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张山营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一月考物理模拟练习卷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等效替代法
B.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转换法
C.探究琴弦振动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D.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
2.关于光反射时,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与某一平面镜夹角是30°的入射光有两条
C.入射光与其对应的反射光一定关于法线轴对称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一定与平面镜垂直
3.关于如图中所示的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亭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B.图乙中,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图丙中,急转弯处的“拐弯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如图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的眼睛,则人偶B通过平面镜( )
A.可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C.一定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D.无法确定,与所处位置有关
5.下列光学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影院的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是利用了漫反射
B.电影院的座位前后排错开是为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后排人被前排人挡住
C.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乙同学的眼睛,据光路可逆,乙也一定能看到甲
D.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镜花水月B.立竿见影C.一叶障目D.坐井观天
7.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如图所示,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南北方向水平放置于地面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观察表的影子长短来读出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圭表计时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当表的影子最短时,此时是当地的正午
C.当表的影子逐渐变短时,应是当地的下午
D.为了能在圭尺上观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不透明材料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低
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人耳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演奏声,这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9.下列对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乒乓球可以传声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的
D.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0.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B.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寒冷的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是凝固现象
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乙做变速运动
B.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D.时甲在乙的前方
12.如图甲所示为星期天下午小丽同学去配眼镜时检查视力的情景。配镜员让小丽坐在平面镜前方来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小丽相距4.6m
B.如果小丽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镜中的像以1m/s的速度靠近她
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实像
D.如图乙所示是小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后面墙上时钟的像,则当时的时间是4:35
二、多选题
13.关于物体机械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龟兔赛跑时,最终结果是乌龟取得了胜利,是利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的大小来表示
C.物理上所说的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
D.1m/s=1km/h
14.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如图乙,雾的消散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里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P将向右移动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P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
光点P将向左移动
三、作图题
16.(1)如图所示,AB是物体,O为小孔,M为光屏,试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所示,画出经所示平面镜组(两镜面互相垂直)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第一次反射角的度数。
1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该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填数字序号);
①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小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呢?老师引导小明做了如下实验:使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则蜡烛的像为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如果把蜡烛看成司机,则司机所成的像不会遮挡司机的视线而影响司机驾驶。
18.小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一小块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放置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 ;
(2)利用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束ON相当于 ;
(3)将绿色激光笔固定在玻璃罩上后,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重合,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 ;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小天在玻璃罩内装入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这是为了探究:光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大小与 的关系;
(5)用激光笔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将会从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 。
1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元4世纪前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如图甲所示,为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华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华在制作小孔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呈现出了比烛焰大的 (填像的性质,下同)的 像;
(2)于是他又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
(3)将蜡烛远离方形小孔,则所成像大小将 ;
(4)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只会出现一个像B.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C.出现两个重合的像
(5)如图丙所示,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和它 ,这些光斑是太阳的 (选填“像”或“影子”),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20.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以探究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c水=4.2×103J/(kg。℃)]
(1)在组装图甲中的器材时,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乙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3)为了便于比较,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加热一段时间后,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
21.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
(1)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CD段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2)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3)小华同学将图甲中试管换成碘锤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如图丙所示(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达到500℃)。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选填“受热均匀”或者“控制温度”)。
2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平缓的坡度,目的是为了 。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m/s。(保留两位小数)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23.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择琴弦编号);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响度相同的图是 ;
(2)如图6所示第三小组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
四、计算题
24.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16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4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利用等效替代法得出像与物体等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用到的是理想模型法,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探究琴弦振动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程度的关系,只改变研究的某一因素,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用到了理想实验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反射定律知道,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入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这样的光线可以从平面镜的不同角度入射到平面镜上,因此有无数条,其反射光线也应该有无数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与其对应的反射光一定关于法线轴对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当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时,此时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法线也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不借助法线得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亭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急转弯处的“拐弯镜”是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故C正确;
D.图丁中,由于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叫漫反射,漫反射时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人偶A通过平面镜能看到人偶B的眼睛,那么人偶B也一定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人偶A的眼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电影院的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是利用了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向,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可以看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影院的座位前后排错开是为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后排人被前排人挡住,防止后排的人看不见屏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乙同学的眼睛,据光路可逆得,甲反射的光线镜镜面反射后也可以进入乙同学的眼睛,则乙也一定能看到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镜花水月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意思是竿一立起来就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竿挡住了光形成阴影,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以用小树叶挡住了人的视线,不能看到更大的范围,故C不符合题意;
D.坐井观天,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圭表是通过观察表的影子长短来读出时间的,因此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计时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当表的影子最短时,说明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最高处,是当地的正午,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当表的影子逐渐变短时,说明太阳正在上升,应是当地的上午,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为了能在圭尺上观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不透明材料挡住光线,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低,故B正确;
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人耳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演奏声,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起,说明音叉在不停地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中是真空,宇航员对话是通过无线电话来完成的,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敲击装水的瓶子,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 D。
10.B
【详解】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蒸发现象,故A错误;
B.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手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由图像可知,内,乙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4s时,乙的速度为0,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内乙的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甲的速度为
5s时甲和起点间的距离为
5s时,乙与起点间的距离为8m,所以时甲在乙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7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7m,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小丽的距离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小丽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镜中的像也以1m/s的速度平面镜,以2m/s的速度靠近她,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图乙所示是小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后面墙上时钟的像,则当时的时间是4:35,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选题
13.AB
【详解】A.根据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龟兔赛跑时,最终结果是乌龟最先到达终点,所用时间最少,是利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故A正确;
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每个时段通过的路程并不完全相同,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总路程与时间的比即平均速度的大小来表示,故B正确;
C.物体都是运动的,物理上所说的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并一定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单位的含义可知
故D错误。
故选AB。
14.ACD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综上分析知,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ACD。
15.BD
【详解】A. 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角为
90°-55°=35°
故A错误;
B. 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向右下方移动,反射光线方向不变但向右移动,光点P将向右移动,故B正确;
C. 当液面上升时,入射点向左上方移动,反射光线方向不变但向左移动,光点P将向左移动,故C错误;
D. 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光点P将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探究题
16.(1)
(2)
【详解】(1)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下图
(2)由图知道,此时的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上面的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90°-60°=30°
反射光线照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先做出法线,此时的入射光线与下面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90°-30°=60°
入射角为
90°-60°=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开始的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
17.(1)暗
(2) 相等 等效替代
(3)②
(4)A
【详解】(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避免其它光对实验的干扰。
(2)[1]蜡烛B与A蜡烛的像能够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利用蜡烛B替代蜡烛A的像,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维。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需要多次实验,多次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故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故选②。
(4)蜡烛的像与蜡烛关于玻璃板对称,故蜡烛的像为图乙中的A。
18.(1)显示光路
(2)法线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入射角大小
(5)光路可逆
【详解】(1)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则入射光线及反射光线垢传播路径都能显示出来。
(2)利用红色激光比较明显,容易观察到,其发出的光线相当于法线。
(3)缓慢转动圆台,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反射光线也与法线重合,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即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可探究光反射时,反射角大小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5)光的反射现象中,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因此用激光笔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将会从OA方向射出。
19.(1) 倒立 实
(2)无关
(3)变小
(4)B
(5) 相同 像 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
【详解】(1)[1][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于是他又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孔的形状改变,半透明膜上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3)将蜡烛远离方形小孔,物距变大,像距不变,所成像大小将变小。
(4)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蜡烛光经过两个小孔均能成像,则半透明膜上会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1]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现象,它们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这些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成的实像。
[3]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像距不同。
20.(1)A处向上
(2)天平
(3) 加热时间 转换法 96
(4) 98
(5)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详解】(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 ,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A 处向上调整。
(2)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因此还需要天平这一测量工具。
(3)[1][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
[3]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96℃。
(4)[1]如图丙所示,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开始沸腾,故水的沸点为98℃。
21.(1)液态
(2)不会
(3) 升华 控制温度
【详解】(1)冰属于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BC段冰正在熔化,至C点恰好熔化完全,CD段温度在上升,处于液态。
(2)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等试管中的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3)[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沸点,所以碘将直接由固态转化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2]使用水浴加热,碘的温度低于熔点,可以防止碘熔化,直接观察碘升华的现象。
22.(1)
(2)便于测量时间
(3)0.13
(4)小
【详解】(1)测量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
sAB=80.0cm-40.0cm=40.0cm=0.4m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
tAB=09:25:18−09:25:15=3s
小车通过AB的平均速度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所计时间偏大,则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小。
23. a、d 不可行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2、3 3、4 a h
【详解】(1)[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应选择琴弦a和d。
[2][3]b和c的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不能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4][5]如图(2、3、4、5)所示,对比2,3可知,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2,3声音的音调相同。对比3,4可知,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3,4声音的响度相同。
(2)[6][7]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故音调最高的是a瓶;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h瓶。
24.(1)
(2)
【详解】(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五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五十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共4页。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九周月考模拟物理练习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九周月考模拟物理练习卷(含解析),共17页。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s,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