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
展开元谋人郧(yún)县人蓝田人北京人
古猿属性的人,会使用天然工具
人种形成,会人工取火,制作各种精细工具。
遗址 遗址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 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000年-5000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墓葬规格,随葬品对比明显,表明当时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春秋战国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6课 三国鼎立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二里头遗址
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家天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再分封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积极-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商鞅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①农业深耕、山林开发、耕地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②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
青铜韧性不好较少用于农具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256年;秦国李冰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经济基础。
齐楚秦燕赵魏韩(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出现。
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国家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设立郡、县等行政单位,由皇帝任命官员进行管理。
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将国家土地分封给宗亲和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诸侯可以在自己封地内再分封,等级世袭。
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周边蛮夷戎狄逐渐与华夏族融为一体,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华夏认同提升了蛮夷戎狄的文明程度,反过来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原各国文明水平高于周边民族,有较强吸引力,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
从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
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重要原因)
韩、赵、魏、楚、燕、齐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修筑道路;开凿灵渠。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促进了各地的文化、经济交流,便利了交通往来,巩固了国家统一。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皇帝,总揽全国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下设九卿。
废分封,设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是一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基本矛盾:中央—地方)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基本矛盾:皇权—相权)
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奠定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物质基础。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直逼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焚书坑儒;秦二世更加残暴)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赋税(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积极赈济灾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西汉初年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
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豪强势力也被削弱,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建立刺史制度
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建立刺史制度
接受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进入各政权机构。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漠北战役,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都是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冒顿单于统一漠北草原,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为经济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①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②辩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③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道德经》)
他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了《论语》
政治思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旧制度瓦解和新制度确立;“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春秋》——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商朝甲骨文有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古蜀文明丰富多彩,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
共300多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创作,屈原代表作《离骚》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6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多媒体教学课件ppt</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隶制,世袭制,教材图解,政治形势,血缘关系远近,进献贡赋,国人暴动,夏商灭亡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集体备课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工栽培,古代文明社会,象牙雕刻器,教材图解,黄河中游,贫富分化,原始农业与中华文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习题课件,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