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展开一、填空题
1.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其中,白色沉淀B能溶于NaOH溶液。
请回答:
(1)白色固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蓝色溶液D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化合物X的一价阴离子与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写出该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3)蓝色溶液A与作用,生成一种气体,溶液蓝色褪去,同时生成易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②设计实验验证该白色沉淀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对化合物X开展探究实验。
其中:X是易溶于水的强酸盐,由3种元素组成;A和B均为纯净物;B可使品红水溶液褪色。请回答:
(1)组成X的3种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是______。
(2)将固体X加入温热的稀中,产生气体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步骤II,某同学未加溶液,发现也会缓慢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______。
(5)关于气体B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原因,一般认为:B不能使品红褪色,而是B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品红褪色。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
二、实验题
3.某小组同学向的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粉、粉和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剂的微粒及其还原产物。
(1)理论分析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可将还原为的金属是_______。
(2)实验验证
①分别取实验I、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证明都有生成,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
②实验Ⅱ、Ⅲ都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
③对实验Ⅱ未检测到单质进行分析及探究。
i.a.甲认为实验Ⅱ中,当、浓度较大时,即使与反应置换出少量,也会被、消耗。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b.乙认为在为3~4的溶液中即便生成也会被消耗。设计实验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
证实了此条件下可忽略对的消耗。
c.丙认为产生的红褐色沉淀包裹在粉上,阻碍了与的反应。实验证实了粉被包裹。
ii.查阅资料:开始沉淀的约为1.2,完全沉淀的约为3。
结合a、b和c,重新做实验Ⅱ,当溶液为3~4时,不取出固体,向固-液混合物中持续加入盐酸,控制,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待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单质。
(3)对比实验Ⅱ和Ⅲ,解释实验Ⅲ的固体中检测到单质的原因_______。
4.利用“燃烧—碘酸钾滴定法”测定钢铁中硫含量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过程如下:
①加样,将样品加入管式炉内瓷舟中(瓷舟两端带有气孔且有盖),聚四氟乙烯活塞滴定管G内预装略小于的碱性标准溶液,吸收管F内盛有盐酸酸化的淀粉水溶液。向F内滴入适量碱性标准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显浅蓝色。
②燃烧:按一定流速通入,一段时间后,加热并使样品燃烧。
③滴定:当F内溶液浅蓝色消退时(发生反应:),立即用碱性标准溶液滴定至浅蓝色复现。随不断进入F,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消退-变蓝”不断变换,直至终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取 的碱性溶液和一定量的固体,配制碱性标准溶液,下列仪器必须用到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B.1000 mL锥形瓶C.500 mL容量瓶D.胶头滴管
(2)装置B和C的作用是充分干燥,B中的试剂为_______。装置F中通气管末端多孔玻璃泡内置一密度小于水的磨砂浮子(见放大图),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滴定实验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消耗碱性标准溶液,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4)若装置D中瓷舟未加盖,会因燃烧时产生粉尘而促进的生成,粉尘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E冷却气体不充分,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滴定过程中,有少量不经直接将氧化成,测定结果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学习小组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了实验Ⅰ~Ⅳ。
已知:为粉红色、为蓝色、为红色、为墨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
a.b.c.d.
(2)实验Ⅰ表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大大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写出在实验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Ⅰ表明,反应难以正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分别与配位后,正向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Ⅳ中,A到B溶液变为蓝色,并产生气体;B到C溶液变为粉红色,并产生气体。从A到C所产生的气体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被塑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
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和氧化性几乎相同。
(1)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铜粉和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①初始阶段,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__________(填“>”“<”或“=”)实验Ⅱ。
②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蓝色)或(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ⅰ.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溶液,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被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合物X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加热X,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Y,Y为纯净物;取3.01 g X,用含HCl 0.060 0ml的盐酸完全溶解得溶液A,将溶液A分成和两等份,完成如下实验(白色沉淀C可溶于NaOH 溶液):
请回答:
(1)组成X的四种元素是N、H和 的化学式是 (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是 。
(2)溶液B通入过量得到白色沉淀C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写出一个化合反应(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
要求同时满足: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必须是X中除N、H外的两种元素;
②反应原理与“”相同。
Ⅱ.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实验,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锥形瓶内有白雾,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
请回答:
(1)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 。
(2)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
(1)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铜、铝及其化合物。含有的溶液显蓝色,含有的溶液显深蓝色,由题中现象可知X含有,由B性质知其是;由E的性质及加入的试剂知其是AgCl。
因灼烧时会分解为与,C为;溶液D中含有,则溶质为。
(2)答案:;
解析:由题图可知,4.020gX中含有,,由电中性原理可知,含为0.01ml,物质的量之比为1:2:8,X的化学式为;中铝形成了4个σ键,为杂化,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电子式为。
(3)答案:①
②将白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解析:①溶液A中含有,与作用后溶液蓝色褪去说明参与反应具以沉淀形式析出,因沉淀不是蓝色,可推出沉淀中铜元素不是+2价,可推测白色沉淀中铜显+1价,组成为CuCl,由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可推出相应的气体产物为,由此可推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将白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铜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氯元素。
2.
(1)答案:Cu、S、O ;
解析:根据分析,固体X中含有的元素是Cu、S、O;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1.165g硫酸钡沉淀,则该份硫酸铜的质量为0.005ml,则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ml,质量为1.6g,根据质量守恒的气体的质量为0.640g,该物质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m(Cu):m(S):m(O)=0.640g:0.640g:0.960g,则这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 n(Cu):n(S):n(O)=1:2:6,故固体X的化学式为
(2)答案:
解析:根据题目,固体X与温热的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S2OSO + SO2↑
(3)答案:
解析:步骤Ⅰ为甘油和氢氧化铜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答案:与水反应生成;能被氧气氧化为,与反应生成
解析:步骤Ⅱ中未加入过氧化氢,也可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与水反应生成;能被氧气氧化为,与反应生成。
(5)答案:配制品红无水乙醇溶液(其他非水溶剂亦可),通入,不褪色;品红水溶液中加入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固体,褪色更快
解析: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液中存在分子和,欲知道是哪一种物质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以利用如下实验验证:配制品红无水乙醇溶液(其他非水溶剂亦可),通入,不褪色;品红水溶液中加入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固体,褪色更快。
3.答案:(1)
(2)产生蓝色沉淀;水解方程式为,加入的或会消耗,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其转化为沉淀;或、向为3~4的稀盐酸中加铁粉,一段时间后取出少量溶液,滴加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加入几滴溶液,待溶液红色消失后,停止加入盐酸
(3)加入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使镁粉不容易被沉淀包裹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之前,排在之后,因此可将还原为。
(2)与会生成蓝色的沉淀。
③ⅱ.结合a,b和c可知,实验Ⅱ未检测到单质的原因可能是的干扰以及沉淀对锌粉的包裹,因此可控制反应条件,在未生成沉淀时将还原,即可排除两个干扰因素。
4.答案:(1)AD
(2)浓硫酸;防止倒吸。
(3)当加入最后半滴碱性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突变为蓝色且30 s内不变色;
(4)催化剂;通入F的气体温度过高,导致部分升华,从而消耗更多的碱性标准溶液;不变
解析:(1)取的碱性溶液和一定量的KI固体,配制碱性标准溶液(稀释了50倍后的浓度为),需要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的碱性溶液,需要用一定精确度的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KI固体,需要在烧杯中溶解KI固体,溶解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标准溶液,需要用胶头滴管定容,因此,下列仪器必须用到的是AD。
(2)装置B和C的作用是充分干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因此B中的试剂为浓硫酸。装置F中通气管末端多孔玻璃泡内置一密度小于水的磨砂浮子,其目的是防止倒吸,因为磨砂浮子的密度小于水,若球泡内水面上升,磨砂浮子也随之上升,磨砂浮子可以作为一个磨砂玻璃塞将导气管的出气口堵塞上,从而防止倒吸。
(3)该滴定实验是利用过量的1滴或半滴标准溶液来指示滴定终点的,因此,该滴定实验达终点的现象是当加入最后半滴碱性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突变为蓝色且30 s内不变色;由S元素守恒及、可得关系式,若滴定消耗碱性标准溶液,则,,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是。
(4)若装置D中瓷舟未加盖,燃烧时产生粉尘中含有铁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能催化的氧化反应从而促进的生成,因此,粉尘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催化剂;若装置E冷却气体不充分,则通入F的气体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部分升华,这样就要消耗更多碱性标准溶液,从而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若滴定过程中,有少量不经直接将氧化成,从电子转移守恒的角度分析,得到被还原为,仍能得到关系式,测定结果会不变。
5.答案:(1)bc
(2)不能;吸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3)与配位,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与配位,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4);
解析:(1)配制的溶液需用到容量瓶,定容时用到胶头滴管,无需用到圆底烧瓶和试管,b、c正确。
(2)实验Ⅰ溶液中以的形式存在,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与结合转化为和,过量的能吸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实验Ⅲ的实验现象表明在作用下能与反应生成,然后催化分解,因此在实验Ⅲ中所发生的反应为、。
(3)与配位,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与配位,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反应都能正向进行。
(4)实验Ⅳ中,A到B溶液变为蓝色,并产生气体,则转化为,C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则产生气体为;B到C溶液变为粉红色,并产生气体,则转化为,C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则产生气体为。
6.答案:(1)①<;②ⅰ.排除的颜色对判断铜氧化产物的干扰;ⅱ.,;③;白色沉淀溶解;浓度小,CuI覆盖在Cu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铜片、和KI的混合溶液
(3)电化学实验中,由于氧化性,将Cu氧化为;实验Ⅰ-Ⅲ,体系中有,生成CuI或,使+1价铜的还原性减弱,不能氧化CuI或
解析:(1)①初始阶段,实验Ⅱ中的浓度更大,根据已知信息知,实验Ⅱ中Cu被氧化的速率更快。②ⅰ.实验Ⅲ所得深红棕色溶液中存在平衡,加入,多次萃取、分液可以分离出,使的平衡逆向移动,从而除去溶液中的,防止干扰后续实验。ⅱ.结合题目信息可知,实验Ⅲ所得溶液中Cu元素以形式存在,加入浓氨水,发生反应,生成的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蓝色的。③由题目信息可知,实验Ⅰ中Cu被氧化为CuI,化学方程式为;CuI可与KI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所以加入浓KI溶液,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无色。
(2)该装置可证实能将Cu氧化为,则铜作负极,所以a为铜;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应使用含的KI溶液。
7.答案:Ⅰ. (1)Al、Cl ;
(2)
(3)或
Ⅱ. (1)吸水或放热导致HCl挥发
(2)HCl气体会将带出,与作用生成
解析:Ⅰ.(1)根据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Y,Y为纯净物,可推测Y为;根据白色沉淀C可溶于NaOH溶液,可推测C为,C经灼烧得到的白色固体D为,; 根据白色沉淀E不溶于稀硝酸,可推测E为AgCl,。由于,将溶液A分为两等份,则每份中由HCl提供的为0.03 ml,故中由X提供的为0.03 ml。组成X的四种元素除了 N、H,还有 A1、C1。3.01 g X 中,,,则,故,N、H、Al、Cl的原子个数比为,故X的化学式为。
(2)3.01 g的物质的量为0.02 ml,加入含0.06 ml HCl的盐酸,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后得到NaCl、、NaOH的混合溶液。向溶液B中通入过量得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必须是X中除N、H外的两种元素,则该反应物为;根据②反应原理与“”相同,该反应原理是形成配合物,因此该化合反应可以为或。
Ⅱ. (1)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浓硫酸溶解时吸水并放出热量,导致HCl挥发。
(2)烧杯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显然为沉淀,说明HCl气体挥发逸出时将带出,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实验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
I
过量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固体中未检测到单质
II
过量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为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单质
III
过量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单质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为红色,伴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持续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Ⅳ
实验现象
实验Ⅰ
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
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
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考点24 有机化学推断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考点24 有机化学推断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2 物质的制备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考点22 物质的制备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考点2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