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秘密★考试结束前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机器人B. 钟乳石
C. 珊瑚礁D. 新冠病毒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礁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新冠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D。
2. 在“调查公园内的生物”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甲发现了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
B. 乙发现几株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来,准备带回学校问老师
C. 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记录中都没有,便将它删去
D. 丁拨开草丛,一只蚱蜢跳了出来蹦到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记录下来
【答案】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A.调查过程中对观测的对象要如实记录,甲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很恶心,就没有记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A错误。
B.对一些不易见到的植物要加以保护而不是将它们拔起带回学校去问老师,可以采取拍照的方式采集资料,故B错误。
C.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并做好记录,不能在调查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调查结果相比较而决定取舍;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于是将它删掉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故C错误。
D.丁同学如实记录了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生物,符合调查的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 树林底下好乘凉
C. 鸟类迁徙D.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答案】B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据此解答。
【详解】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林树底下好乘凉,是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树木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鸟类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4. 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 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 狐→鹰→食草虫→蚱蜢→草D.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答案】D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鹰吃蛇,箭头应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鹰与蛇的捕食关系反了,故A错误。
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蚱蜢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B错误。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应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故C错误。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5.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丙→甲
B. 甲可能是生产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C.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可能是分解者
D. 图中的生物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详解】A.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甲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丙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故A错误。
B.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图中甲可能是生产者,营养级最低,所以甲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故B正确。
C.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故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外,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的生物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故D错误。
故选B。
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在研究“响尾蛇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了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受伤的猎物的看法。这属于实验探究中( )的步骤。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
C. 收集相关信息D. 得出结论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A不符合题意。
B.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就是作出假设,因此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属于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
C.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可以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那么,视野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视野变暗
B. 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小,视野变暗
C.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变大,视野变亮
D. 细胞数目不变,细胞变大,视野变亮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视野越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变得越暗。因此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 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调换目镜和移动装片,都未将视野内的污点移走,那么污点在( )
A. 目镜B. 玻片标本
C. 物镜D. 反光镜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有关知识点。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物镜、目镜和玻片上。
【详解】反光镜反射的光线要经过玻片标本、物镜和目镜才能到达人眼。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调换目镜和移动装片,都未将视野内的污点移走,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
故选C。
10. 当外界光线较弱时可选用
A. 平面镜 小光圈B. 平面镜 大光圈
C. 凹面镜 小光圈D. 凹面镜 大光圈
【答案】D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详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外界光线较暗时,显微镜对光时我们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故选D。
1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a撕取薄膜b盖盖玻片c染色d放置材料e滴清水
A. eadbc
B. daebc
C. eadcb
D. adebc
【答案】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e.滴清水;a.撕取薄膜;d.放置材料;b.盖盖玻片 c.染色。A正确。
12.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 )
①镊子 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④清水 ⑤消毒牙签 ⑥刀片
A. ①②③⑤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④⑤D. ②③⑤⑥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据此解答。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
【详解】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步骤: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②生理盐水;用凉开水漱口后,用⑤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在水滴中,并用①镊子分 散,用①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盖玻片;用③稀碘液染色;用低倍镜观察。所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①镊子 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 ⑤消毒牙签。
故选A。
13. 西番莲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储存于西番莲细胞中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叶绿体D. 液泡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内。因此西番莲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储存于西番莲细胞中的液泡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绿色菜汤;如果把菠菜放到冷水中,冷水却变不成菜汤。这是因为菠菜活细胞中的______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面,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里面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粘稠物质,内有大量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液泡里有细胞液,里面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化学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够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如题中叙述的把菠菜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如果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热水破坏了细胞中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B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在自然界中,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系统B. 细胞C. 器官D. 组织
【答案】B
【分析】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详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人体或动物体由器官构成系统,由系统构成人体或动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腾冲的冬樱花盛开时红花满树,花团锦簇。樱花花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叶绿体B. 线粒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D. 叶绿体或线粒体
【答案】B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详解】冬樱花属于被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物细胞内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只有线粒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有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才含有叶绿体,因此樱花花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克隆牛”欢欢的出生,首先要取出A牛的体细胞核,然后放入除去细胞核的B牛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经培养后植入C牛体内。则生出的欢欢像( )
A. A牛B. B牛
C. C牛D. 不能确定
【答案】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小牛欢欢虽然是由C牛分娩出生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像C牛,原因是小牛的细胞核不是由C牛提供,而是来自A牛。所以生出的欢欢表现出的性状应与A牛的性状相似,因此欢欢像A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氧气B. 核酸C. 蛋白质D. 脂质
【答案】A
【分析】细胞中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糖类、脂类、核酸、维生素等;水、无机盐和氧等属于无机物,分子小,不含碳。
【详解】A.氧气不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A符合题意。
BCD.核酸、蛋白质、脂质都是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下面四张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请按分裂过程的正常变化顺序排列好。排列顺序为( )
A. a→b→c→dB. a→c→d→b
C. a→c→b→dD. c→a→b→d
【答案】B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a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加倍、c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d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b形成新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c→d→b,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染色体、DNA和细胞核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详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选项A表示正确。
21.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后,部分细胞失去分裂的能力,出现相应的形态、结构变化,各自具备特有的功能,这一过程叫( )
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D. 细胞癌变
【答案】C
【分析】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由小变大的过程,结构、功能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结果是使细胞数量增多,但是结构、功能不会发生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因此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后,出现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一过程叫细胞分化,故C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指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因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B.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排出的废物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
C. 通常情况下,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
D. 根尖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
【答案】D
【分析】(1)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后,新生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的细胞相同。
【详解】A.胃腺细胞是由具有分泌作用的上皮细胞组成的上皮组织,胃壁肌肉细胞属于肌肉组织,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A正确。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B正确。
C.通常情况下,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C正确。
D.叶绿体存在于绿色部位植物细胞中,根尖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液泡,但是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2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杜鹃鸟在结构层次上比杜鹃花多了系统
B. 吃甘蔗时,先把甘蔗“皮”削去,削去的“皮”属于上皮组织
C. “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
D. 血液与唾液腺、心脏、皮肤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答案】B
【分析】(1)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体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动物体有系统,而植物体没有系统。
【详解】A.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杜鹃鸟属于动物,杜鹃花属于植物,所以杜鹃鸟在结构层次上比杜鹃花多了系统,故A正确。
B.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吃甘蔗时,先把甘蔗“皮“削去,削去的“皮”属于保护组织,故B错误。
C.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故C正确。
D.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唾液腺、心脏、皮肤都属于器官,所以血液与唾液腺、心脏、皮肤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故D正确。
故选B。
24. “垂涎三尺”与人体唾液腺有关,你认为唾液腺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组织构成?
A. 上皮组织B. 肌肉组织
C. 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
【答案】A
【分析】人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A、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质很少。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上皮组织内无血管。一般将之从功能上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前者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于体腔或管腔的腔面,后者是构成腺器官(如肝脏、胰腺)的主体组织。因此唾液腺主要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组织构成的,正确。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错误。
C、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错误。
D、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错误。
25. 下列各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结构层次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⑤③①②④B. ①②③④⑤
C. ④②①③⑤D. ②⑤①③④
【答案】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八个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选项A符合题意。
26. 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眼虫B. 草履虫
C. 满江红D. 大肠杆菌
【答案】C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详解】A眼虫、B草履虫和D大肠杆菌的身体都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满江红是蕨类植物,属于多细胞生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 在有污染的燃煤发电厂周围,最易死亡的植物是( )
A. 香樟树B. 葫芦藓C. 铁线蕨D. 凤仙花
【答案】B
【分析】此题是关于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的选择题,据此答题。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所以在有污染的燃煤发电厂周围,最易死亡的植物是属于苔藓植物的葫芦藓,香樟树、凤仙花属于被子植物,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选B。
28. 从哪种植物开始,有了根、茎、叶,并具有输导组织( )
A. 菊花B. 卷柏C. 水绵D. 红豆杉
【答案】B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详解】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菊花、红豆沙属于种子植物,有茎、叶的分化,还产生种子,菊花还有果实;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9. 养鱼缸里经常会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水草可以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 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 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 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答案】D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因此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故选D。
3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面关于玉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粒是果实
B. 玉米粒是种皮和胚构成
C. 玉米是双子叶植物
D. 在玉米种子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答案】A
【分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养料的结构。
【详解】A. 玉米的种子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分离,从严格意义上讲,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故A符合题意。
B. 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 玉米种子的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属于单子叶植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胚乳中的主要物质是淀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 如果将银杏、苏铁、红豆杉归为一类,将桃、椰子、水稻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
A. 是否有根B. 是否有种子
C. 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D. 是否能食用
【答案】C
【分析】在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这一形态结构,我们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
【详解】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干中:银杏、苏铁、红豆杉的种子裸露,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归为一类;桃、椰子、水稻的种子不裸露,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因此如果将银杏、苏铁、红豆杉归为一类,将桃、椰子、水稻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 为了有好收成,要在早春播种。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其原因是( )
A. 种子萌发需要遮光B. 避免了害虫的破坏
C. 阻挡了鸟类取食种子D. 保温、保湿、有利于萌发
【答案】D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据此答题。
【详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故选D。
33. 丽丽发现种植的蔬菜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为了恢复正常,应添加( )
A. 含磷的无机盐B. 含氮的无机盐
C. 含钾的无机盐D. 含硼的无机盐
【答案】B
【分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发,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详解】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所以丽丽发现种植的蔬菜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为了恢复正常,应添加含氮的无机盐,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4. 对于被子植物来说,一朵花的构造中最重要的是( )
A. 花托与花萼B. 花瓣与花托
C. 雌蕊与雄蕊D. 花萼与花瓣
【答案】C
【分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详解】一朵完全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组成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雄蕊有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雌蕊子房里的卵细胞与雄蕊花粉里面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胚,而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是新一代植株的幼体。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重要部分的是雄蕊和雌蕊,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 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①精子与卵细胞融合 ②进入子房 ③进入胚珠 ④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⑤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 ③②④⑤①B. ②③④⑤①
C. ④②③⑤①D. ⑤①③②④
【答案】C
【分析】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2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双受精是指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因此高等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④花粉萌发为花粉管、②进入子房、③进入胚珠、⑤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精子、①精子与卵子结合。 故选C。
36. 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这个过程中,叶片只进行蒸腾作用B. 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肉
C. 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呼吸作用D. 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答案】D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在这个过程中,叶片不仅进行蒸腾作用,还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A错误。
B.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因为叶脉内有导管,导管的功能是自下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故B错误。
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故C错误。
D.导管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给叶、花、果实、种子等。所以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故D正确。
故选D。
37. 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中,正确的步骤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 ②④③⑤⑥①B. ④③②⑤①⑥
C. ②③④⑤①⑥D. ④②③①⑤⑥
【答案】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探究阳光在绿色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有关实验步骤: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故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④③②⑤①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8. 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相符合的是( )
A. 甲——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 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 丙——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 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在甲装置中,金鱼藻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中的试管会收集产生的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在乙装置中,塑料袋套在植物上,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从而验证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在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种子的玻璃瓶中,蜡烛熄灭,从而验证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符合题意。
D.在丁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在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中,温度计显示瓶内温度上升,从而验证了呼吸作用释放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 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②④⑤
【答案】C
【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详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蔬菜的产量越高。
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故符合题意。
②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增加氧气促进了呼吸作用,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作物就减产。故不符合题意。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符合题意。
④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炎热夏季的中午,阳光过强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因此在高温环境中植物体的气孔关闭,植物的生理作用受限。故不符合题意。
⑤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说明大棚的夜间的温度低,低温可以抵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消耗的有机物减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故符合题意。C正确。
40. 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 刚移栽的大树打“营养针”,这是为了补充有机物
C. 夜晚农民把塑料大棚掀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是为了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D. 移栽树木时去掉植株的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答案】B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呈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其意义有:促进了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及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详解】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有利于促进根部的呼吸,A正确。
B.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刚移栽的大树打“营养针”,这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提高成活率,B错误。
C.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产,C正确。
D.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移栽树木时去掉植株的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降低水分的散失,利于成活,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41.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据图分析:
(1)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3)蜘蛛和青蛙是____________关系。
(4)如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数量增加的生物有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1)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3##三 (3)捕食和竞争
(4)①. 青蛙和鼠 ②.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图中的青草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兔、鼠、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而图中为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详解】(1)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该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狐;②草→兔→猫头鹰;③草→鼠→狐;④草→鼠→猫头鹰;⑤草→鼠→蛇→猫头鹰;⑥草→食虫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⑦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⑧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共9条。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由(1)知,跟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包括③草→鼠→狐;④草→鼠→猫头鹰;⑤草→鼠→蛇→猫头鹰共3条。
(3)图中所示青蛙捕食蜘蛛,二者都捕食食草昆虫,所以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从图中可以看出,蛇以鼠和青蛙为食,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鼠和青蛙会因为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猫头鹰以蛇为食,蛇数量减少,短期内猫头鹰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
42. 下图是萌萌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和显微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是植物细胞(填序号)。
(2)萌萌制作甲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展”和乙细胞临时装片时的“涂”,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碘液进行染色后,两种细胞中染色最明显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紧贴细胞壁内侧,萌萌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3)萌萌观察过程中,发现物像比较模糊,应调节显微镜[ ]_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1)甲 (2)①. 防止细胞重叠 ②. ④细胞核 ③. ②细胞膜
(3)⑦细准焦螺旋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显微镜示意图:①是目镜,②是镜筒,③是物镜,④是通光孔,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⑧是转换器,⑨遮光器。
【详解】(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萌萌制作甲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展”和乙细胞临时装片时的“涂”,目的都是为了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因此,图中两种细胞中染色最明显的结构是④细胞核;②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具有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萌萌观察过程中,发现物象比较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⑦细准焦螺旋。
43. 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生殖和发育后,请据图回答。
(1)不同植物食用的部位不同,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苹果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__发育而来的,而食用的毛豆则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__发育而来。
(2)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能发育为新个体的结构都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它是由图乙中______(填数字)组成的。
(3)图丙中的a和b是由图乙中______(填数字)发育而来的。
(4)图乙中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⑤子房 ②. ⑥胚珠
(2)①. 胚 ②. 2、3、4、5(顺序可调换,4个序号错或少均不得分)
(3)2 (4)4胚根
【分析】图甲: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图乙:1胚乳、2胚芽、3胚轴、4胚根、5子叶。图丙:a叶、b茎、c根。
【详解】(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胚,受精卵发育成胚。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苹果属于果实,是由图甲中的⑤子房发育而来的;而食用的毛豆属于种子,则是由图甲中的⑥胚珠发育而来。
(2)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因此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能发育为新个体的结构都是胚,它是由图乙中的2胚芽、3胚轴、4胚根、5子叶组成的。
(3)种子中的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图丙中的a和b是由图乙中的2胚芽发育而来的。
(4)种子萌发时,4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它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c根;2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b茎和a叶,3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44. 如图为科研小组绘制的三幅图,甲图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乙图为根尖结构示意图,丙图表示西瓜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被运输的D是水和无机盐,可通过乙图中[ ]________进行吸收;图乙中的根尖能够快速生长,是[ ]________和[ ]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甲图中植物的[ ]________作用。
(3)绿色植物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甲图中植物的[ ]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说明的是________,24小时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______时左右。
【答案】(1)①. ④成熟区##根毛区 ②. ②分生区##③伸长区 ③. ③伸长区##②分生区(后两空顺序可调换,但是序号和名称要对应才给分)
(2)B蒸腾
(3)①. C光合 ②.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4)①. 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②. 18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4)图甲中的A过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B过程散发水蒸气,是蒸腾作用;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光合作用。图乙中的①是根冠,②是分生区,③是伸长区,④是成熟区。
【详解】(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甲图中被运输的D水和无机盐,可通过乙图中的④成熟区进行吸收。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部位,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因此图乙中的根尖能够快速生长,是②分生区和③伸长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2)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甲图中植物的B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因此绿色植物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甲图中植物的C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为: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18时~24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6~18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18时左右有机物积累最多。因此,分析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说明的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24小时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18时左右。
45. 实验探究:为了全面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腾冲市生物科技小组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正常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提示: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前应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图一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d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图二装置中加热,该步骤的目的是使________溶解,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进行图三所示的处理: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该实验能形成________组对照实验。
(3)若图一中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a、c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请你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 叶绿素
(2)3##三 (3)光和叶绿体##叶绿体和光
(4)①. 二氧化碳##CO2 ②. b叶片不变蓝,d叶片变蓝
【分析】(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2)图一所示的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a叶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变量是光;c叶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变量是叶绿体;b叶所在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d叶所在瓶中放的是清水,b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图二中①大烧杯盛有清水,②小烧杯盛有酒精;图三表示滴加碘液染色过程。
【详解】(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利用绿色植物进行的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图一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d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图二装置的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该步骤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以免叶绿素影响颜色的观察;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进行图三所示的处理: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图一所示的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a叶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变量是光;c叶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变量是叶绿体;b叶所在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d叶所在瓶中放的是清水,b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其他绿色部分都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若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其他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若图一中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a、c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4)本实验中b叶所在瓶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d叶所在瓶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若要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应选用b叶和d叶形成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是b叶片遇碘液不变蓝,d叶片遇碘液变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期中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