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下列传到国外的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瓷B. 湿法冶金C. 刺绣技术 D. 制造火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制陶瓷,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湿法冶金是利用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制造火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科学家与所作出的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
A.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B. 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C.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D. 拉瓦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出元素周期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改良了纯碱的生产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理念的是( )
A. 合理施用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B. 深埋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 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D. 垃圾分类管理,节约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理施用农药,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深埋废弃塑料,会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故B选项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管理,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B. 检查气密性
C. 测溶液pH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图中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同,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冒出,故该装置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防止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与的构成微粒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氮气、氖气B. 干冰、液氨
C. 铁、氯化钠D. 硫酸铜、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详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氖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液氨是液态的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2024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业上提倡喷灌或滴灌
B.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农业上提倡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 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A. H2B. Cl2C. NaOHD. Na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及质量不变,反应物中含Na、Cl、H、O,没有N元素,无法生成NaNO3。
故选D
8. 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烧碱、纯碱
B. 混合物:水银、冰水共存物
C. 有机物:甲烷、醋酸
D.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则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而纯碱(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B、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水银、冰水共存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C、甲烷、醋酸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D、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超过0.01%,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C。
9. 钕玻璃可代替红宝石做激光材料,也可以做护目镜。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x=18
B. 钕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
C. 钕的中子数为60
D. 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60=2+8+18+22+x+2,x=8,不符合题意;
B、钕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则钕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钕的质子数为60,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结果偏小的是( )
A. 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B.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有溅出
C.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 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有不溶性杂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溶剂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有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分数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则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
B. 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则汽油除油污也是利用乳化原理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防止发生爆炸,氢气为可燃性气体,则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故A正确;
B、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而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油污不溶于水,却能溶于汽油中,利用了溶解原理,不是乳化原理,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C错误;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生成盐和水,却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2. 物质的除杂、鉴别和检验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鉴别羊毛和涤纶——取样、灼烧,闻气味
B. 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
C. 除去铜中的少量氧化铜——加入稀硫酸
D.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加石灰石研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鉴别羊毛和涤纶,分别取样灼烧,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的方法:取样,加熟石灰研磨,若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则证明含有铵态氮肥,不能用石灰石来检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
C.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随着氧化钙的加入,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如氧化钙足量,水完全反应,只剩余固体,则溶液的质量为0,选项正确;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停止,选项错误;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反应中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24:2,,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反应中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2,如稀盐酸足量,则等质量的镁和锌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选项错误,故选B。
14. 一定质量Al2O3和Fe2O3的混合物与100g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9g固体,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
A. 4.8gB. 8gC. 8.4gD. 14.2g
【答案】B
【解析】
【详解】HCl 的质量为 100g×14.6%=14.6g;HCl 中氯元素的质量为;盐酸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为氯化铝和氯化铁的混合物,由于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19g-14.2g=4.8g;
盐酸中的氢元素与氧化物中的氧元素结合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中氢元素的质量=14.6g-14.2g=0.4g,氢元素与氧元素生成水,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4.8g+3.2g=8g。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化学式是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符号是________;周末南阳市月季大观园游人如织,写出种植月季所需的一种复合肥________。
【答案】①. N2 ②. Al ③. KNO3(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高到低分别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复合肥是指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如KNO3等。
1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五谷”中小麦富含的营养素是 _______________。
(2)古诗“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所描述的蚕丝属于_______________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答案】(1)糖类 (2)天然
【解析】(1)小麦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2)蚕丝是天然存在的纤维,属于天然纤维。
17. 通过使用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________。
【答案】(1)H2O (2)22:3
【解析】(1)由图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缺少的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存在于空框内,则其中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数目分别为1和3,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44:(2×3)=22:3。
18.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图是硝酸钾、氯化钠固体溶解度曲线。
(1)50℃时,配制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质量更多的是________。(填“硝酸钾”或“氯化钠”)
(2)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把硝酸钾提纯的方法为________。
(3)60℃时,将210g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1)氯化钠 (2)降温结晶
(3)340
【解析】(1)由图可知,5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则该温度下,配制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质量更多的是:氯化钠;
(2)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把硝酸钾提纯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3)由图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x=340g。
19.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俗称烧碱。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D—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1)Cu (2)复分解反应 (3)2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B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B是硫酸铜;D的俗称为烧碱,则D是氢氧化钠;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B(硫酸铜),E—D(氢氧化钠),则E是酸,为硫酸;故A、C只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由于B(硫酸铜)→A,则A是铜;A(铜)→C、C→A(铜)、C→B(硫酸铜),则C是氧化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为铜,化学式为Cu;
(2)D—E为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3)B—D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0. 2024年1月份,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在深圳投入使用。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其中丁烷()常用作打火机中的燃料。一定质量的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二氧化碳,9g水和2.8g一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相同质量的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至少还需要补充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①. 热值高(无污染或原料来源广) ②. 19.2 ③. 1.6
【解析】
【详解】氢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和原料来源广。一定质量的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二氧化碳,9g水和2.8g一氧化碳,13.2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3.2g××100%=9.6g,9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9g××100%=8g,2.8g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2.8g××100%=1.6g,产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9.6g+8g+1.6g=19.2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丁烷的质量为(13.2g+9g+2.8g)-19.2g=5.8g,设相同质量的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x=20.8g,则至少还需要补充氧气的质量为20.8g-19.2g=1.6g。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0分)
21.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梦溪笔谈》中记载:“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聚一点,大如麻菽,着物则火发”。请从燃烧条件解释“阳燧取火”的原理。
(2)近年流行的“自热火锅”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热的原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
【解析】(1)“阳燧”取火的原理是通过聚焦使温度升高,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区分a点和b点所对应溶液,可选用的一种试剂为______。
【答案】①. ②. 紫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点pH=7,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氯化钠,显中性;b点pH小于7,溶液中盐酸过量,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故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
23.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杂质 Na2SO4、CaCl2,小林用这种粗盐水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溶液,设计了如图步骤:
(1)写出除去 Na2SO4杂质化学方程式。
(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3)有同学提出可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请解释不可行的原因。
【答案】(1)BaCl2 +Na2SO4 = BaSO4↓ +2NaCl
(2)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或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
(3)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或硝酸根离子)
【解析】(1)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钙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所以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24. 如下图所示,实验前杠杆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相同的锌球,且杠杆平衡。
(1)烧杯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同时移走两个烧杯,杠杆___________(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平衡”)。
(3)要验证Zn、A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此实验基础上还需要补做什么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答案】(1)Zn+2AgNO3=2Ag+Zn(NO3)2
(2)左端下降
(3)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或将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1)烧杯甲中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银与锌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2Ag+Zn(NO3)2;
(2)烧杯甲中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左端反应后锌球质量增大,烧杯乙中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右端反应后锌球质量减小,因此则一段时间后同时移走两个烧杯后,杠杆左端下移,故填:左端下移;
(3)由实验知,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比银活泼,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比铜活泼,还需验证铜比银活泼,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或将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每空1分,计算题3分)
25.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努力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开展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如图实验中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a.不燃烧 b.不支持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无色无味
探究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验证二者的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图实验。
①反应物减少:图1中,将两支充满的试管分别倒插入足量等体积的水和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新物质生成:图2中,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注入一定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内溶液倒流入烧瓶内,且溶液变浑浊,使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
探究三: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
①请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B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
③请将C装置中物质的名称填写在图中虚线框内________。
探究四:“碳捕捉”与“碳转化”
(4)某工厂利用石灰乳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捕捉”并转化为碳酸钙固体。若用含氢氧化钙20%的石灰乳吸收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这种石灰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c
(2)①. 乙中试管内的液面高于甲中试管内的液面 ②. ③. NaCl
(3)①. ②.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③. 浓硫酸
(4)解:设需要这种石灰乳的质量为x。
解得x=111t
答:需要这种石灰乳的质量为111t。
【解析】(1)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填:c;
(2)①观察到乙中试管内的液面高于甲中试管内的液面,则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乙中试管内的液面高于甲中试管内的液面;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
(3)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填: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填:浓硫酸;
(4)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三模]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三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