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322817/0-17305460415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6322817/0-17305460415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2019人教版)全国适用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体分子运动特点,分子速率分布,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1.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课 型
新授课 eq \\ac(□,√)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高二年级()班
授课时间
202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是选择性必修第3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要求为: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知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能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为:要求学生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例如通过了解某种气体分子在一定的温度下速率分布的情况,体会尽管每个分子的速率有大有小,但从大量分子的整体来说,分子的速率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的。这种大量分子的整体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学生要知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学生应该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要知道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与温度有关,能解释为什么分子的平均动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要求学生能从微观角度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也能从宏观角度应用力学知识和统计的观点分析气体压强的大小。这里不要求学生推导气体压强的表达式。本节教学重点是气体分子运动特点;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压强的产生和影响因素;教教学难点是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和影响因素。
学习者
分析
从知识层面,学生在数学课上已学习统计规律内容,知道单个事件的随机性和大量事件表现出统计规律。学生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重要意义,从宏观量计算微观量,教学中可让学生估算标准状态下分子的间距,利用分子间作用力图像建立分子运动模型。学生初中学习过压强的定义,也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这为学生从微观上解释压强的产生奠定知识基础。高二学生仍依赖于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气体分子的运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视性,帮助学生建立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物理图像。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统计规律”。
2.学生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分子速率按照一定规律分布。
3.学生能用气体分子运动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知道气体压强与温度、分子数密度的关系。
4.学生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特征——“中间多、两头少”,了解温度变化,分子运动速率变化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等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
创设情景,用道尔顿板给学生做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情景中可能遇到的疑问。
活动二:
师生总结出随机事件和统计规律的概念。
分两步:
1.先用一小部分小钢珠放入实验装置让学生看现象;
2.再把大量的钢珠全部倒入伽尔顿板。
3.提问:什么事随机事件与统计规律?
观察
好奇
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
回答
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
问题1-1: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Vml=22.4L,气体分子中心间距是多少?和分子大小相比有何特点?
问题1-2:考虑分子间距和分子大小,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建立怎样的物理模型合适?
教师活动:播放气体分子在容器内运动的仿真模拟动画。
问题1-3:气体分子的运动有哪些特点?你能尝试进行总结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数值计算得到分子间距是分子大小的10倍,学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距离图像认识到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不发生碰撞时可以忽略不计。运用动画仿真实验让学生直观看到分子运动特点——向各个方向运动,两次碰撞间速度不变,建构分子运动的理想物理模型。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①分子本身的线度比起分子间的距离小得多忽略不计,分子视为质点
②除碰撞瞬间外,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计.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作自由的匀速直线运动
③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④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相等(各向同性)
活动二: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理解
气体分子始终不停地运动,分子的运动方向和速率不同。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遵循统计规律,最先由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得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表格图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2-1:不同速率区间,分子数相同吗?分子速率分布有何特征?
问题2-2:将0℃和100℃各速率区间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百分比相加,结果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2-3:温度升高,低速分子数如何变化?高速分子数如何变化?
问题2-4: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加吗?
问题2-5:是否运动速度存在超过光速的分子?
问题2-6:温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归纳总结:
1)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遵循统计规律,速率很小和速率很大的分子占比较小,即“两头小、中间大”
2)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增大。速率较小的分子占比减小,速率较大的分子数增多。
3)温度与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相联系,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对于单个分子,温度没有意义。
活动三:探究气体压强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动画演示仿真实验——气体的性质。介绍仿真实验界面和功能。增加气体分子数、升高或降低温度,通过压力表显示压强变化情况。
实验1:用打气筒向容器中充入一个气体分子,气体分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容器壁碰撞后,速度方向变化,速率大小不变。
实验2:向容器充入大量气体分子,压力表示数增大,在某个值上下略有波动。
实验3:对容器加热,压力表示数增大。
问题3-1:为什么分子与器壁碰撞后速率不变?请用碰撞的知识解释。
问题3-2:气体压强的产生原理是什么?
问题3-3: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与这些因素有何关系?
1.课件展示:
问题1-1: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Vml=22.4L,气体分子中心间距是多少?和分子大小相比有何特点?
问题1-2:考虑分子间距和分子大小,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建立怎样的物理模型合适?
播放气体分子在容器内运动的仿真模拟动画。
问题1-3:气体分子的运动有哪些特点?你能尝试进行总结吗?
讲授分析
提问:
问题2-1:不同速率区间,分子数相同吗?分子速率分布有何特征?
问题2-2:将0℃和100℃各速率区间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百分比相加,结果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2-3:温度升高,低速分子数如何变化?高速分子数如何变化?
问题2-4: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加吗?
问题2-5:是否运动速度存在超过光速的分子?
问题2-6:温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播放视频
提问:
问题3-1:为什么分子与器壁碰撞后速率不变?请用碰撞的知识解释。
问题3-2:气体压强的产生原理是什么?
问题3-3: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与这些因素有何关系?
3.讲授分析。
1.独立思考
2.计算
3.观看视频
4.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或观点
5.听老师讲授
1.独立思考
2.计算
3.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或观点
4.听老师讲授
看书
独立思考
3.分享自己的观点
4.听老师讲授
1.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回答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回答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环节三:课堂小结
对本知识进行小结
提问: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习了哪些物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
让学生起来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学生知识概括能力进行评价。
环节四:课后练习与作业
教材P13 1、2、3
完成本节同步练习
主板书设计
1.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一、气体分子运动特点
二、分子速率分布
1.“两头小、中间大”
2.温度升高,热运动平均速率增大
3.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三、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 液体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4 固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4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内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