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科学的发展已经战胜了地理的限制,今日中国已不再是封闭在“四海之内”。中国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虽然还落后于西方,但来得迟比不来好。说东方被西方侵略,并不确切,不如说是现代化侵入了中世纪世界。中国要在现代世界生存,就必须现代化。人们会问一个问题:既然中国哲学产生于过去中国的经济环境之中,它的内容是否只对过去的中国才有意义?
    这个看法,也对,也不对。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的哲学里,总有一些内容只对处于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有用。但是,除此之外,还会有一部分哲学思想具有持久的价值。我不敢说那是绝对真理,任何人都不可能担当起判定绝对真理的任务。
    让我们从希腊哲学中取一个实例:亚里士多德曾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性,这是古代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对他的思想制约。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的全部社会哲学都只具有一时的意义。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思想。中国实现工业化后,旧的家族制度势必衰颓,儒家对家族制度所作理性论证的话也将随之而去。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儒家的社会哲学中就都是相对的东西了。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和中国的社会虽然不同,却都是属于我们称之为“社会”的这个大概念。有关希腊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理论,其中有一部分是只对希腊或中国有效的理论,但同时,也都有一部分是有关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正是这后一部分,具有持久的而不是一时的价值。
    这个道理也同样可以应用于道家思想。道家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这显然是错的。现代人相信历史是进步的,认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国在于人类未来的创造,而不是在已经过去的古代。但是,有些现代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这与道家的思想不无相似之处。
    哲学还提供一种人生的理想。这种理想中有一部分是提出这种人生哲学的哲学家所处的时代、地区和经济条件的产物,但也还有一部分是对于人生的一般见解,因此,不是只有一时的意义,而还有持久的意义。儒家的人生哲学大概可以属于这一类。按照儒家的理论,理想的人生虽然包含对宇宙的高度认识,但还是处在三纲五常的范围之内。这些人际关系的内容性质虽然随环境而变化,但是理想本身不会改变。如果认为,五种伦常关系的某些内容已经失去时效,因此儒家的人生理想应当全部抛弃,这显然是错的。反过来,如果因为儒家的人生理想应当保持,从而认为五种社会关系也不应改变,这显然也是错的。
    我们在学习哲学史时,应当对其中哪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每一种哲学中都有水久性的东西,各种哲学也总有其共同性的东西。正因此,不同的哲学才能互相比较,并进行翻译诠释。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将来是否会改变?也就是说,新的中国哲学是否会不再把哲学思想局限于“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这是当然的,它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事实上,它已经在变化。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材料二: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代表和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把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前提。它关注和追求的重点首先是从人自身内部来探究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道”的统一,而并非是人对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认知和作用。它重视人自身的内圣、反省和心性的澄明,为人们提供一种人与自然或人与“道”相统一的内在路径和模式。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为拯救现代性危机提供一种重要的中国方案。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就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塑造和构建一种合理的“现代性”理论。当代哲学家认为,人们普遍谈论的现代性存在着危机甚至是某种重大的危机。这种现代性危机的根源何在?笔者以为,现代性危机是人未能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手段空前提高。同时,人类自身的需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变成了对商品价值的追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作为物质财富是具体的,有限的。因而,人们对使用价值、物质财富的追求也是有限的和有止境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直接的使用价值和物质财富,而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增殖和扩张是无限的,没有止境的,因而,人们对价值的追求也是无限的和无止境的,这必然会使致富欲和贪欲成为绝对的欲望而占统治地位。据此,我们有理由认定,现代性危机的实质,就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达的条件下,人的欲望的无节制地膨胀,使人渐渐沦落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而没有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人能否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这首先是道德、伦理和价值观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可以说,现代性危机的最终解决或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可以归结为社会成员具有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也正是如此,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彰显出它的现代性和重大功用。
    (摘编自侯才《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哲学中,那些不能经受时代考验的内容只对处于当时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具有意义。
    B.中国旧的家族制度会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衰弱,儒家相关理性论证的意义也将随之改变。
    C.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和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都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社会。
    D.人因自身需要和欲望恶性膨胀,而沦落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是现代性危机的根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哲学中“变”与“不变”的内容进行辨认并作合理的逻辑分析,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目标。
    B.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哲学都有不变的和变化的东西,班以它们之间能够互相比较和翻译。
    C.新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虽在变化,但其哲学思想仍会被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
    D.马克思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要追求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变成了商品的价值。
    3.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哲学中的“常”的一项是( )
    A.《周易程氏传》:“但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
    B.《论语》:“学而优则仕。”
    C.《尚书》:“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D.《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放在中国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B.文章在阐述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时,注重论述的思辨性,有助于读者深入把握中国哲学。
    C.文章对比了道家和现代人对“人类的理想国”的不同看法,证明道家哲学同样有“常”有“变”。
    D.文章在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和对待其两种错误态度后,指出学习中国哲学的方法。
    5.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为什么对当代中国人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C 2.D 3.B 4.D
    5.①中国传统哲学虽然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具有持久的价值。②中国当下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给当下中国人带来现代性精神危机,中国传统哲学人格论可为其提供一套拯救现代性危机的方案。③它指导当下中国人关注自身需求和欲望,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相统一的路径和模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的某些现代人和无政府主义者意思不完全一致,无政府主义者不仅有现代人,也有古代人。而根据原文“有些现代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这与道家的思想不无相似之处”可知,文中指的就是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的某些现代人,而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且“无政府主义”与“原始社会”也不能等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目标”错,根据原文“我们在学习哲学史时,应当对其中哪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可知,这么做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方法或基本要求或基础。
    B.“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哲学都有不变的和变化的东西”错,根据原文“每一种哲学中都有永久性的东西,各种哲学也总有其共同性的东西。正因此,不同的哲学才能互相比较,并进行翻译诠释”可知,哲学中的不同的东西不是各种哲学之间可以互相比较和翻译的原因。
    C.“但其哲学思想仍会被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错,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新的中国哲学将不会任其哲学思想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强调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变是生命的本质,是道家哲学中“常”的内容。
    B.强调学习好的,学有余力的,都要去做官。这种观点将学习和做官挂钩,体现单一的价值观,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是儒家哲学中“变”的内容。
    C.强调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是儒家哲学中“常”的内容。
    D.强调君子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哲学中“常”的内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错,根据“按照儒家的理论……范围之内”可知,文章没有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而是分析了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局限性。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有关希腊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理论,其中有一部分是只对希腊或中国有效的理论,但同时,也都有一部分是有关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正是这后一部分,具有持久的而不是一时的价值”可知,中国传统哲学虽然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具有持久的价值。
    ②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为拯救现代性危机提供一种重要的中国方案”可知,中国当下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给当下中国人带来现代性精神危机,中国传统哲学人格论可为其提供一套拯救现代性危机的方案。
    ③结合“它关注和追求的重点首先是从人自身内部来探究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道’的统一,而并非是人对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认知和作用。它重视人自身的内圣、反省和心性的澄明,为人们提供一种人与自然或人与‘道’相统一的内在路径和模式”可知,它指导当下中国人关注自身需求和欲望,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相统一的路径和模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香大抄手
    陈美桥
    春雨浸润,泥土幸福得浑身起酥,暧昧地粘在赶路人的鞋帮鞋底。于是,街道上交错着各式黄泥鞋印。有一双大头皮鞋,在无名饭店前停留很久,鞋头已经磨损,鞋带也因长时间拉扯,失去了张力。
    蒙蒙细雨落在穿皮鞋的老人头上,花白的头发丝像吐出了细微的气泡。他退移到饭店屋檐下躲雨,久久打量着斜对面的“鱼香大抄手”店铺。
    店老板张瘸子正在涮洗客人刚刚吃完的面碗,洗洁精的泡沫和红油的残余,在那双厚实的手掌上四处游移。这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店,生意十分兴隆。他操持这家抄手店,亲自揉面团,压面皮,做得很精细。特制的抄手皮,比普通抄手皮更方更大,更有韧劲,包着鲜嫩润泽的肉馅,量足饱满。他发明了用辣椒油、酱油等作料调和的鱼香汁干拌吃法,滋味醇厚,食客忍不住赞赏:“张瘸子,你这是菜刀剃头——与众不同哦。”
    每每这时,张瘸子习惯性地挤出憨笑,向大家拱拱手。他为人仁义,如果有人身上钱揣得不够,他便说:“下回一起给嘛。”
    这天的洗碗量比平常更多一些。急涌的自来水撞在碗壁,又弹出来,砸在他的眼角,他用手肘去擦水的瞬间,视线移到远处,发现有双眼睛盯着他。目光撞过之后,又各自移到了别处。
    无名饭店的老板云巧出门去张罗一些杂事,在街上走了个来回,见老人还立在门口,便问道:“大爷躲雨呀,外边风大,进屋坐一会儿嘛。”
    风确实吹得老人的脸颊有些泛红,双手冻得微红。他干咳了两声,说道:“那就多谢老板了。”
    老人在一张条凳上坐下,云巧递来一杯热茶。他双手捧住杯子,轻轻呷了一口,问道:“你这饭店咋没营业呢?”
    “快了。大爷想吃点儿啥子?”
    “我肚子确实饿了,能不能帮我到对面买一碗抄手?”
    云巧好生奇怪,老人在门口站那么久,为何不自己到抄手店里吃上一碗?但她看老人的气色确实欠佳,便朝着对面的抄手店喊道:“张叔,还有抄手没得?”
    张瘸子抬头,看看托盘里的抄手,赶忙答复:“不够一碗呢!”
    老人听后,对云巧说:“不要紧,喊他煮起。”
    “煮起哈!”不一会儿,云巧撑着伞过去端抄手。张瘸子给煮好的抄手淋上鱼香汁,又加了小半勺蒜泥和葱花。老人看到碗里鼓胀的大抄手,瞬间眼睛明亮,精神抖擞。云巧将筷子递过去,只见大爷央起抄手咬了一口,突然走神似的并不吞咽。
    “大爷,抄手不对味吗?”
    “不是不是。”
    “那您……”
    “这个张瘸子是本地人吗?”
    “不是,是前几年来镇上租那间屋开的店。”
    “哦?”
    张瘸子是单身汉,勤快老实,除了那条瘸腿,挑不出别的毛病。有媒婆主动为他介绍过好几回对象,他都以残疾为由笑着婉拒,也有人揣测,他心里已经有人了。
    他隔壁是一家裁缝铺,铺子的主人,是带着八岁儿子的寡妇严琼花。每当集日,严琼花铺子里人多,来不及做午饭,便打发儿子到隔壁吃抄手。张瘸子知道孩子不吃辣椒,特意做成清淡口味。孩子快要吃完,他又拌上一碗鱼香味的,让孩子端给妈妈吃,而碗里抄手的数量总要比别人多上几个。严琼花端着抄手对着张瘸子笑,两个酒窝显露出来特别好看。
    街坊有意撮合他们,但张瘸子总是笑而不答。时间长了,严琼花觉得张瘸子嫌弃自己,便不想和他再有任何瓜葛。张瘸子想向她解释,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严琼花也只冷冷回他一眼,那张圆脸再没泛起过一丝涟漪。
    老人端着空碗走到抄手店,把钱递给张瘸子,夸赞道:“这个鱼香大抄手味道安逸,跟我在永川吃的差不多。”
    “难得您夸奖。”张瘸子的脸一下子红了。
    老人没有马上离开,他往旁边瞅着张瘸子调完作料,用勺子点一滴沾在指尖尝了尝:“浓稠、咸鲜、甘香,就是这个味!”接着从裤兜里拿出一张照片,叫了声,“刘道义!”
    正埋头往瓶里装调料的张瘸子听到这声呼唤,瞬间呆立,手中的汤勺坠落在地。
    “当真是你啊!尽管你隐姓埋名,可你的手艺出卖了你。这世上的瘸子多,但会做鱼香大抄手的瘸子不多。”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
    “告诉你,你那个老板,坟上都长树了!”
    “老板死了?我不是故意的,是他误会我偷钱,跑到厨房来打我,我顺手一推,他撞在厨台角上了……”。
    “那你为啥子要跑?你晓不晓得,我从警队退休到现在,因为你这桩没有破的命案,一直到处找你。”
    “我害怕说是我杀了人……我……没有杀人,真的没有杀人……”张瘸子双膝跪在老人面前。
    老人一把将他拉起来,要带他去自首。他瞬间又跪着央求道:“警官,请相信我一回,办完这件事,明早就跟你走。”
    黎明时分,张瘸子写好两封信,一封塞进严琼花的门缝,又将一大包钞票藏到她放置废布的纸箱。另一封塞进无名饭店门内,便随老人一起搭乘汽车进了城。
    云巧展开门缝里塞进来的信,上面详细地记录着鱼香大抄手的制作方法,包括肉品的选用、肉馅的调配,以及鱼香汁的调法。
    云巧觉得十分惊诧,失落地凝视那店铺门外贴着的“停业”二字。严琼花从信中读出男人的深情和无奈,拉着儿子,流着泪往进城的方向追去,嘴里不断地喊着“瘸子”。那些眼泪比春雨来得热烈,来得滚烫。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鞋头已经磨损,鞋带也因长时间拉扯,失去了张力”的细节描写,暗示了老人追踪案犯过程的艰辛与持久。
    B.“目光撞过之后,又各自移到了别处”,写出了二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张瘸子是心虚慌乱,老人则是不动声色。
    C.面对云巧的疑惑,老人转换话题问“张瘸子是本地人吗”,进一步了解张瘸子的信息,体现出老人办案的严谨细致。
    D.“两个酒窝显露出来特别好看”和“那张圆脸再没泛起过一丝涟漪”形成对比,折射出严琼花对张瘸子态度的转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独具匠心,运用动态视角描写画面,由面到点,由下到上,由物及人,富有镜头感。
    B.文中对鱼香大抄手做了详细介绍,突出了鱼香汁干拌的独特吃法,为后文老人凭此追踪到他埋下伏笔。
    C.小说的语言极富特色,既细腻又质朴,文中对话多采用日常口语,“味道安逸”“为啥子”等词带有地域色彩。
    D.小说补叙张瘸子与严琼花的爱情故事,一方面补充了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还设置了悬念。
    8.小明要将小说中张瘸子招呼食客的内容(文章第3—4段)改写成一个话剧表演的台本,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帮小明完成下列表格。
    9.作者在创作小说时一直斟酌末段是否删去,你认为删与不删哪个效果好?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B 7.D
    8.示例
    9.示例一:删去好。
    ①从情节安排看,删去后的结尾已经交代了事情的结局,情节完整。
    ②从表达效果看,删去后故事在云巧看信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空间。
    ③从人物形象看,两封信已折射出主人公的形象,没必要再借次要人物读信后的反应来衬托。
    ④从结构关系看,删去后以云巧看信知晓鱼香大抄手制作方法为结尾,照应题目,首尾更圆合。
    示例二:不删好
    ①从情节安排看,删去后的结尾没有交代严琼花看信后的反应,情节不完整。
    ②从表达效果看,以严琼花看信后流泪去城里探望张瘸子为结尾,故事结局令人欣慰,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
    ③从人物形象看,结尾再次借次要人物读信后的反应来侧面衬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④从主题上看,以两个人读信的反应结尾,展现了小镇整体民风的善良淳朴,丰富了小说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张瘸子是心虚慌乱”错误。结合前文,张瘸子与老人刚见面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老人已经认出了他,所以并不能体现内心慌乱。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补叙张瘸子与严琼花的爱情故事”中“补叙”错误,应是插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插叙是暂时中断故事主线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插叙被删除后,不影响文章的主要意思。根据上下文,该段应该是插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改写能力。
    舞台说明(环境、动作)要求概括介绍舞台背景的主要内容。
    环境:根据“这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可知,店内坐满食客;环境包括户外环境和店内环境陈设,在舞台说明的时候要写上外界环境,结合第二段“蒙蒙细雨”可概括出:店外细雨蒙蒙;
    根据“店老板张瘸子正在涮洗客人刚刚吃完的面碗,洗洁精的泡沫和红油的残余,在那双厚实的手掌上四处游移”可知,该段是对张瘸子的动作描写,可以概括为:张瘸子在忙碌。
    旁白(人物介绍)要求对人物形象做概括。结合张瘸子亲自“操持这家抄手店,亲自揉面团,压面皮,做得很精细”体现他勤劳能干;“特制的抄手皮,比普通抄手皮更方更大,更有韧劲,包着鲜嫩润泽的肉馅,量足饱满。他发明了用辣椒油、酱油等作料调和的鱼香汁干拌吃法,滋味醇厚”“你这是菜刀剃头——与众不同哦”,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张瘸子手艺好;“习惯性地挤出憨笑,向大家拱拱手。他为人仁义”“有人身上钱揣得不够,他便说:‘下回一起给嘛’体现他仁义善良、老实憨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句段作用题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
    结尾段通过对云巧的神态描写,体现了她的惊诧和失落;对严琼花神态及动作描写,写了她读信后内心的惊诧、失落,交代了张瘸子对她的深情和无奈,侧面烘托了张瘸子的憨厚、仁义。
    示例一:删除好。
    情节上,原来的结尾写云巧读张瘸子留下的信,已经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情节完整;
    从表达效果看,原来的结尾写云巧看到信的内容后,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人物形象看,原文结尾通过云巧和严琼花阅读的两封信,已经折射出主人公张瘸子的人物形象特点,结尾添加读信人的反应来衬托,没有必要;
    从结构关系看,原文结尾写云巧看信知晓鱼香大抄手制作方法,照应题目,首尾更圆合,结构更严谨。
    示例二:不删好。
    情节上,原文的结尾交代严琼花看信后的反应,与前文提到的严琼花与张瘸子的情感关系呼应,如果删去,情节不完整;
    表达效果上,结尾写严琼花看信后流泪去城里探望张瘸子,两人的关系修好,这样的结局令人欣慰,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
    从人物形象看,原文结尾写借次要人物读信后的反应,侧面衬托张瘸子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从主题上看,两个人读信的反应,侧面展现了他们对张瘸子的关心,揭示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进而展现了小镇整体民风的善良淳朴,丰富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
    齐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有三行之过,然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光照邻国。有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丧地千里。然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公其图之!”
    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罢兵A而去B故C解齐国D之围E救百姓F之死G仲连之H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指给予、送给,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吾遗恨也”中的“遗”词义不同。
    B.文中“杀身亡聊城”和“以为亡南阳之害”的两处“亡”的用法与含义都相同。
    C.“期年”文中指满一年,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年”词义相同。
    D.“颜色不变”与《琵琶行》中的“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都是“脸色”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将领田单进攻聊城,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把信绑在箭上射给燕将,想以此劝服他们。
    B.鲁仲连谈及墨翟、孙膑、吴起等人,意在夸奖燕将善于防守和用兵,打消燕将休战回国的顾虑。
    C.鲁仲连在信中为燕将指出两条明路:一是归国报效齐王,安享富贵;二是投奔燕国,功成名就。
    D.燕国大将被鲁仲连劝服,于是撤军回国,鲁仲连帮助齐国攻克了聊城,也使百姓免遭战乱之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
    (2)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14.请结合文本,概括鲁仲连说服燕将应放弃守城的理由。
    【答案】10.BEG 11.D 12.C
    13.(1)如今秦国派出军队,魏国不敢向东进军,秦国连横的局面就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就危急了。
    (2)这两者,要么扬名当世,要么富贵安逸,希望您能仔细考虑,慎重选择其中的一个。
    14.①夸奖燕将,勇猛而善于用兵,智比墨子等人;②权衡利弊,弃城归燕,个人与国家都获利更多;③辨析节、耻,劝燕将三思,不拘小节,终成大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就撤军回国了。所以说解除齐兵对聊城的围困,使百姓免遭战祸,全是鲁仲连的功劳呀!
    “罢兵而去”,偏正结构的谓语,省略主语,句意完整,B处断句;
    “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句式对称,句意相关,EG处断开。
    故BEG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给予、送给。/遗留、未完成。句意:送给燕将。/这是我遗恨。
    B.正确。都是“丢掉”的意思。句意:战死身亡,丢掉聊城。/认为丢掉南阳的损失(小)。
    C.正确。句意:一年都没有被攻下。/一年之后。
    D.错误。脸色。/容貌。句意:脸色不变。/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一是归国报效齐王,安享富贵;二是投奔燕国,功成名就”错。原文为“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应为“一是归国报效燕王,功成名就;二是投奔齐国,安享富贵”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下”,派出;“东面”,宾语前置,面东,向东进军;“横秦”,秦国连横。
    (2)“显名厚实”,扬名当世,富贵安逸;“熟”,仔细;“审处”,审慎处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可概括出,夸奖燕将,勇猛而善于用兵,智比墨子等人;
    结合“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可概括出,权衡利弊,弃城归燕,个人与国家都获利更多;
    结合“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可概括出,辨析节、耻,劝燕将三思,不拘小节,终成大就。
    参考译文:
    燕国攻打齐国,夺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当初,有位燕国大将攻占了聊城,可是却被人在燕王那里进了谗言。这位燕将害怕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
    齐国的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死亡很多,却攻不下聊城。鲁仲连就写了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去送给燕将。信中说:“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后顾及国君。如今您发泄一时的气愤,不顾及燕王无法驾驭臣子,是不忠;战死身亡,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功业失败,名声破灭,后世无所称述,是不智。所以聪明的人不能犹豫不决,勇士是不怕死的。希望您详加计议而不要和俗人一般见识。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而齐国并没有向南反击的意图,认为丢掉南阳的损失小,比不上夺得济北的利益大,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来执行。如今秦国派出军队,魏国不敢向东进军,秦国连横的局面就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就危急了。如今,您又用聊城疲惫的军民抵抗整个齐国军队的进攻,一年都没有被攻下,这如同墨翟一样地善于据守了;缺乏粮食吃人肉充饥,没有柴烧,烧人的骨头,士兵却没有叛离之心,这如同孙膑一样擅长带兵啊。您的本领已在天下显现。虽然如此,可是替您考虑,不如罢兵休斗,保全兵力,回国向燕王复命,燕王一定高兴。燕国的官吏和子民见到您,就如同见到父母一样,交游的人会抓着您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您的功业可得以显扬。将军上可辅佐国君,统制群臣;下可存恤百姓,招纳说客。矫正国家的弊端,改革社会的陋俗,完全能够建立更大的功名。如果将军不愿回去,是否能考虑一下舍弃燕国,抛弃世俗的成见,隐居于齐国呢?我会让齐王赐您封地,与秦国的魏冉、商鞅一样富有,代代相袭,和齐国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要么扬名当世,要么富贵安逸,希望您能仔细考虑,慎重选择其中的一个。
    “况且我还听说,过于看重小节,难以建立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难以成就威名。从前管仲有三种错误的行径,但他执掌齐国政事,扶正天下,光耀邻邦。曹沫是鲁国的将军,三战三败,失地千里。可是他能隐忍多次败北的耻辱,与庄公重新谋划。曹沫就凭着一柄宝剑,在祭坛之,上劫持桓公,脸色不变,义正词严。多次战败丢掉的土地,一会儿功夫就收回来。以上说的管仲、曹沫两个人,并不是不能遵行小节,为小耻而死,只是他们认为功名未立,壮志未酬,愤而求死是不明智的做法。愿将军三思而后行!”
    燕国大将深为折服,答复鲁仲连说:“谨遵先生之命。”于是就撤军回国了。所以说解除齐兵对聊城的围困,使百姓免遭战祸,全是鲁仲连的功劳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感三首
    张 耒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用“麦花落”“初垂角”,写出了田家农作物的喜人长势。
    B.用“犁”来修饰夜半所下的“雨”,贴合田家身份,可见春雨的充足。
    C.田父为及时春雨高歌,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两者形成对比。
    D.诗中的叠词“罪霏”“漠漠”“萧萧”,既形象贴切,又富有音乐性。
    16.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面对同一场雨,田父高兴而蚕妇忧愁埋怨。②人生不能欲望太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③立场不同,态度不同。同一场雨,不同的人立场不同也许要求不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天公的难处(体会他人的难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错误,诗中“蚕妇低眉忧茧单”是蚕妇因为这场风雨而担心蚕茧的收成,不是“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理趣的能力。
    “田父高歌待收获”“蚕妇低眉忧茧单”,农夫喜笑颜开,满怀期望地等待着收取这丰收的硕果;望着在风雨声中畏寒簇拥在一起的蚕宝宝,蚕妇紧锁眉头,忧心如焚,唯恐因此结不出好茧,茧花不发,白辛苦一场。面对同一场雨,田父高兴而蚕妇忧愁埋怨。可见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
    “人生多求复多怨”,人生追求的越多,产生的怨恨也越多。因此人生不能欲望太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
    多求不仅体现在因人而异方面,就是在同一个人身上,要求也经常会因时而异。假如这场春雨早下一个月,则农夫与蚕妇的喜忧怕就正好相反。农谚“三月干到沟底白,青草变成麦”,此时下雨,不利于小麦分蘖发棵,直接影响到夏收的质量,相反,这场及时雨却能滋润桑树多产桑叶,无异于为春茧的丰收递上了一张保单。所以立场不同,态度不同。同一场雨,不同的人立场不同也许要求不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天公的难处(体会他人的难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时光迅速流逝,表现屈原担心自己无法为楚国尽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后萧条之景。
    【答案】(1)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是央视出品的又一档文化类节目,节目采用“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创新呈现”的模式,从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揭秘一代宗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人们纷纷表示:节目形质兼美,不愧是一场“文化盛宴”。
    当然,___A___,与主创团队守正创新的理念密不可分。
    首先,有效输出知识,___B___。节目组建了一个高“文化浓度”的探访团,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探究文脉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到八大家在诗词、散文方面的卓越才华,还可以从八大家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知识。
    其次,___C___,是文化节目“化”之锁钥。节目运用多种创新的表现形式,如影视片段、现场表演、嘉宾访谈等;同时融入第一视角,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宗师的人生细节。
    ①作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新支点,②使《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着力赓续中华文脉,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它不仅让文化认知的途径更加多元,⑤不断增长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⑥还为全社会继承、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A节目能获得好评(成功) B是文化节目“文”之基础(宝库) C拓宽输出途径/创新输出方式
    19.第②句,去掉“使”;第⑤句,修改为“不断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此句承接上文,应该是分析《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这档节目“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的原因,可直接用“节目”作主语,将上段内容概述为“获得好评”,可填:节目能获得好评(成功)。
    B此句与“是文化节目‘化’之锁钥”形成照应,句式应为“是文化节目‘文’之……”;第三段内容讲的是探访团带领观众探访文化知识,这是“文”的基础,可填:是文化节目“文”之基础(宝库)。
    C此句与“有效输出知识”形成照应,句式也应一致;内容上,后面说的是“运用多种创新的表现形式”,这是在想办法更多更好地输出知识,可填:拓宽输出途径/创新输出方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第②句,联系第①句,句子表述为“作为……使……”可知,主语残缺,应去掉“使”;
    第⑤句,“增长……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搭配不当,修改为“不断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而进行的工作。
    巴黎政治大学已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外国专家表示ChatGPT将增加虚假信息出现的风险;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阻止学生用AI写作业。ChatGPT面世仅2个月,就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人们很难想象出下一代的人工智能交互产品能够发展并影响人类到何种地步。可以预见的是,“真实的人”在未来社会中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
    因此,每每有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面世,人们都会想要从伦理、法律等多重角度审视。从宏观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必要约束,已经在人类社会取得共识。这正说明,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有望保持平衡是因为人类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并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段中的“成长”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航天员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B.常言说“作文如做人”,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
    C.扮游击队长的演员挥枪一指,“叭”的一声,那伪兵就倒地而死,爬着钻进了后幕。
    D.如果一篇文章,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
    21.第二段中加点词“防止”“阻止”能不能互换位置?请阐述理由。
    22.第三段画横线的语句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A
    21.不能互换。①“防止”是指预防和制止某些情况或事情发生,与上句的“禁止”配合使用,能突显出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学术欺诈和剽窃”连用,表意更精准。②“阻止”则是不让事情进行,指不让学生用AI写作业,承接上句“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的做法,语意联系更为紧密。
    22.人类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所以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有望保持平衡。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合的能力。
    A项和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引用。
    C.表强调。
    D.表反讽。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首先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能不能互换。
    ①“防止”是指预防和制止某些情况或事情发生;结合语境,“防止”的宾语是“学术欺诈和剽窃”,而“学术欺诈和剽窃”只能“防”,而无法完全“禁止”;此外,联系上句“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可知,“禁止”使用“一切基于AI的工具”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学术欺诈和剽窃”,“防止”与“禁止”配合使用,能突显出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学术欺诈和剽窃”连用,表意更精准。
    ②“阻止”则是不让事情进行;结合语境,阻止的宾语是“学生用AI写作业”;承接上句“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的做法,推出DetectGPT不是“防止”而是不让学生使用AI写作业,语意联系更为紧密。
    由此可知,二者不能互换。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这个长句可知,宾语部分由“并”连接了两个原因,导致宾语较长,可将这两个原因独立出来成为分句,改成:人类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
    再把结果句独立出来,前面加上表结果“所以”,放在原因句后面,即:所以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有望保持平衡。
    整理答案为:人类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所以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有望保持平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元旦,《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说:世界越是让人目眩神迷,我们越要抱朴守一,在沧海桑田中守护内心。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借助2024年元旦《南方周末》杂志的新年献词,引发我们思考,在这个纷繁复杂,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应该如何坚守初心。这句话中,材料特意指出当下“目眩神迷”的属性,这意味着当面临令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定的情境或诱惑时,我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左右,感到困惑和迷茫。而在当下这个风云剧变的时代,我们面临的这一机遇与挑战可能更甚。由此,材料引出“抱朴守一”这一应对态度。在这里,“抱朴守一”是一种道家的思想,强调保持本心、纯朴和纯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这句话告诫我们越是在外界的诱惑和干扰面前,越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和价值观,不被外界所动摇。那么,如何做到“抱朴守一”,坚守住自己的本心和价值观呢?材料进一步给出指导,即“在沧海桑田中守护方寸安宁”。这其中,“沧海桑田”是指世事变化无常、瞬息万变。而“守护方寸安宁”意味着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护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是非常珍贵的。它提醒我们要在外部环境的动荡和变化中,寻找并守护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因此,写作时,可以先表达中心观点,即我们要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稳定的态度,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然后,针对如何找到真我、坚守自我这一点展开分析,如可指出可做到超越固有的世俗理念,坚守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理想与原则,遵从内心、坚守本心。在此过程中,可考虑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对比“坚守自我”和“随波逐流”的区别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也可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如可用袁隆平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立志学农、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立志当村官等事例进行论证,说明他们都是不顾他人世俗眼光,坚持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大义而活的人。最后归结全篇,呼吁青年在世事繁杂中要认清自己的内心,坚定理想,活出与众不同的“真我”。
    项目
    内容
    舞台说明(环境、动作)
    对话设计
    “张瘸子,你这是菜刀剃头——与众不同哦。”
    “忘带钱了,您看……下回一起给嘛。”
    旁白(人物介绍)
    项目
    内容
    舞台说明
    (环境、动作)
    环境:店外细雨蒙蒙;店内坐满食客
    动作:张瘸子在忙碌
    旁白(人物介绍)
    张瘸子手艺好(做的抄手风味独特/生意红火)
    他仁义善良老实憨厚,勤劳能干

    相关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