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模拟卷06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吉林省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模拟卷06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 )
A.反光镜上B.目镜上
C.物镜上D.玻片标本上
【答案】C
【分析】(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仍没有动,那么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C正确。
2.下图是用萌发的种子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 )
A.吸收氧气B.放出二氧化碳C.释放出能量D.合成有机物
【答案】B
【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中是用萌发的种子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常见自然现象中水是往低处流的,而植物体内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往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答案】D
【分析】本题是考查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当中去时,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此外蒸腾作用还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D符合题意。
故选D。
4.以下选项,不能体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的是( )
A.爬行动物卵外有壳——有利于保护卵
B.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C.肺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肺的换气
D.人体心脏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至肺
【答案】D
【分析】对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详解】A.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卵外有卵壳保护,防止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B不符合题意。
C.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C不符合题意。
D.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左心室的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波卡西堆肥法”是一种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将厨余垃圾与一种活菌制剂(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发酵丝状菌、放线菌等功能各异的80多种微生物组成)混合,可发酵分解为液体肥料。关于乳酸菌、酵母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能促进厨余垃圾中的能量循环 B.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产生新个体
C.乳酸菌通过复制产生新个体 D.它们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答案】B
【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2)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可进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继续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4)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乳酸菌、酵母菌能够把厨余垃圾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参与物质循环,A错误。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出芽产生新个体,B正确。
C.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C错误。
D.酵母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6.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描述全错的是( )
(1)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2)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3)反射过程中,神经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4)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是简单反射.
A.(1) (2)B.(2) (3)C.(1) (4) D. (3) (4)
【答案】B
【详解】(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该图具有反射弧的5部分,正确;(2)图中的反射弧的结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错误;(3)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错误。(4)由上可知,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正确。可见,叙述中正确的有:(1)(4);错误的有(2)(3)。故选B。
7.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手术将一只雄性大鼠和一只雌性大鼠连接在一起,产生“连体鼠”,通过血液交换给雄性大鼠一个雌性微环境,然后进行子宫移植,再将体外受精后形成的胚胎移植到雄鼠的子宫内,最终雄鼠通过剖腹产成功分娩出幼崽。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雌性微环境实际上是为雄鼠提供必要的雌性激素
B.实验中的胚胎移植其实和“试管婴儿”方式很相仿
C.移植的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D.该生殖方式类似于“多利羊”的诞生
【答案】D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详解】A.雄鼠体内雌性激素量比不上雌鼠。雌性微环境实际上是为雄鼠提供必要的雌性激素,故A正确。
B.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实验中的胚胎移植其实和“试管婴儿”方式很相仿,故B正确。
C.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移植的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故C正确。
D.“多利羊”运用的是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而题意中的生殖方式涉及到体外受精,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选D。
8.我们的家乡地处华北平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适合在华北平原地区生活的植被是( )
A.草原B.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答案】D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草原分布半干旱气候条件的地区,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株都很高大。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详解】A.草原分布半干旱气候条件的地区,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
C.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
D.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我们的家乡地处华北平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适合在华北平原地区生活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观察如图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
A.①B.④C.⑥D.⑦
【答案】B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但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⑦大肠。
【详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④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正确。
10.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
A.水蒸气、氨、甲烷等B.水蒸气、氧气、氮气等
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D.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答案】A
【分析】原始地球火山喷发频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与现在的空气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原始地球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氢气、甲烷、硫化氢等,A正确;BDC,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因此,BCD不正确.故选A
11.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B.患病的老人属于易感人群
C.接种甲流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健康的人外出戴口罩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A
【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故A正确。
B.患病的老人属于传染源,故B错误。
C.接种甲流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错误。
D.健康的人外出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D错误。
故选A。
12.桃花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花瓣B.雄蕊C.花萼D.雄蕊和雌蕊
【答案】D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因为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详解】一朵完整花的结构:花药(内有花粉)、花丝、花瓣(组成花冠)、萼片(组成花萼)、柱头、花柱、花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花托,其中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下图是人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⑥
B.⑤为DNA,每条DNA上含有一个⑥
C.在人的体细胞中,④是成单存在的
D.②的不同细胞中,④的数目不同
【答案】A
【分析】①为人体、②为体细胞、③为细胞核、④为染色体、⑤为DNA、⑥基因。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A.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⑥基因,正确。
B. ⑤为DNA,每条DNA上含有多个⑥基因,错误。
C. 在人的体细胞中,④染色体是成双存在的,错误。
D.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目保持一定,如正常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即不同的②体细胞中,④染色体的数目相同,错误。
故选A。
14.夹竹桃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答案】C
【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
【详解】阳光是从上往下照射的,若叶片相互遮挡,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因此树木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地接受阳光照射,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选C。
15.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 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毁坏了鬼针草 B.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
C.人不会对鬼针草产生作用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动植物园B.建立基因库C.建立自然保护区D.建立种质库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将人的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使大肠杆菌成为生产人胰岛素的“工厂”。该工程应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克隆B.组织培养C.转基因D.器官移植
【答案】C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
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技术手段。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详解】A.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A错误。
B.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技术手段,B错误。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将人的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属于转基因技术,C正确。
D.器官移植,就是将另一个人身上的健康器官取出来,移植到病人的身体上的手术,D错误。
故选C。
18.李清照《如梦令》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绿”和“红”分别形容叶和花,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
A.液泡和叶绿体B.线粒体和液泡C.叶绿体和细胞质D.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液泡中主要含有花青素等。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绿”形容叶,这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的原因;“红”形容花,这是由于花瓣细胞中含有液泡,液泡含有花青素的原因,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能使草履虫在水中运动的主要结构是( )
A.表膜B.纤毛C.口沟D.食物泡
【答案】B
【详解】表膜是草履虫用于呼吸的结构,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食物通过口沟进入细胞内,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吸收。
20.下列现象不能作为变异实例的是( )
A.一个人的视力由正常变成近视 B.奶牛产奶量高,畜用牛产奶量低
C.玉米的粒色有白色、黄色还有紫色 D.双眼皮的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答案】A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详解】A.人的视力由正常变成近视是眼睛的生理性变化,不属于变异,A符合题意。
B.奶牛产奶量高,畜用牛产奶量低,体现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玉米的粒色有白色、黄色还有紫色,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属于变异,C不符合题意。
D.双眼皮的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属于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Ⅰ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道大题,共30分。
2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B、C、D表示系统,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中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
(2)B系统中的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作用是 。
(3)C系统中的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当心室 时,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的整个过程要靠 (填字母)系统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5)饭后一定时间内,人体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部分调节过程如下:血糖浓度升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胰岛→胰岛素→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此实例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肠液、胰液 (2)保证呼吸道内气体顺畅通过 (3)收缩 (4)B、C、D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解析】(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其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
(2)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B、C、D表示系统,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从图可以看出: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吸收,④表示排尿。
【详解】(1)A系统为消化系统,参与的消化液有口腔中的唾液,在小肠中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胰液和肠液,淀粉在整个消化道中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
(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B是呼吸系统,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3)C是循环系统,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通过血液运送,所以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的整个过程要靠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系统和D泌尿系统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完成的。
(5)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2.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鸡卵的外面有坚固的② ,保护胚胎并防止卵内的水分蒸发。
(2)鸡卵受精后。能发育成雏鸡的主要部分是[ ] ,里面含有细胞核。
(3)⑥是 ,可以提供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的是 。
【答案】(1)卵壳 (2)⑤胚盘 (3)卵黄 (4)卵白
【分析】如图鸟卵的结构:
对照两图比较得知:①卵壳膜、②卵壳、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
【详解】(1)②卵壳有保护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
(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⑤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3)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卵白可以给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
23.下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它们都能制造有机物。
(2)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短期内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答案】(1)水草、浮萍、水绵
(2)减少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太阳能/光能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详解】(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此生态系统中,水草、浮萍、水绵,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
(2)大鱼会以小鱼为食。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短期内池塘中小鱼将会因被大鱼吃了而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大鱼会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小鱼又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上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产者也一样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4.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治疗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本品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小明和同学们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结果如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 (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说明胰液能消化蛋白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
(2)上述实验水浴的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
(3)除温度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蛋白质在小肠中的消化? (填序号)
①胰液的分泌量②进食量③小肠蠕动情况 ④肠液的分泌量
(4)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服用该药物时,一般采用温水送服的方法而不能嚼碎,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在 能初步被分解,影响药物疗效。
【答案】(1)1号和2号 温度会影响胰液对蛋白质的消耗作用 (2)模拟人体的体温 (3)①②③④ (4)胃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详解】(1)比较1、2两支试管,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温度会影响胰液对蛋白质的消耗作用。
(2)消化酶发挥最好效果的温度是与人体的温度相同的,即37℃左右(模拟人体温度),消化能力最强.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
(3)上述实验中探究了温度影响蛋白质的消化,除此还有:①胰液的分泌量,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消化量;②进食量的多少,影响蛋白质是否能消化完;③小肠蠕动情况,属于物理消化,影响蛋白质的消化;④肠液的分泌量,肠液中有蛋白酶,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因此①②③④均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4)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因此蛋白质在胃里能初步被分解,影响药物疗效。
25.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图是以玉米为例的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从图中所示的甲 开始的。
(2)植物细胞经过b过程形成丙l~丙4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b过程为 。
(3)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丙2所属组织的功能是 。
(4)若丁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小明在玉米粒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变蓝色的部分是 。
(5)戊植株结出的玉米出现籽粒空瘪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受精卵 (20细胞分化 (3)输导 (4)胚乳 (5)开花时期传粉不足
【详解】由图可知,[a]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乙表示细胞数量的增加,[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甲表示植物细胞,丙表示植物的主要四种组织。
解答:
(1)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植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长大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图中[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
(3)由图可知:丙1属于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丙2属于输导组织,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丙3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分裂增生能力;丙4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4)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子叶只有一片,胚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在玉米的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胚乳。
(5)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玉米果穗上常出现缺少籽粒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
故答案为
(1). 受精卵 (2). 细胞分化 (3). 输导 (4). 胚乳 (5). 开花时期传粉不足
26.专家提醒,当前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预防流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打喷嚏、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尽可能减少与禽畜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的禽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请阅读材料后回答:
(1)H7N9病毒由 外壳和内部的 构成的。
(2)如果市场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立刻关闭了“活禽动物交易市场”,并把该市场内的鸡全部宰杀后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采取的这些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作 ,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免疫。
【答案】(1)蛋白质 遗传物质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分析】(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H7N9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属于传染源,鸡全部扑杀后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采取的这些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消灭相应的病毒。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处理方法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100℃
现象: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清
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卷05-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临考满分模拟卷(南通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进入青春期的男生长出了胡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卷06-[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临考满分模拟卷(广东省卷)(解析版),共26页。
这是一份[生物]内蒙古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模拟卷06(解析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