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展开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第3节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12章第3节的内容,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实验方法供教学中选择,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教学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其余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理清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的思维线索。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掌握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且已经从电路的内,外电阻来分析电路的意识。
能力基础:对电学实验接触比较少,对电路的分析能力较弱。
思维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处理问题的思维。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形成对实验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体验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方法,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原理,进一步感受电源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
2.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3.尝试进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
活动二:问题导入
既然能n加油量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那么在实际中会出现能源危机吗?
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
评价学生回答情况。
评价学生是否有对新课题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实验思路
1.测E和r的实验方法:U-I法
2.测E和r的实验方法:I-R法
3.测E和r的实验方法:U-R
引导学生分析画出电路图
学生认真思考并画出电路图
评价学生画电路图能力
活动二:物理量的测量
测量E和r
如果用E= U + Ir 测E和r是否只需测量两组 U、I 数据,联立方程解得E 和 r 就行呢?采用方法2和3呢?
1、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2、思考可行的实验方法
1、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2、评价学生对电学实验的分析。
环节三:数据分析 进行实验
方法一:公式法 测量若干组数据,利用E=U+Ir 解方程
解方程组 E=U1+I1r
E=U1+I1r
可得
方法二:图象法
E= U + Ir 得:U =-rI + E
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k=-r b=E
(1)作图方法
(2)电源的电动势 E
思考:直线与I轴交点是不是短路电流?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电源的内阻 r
①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出 U = 0 时的短路电流。根据 求出电源的内阻 r。
②由k=-r通过求解 U-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 r,即 求出电源的内阻
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实验器材:待测旧电池一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导线若干,开关一只,铅笔,坐标纸。
2.实验电路
3.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的一端。
(2)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从电流表有明显读数开始,记录一组电流表、电压表读数。
(3)同方法,依次记录多组U、I值。(4)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
(5)利用公式法和图像法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4.实验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U/V
1.45
1.40
1.30
1.25
1.20
1.10
电流I/A
0.060
0.120
0.240
0.260
0.360
0.480
5.实验数据处理
,E=1.50V,电源内阻
6.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把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以防止出现烧坏电流表的事故。
(2)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
(3) 读数要快,读完后立即切断电源。
(4)作U-I图像时,要尽量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5)作U-I图像时,如果出现某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就表明这组数据的偶然误差较大,可将该点舍去。
(6)纵坐标可不从零开始,直线的斜率等于电源内阻,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取两较远点
(7)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等于电源电动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等于短路电流7.误差分析
把图中的R和电流表看成外电路,则电压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压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知识拓展
电流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流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
E测=E r测=r+RA>r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适宜测大内阻电源。
提出问题:如何减小误差
重点讲解图像法
3.思考:直线与I轴交点是不是短路电流?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电路图连接
提问学生实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6.图象与纵坐标轴的交点代表什么?图像斜率代表什么?
1.认真思考。
(若学生完成情况较好,鼓励学生像全班同学讲解)
认真思考整体方法和细节
3.由于U轴的起点不为0,故直线与I轴交点不是短路电流而是U=1.20V时的电流。
6.学生思考回答
1、评价学生的思路情况。
2、评价学生听老师讲解情况。
评价图像法解题思路
评价学生数形结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1.求电源的电动势 E,电源的内阻 r
①公式法 ②图像法
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
2.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1、展示思维导图
2、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小组讨论,发言总结本节课得失
1、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环节五:作业设计
教材 练习与应用
第1、3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批改练习。
按要求完成练习。
从完成情况和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环节六:主板书设计
一、实验思路 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U-I法:E=U+Ir 1.实验器材
2.I-R法:E=IR+Ir 2.实验电路
3. U-R法: 3.实验步骤
二、物理量的测量 4.实验数据
应该进行多次测量U、I 数据 5. 实验数据处理
三、数据分析
方法一:公式法
方法二:图象法
教学反思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机械波4 波的干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32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章 机械波4 波的干涉教案及反思</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 引入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 波的描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319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波的描述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波的图像,波长,波的图像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4 单摆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31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单摆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 引入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