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 (2)
展开母亲架设的桥
水上勉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
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
到时候,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吃。
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 若狭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十回左右吧,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我在九岁与母亲作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定然也会浮现。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然有小桥架设着。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肥沃——( ) 宽阔——( ) 脆弱——( ) 豪华——( )
2.母亲在峡谷的旱地种的是( )。(多选题)
A.水稻 B.甘薯 C.萝卜 D.蘑菇
3.为什么母亲修桥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
4.本文的题目是“母亲架设的桥”,那么,母亲架设的是怎样一座桥? 全文表面记叙的是“桥”, 实际写了什么?
5.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北京胡同···汪曾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lǐn)、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了,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①、南京的乌衣巷②,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回。
再见吧,胡同。
(有改动)
注释 ①虾蟆陵:也叫“下马陵”,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附近。本是西汉董仲舒墓,一说汉武帝游宜春苑,曾在此下马,一说董的信徒过此皆下马,因以为名。②乌衣巷:古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岸。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在此居住。
1创意运用 要想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本文,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哪一项? ( )
A.看到标题,我心想:“北京胡同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文章。
B.读到“东去”“西去”时,我不太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就停下来去查找资料,查完再继续往下读。
C.读到“旧房檩”时,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大致猜出了它是破旧的老房子的一部分,就没有细究,继续往下读。
D.读到第 4自然段的第1句话,我就试着猜测这一自然段要讲的是北京的胡同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样子。
2形成解释 阅读第 3自然段,“安土重迁”在文中的意思是
,理解这个词时可以联系下文中的“ ”。
3 获取信息 文章描绘了商品经济大潮席卷前后的北京胡同,请你梳理并填写表格。
4 评价鉴赏 阅读倒数第 2 自然段,作者提到虾蟆陵、乌衣巷的作用是什么?
5 评价鉴赏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桃杀三士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①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名为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他们并称为“齐国三杰”。不过,这三人自恃功高,目中无人,对君主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齐国相国晏婴担心“三杰”危害国家,力谏齐景公除掉他们。齐景公虽有此心,却无计可施。
②后来,鲁昭公来访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三杰”手握佩剑站在堂下,表情傲慢。晏婴见此,心生一计,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除掉他们。
③酒过三巡之后,晏婴说:“园中的金桃熟了,摘几个来尝尝吧。”齐景公觉得提议不错,便立刻让人去摘。晏婴接着说:“金桃难得,还是让臣亲自去摘吧。”不一会儿,晏婴献上了六个硕大新鲜、香气扑鼻的桃子。
④两位国君各吃了一个桃子,都连连称赞。齐景公对鲁国大臣叔孙婼(ruò)道:“叔孙大夫天下闻名,也应吃一个。”叔孙婼谦虚地说:“晏相国辅佐君主,功绩卓著,人人称道,这个桃该给他吃。”齐景公见状便说:“不必推辞,你们各吃一个吧。”晏婴和叔孙婼连忙谢恩。此时,盘中还有两个桃子。
⑤晏婴提议说:“君主何不让群臣说说自己所建立的功劳? 谁的功劳最大,就把桃子赏给谁吃。”齐景公很是赞同。
⑥这样,谁吃到桃子,就意味着他得到了极高的荣誉,这对自以为是的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果然,公孙接立刻高声说:“我跟着君主打猎时,山中蹿出来一头猛虎,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君主。这样的大功,难道不该吃一个桃吗?”齐景公说:“将军救了我的命,应该吃桃!”
⑦古冶子急不可待地跟着表功:“当初我护送君主过黄河,有一只大鼋①咬住了君主所乘之马的马腿,将马拖到了乱流中,是我在汹涌的河水中杀死了大鼋,救了君主的命。难道我不该吃个桃?”晏婴说:“您冒死救主,忠心可嘉,应该吃桃。”
⑧桃子已经吃完了,田开疆却大步走了出来,说道:“我曾经奉命讨伐徐国,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使徐国向我们俯首称臣,几个邻国也望风顺服。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桃?”
⑨齐景公赶忙说:“田将军功劳极大,可惜桃子已经吃完了,只能等明年桃树结果,将军还是先饮一杯美酒吧。”晏婴也说:“您的功劳最大,可惜没有桃子来表彰您的大功了。”
⑩可是,田开疆忍不下这口气。他手按宝剑,怒气冲天地喊道:“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 我跋涉千里,出生入死,如今反而吃不上桃,令我在两国君主面前蒙羞。我还有什么脸站在朝廷上?”说罢,竟挥剑自刎而死。
⑪公孙接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田开疆会这么极端。他说:“我功小却抢先吃了桃,田开疆将军功大却没桃可吃。如今田将军自刎,我哪有脸面活在世上?”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大叫起来:“我们三人情同骨肉,同生共死。现在他们死了,我怎能独活?”说完也拔剑自杀。
⑫就这样,晏婴不动声色地用两个桃杀死了“三杰”,为齐国除掉了三个祸害。
注释 ①鼋(yuán):爬行动物,像龟而吻短,背甲暗绿色,甲上有许多小疙瘩,生活在水中。
1 整体感知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梳理“二桃杀三士”的过程。
2获取信息 读文章,填一填。
晏婴要除掉“三杰”,原因是这三人 ;在宴会上,吃到金桃的人有 ;故事中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有 和 。
3 评价鉴赏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人物的行为,感知人物形象。
(1)晏婴摘来了六个桃子,是园中只有六个桃子,还是晏婴刻意只摘了六个呢? 结合上下文,说出你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2)晏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来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4 评价鉴赏 第⑨、⑩自然段中出现了齐景公、晏婴、田开疆三个人物,请你结合相关描写,用一两个词语分别概括他们三人的心理。
齐景公:
晏婴:
田开疆:
5 形成解释 阅读全文后思考:晏婴能除掉“三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A.两位国君会晤,摘来难得的金桃分食。
B.田开疆气量狭小,对吃不到金桃一事耿耿于怀。
C.古冶子与公孙接、田开疆情同骨肉,同生共死。
D.晏婴巧借“三杰”目中无人,自恃功高的特点实施计谋。
芭 蕉
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记下所用的时间。
芭蕉是一种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假茎高可达6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长可达3米,宽约 30厘米,呈长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侧脉多数平行。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树,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但依旧是那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傲然挺立于校园之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了出来。
芭蕉花虽不美丽,但有人喜欢用芭蕉花做菜。他们食用的主要是野芭蕉和粉芭蕉的花朵。长在阴湿沟谷中的野芭蕉,茎和叶都与人工栽培的芭蕉近似,一样能开花结果,只是果实小,果皮呈黑色,几乎没有可以食用的果肉,所以人们大量采集芭蕉花当蔬菜食用。以芭蕉花为原料的小吃有蕉花蘸、素炒蕉花等。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芭蕉根中取汁,掺入生姜汁涂抹患处,对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有很好的疗效。把芭蕉根和旱莲草搅拌在一起煎,一天服两次,能活血化瘀。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1 整体感知 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相似的特点。抓住段首的关键句,可以知道本文主要是从 、 、 、 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的。
2 形成解释 以下哪一项不是作者欣赏芭蕉的原因? ( )
A.颀长秀美的身姿。 B.昂扬勇敢的精神。
C.孤独忧愁的形象。 D.素淡可爱的黄花。
3 获取信息“这些芭蕉的茎干粗大如树,笔直高耸,巨叶甚至高过瓦檐,我们叫芭蕉树。”这句话与文中的哪些内容相对应? 请你用“ ”从文中画出来。
4 评价鉴赏 第 3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5 评价鉴赏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时间
商品经济大潮席卷之前
商品经济大潮席卷之后
北京胡同
(各写出任
意两点)
离闹市近,生活方便
③
①
有的房屋外还保留着弃置不用的物品
②
④
特点
生活气息浓厚
⑤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萤火虫的生长要经历几个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 (3):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 (3),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 (1):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阅读作业 (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