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螳螂、蝉、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正确。
B.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故B错误。
C.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故C错误。
D.破壳而出的幼鳄,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故D错误。
故选A。
2.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同学为探究栽培番茄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在校园温室大棚中栽培番茄。以下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大棚中没有雨水冲淋,要合理施肥和灌溉
B. 杂草会影响番茄生长,要清除杂草
C. 可以人工控制条件,无需考虑种植密度
D. 设计表格,记录番茄株高等信息
【答案】C
【分析】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大棚中没有雨水冲淋,需要合理施肥(肥料没有雨水的稀释等)和灌溉以优化土壤,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利用植物的生长,A正确。
B.杂草会与栽培植物争夺水分、养料等,影响植物生长,要清除杂草,B正确。
C.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促进所有的叶片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C错误。
D.设计表格,记录番茄株高等信息,可以及时监控番茄生长状况,及时为番茄提供缺少的营养物质以及生长条件,D正确。
故选C。
3. 粪金龟(蜣螂)通常以动物粪便为食。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这种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生产者、消费者B. 消费者、分解者
C. 生产者、生产者D. 分解者、生产者
【答案】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指植物,其次包括一些细菌和蓝藻。消费者就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异养有机体,如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如粪金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
故选B。
4. 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C.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故选C。
5.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倍受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生物圈
B. 包括人在内所有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C. 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D. 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详解】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
B.在生物圈中,包括人在内所有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故B正确。
C.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故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所以它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D错误。
故选D。
6. 红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将视野左侧微藻A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正确的操作是( )
A. 向上移动装片B. 向下移动装片
C. 向右移动装片D. 向左移动装片
【答案】D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图中微藻A物像在视野中央的左侧,如将其移动到中央,则物像在视野中需要向右移动,而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向左移动装片,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液泡⑦线粒体
A. ①⑥B. ①⑤⑥
C. ②③④D. ②③④⑦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⑤叶绿体、⑥液泡,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最深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质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详解】植物细胞中,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有保护和我控制物质的进出生物作用;细胞质缓缓的流动可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菠菜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发热。完成这两种能量转化的结构分别是( )
A. 细胞核、液泡B. 叶绿体,线粒体
C. 细胞质、线粒体D. 叶绿体、细胞膜
【答案】B
【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都有双层膜、基质和基粒,都含DNA。
【详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多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此可知,菠菜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发热。完成这两种能量转化的结构分别是叶绿体、线粒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警察在破案过程中,提取指纹是常用方法之一。决定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叶绿体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详解】A.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故A错误。
B.细胞质不断地流动,它的流动,加快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故B错误。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故C正确。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过程是细胞分裂
B. b过程是细胞分化
C. 丁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
D. 戊的结构层次属于系统
【答案】D
【分析】图中:甲表示植物细胞,乙表示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丙表示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丁是叶,戊是植物体;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c表示组织形器官,d表示器官形成植物体。因此,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可见,a过程是细胞分裂,A正确。
B.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b过程是细胞分化,B正确。
C.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可见,丁是叶,结构层次属于器官,C正确。
D.戊的结构层次属于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D。
12. 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 筛管与茎
B. 口腔上皮细胞与唾液腺
C 西瓜果实与西瓜子
D. 心脏与血液
【答案】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器官: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详解】A.筛管属于输导组织,茎属于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唾液腺属于器官,B不符合题意。
C.西瓜是果实,西瓜籽是种子,它们都属于器官,C符合题意。
D.心脏属于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小张同学在草履虫的培养液中添加少许绿色的螺旋藻粉,几分钟后吸取一些草履虫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其体内多了一些绿色结构,这种结构最可能是( )
A. 叶绿体B. 食物泡C. 液泡D. 伸缩泡
【答案】B
【分析】(1)叶绿体: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起来。
(2)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3)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
(4)伸缩泡及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
【详解】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和液泡,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食物被慢慢消化吸收,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少许绿色的螺旋藻粉,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体内多了一些绿色结构,结合分析可知,这种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蕨类植物具有( )
A. 保护组织B. 营养组织
C. 机械组织D. 输导组织
【答案】D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只有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无输导组织,因此不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植株长的矮小,适应陆地的能力差。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如图是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菜豆是单子叶植物
B. 完整的胚由①②④组成
C. 将来发育成叶的结构是图中的③
D. ⑤可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D
【分析】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
【详解】A.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叶脉多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叶脉多为网状脉。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为网状脉,直根系,属于双子叶植物,故A错误。
B.完整地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④胚芽、⑤子叶组成,故B错误。
C.将来发育成叶的结构是图中的④胚芽,故C错误。
D.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图中⑤子叶,故D正确。
故选D。
16. 农业生产上,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的种子数量越多越好
B. 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良种
C. 要随机取样,抽样检测
D. 温度略低于最适宜温度
【答案】C
【分析】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并随机取样本。
【详解】A.用的种子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抽取的样本个数要适宜,故A错误。
B.要随机取样,而不是挑选个大的良种,故B错误。
C.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行随机取样,故C正确。
D.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不能略低于最适宜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7. 园林工人移栽树木,采用了以下措施,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①傍晚移栽②剪除部分枝叶③带土坨移栽
A. 措施①可减少蒸腾作用
B. 措施②可带动茎内的水上升至叶
C. 措施③可保护幼根和根毛
D. 措施①和②都可减少蒸腾作用
【答案】B
【分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可以增加吸水的面积。
【详解】ABD.傍晚光照强度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因此措施①傍晚移栽和②剪除部分枝叶可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故AD正确,B错误。
C.措施③带土坨移栽可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移栽成活率,故C正确。
故选B。
18. 无土栽培(如图)是一种用培养液代替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液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和无机盐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
C. 定期向培养液中通气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D. 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可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答案】B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详解】A.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和无机盐,A正确。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错误。
C. 定期向培养液中通气有助于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C正确。
D. 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可扩大农业生产空间,D正确。
故选B。
19.如图甲是桃花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 花粉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C. ⑥内有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D. ③子房发育成图乙中的b种子
【答案】D
【分析】题图甲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花药,⑤花丝,⑥胚珠。
题图乙中,a果皮,b种子。
【详解】AB.植物开花后,④花药成熟,会散发许多微小的花粉。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AB正确。
C.卵细胞位于⑥胚珠内。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内,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C正确。
D.植物在完成传粉受精作用后,⑥胚珠就发育成b种子,子房壁发育成a果皮,③子房发育成果实,D错误。
故选D
20. 在社区植树节“认领一棵树”的活动中,某家庭认领了一棵树。为补充水和无机盐,该树被“挂吊瓶”。“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导管B. 筛管
C. 分生组织D. 机械组织
【答案】A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详解】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挂吊瓶”可以补充水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木质部中的导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1. 将开有白花的一根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最先变红的是树皮B. 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
C. 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D. 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答案】A
【分析】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有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木质部有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将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脉被染成红色,说明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故A错误。
22. 如图为蚕豆叶横切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①和④表皮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图中的②都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光合作用所需水分由图中的③供给
D. ②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②叶肉、③叶脉三部分。
表皮分为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
【详解】A.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合称表皮,其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②叶肉细胞中,靠近上表皮的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呈圆柱形,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因此,②都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由植物的根尖这个部位来吸收的,经根、茎、叶(主要是③叶脉)中的导管运到叶绿体,C正确。
D.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23. 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A.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B.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D.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详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有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的说法。
故选:D。
24. 将经过黑暗处理的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叶脉切断(如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没有变蓝,下半部变蓝,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阳光B. 水分
C. 叶绿体D. 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将经过黑暗处理的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叶脉切断,意味着水无法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片上半部。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没有变蓝,下半部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说明下半部成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上半部与下半部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详解】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形成有光无光的对照。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淀粉,遮光的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的合成,即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
26. 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产的葡萄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很旺盛,合成的有机物多
B. 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少
C.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减弱,积累的糖分多
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糖分多
【答案】C
【分析】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详解】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因此,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产的葡萄特别甜,主要原因是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减弱,积累的糖分多,故选C。
27. 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下面几种猜测合理的是( )
A. 鱼喜欢阳光B. 鱼要在水面觅食
C. 池水中含氧量较低D. 池塘表面水温较高
【答案】C
【分析】水中的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能够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但是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反而使水中氧气减少。
【详解】生长在的池塘中的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能增加池塘中的氧气,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到了黎明时分就是池水中氧气含量最少的时候,其中鱼为了能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只有浮头或跳出水面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了。所以在生长有较多植物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因此,“鱼浮头或跳出水面”是因为池水中含氧量降低,为了从空气中吸取氧气,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呼吸作用强弱一定相同
B 农田适时松土可促进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C. 贮藏水果时应该保持干燥,提高氧气浓度
D.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B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是不同的,故A错误。
B.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适时松土,能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故B正确。
C.贮藏水果时,要低温低氧,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保证品质新鲜,故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29. 夜晚,卧室内放置较多盆栽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 卧室内湿度增加
B. 卧室温度降低
C. 使卧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D. 卧室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
【详解】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把盆栽植物放在卧室内过夜,不仅会使植物与人竞争氧气,还会因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使室内空气变得浑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故选C。
30. 为了治理“脏、乱、差”,把树木砍掉,统一种植草坪,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木参差不齐影响市容B. 树木落叶影响卫生
C. 种草比种树便于管理D. 树木的作用不可替代不能砍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据此作答。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成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31. 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共82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如图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
(2)图中共有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
(3)蟹和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
(4)若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上图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
【答案】(1)分解者 (2)①. 4 ②.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
(3)竞争和捕食 (4)白鹭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水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所以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共有4条的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白鹭;水生植物→蟹→白鹭,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
(3)蟹以浮游动物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浮游动物和蟹均以水生植物为食,二者又是竞争关系。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上图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白鹭。
32. 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为:
①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②按步骤①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③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实验变量是___。
(2)丙同学的实验不是对照实验,原因是___。
(3)丁同学的实验变量是___;下图为丁同学的实验结果,根据该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
(4)若乙同学调整实验计划,在原来的实验装置基础上,进行变量处理,除丙同学研究的变量以外,可探究___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答出1点即可)。
【答案】(1)土壤湿度
(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具有光和土壤湿度两个变量,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不是对照实验
(3)①. 光 ②. 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4)温度(或空气)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唯一变量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验证唯一变量的作用。
(3)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比如,光照、温度、水等。
【详解】(1)甲同学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土壤的湿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则甲同学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其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
(2)丙同学的实验装置中,左面是无光和干土,而右面是有光和湿土,故丙同学的实验具有光照和土壤湿度两个变量,丙同学的实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丁同学的实验变量是光照,结合统计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4)若乙同学调整实验计划,在原来的实验装置基础上,进行变量处理,除丙同学研究的变量以外,可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3. 同学们选取番茄果实的果皮、果肉和其内的“筋络”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番茄果皮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载玻片的中间滴一滴___,然后撕取果皮置于其中展平。
(2)番茄果皮位于番茄果实的最外面,属于___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图___。
(3)番茄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如图___所示,其细胞饱满,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属于___组织。
【答案】(1)清水 (2)①. 保护 ②. 2
(3)①. 1 ②. 营养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图中1是营养组织、2是保护组织、3是输导组织。
【详解】(1)在制作番茄果皮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载玻片的中间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失水皱缩,但番茄细胞外有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不会因吸水而胀破)。
(2)番茄果皮位于番茄果实的最外面,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图2。
(3)番茄果肉细胞饱满,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贮存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在显微镜下如图1所示。
34. 为探究气孔的结构与功能,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片留有较长叶柄的菠菜叶,将叶片完全浸没在大烧杯的清水中,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向叶柄内注入空气,可以看到有___从下表皮冒出。
(2)为进一步解释上述现象,该同学制作了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如图2所示结构。图中②是指___细胞,用来表示气孔的序号是___。
(3)若在菠菜叶片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___无法从气孔进入叶片导致的。
(4)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气孔的功能是___的“窗口”。
【答案】(1)气泡 (2)①. 保卫 ②. ③
(3)二氧化碳##CO2
(4)气体交换
【分析】图2中,①是表皮细胞,②是保卫细胞,③是气孔。
【详解】(1)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1中,取一片留有较长叶柄的菠菜叶,将叶片完全浸没在大烧杯的清水中,用注射器向叶柄内注入空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从下表皮冒出,通常气孔处有气泡形成。该实验可以证明,叶片具有气孔。
(2)叶片的表皮是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形状不规则,相互嵌合。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控制气孔的开闭。可见,图2中,②是保卫细胞,③是气孔。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若在菠菜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从气孔进入叶片,导致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气孔的功能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5. 我国正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依赖绿色植物。如图中A、B分别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两种重要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在夜晚也能向空气中排出“碳”,是因为其通过图中过程B___释放二氧化碳。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中的线粒体里,在动物细胞中也能进行,其对生物的意义是___。
(2)大力植树造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如图过程A___,该过程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从而维持碳—氧平衡;该过程还能合成___,不仅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3)要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除大力植树造林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外,更要重视“减排”。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做法有___等(答出1点即可)。
【答案】(1)①. 呼吸作用 ②.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①. 光合作用 ②. 有机物
(3)减少车辆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或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等,合理即可)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据此可知图中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
【详解】(1)绿色植物在夜晚也能向空气中排出“碳”,是因为其通过图中所示过程B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在动物细胞中也能进行,其对生物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大力植树造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如图所示的A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这种过程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从而维持碳—氧平衡。该过程还能合成有机物,不仅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3)要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除大力植树造林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外,更要重视“减排”。们在生产生活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做法例如生活中少开车、用节能灯、大量植树造林、少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等行为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6.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土壤浸出液和温度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择3组培养皿,编为A、B、C,各放入随机抽取的100粒绿豆;
②A培养皿中加入土壤浸出液,B、C培养皿中加入清水。加入液体量均以半淹绿豆为限;
③将A、B培养皿放入25℃恒温箱,C培养皿放入冰箱内,每天观察并记录最终种子萌发数。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中加入的液体均只能半淹绿豆,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______,不利于萌发。
(2)要探究温度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组和C组进行对照实验。
(3)每组培养皿中用100粒绿豆做实验,而不是用1粒,为什么?_________
(4)从实验结果看,土壤浸出液对绿豆种子萌发____(有/无)影响。
(5)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浸出液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得更好,因为该液体中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___。
【答案】(1)充足的空气
(2)B (3)1粒有偶然性,误差大(意思对即可)
(4)无 (5)无机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实验中加入的液体均只能半淹绿豆,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充足的空气,不利于萌发。
(2)分析实验内容可知,B组和C组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所以要探究温度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B组和C组进行对照实验。
(3)每组培养皿中用100粒绿豆做实验,而不是用1粒的目的是避免实验可能出现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根据表格可知,土壤浸出液对绿豆种子萌发无影响。
(5)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所以一段时间后,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得更好。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活需要营养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生长和繁殖
D
破壳而出的幼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组别
A
B
C
种子数(粒)
100
100
100
加入的液体
土壤浸出液
清水
清水
温度(℃)
25°
25°
0°
萌发数(粒)
93
94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生物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