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大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大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交配方式
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D.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和蓝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用纯合紫花植株和纯合蓝花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理论上推测,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蓝花=10:3:3
B.用F1进行测交,推测测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表型之比为2:1:1
C.从F2中任选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交配,后代的表型可能有3种
D.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4.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可以含有4个相同基因
B.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C.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5.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甲、图乙两种分裂图像
B.若图甲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C.图甲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含有1个四分体
D.图乙细胞的Y染色体中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6.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现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的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A.B.
C.D.
7.为研究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8.下图为真核细胞DNA的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可知,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且需要消耗ATP
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3'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著名实验之一。该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
10.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X的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过程①的模板是α链B.过程①和②均在细胞核中完成
C.缬氨酸的密码子是CAAD.mRNA中G的比例与基因X中的比例不一定相同
11.染色质由DNA、组蛋白等组成。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有关基因进行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有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蛋白乙酰化可能发生在细胞分化过程中
B.过程c需要解旋酶先催化DNA双链解旋
C.一个DNA分子可通过过程c合成多种mRNA分子
D.过程d还需要核糖体、tRNA、ATP等参与
12.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13.在育种实践中,通常以四倍体西瓜为母本,二倍体西瓜为父本,通过杂交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获得四倍体西瓜植株
B.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繁殖
C.三倍体植株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在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
D.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15.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
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研究发现,由于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母鸡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使得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已知鸡是ZW型性别决定,若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B.性反转后得到的公鸡,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
C.性反转得到的公鸡与普通母鸡交配,子代雌:雄=2:1
D.普通母鸡形成配子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只含1条Z染色体
17.某调查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族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儿子可能患病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18.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④>①
C.F2中出现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19.如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其中图1的碱基序列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图1,可推知图2的碱基序列为GATGCGTAAG
B.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C.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是因为每个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真核生物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20.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发生了定向变异
C.④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1分)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究,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I),同样离心,请分析: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_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__,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同样离心,请分析:
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则是半保留复制。
(2)有人提出:第一代(I)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该同学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3.(10分)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生活着黑尾鹿种群和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种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到1942年,黑尾鹿种群数量仅剩8000头,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黑尾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凯巴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种群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黑尾鹿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被大河隔开,存在_______,两个黑尾鹿种群间不能进行________;两个不同黑尾鹿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当两个种群间存在_________时,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物种。
(2)黑尾鹿遇上美洲狮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美洲狮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__。
(3)黑尾鹿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和2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24.(10分)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
(2)依据图2分析,导致CF的直接原因是患者体内_______,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最终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异常情况下mRNA上的密码子由AUC变为AUU,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异亮氨酸,原因是________。
(4)引起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5.(12分)摩尔根起初对萨顿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果蝇的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果蝇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
(4)根据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说:控制眼色的基因________。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下面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你设计一个测交方案,用遗传图解写出该过程(要求:需写出配子,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
参考答案
1.C【解析】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与绿茎(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
2.D【解析】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亲代高茎和矮茎杂交、F1高茎自交两种交配方式,A正确;“测交实验”是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B正确;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C正确;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错误。
3.B【解析】题意分析,A、a和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紫花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蓝花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aabb为白花,A_bb为紫花,aaB_为蓝花,所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蓝花=10:3:3,A正确;让F1进行测交,即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1AaBb(白花)、1aaBb(蓝花)、1Aabb(紫花)、1aabb(白花),显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花:白花:紫花=1:2:1,B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任选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交配,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一种表型,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三种表型,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C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个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4.B【解析】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相同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经过间期复制之后,会出现4个A基因,A正确;果蝇同在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由图可知,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都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由图可知,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二者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正确。
5.D【解析】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两条染色体大小不一,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由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在睾丸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甲、图乙两种分裂图像,但卵巢的细胞中无Y染色体,故卵巢中不存在图甲、图乙两种分裂图像,A错误;由于图甲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结合图乙可知2、6是Y染色体,3、7是X染色体,图甲表示的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四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存在于减数分裂中,图甲的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图乙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的Y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D正确。
6.C【解析】F1测交,即F1×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1:1:1:1,可推知F1基因型为AaBbCc,在其产生的配子中,a和b、A和B总在一起,说明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和c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选项C中所示,故选C。
7.C【解析】甲组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通常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但培养皿中也有未转化的R型细菌,A错误;乙组中S型细菌提取物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由于加入了DNA酶,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是DNA,C正确;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8.B【解析】由题图可知,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合成子链,氢键的形成不需要任何酶,B错误;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C正确;由题图中的箭头可知,两条链上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D正确。
9.A【解析】由于P元素存在于DNA的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即①和④部位,A正确。
10.D【解析】过程①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为转录,根据mRNA碱基序列再结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录的模板链是β链,A错误;过程①为转录,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过程②为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原核生物过程①与过程②主要发生在拟核区域,B错误;根据mRNA碱基序列以及起始密码子AUG,再结合翻译出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U,C错误;由于mRNA只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其中G的比例与基因X中的比例不一定相同,D正确。
11.B【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存在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体结构松散,有利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过程c为转录,需要的是RNA聚合酶,B错误;因为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合成多种mRNA进而合成多种蛋白质,C正确;过程d为翻译,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由tRNA转运,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条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多肽链经加工后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个过程需要ATP供能,D正确。
12.B【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图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位于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由图可知,当4处基因突变累积后,正常细胞才成为癌细胞,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C错误;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13.C【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茎芽可以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繁殖,可以避免来年制种的麻烦,B正确;三倍体植株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可育配子极少,因此后代通常不可育,C错误;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正确。
14.D【解析】农田害虫本身就存在着或强或弱的抗药性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A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观点的体现,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正确。
15.C【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干旱时,植物叶面积较小,在较小的叶面积条件下,甲植物的个体数目比乙个体的数目更多,说明甲物种比乙物种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A、D错误,C正确;结合乙、丙曲线可知,长期干旱,叶面积较小时,乙的个体数目相对较多,因此乙的适应能力比丙强,B错误。
16.AB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A正确;由题意可知,性反转现象是因为环境改变引起的,因此性反转得到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B正确;性反转的公鸡(ZW)和普通母鸡(ZW)交配,子代中WW致死,因此ZW(雌):ZZ(雄)=2:1,C正确;普通母鸡(ZW)形成配子过程中,由于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所以次级卵母细胞含有0条、1条或2条Z染色体,D错误。
17.AD【解析】1和2正常,5患病,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假设该病基因是a或Xa,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4的基因型是AA或Aa,后代子女可能患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的基因型是XAXA、XAXa,4的基因型是XAY,后代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B正确;假设该病基因是a或Xa,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的基因型是1/3AA、2/3Aa,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的基因型是1/2XAXA、1/2XAXa,C正确;研究某种病的发病率,应该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
18.ABC【解析】表中Y、y、R、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F1可产生YR、Yr、yR、yr四种雌、雄配子,则F1的基因型为YyRr,则图中①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16,②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8,③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4,④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8,所以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③>②=④>①,B正确;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F2中出现的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8,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F2中出现的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5/8,C正确;表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是染色体,D错误。
19.BCD【解析】图2的碱基序列为GATGCGTTCG,A错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B正确;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因此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C正确;真核生物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未复制)或两个DNA分子(已经复制),D正确。
20.C【解析】进化的实质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3个层次,分别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21.(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一半位于轻带(位置),一半位于重带(位置) 全部位于中带 3/4位于轻带,1/4位于重带 一半位于轻带,一半位于中带
(2)不正确(1分) 用解旋酶处理后会使DNA两条链解开,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都会出现一样的结果
【解析】(1)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一个DNA复制后会得到两个DNA。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两个DNA中一个是两条链全是15N,分布在重带;另一个是两条链全是14N,分布在轻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两个DNA中全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分布在中带。第三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一个DNA复制后会得到四个DNA。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四个DNA中,一个两条链全是15N,分布在重带;另三个两条链全是14N,分布在轻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有两个DNA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分布在中带;另两个DNA两条链都是14N,分布在轻带。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使得两条链解旋为单链,无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形成的DNA单链都是2条14N,2条15N,一半位于轻带位置,一半位于重带位置,因此该同学说法不正确。
22.(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绿色 aabb
(2)AaBb(2分) 4
(3)Aabb、aaBb(回答不全得1分,2分) AABB、AAbb、aaBB、AaBB、AABb(回答不全得2分,3分) AABB(2分)
【解析】(1)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结合题中信息“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可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
(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地理隔离 基因交流(交配) 生殖隔离
(2)协同进化 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黑尾鹿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2分)
(3)60%(2分) 减小(2分)
【解析】(1)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被大河隔开,存在地理隔离,两个黑尾鹿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当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时,就形成两个不同物种。
(2)黑尾鹿遇上美洲狮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美洲狮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协同进化。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黑尾鹿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故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各有100只,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30+50×2)÷(200+100)×100%=60%,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24.(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常(1分) 隐(1分)
(2)CFTR蛋白中缺少了一个苯丙氨酸 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CFTR基因中缺失了3个碱基对)
(3)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4)(互为)等位基因
【解析】(1)根据图1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可以得出CF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图2分析,导致CF的直接原因是患者体内CFTR蛋白中缺少了一个苯丙氨酸,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所致;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CFTR蛋白的基因中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3)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故mRNA上的密码子由AUC变为AUU,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异亮氨酸。
(4)引起CF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突变而来,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故引起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之间的关系是互为等位基因。
25.(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易饲养、繁殖快、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至少答出2点,回答不全不得分)
(2)红眼
(3)遵循 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2分)
(4)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2分)
①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都相同(2分)
②(3分,基因型1分,配子1分,比例1分)
【解析】(1)用果蝇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2)由遗传图解分析可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即红眼为显性性状。
(3)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而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因此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说: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①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红眼雌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为1:1。
基因型
A_B_
A_bb
aaB_
aabb
表型
白花
紫花
蓝花
白花
配子
YR
Yr
yR
yr
YR
①
②
Yr
③
yR
④
yr
yyrr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交配方式
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D.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和蓝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用纯合紫花植株和纯合蓝花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理论上推测,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蓝花=10:3:3
B.用F1进行测交,推测测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表型之比为2:1:1
C.从F2中任选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交配,后代的表型可能有3种
D.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4.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可以含有4个相同基因
B.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C.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5.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甲、图乙两种分裂图像
B.若图甲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C.图甲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含有1个四分体
D.图乙细胞的Y染色体中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6.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现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的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A.B.
C.D.
7.为研究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8.下图为真核细胞DNA的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可知,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且需要消耗ATP
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3'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著名实验之一。该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
10.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X的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过程①的模板是α链B.过程①和②均在细胞核中完成
C.缬氨酸的密码子是CAAD.mRNA中G的比例与基因X中的比例不一定相同
11.染色质由DNA、组蛋白等组成。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有关基因进行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有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蛋白乙酰化可能发生在细胞分化过程中
B.过程c需要解旋酶先催化DNA双链解旋
C.一个DNA分子可通过过程c合成多种mRNA分子
D.过程d还需要核糖体、tRNA、ATP等参与
12.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13.在育种实践中,通常以四倍体西瓜为母本,二倍体西瓜为父本,通过杂交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获得四倍体西瓜植株
B.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繁殖
C.三倍体植株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在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
D.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15.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
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研究发现,由于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母鸡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使得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已知鸡是ZW型性别决定,若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B.性反转后得到的公鸡,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
C.性反转得到的公鸡与普通母鸡交配,子代雌:雄=2:1
D.普通母鸡形成配子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只含1条Z染色体
17.某调查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族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儿子可能患病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18.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④>①
C.F2中出现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19.如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其中图1的碱基序列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图1,可推知图2的碱基序列为GATGCGTAAG
B.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C.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是因为每个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真核生物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20.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发生了定向变异
C.④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1分)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究,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I),同样离心,请分析: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_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__,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同样离心,请分析:
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分布情况为________,则是半保留复制。
(2)有人提出:第一代(I)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该同学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3.(10分)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生活着黑尾鹿种群和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种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到1942年,黑尾鹿种群数量仅剩8000头,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黑尾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凯巴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种群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黑尾鹿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被大河隔开,存在_______,两个黑尾鹿种群间不能进行________;两个不同黑尾鹿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当两个种群间存在_________时,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物种。
(2)黑尾鹿遇上美洲狮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美洲狮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__。
(3)黑尾鹿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和2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24.(10分)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
(2)依据图2分析,导致CF的直接原因是患者体内_______,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最终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异常情况下mRNA上的密码子由AUC变为AUU,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异亮氨酸,原因是________。
(4)引起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5.(12分)摩尔根起初对萨顿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果蝇的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果蝇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
(4)根据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说:控制眼色的基因________。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下面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你设计一个测交方案,用遗传图解写出该过程(要求:需写出配子,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
参考答案
1.C【解析】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与绿茎(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
2.D【解析】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亲代高茎和矮茎杂交、F1高茎自交两种交配方式,A正确;“测交实验”是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B正确;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C正确;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错误。
3.B【解析】题意分析,A、a和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紫花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蓝花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aabb为白花,A_bb为紫花,aaB_为蓝花,所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蓝花=10:3:3,A正确;让F1进行测交,即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1AaBb(白花)、1aaBb(蓝花)、1Aabb(紫花)、1aabb(白花),显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花:白花:紫花=1:2:1,B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任选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交配,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一种表型,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三种表型,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C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个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4.B【解析】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相同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经过间期复制之后,会出现4个A基因,A正确;果蝇同在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由图可知,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都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由图可知,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二者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正确。
5.D【解析】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两条染色体大小不一,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由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在睾丸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甲、图乙两种分裂图像,但卵巢的细胞中无Y染色体,故卵巢中不存在图甲、图乙两种分裂图像,A错误;由于图甲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结合图乙可知2、6是Y染色体,3、7是X染色体,图甲表示的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四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存在于减数分裂中,图甲的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图乙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的Y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D正确。
6.C【解析】F1测交,即F1×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1:1:1:1,可推知F1基因型为AaBbCc,在其产生的配子中,a和b、A和B总在一起,说明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和c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选项C中所示,故选C。
7.C【解析】甲组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通常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但培养皿中也有未转化的R型细菌,A错误;乙组中S型细菌提取物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由于加入了DNA酶,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是DNA,C正确;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8.B【解析】由题图可知,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合成子链,氢键的形成不需要任何酶,B错误;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C正确;由题图中的箭头可知,两条链上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D正确。
9.A【解析】由于P元素存在于DNA的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即①和④部位,A正确。
10.D【解析】过程①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为转录,根据mRNA碱基序列再结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录的模板链是β链,A错误;过程①为转录,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过程②为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原核生物过程①与过程②主要发生在拟核区域,B错误;根据mRNA碱基序列以及起始密码子AUG,再结合翻译出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U,C错误;由于mRNA只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其中G的比例与基因X中的比例不一定相同,D正确。
11.B【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存在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体结构松散,有利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过程c为转录,需要的是RNA聚合酶,B错误;因为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合成多种mRNA进而合成多种蛋白质,C正确;过程d为翻译,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由tRNA转运,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条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多肽链经加工后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个过程需要ATP供能,D正确。
12.B【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图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位于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由图可知,当4处基因突变累积后,正常细胞才成为癌细胞,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C错误;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13.C【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茎芽可以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繁殖,可以避免来年制种的麻烦,B正确;三倍体植株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可育配子极少,因此后代通常不可育,C错误;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正确。
14.D【解析】农田害虫本身就存在着或强或弱的抗药性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A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观点的体现,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正确。
15.C【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干旱时,植物叶面积较小,在较小的叶面积条件下,甲植物的个体数目比乙个体的数目更多,说明甲物种比乙物种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A、D错误,C正确;结合乙、丙曲线可知,长期干旱,叶面积较小时,乙的个体数目相对较多,因此乙的适应能力比丙强,B错误。
16.AB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A正确;由题意可知,性反转现象是因为环境改变引起的,因此性反转得到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B正确;性反转的公鸡(ZW)和普通母鸡(ZW)交配,子代中WW致死,因此ZW(雌):ZZ(雄)=2:1,C正确;普通母鸡(ZW)形成配子过程中,由于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所以次级卵母细胞含有0条、1条或2条Z染色体,D错误。
17.AD【解析】1和2正常,5患病,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假设该病基因是a或Xa,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4的基因型是AA或Aa,后代子女可能患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的基因型是XAXA、XAXa,4的基因型是XAY,后代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B正确;假设该病基因是a或Xa,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的基因型是1/3AA、2/3Aa,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的基因型是1/2XAXA、1/2XAXa,C正确;研究某种病的发病率,应该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
18.ABC【解析】表中Y、y、R、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F1可产生YR、Yr、yR、yr四种雌、雄配子,则F1的基因型为YyRr,则图中①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16,②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8,③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4,④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8,所以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③>②=④>①,B正确;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F2中出现的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8,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F2中出现的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5/8,C正确;表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是染色体,D错误。
19.BCD【解析】图2的碱基序列为GATGCGTTCG,A错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B正确;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因此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C正确;真核生物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未复制)或两个DNA分子(已经复制),D正确。
20.C【解析】进化的实质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3个层次,分别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21.(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一半位于轻带(位置),一半位于重带(位置) 全部位于中带 3/4位于轻带,1/4位于重带 一半位于轻带,一半位于中带
(2)不正确(1分) 用解旋酶处理后会使DNA两条链解开,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都会出现一样的结果
【解析】(1)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一个DNA复制后会得到两个DNA。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两个DNA中一个是两条链全是15N,分布在重带;另一个是两条链全是14N,分布在轻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两个DNA中全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分布在中带。第三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一个DNA复制后会得到四个DNA。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四个DNA中,一个两条链全是15N,分布在重带;另三个两条链全是14N,分布在轻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有两个DNA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分布在中带;另两个DNA两条链都是14N,分布在轻带。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使得两条链解旋为单链,无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形成的DNA单链都是2条14N,2条15N,一半位于轻带位置,一半位于重带位置,因此该同学说法不正确。
22.(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绿色 aabb
(2)AaBb(2分) 4
(3)Aabb、aaBb(回答不全得1分,2分) AABB、AAbb、aaBB、AaBB、AABb(回答不全得2分,3分) AABB(2分)
【解析】(1)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结合题中信息“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可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
(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地理隔离 基因交流(交配) 生殖隔离
(2)协同进化 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黑尾鹿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2分)
(3)60%(2分) 减小(2分)
【解析】(1)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被大河隔开,存在地理隔离,两个黑尾鹿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当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时,就形成两个不同物种。
(2)黑尾鹿遇上美洲狮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美洲狮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协同进化。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黑尾鹿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故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各有100只,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30+50×2)÷(200+100)×100%=60%,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24.(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常(1分) 隐(1分)
(2)CFTR蛋白中缺少了一个苯丙氨酸 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CFTR基因中缺失了3个碱基对)
(3)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4)(互为)等位基因
【解析】(1)根据图1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可以得出CF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图2分析,导致CF的直接原因是患者体内CFTR蛋白中缺少了一个苯丙氨酸,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所致;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CFTR蛋白的基因中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3)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故mRNA上的密码子由AUC变为AUU,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异亮氨酸。
(4)引起CF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突变而来,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故引起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之间的关系是互为等位基因。
25.(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易饲养、繁殖快、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至少答出2点,回答不全不得分)
(2)红眼
(3)遵循 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2分)
(4)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2分)
①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都相同(2分)
②(3分,基因型1分,配子1分,比例1分)
【解析】(1)用果蝇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2)由遗传图解分析可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即红眼为显性性状。
(3)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而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因此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说: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①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红眼雌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为1:1。
基因型
A_B_
A_bb
aaB_
aabb
表型
白花
紫花
蓝花
白花
配子
YR
Yr
yR
yr
YR
①
②
Yr
③
yR
④
yr
yy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