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制作雪B. 铁生锈
C. 汽油挥发D. 珍珠磨成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制作雪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珍珠磨成粉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两个氮原子:B. 硫酸根离子:
C. 甲烷分子: D. 钠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酸根离子表示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甲烷分子表示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电子排布分别为2、8、1,故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垃圾处理的一项有效方式是将其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下物品可投入贴有“可燃物”图标的垃圾桶的是( )
A. 破旧布娃娃B. 大理石碎块C. 碎玻璃瓶D. 碎瓷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破旧布娃娃具有可燃性,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符合题意;
B、大理石废料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C、碎玻璃瓶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D、破碎瓷器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实验基本操作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溶液B. 倾倒液体
C. 取用固体粉末D. 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方,试管微微倾斜与水平桌面成45度角,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氮肥,属于复合肥
B. 臭氧和甲烷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C. 塑料分为天然塑料和合成塑料,具有高弹性、易加工等优点
D.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NH2)2中只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氮元素,属于氮肥,KNO3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臭氧、甲烷和氟利昂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故正确;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存在天然塑料,故错误;
D、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故正确。
故选:C。
6. 可燃物X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则X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反应物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是X,不符合题意;
B、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不可能是X,符合题意;
C、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是X,不符合题意;
D、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能是X,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
A. 酸B. 碱C. 盐D. 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lO2属于氧化物,故选D。
8. 金俗称“黄金”,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一副黄金面具,向世界展现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反映出古蜀人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和加工水平。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一个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
C. 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8D. 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金元素的名称书写上可以判断出,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项正确;
B、由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左上角的数字可知,一个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该项正确;
C、由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左上角的数字可知,一个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根据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该项错误;
D、由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元素名称下方数字可知,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该项正确;
故选C。
9. 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湿衣物在夏季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C. 酒精温度计测温原理--温度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
D. 刚到家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湿衣物在夏季干得更快,因为夏季温度较高,分子运动加快,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B 、糖是由分子构成,盐是离子构成,糖是甜的,盐是咸的,是因为构成微粒不同,不能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来解释,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C 、酒精温度计测温原理是温度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导致体积膨胀或收缩,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D 、刚到家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天然气:CH4+2O2CO2+2H2O
B.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
C. 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D. 高炉炼铁:3CO+ Fe2O32Fe +3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选项符合题意;
C、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炉炼铁,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所以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会立即生成氢气,选项错误;
B、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选项错误;
C、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立即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选项错误;
D、生锈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先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选项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CuSO4、CaCO3、NaCl三种白色固体分别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易溶于水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B。
13.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17
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14:17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4.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表示,时溶液中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温度由降到时,甲的饱和溶液析出的溶质质量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a点表示,t2℃甲的溶解度为25g,不能表示溶液中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25%,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未给出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大小,故C错误;
D、未给出对比溶液为何种溶液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溶质质量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5. 将铁粉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为,则原混合溶液中含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前后硫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设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与硫酸反应铁的质量为2.8g,与盐酸反应铁的质量=5.6g-2.8g=2.8g
设原混合溶液中含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原混合溶液中含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3.65g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2)“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填字母)。
a.碳单质 b.二氧化碳
(3)使用氢能可减少碳排放,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大力发展城市燃油公交
b.发展风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发挥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功能
【答案】(1)天然气 (2)b
(3) (4)bc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碳中和”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所以“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3)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4)a. 大力发展城市燃油公交,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a错误;
b. 发展风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b正确;
c. 植树造林,发挥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功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c正确。
故选bc。
17. 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和铅酸蓄电池。
(1)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该反应过程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3)高温下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另一个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电 (2) ①. 增大 ②. Pb (3)HCl
【解析】(1)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由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可知,放电过程中消耗硫酸,酸液中氢离子减少,则pH增大;
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物中二氧化铅中氧元素显-2价,故其中铅元素化合价为,反应物中铅为单质,铅元素显0价,硫酸铅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故其中铅元素化合价为0-(-2)=+2,故该过程中铅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3)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则另一化合物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该物质是HCl。
18. 火箭燃料肼能与反应,反应图示如下(未配平)。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该微观模拟过程中看出,化学反应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重新组合的过程。
(2)以上元素中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与氮元素同位于第________周期。
(3)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原子 (2)①. O ②. 二
(3) (4)
【解析】(1)从该微观模拟过程中看出,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第几周期,电子层数=周期数,氮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氢原子只有1个电子层,位于第一周期,氧原子(O)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故填O;二;
(3)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该过程表示的是肼与过氧化氢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淡化海水所得的浓盐水中含大量,可制备金属镁,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步骤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浓盐水经过步骤1和2两步反应,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________。
(3)该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4)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能在中燃烧生成水,也能在中燃烧生成HCl,因此氯气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答案】(1)
(2)分离出氯化镁
(3)氯气、氯化氢(或Cl2、HCl)
(4)
(5)氧化性
【解析】(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由流程图可知,浓盐水经过步骤1和2两步反应得到纯净的氯化镁,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分离出氯化镁。故填:分离出氯化镁。
(3)由流程图可知,该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氯气、氯化氢。故填:氯气、氯化氢(或Cl2、HCl)。
(4)由流程图可知,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能在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在该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在该反应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也能在中燃烧生成HCl,在该反应做氧化剂,因此氯气也具有氧化性。故填:氧化性。
20. 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上述气体发生装置中的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收集到尽可能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收集装置_______。
(3)用C装置可以收集、、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A ②. ③. E
(3)
【解析】(1)由常见仪器的名称可知:①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为固体,故发生装置应选用固体加热型A装置;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故为收集到尽可能纯净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最好选择收集装置E;
(3)C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C装置可以收集H2。
21. 现欲通过实验确定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图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根据气体B推测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
(2)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固体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
(4)为确定(3)中物质是否存在,继续如下实验:取适量的固体混合物A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M;向滤液M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得到滤液N;向滤液N中滴加少量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证明这种物质不存在。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写符号)。
【答案】(1)##碳酸钠
(2)
(3)##氯化钠
(4)①. ②. 、、、
【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B是二氧化碳,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
(2)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酸钡不能和盐酸、稀硝酸反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原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CuO、Na2CO3、BaSO4,氯化钠能溶于水,不能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固体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有的物质是:NaCl。
(4)为确定氯化钠是否存在,继续如下实验:取适量的固体混合物A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M,其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向滤液M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得到滤液N,其中含有生成的硝酸钠和过量的硝酸;向滤液N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证明氯化钠不存在。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硝酸、硝酸银,所含离子有:Na+、H+、Ag+、NO3-。
22. 室温下,化学小组的同学将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是,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烧杯中石灰石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当滴入稀盐酸(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该石灰石样品中的质量为_______g,含有杂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当滴入稀盐酸(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5)等质量的两份样品①与足量稀盐酸反应②加热分解至质量不再改变,产生气体的质量_______(填“>”、“”“=”或“ ②. 偏小
(3)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4)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解析】(1)预测二: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预测三: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故填:2KOH+H2SO4=K2SO4+2H2O;
(2)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则实验A测得KOH溶液的pH>7;如果把pH试纸先湿润再测,导致碱性减弱,则测量值偏小,故填:>;偏小;
(3)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向KOH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当看到红色溶液变为无色现象,说明氢氧化钾消失,证明两者发生反应,故填: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4)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反应是否发生,思路一: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故填: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序号
甲
乙
A
镁条
稀硫酸
B
硫酸铁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硝酸钡溶液
硫酸钠溶液
D
生锈的铁钉
稀硫酸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B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鉴别、、NaCl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三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