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共17道题 满分30分 生物学和地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身体呈辐射对称B. 体表有角质层C. 有口无肛门D. 背腹扁平
【答案】C
【分析】(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详解】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因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是仅次于疟疾世界第二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属于( )
A. 两栖类B. 鱼类C. 线形动物D. 软体动物
【答案】D
【分析】(1)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2)软体动物柔软身体的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详解】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钉螺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属于软体动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中唱道:“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蜗牛的运动器官是( )
A. 足B. 贝壳C. 出水口D. 肌肉
【答案】A
【分析】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详解】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鱼类大家族内最近发生了一系列失窃事件,于是鲨鱼、带鱼、鱿鱼、比目鱼等一起来开会,讨论谁是混进家族的“内奸”,你认为是( )
A. 鲨鱼B. 带鱼C. 鱿鱼D. 比目鱼
【答案】C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鲨鱼、带鱼、比目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思茅半叶趾虎是新发现的物种,栖息于墙缝、岩缝,四肢细弱,体表覆盖小粒鳞或瓦状鳞,趾间无蹼,产卵。该动物属于( )
A. 两栖动物B. 爬行动物C. 鸟类D. 哺乳动物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胸肌发达,心脏四腔,体温恒定等。
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胸肌发达,心脏四腔,体温恒定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思茅半叶趾虎生活在陆地上,四肢细弱,体表覆盖小粒鳞或瓦状鳞,趾间无蹼,产卵,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属于爬行动物,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⑥体温不恒定
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⑤⑥D. ①④⑤⑥
【答案】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②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③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
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作用,适于陆地生活,错误。
⑤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都离开了水,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⑥体温不恒定不是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错误。
因此①②④⑤均是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对红嘴鸥适应飞行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
B. 体内有许多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 胸肌发达—提供充足动力
D. 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体重
【答案】B
【分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直肠很短;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A.红嘴鸥身体流线型,能减少飞行阻力,适于空中飞行,故A正确。
B.红嘴鸥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B错误。
C.红嘴鸥龙骨突地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故C正确。
D.直肠短,随时排便,可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故D正确。
故选B。
8. 判断蝙蝠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鸟,最主要依据是( )
A. 用肺呼吸B. 心脏四腔C. 体温恒定D. 胎生、哺乳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其中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详解】A.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类都能用肺呼吸,因此,用肺呼吸不能作为判断蝙蝠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的最主要依据,故A错误。
B.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心脏都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因此,心脏四腔不能作为判断蝙蝠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的最主要依据,故B错误。
C.鸟类和哺乳动物都能保持恒定的体温,都属于恒温动物,因此,体温恒定不能作为判断蝙蝠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的最主要依据,故C错误。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蝙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是判断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故D正确。
故选:D。
9. 下列有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蛔虫身体分节,身体分节使其运动灵活
B. 家鸽有坚硬角质喙,与飞行相适应
C. 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D.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是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A错误。
B.与飞行相适应: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而家鸽坚硬的角质喙,有利于取食,B错误。
C.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正确。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但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是节肢动物,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各组动物与其运动方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藏羚羊——奔跑B. 蝙蝠——飞行
C. 海龟——行走D. 蜗牛——爬行
【答案】C
【分析】动物的种类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也千差万别。包括奔跑、爬行、行走、跳跃、飞行、游泳等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详解】A.藏羚羊是哺乳动物,具有四肢,能够奔跑,A正确。
B.蝙蝠的前肢特化成翼手,与身体侧面、后肢以及尾之间连成一个薄而柔韧的翼膜,借助翼膜蝙蝠可实现飞行,B正确。
C.海龟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能够爬行或游泳,C错误。
D.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线形动物中的华枝睾吸虫危害人体健康
B. 蛭的唾液中有蛭素,蛋白含量很高,可做鱼的饵料
C. 果蝇属于环节动物,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D. 蟾蜍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答案】D
【分析】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是人类生产活动中重要的原料来源,许多轻工业原料来源于动物,如哺乳动物的毛皮是制裘或鞣革的原料。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详解】A.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可寄生于人体和多种动物肝胆管内,导致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和炎性反应。慢性感染者可出现肝胆管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实质萎缩,甚至肝硬化。华支睾吸虫是扁形动物,A错误。
B.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以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一般不用蛭做鱼的饵料,B错误。
C.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中药蟾酥是从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功效,D正确。
故选D。
12.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骨的两端连接着同一块骨骼肌,本身不运动
B. 运动仅需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即可完成
C. ②④都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使关节牢固
D. 运动时,至少由两组骨骼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答案】D
【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 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详解】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的两端连接着不同的骨骼肌,A错误。
B.运动除了需骨、关节、肌肉配合外,还需要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此外运动消耗的能量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B错误。
C.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④关节软骨减轻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灵活,与关节牢固无关,C错误。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运动时,至少由两组骨骼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内填序号,______上填文字)
13. 下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动物,观察下图中的动物,回答相关问题:
(1)水螅结构简单,水螅吃进的食物在______内消化,涡虫的身体呈______对称,有明显的背腹之分。
(2)蛔虫是常见的寄生虫。蛔虫的消化管十分简单;体表有______,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体内有发达的______器官,这些特点都与蛔虫的寄生生活相______。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摸到了蚯蚓的______,与______配合完成运动。
(4)河蚌身体外面的贝壳是由______的分泌物形成的,珍珠的形成也与此相关。
【答案】(1)①. 消化腔 ②. 两侧##左右
(2)①. 角质层 ②. 生殖 ③. 适应
(3)①. 刚毛 ②. 肌肉
(4)外套膜
【分析】(1)水螅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体壁有两个胚层,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因此,水螅结构简单,水螅吃进的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有明显的背腹之分。
(2)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生殖器官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因此蛔虫是常见的寄生虫。蛔虫的消化管十分简单;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体内有发达的生殖器官,这些特点都与蛔虫的寄生生活相适应。
(3)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是典型的环节动物。因此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摸到了蚯蚓的刚毛,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4)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在淡水中生活,体表有贝壳,有外套膜,它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运动器官是斧足。因此河蚌身体外面的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珍珠的形成也与此相关。
14. 如图是同学们认识的几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体表保护身体的“盔甲”是______,该结构还能______,使蝗虫能够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它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其基本特征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______。
(2)B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______覆盖,可以保护和减少水中的阻力。
(3)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_(填字母)。
(4)D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最发达的肌肉是______,有助完成飞行。
(5)E的体表被毛,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
【答案】(1)①. 外骨骼 ②.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③. 翅
(2)鳞片 (3)A
(4)胸肌 (5)胎生哺乳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鸟类,E兔子是哺乳动物。
(1)A蝗虫属于昆虫,蝗虫体表的外骨骼是其独特的“盔甲”,这种结构不仅为蝗虫提供了保护,使其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还起到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重要作用。这对于蝗虫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至关重要。蝗虫作为一种昆虫,具有昆虫的基本特征。首先,它有一对触角,这是昆虫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其次,蝗虫有三对足,这些足使其能够在陆地上自由移动。最后,蝗虫一般有两对翅,这些翅使其能够飞行,进一步扩大了其生活范围。
(2)B是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可以保护和减少水中的阻力。
(3)A蝗虫体内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鱼类、C青蛙、D鸟类、E兔子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4)D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5)E兔子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15. 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下列四种动物均在其中。
(1)野生虎纹蛙常生活于稻田、沟渠、池塘、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______呼吸,因此可生活于陆地,也可在水中游泳。
(2)豺性凶猛胆大,食物主要有鹿、麝、山羊等动物,有时亦袭击水牛。牙齿是它们摄食和杀敌武器,符合豺的牙齿特征的是图______(填字母)。
(3)棱皮龟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体表覆盖着______,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
(4)猎隼具有许多特征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用肺呼吸,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5)图中的四种生物中,从繁殖方式分析,后代的成活率最高的动物是______。
(6)恒定的体温能够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图中四种生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
【答案】(1)肺和皮肤
(2)B (3)角质的甲
(4)气囊 (5)豹
(6)豹、猎隼
【分析】(1) 野生虎纹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可生活于陆地,也可在水中游泳,野生虎纹蛙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2)因为豺属于哺乳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有犬齿,利于撕咬食物,所以符合豺的牙齿特征的是图B。
(3)棱皮龟属于爬行动物,它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甲,可以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4)猎隼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
(5)图中的四种生物野生虎纹蛙、棱皮龟、猎隼的繁殖方式为卵生;豺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豺属于哺乳动物,猎隼属于鸟类,它们的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16. 2024年巴黎运动会,赛场上的“莎头”组合用灵动的步伐和迅猛的击球,总是能让对手应接不暇,运动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请据图回答:
(1)图一是人体运动系统的概念图,其中A是______;C是______;肌腹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
(2)如图二是运动员屈腿运动的示意图,当屈腿时,腘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就会牵动骨绕______活动。如图三所示,屈腿时,膝关节中的①、④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 ]______,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运动员在训练中易出现膝关节损伤,可注射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润滑关节,该液体起到了图三关节中[ ]______分泌液体类似的作用。
(4)运动主要受______系统的协调控制,所需能量来自肌细胞的______作用。
【答案】(1)①. 骨 ②. 肌腱 ③. 肌肉
(2)①. 收缩 ②. 关节 ③. ⑤关节软骨
(3)②关节囊 (4)①. 神经 ②. 呼吸
【分析】图中A是骨,B是肌肉(骨骼肌),C是肌腱;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因此A是骨,B是骨骼肌,C是肌腱。肌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图二是人体屈腿运动的示意图,当屈腿时,腘肌收缩,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如图三所示,屈腿时,膝关节中的①关节头、④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在关节的结构中,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有少量滑液。这些滑液是由关节囊的内表面分泌出来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从而保护关节并使其能够灵活运动。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往往易出现膝关节损伤,可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起到了②关节囊分泌液体类似的作用。
(4)人体的运动不仅靠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的呼吸作用,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17. 硼砂是一种含硼化合物,是某些清洁剂和杀虫剂的成分,科研人员利用斑马鱼研究硼砂对生物的影响。
(1)斑马鱼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其主要部位是______,内有丰富的______,有利于气体交换。
(2)为研究硼砂对斑马鱼心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收集的240条健康幼鱼均分成四组,将第1组组幼鱼放置于______中,其他三组幼鱼分别置于用养殖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硼砂溶液中。从第48小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幼鱼的心率,并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3)实验中每组取60条幼鱼的目的是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结论硼砂对斑马鱼心率有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在研究范围内浓度越大,时间越长对心率的这种作用越明显。
【答案】(1)①. 鳃 ②. 鳃丝 ③. 毛细血管
(2)不含硼砂的养殖水##清水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抑制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斑马鱼是鱼类,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 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硼砂对斑马鱼心率的影响”,据题干可知实验的变量是硼砂溶液的浓度,第1组和其它组除了硼砂溶液的浓度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科研人员将第1组幼鱼放置于不含硼砂的养殖水(清水)中,其他三组幼鱼分别放置于用养殖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硼砂溶液中。
(3)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中每组取60条幼鱼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实验结论得出必须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围绕做出的假设来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研究范围内随着硼砂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心率的平均值在下降,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硼砂对斑马鱼心率有抑制作用,且在研究范围内浓度越大,时间越长对心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生物][期中]辽宁省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辽宁省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培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培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培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pdf、辽宁省沈阳市培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