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Zn-65 Cu-64
一、选择题
1. 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花香四溢;④百炼成钢;⑤沙里淘金;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②③④B. ④⑤C. ①③④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死灰复燃是指可燃物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③花香四溢:花香四溢的过程中,花香分子不断地向四周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百炼成钢:炼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不断地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钢,百炼成钢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沙中含有金,沙里淘金只是把金从沙子中分离出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2. 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如图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禁止吸烟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可回收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B. 燃烧烟花爆竹
C.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D. 汽车排出的尾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所以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爆炸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到液体试剂B. 氧气验满
C. 块状固体加入试管D. 量9.5mL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状固体药品,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 mL的液体,10 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 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点睛】集气瓶口有要收集的气体,称为集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带火星的木条要放在瓶口。
5.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为保护水资源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硬水是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加肥皂水,易起浮渣儿的是硬水,有很多泡沫的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A正确;
B、化肥和农药在农业上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正确;
D、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就是爱护水资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6.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蒸馏水、氮气B. 混合物:稀有气体、冰水混合物
C. 单质:氧气、空气D. 氧化物: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蒸馏水中只含有水,氮气中只含氮气,均属于纯净物,该选项分类正确;
B、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C、单质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氧气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 蔗糖B. 氯化钠C. 氧气D. 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下列方框内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其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生产生活常识,分析各项中的因果关系,可用排除法,只要发现其中之一不正确,就可否定该项。
【详解】A、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它是难溶于水的,所以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错误;B、大理石雕塑被腐蚀,不是温室效应所致,是酸雨造成的,错误;C、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正确;D、碳酸钾是钾肥,不是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及其以上元素的化肥,错误。故选C。
9. “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52:46
B. 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g
C.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单宁酸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故A错误;
B、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52+16×46=1700,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B错误;
C、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单宁酸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10. 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H3SbO4B. HSbO3C. SbO2D. Sb2O3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因此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故选D。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是
A. Fe + O2Fe2O3B. H2O2H2 + O2
C. 2Mg + O22MgOD. 2Fe +3H2SO4=Fe2(SO4)3 +3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对如图相关问题的解释或推测错误的是
A. 图①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
B. 图②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图③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氧气不充足
D. 图④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是因为滤纸碎片的着火点高于乒乓球碎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可燃物充分燃烧,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头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是因为滤纸碎片的着火点高于乒乓球碎片,温度没有达到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在通电条件下,甲酸与氧气的反应微观图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由此实验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B.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错误;
B、由②可知,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HCOOH与O2在铂催化剂和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4. 将30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变为44 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30%B. 40%C. 50%D. 60%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30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气体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为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二、填空题
15. 用给定的化合价的6种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可溶性酸_______,难溶性碱_______,水溶液呈蓝色的盐_______,单质_______,氮的氧化物_______。
【答案】①. HNO3 ②. Cu(OH)2 ③. Cu(NO3)2 ④. N2 ⑤. N2O5
【解析】
【详解】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属于酸,可溶于水,其化学式为:HNO3;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氢氧化铜属于碱,难溶于水,其化学式为:Cu(OH)2;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铜属于盐,水溶液呈蓝色,其化学式为:Cu(NO3)2;(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为0的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氮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的氮的氧化物为:N2O5。
16.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成功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水处理、二氧化碳去除等子系统。
(1)发送飞船的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一条即可)。
(2)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来自循环水电解制氧系统。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在水处理系统中,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__性。
(4)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Ⅰ.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_____;反应过程中______元素的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
Ⅱ.结合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分析该转化的优点_________。
【答案】(1)无污染、热值高等
(2)2H2O2H2↑+O2↑
(3)吸附
(4)①. CO2+4H2CH4+2H2O ②. 11:2 ③. H或氢 ④. 能使物质循环使用(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是等质量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 2 倍多);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可分解水制取氢气),资源不受限制;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小问2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小问3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4详解】
Ⅰ.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 CO2、乙为 H2、丙为CH4 、丁为H2O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2+16×2):(1×8)=11:2;由 4H2+CO2CH4+2H2O 可知,碳元素、氧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存在状态没有发生了改变,氢元素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
Ⅱ.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中,航天员呼吸所需氧气来自循环水电解制氧系统,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气转化水和甲烷,其优点是能使物质循环使用。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不同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不同。
(2)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__。
(3)一个OH-含有_________个电子。
(4)写出7、8、13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
(5)已知溴元素(Br)和氯元素(C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Br2和Cl2的化学性质理论上应该_________(“相似”或“不相似”),已知Br2+H2O═HBr+HBrO,则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门捷列夫 (3)10 (4)Al(NO3)3
(5)①. 相似 ②. Cl2+H2O=HCl+HClO
【解析】
【小问1详解】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即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故填写: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小问2详解】
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故填写:门捷列夫。
【小问3详解】
1个氧原子带有8个电子,1个氢原子带有1个电子,因为还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电子数是8+1+1=10,故填写:10。
【小问4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7,8,13号元素分别是氮元素、氧元素、铝元素,形成化合物是硝酸铝,其化学式是Al(NO3)3,故填写:Al(NO3)3。
【小问5详解】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可知,Br2是由溴气分子构成,溴分子是由溴原子构成,Cl2是由氯气分子构成,氯分子是由氯原子构成,溴气和氯气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写:相似;
由题干可知,溴气和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次溴酸,溴气和氯气化学性质相似,因此,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填写:Cl2+H2O=HCl+HClO。
18. “嫦娥四号”探测到月慢中含橄榄石(主要成分Mg2SiO4),Mg2SiO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镁原子(核电荷数为1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答案】①. +4 ②. 2
【解析】
【详解】Mg2SiO4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2×(+2)+x+4×(-2)=0,x=+4;镁的核电荷数是12,则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分三个电子层,分别是2、8、2的排布结构,即镁原子(核电荷数为1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填:+4;2。
19.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1)参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反应后D的质量x为________g。
【答案】(1)①. AD ②. BC
(2)9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了,故A是反应物;反应后B的质量增加了,B是生成物;反应后C的质量增加了,C是生成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D的质量为4 g+10 g+1 g+21 g-0 g-12 g-15 g=9 g,反应后D的质量减少,则D是反应物;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AD,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BC;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反应后D的质量x为9 g。
20. 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生成乙和丙,丁高温分解生成乙和戊,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可以发生反应)。物质乙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物质丙和物质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物质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答案】①. CO2 ②. ③. 作补钙剂(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推出甲为甲烷,甲完全燃烧生成乙和丙,乙能转化为丙,可推出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丁高温分解生成乙和戊,乙能与丁相互转化,戊能与丙反应,可推出丁为碳酸钙,则戊为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由分析可知,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物质丙和物质戊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丁为碳酸钙,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作补钙剂。
三、解答题
2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_________.
(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_.
【答案】①. 分子之间有间隔 ②.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微粒的性质。
(1)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2)固体碘和碘蒸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22.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写出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各写一例)。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Fe(NO3)2三种物质。为了从废液中回收金属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他们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试回答: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滤液C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
【答案】①. H2SO4 ②. 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解析】
【分析】根据滤液D中只有一种盐是硫酸亚铁,可以分析出Y是硫酸,B是银,所以固体A就是铁和银,所以X就是铁,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验证即可。
【详解】滤液D中只有一种盐是硫酸亚铁,可以分析出Y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故填写:H2SO4;
B是银,所以固体A就是铁和银,所以X就是铁,过量的铁是为了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铁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亚铁,和硝酸锌不反应,因此利用C中含有硫酸锌和硫酸亚铁,过量的硫酸是为了将铁全部反应完,故填写: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24. 实验室现有如下实验用品:氯酸钾、稀盐酸、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带铁夹的铁架台、升降台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并按要求填写相应空白:
(1)写出b、c的仪器名称,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能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制取一瓶该气体需要的仪器标号有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实验中会观察到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体积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压强___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冒出。
(4)若要制取能提供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写化学式),还需提供一种药品,其作用是作___________。
【答案】(1)①. 锥形瓶 ②. 长颈漏斗
(2)①. 二氧化碳或CO2 ②. bcehi ③.
(3)①. 增大 ②. 增大
(4)①. O2 ②. 催化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c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锥形瓶;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由题干所给的药品和装置可知,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能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制取一瓶二氧化碳需要的上述仪器标号有bcehi,选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其反应为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二氧化碳(或CO2);bcehi;。
【小问3详解】
若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实验中会观察到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增大,从而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冒出;故填:增大;增大。
【小问4详解】
由题干提供的药品中含有氯酸钾,可知可以制取能提供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因为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需要催化剂二氧化锰,所以提供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其作用是作催化作用;故填:O2;催化作用。
四、综合应用题
25.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航天中应用广泛。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_____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_____(填化学式)。
(3)等质量的铜、铁、铝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
(4)某同学们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以下几种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B. 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C. 锌片、铜片、硝酸银溶液
D. 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
(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微型装置如图所示。A处V形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_____。
(6)黄铜是铜锌合金,常用于制造机器、电器的零部件。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 g该黄铜样品加入10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2 g,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1)延展 (2)Al2O3
(3)铝、铁、铜 (4)C
(5)①.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导管口放燃着的酒精灯
(6)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则
则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金能锤成极薄的薄片,说明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
【小问3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Cu>Fe>Al,故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其原子数量为铝、铁、铜。
【小问4详解】
A、铜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但能与硝酸银反应,则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该方案可行;
B、锌能与硫酸铜反应,但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则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该方案可行;
C、锌、铜均能与硝酸银反应,则说明银的活动性最弱,但不能比较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该方案不可行;
D、锌能与硫酸反应,但铜不能与硫酸反应,且铜能与硝酸银反应,则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该方案可行
故选C。
【小问5详解】
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则需要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则可在导管口放燃着的酒精灯或用气球收集排气口的尾气等。
【小问6详解】
见答案。
A.安全常识
安装燃气热水器﹣﹣定要配有烟道
预防煤气中毒﹣﹣室内放一盆水
劣质装饰材料﹣﹣甲醛等超标致室内污染
B.环保常识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深埋丢弃废旧电池﹣﹣造成水土污染
大理石雕塑被腐蚀﹣﹣温室效应所致
C.健康常识
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
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生产常识
氮气﹣﹣可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K2CO3﹣﹣可作复合肥料
油罐车尾铁链﹣﹣防静电引燃油料
+2
+1
+5
-2
0
+2
Cu
H
N
O
N
Ba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