mg/L GA₃
20.00
12月 21 日
养分
含量
胰蛋白胨
10g
酵母粉
5g
NaCl
10g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
组合
亲本
F₁ 的表型及比例
组合一
正常蚕(雄)×油蚕(雌)
全部为正常蚕
组合二
正常蚕(♀)×正常蚕(♂)
正常蚕(♀): 油蚕(♀): 正常蚕(♂)=1:1:2
施氮量/(g·m⁻²)
叶绿素含量/ (mg·g⁻¹)
净光合速率/ (μml·m⁻²·s⁻¹)
氮肥农学效率/ (g·g⁻¹)
0
1.28
9.96
—
25
1.45
10.41
1.51
40
1.52
12.54
2.42
55(生产中常用施氮量)
1.50
10.68
1.72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页。
[生物][期末]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带状疱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