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八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糖类和脂质是人体所需的两种重要营养素,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和脂质都含有C、H、O元素,都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细胞中的脂质和糖类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程度相同
C. 构成多糖的单糖因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功能不同
D. 固醇类物质可参与细胞构成,又可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
【答案】D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并非糖类和 脂质都能提供能量,例如糖类中的纤 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 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有在糖 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
C、多糖大多都是以葡萄糖作为单体合成的,多糖不同是由单糖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决定的,与顺序无关,C错误;
D、固醇分为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性激素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D正确。
故选D。
2. 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一样。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过程中,其相对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 癌变细胞产生的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
C.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D. 受伤的细胞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C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细胞生长过程,细胞体积变大,相对表面积会减小,物质交换效率会降低,A错误;
B、癌变细胞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使其在组织问容易分散和转移,B错误;
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细胞衰老过程中,染 色质收缩会导致其中的 DNA 分子解旋困难而影响转录进而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C正确;
D、受伤的细胞死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细胞的衰老死亡是主动的死亡,属于细 胞的凋亡,D错误。
故选C。
3. 外泌体是活细胞衍生的一种囊泡状结构,可以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多囊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其中内容物被水解酶降解,也可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外泌体(如下图所示)。图中V-ATPase是溶酶体膜上的蛋白复合物,可作为质子泵维持溶酶体正常的pH。受体细胞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外泌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泌体的形成和受体细胞识别外泌体的过程均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 抑制V-ATPase的功能,内环境中的外泌体可能会增加
C. 若外泌体应用于疾病治疗,可能会成为理想的大分子药物载体
D. 若micrRNA能与靶细胞内相应的mRNA结合,则会影响相应基因的翻译
【答案】A
【分析】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而细胞膜具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载体蛋白,这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详解】A、外泌体形成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受体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外泌体,这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并没有体现膜的流动性,A错误;
B、V-ATPase是溶酶体膜上的蛋白复合物,作为质子泵维持溶酶体正常的pH,多囊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其中内容物被水解酶降解,多囊体也可与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形成外泌体,当抑制V-ATPase的功能,多囊体与溶酶体融合减少,释放到细胞膜外的增多,外泌体将增多,B正确;
C、受体细胞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外泌体,且外泌体能够运输大分子物质,若外泌体应用于疾病治疗,可能会成为理想的大分子药物载体,C正确;
D、若 micrRNA 能与靶细胞内相应的 mRNA 结合,则会导致mRNA作为翻译模板的功能丧失,影响相应基因的翻译,D正确。
故选A。
4. 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生物学实验的重要保障,是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小桶中放置的小球数量必须相同
B. 检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时,培养时间要适当延长
C. 用吸管将酵母菌培养液加到盖有盖玻片的计数板上后立即放到载物台计数
D.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便于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阳光
【答案】B
【分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详解】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小桶中放置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同,只要每个小桶内不同颜色的小球数量相同即可,A错误;
B、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B正确;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稍待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可以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中央,C错误;
D、生态缸模拟生态系统,其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外界输入,故为保证制作的生态缸长时间维持稳定应将其放置于室内光线良好的地方,不需要给生态缸提供充足的空气,D错误。
故选B。
5. 重叠基因在病毒DNA、原核生物DNA、线粒体DNA中较为普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重叠基因中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链不可能相同
B. 重叠基因的编码区中可能存在多个起始密码子
C. 基因重叠可使有限的DNA序列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
D. 同一段DNA最终形成多种蛋白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C
【分析】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的不同可读框,编码不同的蛋白质。基因重叠可以通过较短的 DNA序列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有效利用了DNA 的遗传信息量,提高了碱基的利用率,可以节约碱基。
【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重叠基因中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A错误;
B、起始密码子存 在于 mRNA 中,而非基因的编码区,B错误;
C、基因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 共用一段 DNA 序列,因此基因重叠可使有限的 DNA序列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C正确;
D、蛋白质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翻译进行的,同一段 DNA 最终形成多种蛋白质是因为转录形成的RNA不同,D错误。
故选C。
6.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与黏连复合蛋白(REC8和RAD21L)相关,见右图。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黏连复合蛋白被分离酶(separase,一种蛋白水解酶)水解后,相应染色体才能正常分离,使细胞分裂继续进行。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REC8蛋白和RAD21L蛋白水解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I后期
B. 能够催化相应黏连复合蛋白水解的分离酶在发挥作用前可能处于非活跃状态
C. 据图和题干信息推测,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合成RAD21L蛋白
D. REC8蛋白的存在不利于染色体着丝粒的粘附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REC8蛋白是用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RAD21L蛋白用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
【详解】A、由图可知REC8蛋白是用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RAD21L蛋白用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而姐妹单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A正确;
B、能够催化相应黏连复合蛋白水解的分离酶在发挥作用前不能破坏对应的蛋白质,因此其处于非活跃状态,B正确;
C、RAD21L蛋白用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正确;
D、REC8蛋白的存在可以将姐妹染色单体黏连,有利于染色体着丝粒的粘附,D错误。
故选D。
7.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依次经过培养→离心→搅拌→检测等步骤
B. 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32P标记和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C. 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
D. 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
【答案】B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依次经过培养一搅拌一离心一检测等步骤,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需要先用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对菌体进行标记,然后用带32P标记的噬菌体 去侵染不带32P的大肠杆菌,B正确;
C、搅拌的目的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若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保温时间 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出带放射性的子代菌体,C错误;
D、因只有亲代菌体的DNA被 32P标记,利用的是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脱氣核苷酸,所以新菌体中只有部分含 32P, 这不能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了亲代的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B。
8. 尿毒症是指肾脏功能衰竭。患者因内环境中积累较多代谢废物而表现出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患者需要通过透析进行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体、激素、尿素、血浆蛋白均是内环境成分
B. 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
C. 透析液的化学成分应该与人体血浆相似,而理化性质可以不同
D. 若尿毒症患者水盐平衡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中钠离子大量流失,则产生的醛固酮会减少
【答案】A
【分析】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详解】A、抗体、激素、尿素、血浆蛋白均是血浆的成分,是内环境成分,A正确;
B、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可以进入血浆,B错误;
C、透析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应该与人体血浆相似,这样才能保证经透析后的血液能仍能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活,C错误;
D、若尿毒症患者水盐平衡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中钠离子大量流失,则产生的醛固酮会增多,因为醛固酮能起促进钠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A。
9. 城市周边的草莓园,能使人们体验摘草莓的乐趣,品尝到新鲜的草莓,也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下图表示草莓果实发育和成熟各阶段不同植物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果实膨大期额外喷洒大量的外源生长素可以大幅度提高草莓产量
B. 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草莓果实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但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
C. 在果实发育的后期脱落酸的含量最高,说明脱落酸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衰老
D. 由图分析可知,草莓果实发育受多种激素调控,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答案】A
【分析】(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作用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芽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3)乙烯合成部位:植物各个部位,作用:①促进果实成熟②促进开花③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4)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③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
(5)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气孔关闭③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④维持种子休眠。
【详解】A、生长素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喷洒大量的外源生长素可能会导致浓度过高,反而会降低草莓产量,A错误;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两者促进草莓果实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但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B正确;
C、由图可知,在果实发育的后期脱落酸的含量最高,说明脱落酸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衰老,C正确;
D、由图分析可知,草莓果实发育受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多种激素调控,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D正确。
故选A。
10. 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二是随着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产中可依据种群密度效应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密度
B. “自疏”通过直接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
C. 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 自疏现象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一般来说,种群密度越大,自疏现象越明显
【答案】D
【分析】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种群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根据此原则可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密度,A正确;
B、自疏现象是随着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现象,“自疏”通过直接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B正确;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此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而种群中个体的最大重量也是一定的,C正确;
D、自疏现象是随着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D。
11. 据《汜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十根,令周回瓮,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某农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关于两个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瓜田中的薤、瓜、豆等全部植物和动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瓜田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C. 板栗和茶树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垂直结构
D. 两个生态系统通过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提高了经济效应
【答案】B
【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生物群落包含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除了动物和植物,还有细菌等,A错误;
B、瓜田立体农业通过间种和套种,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B正确;
C、板栗和茶树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可以体现群落结构的垂直结构,C错误;
D、两个生态系统通过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提高了经济效应,D错误。
故选B。
12. 面包、酸奶、腐乳的制作等离不开传统发酵技术;啤酒、味精乃至胰岛素等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比传统发酵生产要复杂的多,需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适宜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称作发酵
B. 生物消毒法是指利用生物或其代谢物除去环境中部分微生物的方法
C. 青贮饲料中添加酵母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
D. 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
【答案】C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发酵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A正确;
B、生物消毒法是消毒方法的一中,是指利用生物或其代谢物除去环境中部分微生物的方法,B正确;
C、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C错误;
D、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动物细胞呼吸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非糖物质代谢所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进一步形成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②发生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B. 过程①生成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C.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D. 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答案】C
【分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其意义如下:1、细胞呼吸为生物体提供能量;2、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例如:细胞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详解】A、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A错误;
B、过程①生成的氨基酸能够在体内合成,是非必需氨基酸,B错误;
C、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例如:细胞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C正确;
D、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D错误。
故选C。
14. 人体心脏和肾上腺所受神经支配的方式如图所示。当动脉血压降低时,神经中枢接受压力感受器的信息,通过通路A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心肌和血管
B. 图中所示支配心脏和肾上腺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会受意识支配
C. 该调节过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
D.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均需与受体结合
【答案】A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图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心肌,血管不是,A错误;
B、图中所示支配心脏和肾上腺的传出神经为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会不受意识支配,B错误;
C、该调节过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是神经细胞分泌的,属于神经递质,C正确;
D、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都是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均需与受体结合,D正确。
故选AB。
15. 生物科技工作者利用DNA测序技术和红外线成像技术,在我国秦岭地区对大熊猫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等进行多维度调查,通过获取大熊猫的毛发或其粪便中脱落的肠道细胞并借助上述技术手段,获得了关于大熊猫的宝贵遗传学资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依据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不同,通过基因测序可大体估算该地区大熊猫的数量
B. 若上皮细胞某特定基因未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则可判断该基因发生了甲基化
C. 肠道细胞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 一段时间内统计某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判断该时间段大熊猫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ACD
【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依据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不同,通过基因测序根据不同的序列,可大体估算该地区大熊猫的数量,A正确;
B、若上皮细胞某特定基因未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可能该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
C、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CD。
16.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他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如图表示细胞工程操作的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获得单个细胞A和B通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来处理
B. 如果该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C. 如果该图表示抗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②过程中涉及选择培养、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D. 如果该图表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①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
【答案】BCD
【分析】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组织中细胞通过细胞壁连接在一起,因 此可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组织获得单个植物细胞,A错误;
B、植物体细胞杂交 技术的意义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B正确;
C、单克隆抗体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两次筛选以最终获得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涉及到选择培养、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C正确;
D、如图表示克隆羊过程,表示动物细胞核移植,前期需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后期需要进行核移植,D正确。
故选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7.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应对干旱、高温等不良环境的机制。交叉适应性是指植物在经历某种环境胁迫后,能够提高对另一种环境胁迫抗性的现象。某农科院开展实验探究干旱预处理后水稻应对高温胁迫的机制,以期为水稻抗逆研究提供新思路。实验处理与结果如表:
注:PEG-6000溶液可模拟干旱胁迫
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高温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再用不添加PEG-6000的营养液恢复培养至正常,最后营养液中不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38℃/25℃,培养3天。
(2)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该法根据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物质的含量。据此推测实验设定的波长主要为________光的波长。除此之外,还可用纸层析法通过比较______粗略判断叶绿素含量。
(3)实验结果显示单一________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更大,依据是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干旱预处理提高了水稻的耐热性,推测调节机制可能是:①干旱预处理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升高,_______,以缓解高温对细胞的伤害。②干旱预处理后______(答出一点即可),以保持适应高温胁迫的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1)营养液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为30℃/25℃,培养3天
(2)①. 红 ②. 滤纸条上色素带宽度
(3)①. 高温 ②. 单一高温组的净光合速率比单一干旱组低
(4)①. 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 ②. 减弱了高温对水稻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光能利用率提高(或减弱了高温对气孔导度的抑制作用,CO2吸收量增加)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干旱预处理后水稻响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因变量是水稻幼苗的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干旱-高温组的实验处理应当先干旱处理,再高温处理,并与单一处理的组保持条件一致。因此营养液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为30℃/25℃,培养3天,再用不添加PEG-6000的营养液恢复培养至正常,最后营养液中不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38℃/25℃,培养3天。
【小问2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需要测定红光的吸收。纸层析法判断叶绿素的含量,通过比较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宽度粗略判断。
【小问3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一高温组的净光合速率比单一干旱组低,因此单一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更大。
【小问4详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可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缓解高温对细胞的伤害。由表格数据可知,干旱预处理后减弱了高温对水稻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光能利用率提高;减弱了高温对气孔导度的抑制作用,CO2吸收量增加,以保持适应高温胁迫的光合作用强度。
18.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果蝇的生活史短,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大约为10~12天,成虫存活大约15天;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为:XX、XXY(雌性),XY、XYY(雄性),XO(雄性不育),XXX、YO和YY均致死,其中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雌果蝇中,XY联会的概率远低于XX联会。已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乙为两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长翅个体,除标明外,其他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
(2)♀白眼(XXY)×♂红眼(XY),白眼个体在减数分裂时,Xd和Xd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时期),推测其子代情况应为______。
(3)已知♂甲×♀黑身残翅,F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则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配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
(4)已知♀乙×♂黑身残翅,F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4:4:1,乙个体发生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5)生物兴趣小组多次重复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雌雄个体皆为正常二倍体)杂交实验,F1雌性皆为红眼,雄性皆为白眼,偶然间发现F1雌性中出现一只白眼。小组成员猜测有以下三种可能:D基因所在染色体出现了缺失;出现了性反转;出现了基因突变。请你用最简单的实验进行判断:_______。若结果表现为______,则为基因突变导致。
【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
(2)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②. 大多数为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少数为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
(3)甲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两种比例相等配子,说明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2/5
(5)①. 取该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体观察 ②. X染色体形态相同且结构正常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小问1详解】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
【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知,XXY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XY联会的概率远低于XX联会,两条联会的染色体分离时,另外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则在减数分裂时,Xd和Xd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分离时。
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dXdY,由于XY联会的概率远低于XX联会,因此产生的雌配子,大多数为Xd和XdY,少部分为XdXd、Y;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DY,产生的雄配子为XD和Y。两者结合可知,子代大多数为红眼雌果蝇(XDXdY、XDXd)和白眼雄果蝇(XdY、XdYY),少数为红眼雄果蝇和(XDY)白眼雌果蝇(XdXdY)。
【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甲、乙为两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长翅个体,组别2中♂甲×♀黑身残翅F1表型及比例为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知甲基因型为AaBb产生两种类型配子Ab:aB=1:1,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4详解】♀乙×♂黑身残翅,F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4:4:1,可知乙基因型为AaBb产生四种类型配子AB:Ab:aB:ab=1:4:4:1,这说明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了互换,假设乙个体发生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为x,则未交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为1-x,产生配子时x/4AB、x/4Ab、x/4 aB、x/4ab,(1-x)/2Ab、(1-x)/2 aB,合并后AB:Ab:aB:ab=x:(2-x):(2-x):x==1:4:4:1,可求出x=2/5。
【小问5详解】判断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简单的实验是取该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体观察。若X染色体形态相同且结构正常,则为基因突变导致。
19. 糖皮质激素(GC)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固醇类激素,正常机体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回答下列问题:
(1)GC能不断合成,但内环境中GC的含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答出两条);推测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大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
(2)器官移植时,使用适量GC________(“有利于”、“不利于”)提高成功率。GC提高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原因可能是_____。
(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_____等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填除题中涉及的信息分子之外的两个即可)
【答案】(1)①. 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激素释放减少;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 ②. 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2)①. 有利于 ②. 肾上腺素能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而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使肾上腺素更好发挥作用
(3)乙酰胆碱、干扰素等(或神经递质、细胞因子)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
【小问1详解】GC属于激素,GC能不断合成,但内环境中GC的含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激素释放减少;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分级调节过程,推测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大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因是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小问2详解】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故使用适量GC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有利于提高成功率;GC提高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原因可能是肾上腺素能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而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使肾上腺素更好发挥作用。
【小问3详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乙酰胆碱、干扰素等(或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20. 湘赣交界处有条河,在江西境内叫萍水河,在湖南叫作渌水,为了加大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共筑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2019年,两省签署了《湘赣边区域河长制合作协议》。为此萍乡地区在萍水河及其支流附近建立了多个湿地公园,河水被引入湿地公园,经过生态净化池和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又重新回流到河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河流生态治理从单一的水质治理转变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______,从而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河流长治久清。河流生态治理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干扰强度,其原因是_____。
(2)湿地公园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观光、旅游等方面的设计,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繁殖季节,湿地中的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这就是鸟类中的“戏飞”求偶现象,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3)将河水引入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人工湿地,可以强化生态缓冲带净化水质的作用。治理前期需增加水体透明度,其目的是________。后期维护管理中还需通过人工收割沉水植物控制其密度,以达到更佳的净水效果,其依据有______。
【答案】(1)①. 结构和功能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①. 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②. 促进种群的繁衍
(3)①. 增强水体中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 ②. 在较低的种群密度下,沉水植物增长速率较快,能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无机盐;防止枯枝落叶被分解后再次污染水体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小问1详解】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河流长治久清,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故河流生态治理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干扰强度。
【小问2详解】观光、旅游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求偶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促进种群的繁衍的作用。
【小问3详解】治理前期需增加水体透明度,目的是增强水体中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因为在较低的种群密度下,沉水植物增长速率较快,能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无机盐;防止枯枝落叶被分解后再次污染水体,因此后期要人工收割沉水植物控制其密度。
2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能引起幼畜发生急性严重腹泻,其直接致病因子为肠毒素,包括热不稳定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两种。LT由两类功能性亚单位(LTA、LTB)组成,其中LTB具有免疫原性;ST包括ST1、ST2两个亚型,均为小分子多肽,免疫原性弱,构建ST1基因与LTB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使其表达的ST1具有免疫原性,为研制抗毒素疫苗做好上游工作。下图是利用重组PCR技术构建LTB-ST1融合基因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过程中,子链延伸需要在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该酶需要被_______(填离子)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
(2)据图分析,设计引物时,引物A与引物C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原因是_______;LTB基因和ST1基因能融合的关键是引物B和引物C需满足_______条件,从而才能实现将两个基因融合在一起。
(3)杂交链延伸生成LTB-ST1融合基因的过程中,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引物。在图中标出杂交链两条母链的3′端和5′端,_______。
【答案】(1)①.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②. Mg2+
(2)①. 引物A和引物C若能互补会发生配对,从而会减弱引物与目的基因的结合 ②. 引物B和引物C部分碱基能互补配对
(3)①. 不需要 ②.
【分析】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
【小问1详解】PCR过程中,子链延伸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该酶需要被Mg2+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为了获得LTB-ST1融合基因,利用引物B和引物C的互补片段将两个基因进行连接。因此引物A与引物C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防止两者配对,减弱引物与目的基因的结合;而引物B和引物C部分碱基能互补配对从而才能实现将两个基因融合在一起。
【小问3详解】杂交链延伸生成LTB-ST1融合基因的过程中,是对已经获得的目的链L、S的延伸,不需要添加引物。根据引物B、C可知,图中白色区域为引物的3'端,标注如下:
组别
实验处理
渗透压调节物质含量
光合参数
可溶性糖mg·g-1
可溶性蛋白mg
·g-1
脯氨酸mg
·g-1
净光合速率uml·
(m2·s)-1
气孔导度ml·
(m2·s)-1
相对叶绿素含量
正常对照组
营养液中不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为30℃/25℃,培养3天
1.9
0.26
0.1
18.42℃
0.53
37.99
单一干旱组
营养液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为30℃/25℃,培养3天
2.8
0.45
0.2
16.13
0.39
38.99
单一高温组
营养液中不添加PEG-6000,昼夜温度为38℃/25℃,培养3天
2.8
0.42
0.2
16.06
0.40
37.47
干旱-高温组
?
4.2
0.55
0.3
16.53
0.42
39.41
江西省新八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新八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江西省新八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江西省新八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二模)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二模)生物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