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人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身是为官从政的根本。中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修身问题,与性善论的人性预设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善恶相混论等各种人性观,但占主导的人性预设是性善论。
孔子提出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重要命题,但是一生罕言人性与天道,不过,从他对“仁”的阐释中可以发现其倾向于性善论,如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干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等等。明确系统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曾就“性善”还是“性无分于善不善”的问题与告子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告子认为人性就像“湍水”一样,“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也用水来比喻人性,他反驳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用“水无有不下”来比喻“人无有不善”的论证逻辑显然不够严谨,但难能可贵的是,孟子不仅看到人与动物都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强调了人具有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即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而动物却没有,正是人的社会属性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成为人之为人的根据。
可以说,“人无有不善”这一命题从人性上肯定修身的可能性,即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性,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都可以通过不断修身而成为“君子”“圣人”。一些儒学研究者认为:孟子实证了人性之善,实证了人格的尊严,同时即是建立了人与人的互相信赖的根据,亦即是提供了人类向前向上发展以无穷希望的根据。因此,中国儿童启蒙教育常常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重要意义其实并不在于人性是不是真善,而在于从孩子启蒙时,就在内心种下善良的种子,坚定自己也可以成为善人,甚至圣人的信心。
虽然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圣人君子却是少数,多为普通的人,甚至有些人作恶,这用性善论该如何解释?
孟子认为,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性只是表明具有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并不是具有高尚道德的现实性,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根本路径就是修身。孟子把“侧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心称之为“四端”。把“仁义礼智”称之为“四德”,由“四心”转化为“四德”需要靠修身的功夫。他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此外,修身之所以必要,还由于善性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迷失,尤其是名利物欲等外部诱惑常常激发起人过度的欲望,进而把本来具有的善性遮蔽,因此,只有通过修身才能保持或恢复善性。孟子把修身的过程比喻为“求放心”的过程,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性善论从人性上肯定修身的可能性,指出了修身的必要性,并确立了不断反躬自省的修身方法,从而奠定了修身的人性论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向上向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点,对中国人通过修身提升道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方刘《性善论对修身的意义》)
材料二
在源远流长的人性论史上,孟子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论述方向,提出了较为清晰明确的性善论。孟子在与告子的辩论中指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肯定了人性本善的主张。需要注意的是,孟子并不认为人性是纯然全善、整全无瑕的。冯友兰先生指出,“孟子所谓性善,只谓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这四“端”还需扩而充之。方能成贤成圣。可见,人性之善在于其根源上的善性,性善并非一种已达成的结果。
善端还需扩而充之,这就与修身观念联系起来。由性善的观点出发,修身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在孟子看来,人扩充善端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善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人心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分别所在,因此,若不发扬心中本性之善,将无以为人。仅有向善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为善,即修身,亦是人性最终实现的重要一环。
修身除了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还是善性自然而然的结果。孟子指出,“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参考朱子以“顺”解“利”的注释,可以看到,重自然之势是孟子言性的一个基本方面。既然人性之善是顺其自然的结果,那么修身这一向善的行为也就当然合于趋势,不需矫揉造作。从性善论的立场出发,修身观念以人性之善为前提,被赋予了双重的必然性。性善观点的确立与心之“一本”的体认,共同构成了孟子修身观念的心性论根据。
(摘编自李闫如玉《孟子修身观念的源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重视“修身”并将其视为从政的根本,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性善论的人性预设密切相关。
B.孔子从未谈及人性与天道,孟子则继承了其“仁”的论述方向,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同时确立了修身的相关方法。
C.孟子和告子皆用“水”来比喻人性,但是他们的观点并不相同,告子认为人性不分“善”“恶”,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
D.修身是善性自然发展的结果,那么通过向善的修身行为便是顺势而为,所以无须刻意强求或虚伪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人性观中,性论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中国儿童启蒙教育常以“人之初,性本善”开始的原因。
B.孟子不仅看到了人性本善的自然属性,也看到了人性会被外在环境影响的社会属性,孟子承认了人性有“恶”的一面。
C.孟子用“求放心”的比喻,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修身的过程,寻找自己失去的“本心”,不断追求内心的纯善。
D.冯友兰先生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只是说人皆有“四端”,而性善并非已经达成的结果,还需扩而充之才能成贤成圣。
3.下列选项,不属于“性善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质于禽兽之性,则万民之性善也。
B.性有普端,动之爱父母。
C.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孟子在“性善论”前提下,认为“修身具有必然性”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蒂斯特太太①
(法)莫泊桑
还得等两小时十分钟才能乘上去巴黎的快车。我在车站门前站住,一心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街上看不见一个人,只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水沟,一条小狗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根旁闻来闻去。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伍!
这队伍有些奇怪。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一位哭着,其余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送。队伍走得匆忙,一切从简,也没有宗教仪式。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那先生真是热心肠,他压低声音告诉我:这是一位年轻的太太,自杀的,所以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葬。走在最前头哭着的是她的丈夫。
死者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11岁那年,她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把她糟蹋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慢慢地长大。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是妖魔、怪物。她从街上走过,人人都转过脸去。人们低声地这样说:“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女孩子们下午都到林荫大道上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脸色凄怆地看着。有时她实在想跟她们一起玩,于是畏畏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孩子中间。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拉走。剩下小丰塔内尔一个人惊慌失措,抽噎哭泣……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每次上街她都低垂着眼皮。很少有人招呼她。那些年轻姑娘像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自在,好像她犯了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人。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一见钟情。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他脸皮厚,带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后来,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
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蔑视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一句话,他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
她怀了孕。消息传开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把她的污点一下子洗干净了……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庆祝节日。区长主持音乐比赛,让他的私人秘书发奖牌。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他们只得了个二等奖。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啊,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至应该发给他一等奖牌。”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她好像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声,也有喊叫声。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大家都在重复说那句话,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女人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把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是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孩子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把脸掩藏起来。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像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像一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她这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一个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像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我们这时已走进了公墓。棺材放进墓穴后,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谢谢,先生。”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注]①本小说发表于1884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描写一支送葬人少、没有神父的“奇怪”的送葬队伍,送行人还“热心肠”地和“我”讲述。可见,死者依然是人们的谈资。
B.小丰塔内尔的父母“见到她,显得很不自在”,由此可见,亲情在强大的世俗力量面前,也会败下阵来变得扭曲和冷淡。
C.“有点古怪”“脸皮厚”“勇敢”的哈莫先生是一束人性之光,将丰塔内尔从黑暗中拯救了出来,让她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D.婚后的丰搭内尔渐渐在入群中有了一席之地,人们开始收起了异样的眼光,说明人们已经意谅到自己的偏见并开始做出了改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蒂斯特太太”这个称呼,揭示了众人观念的愚昧落后,指示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祥林嫂”这个称呼有相似性。
B.音乐会上哈莫先生发奖牌时被砸这个意外,不仅让情节产生了一波三折的效果,也为下文哈莫夫人的自杀作了铺垫。
C.作者运用烘托手法,细腻地描绘了人群取乐丰塔内尔的热闹欢乐的场景,烘托出女主人公处境和命运的悲惨。
D.小说语言简约朴实,但内涵很丰富。在看似平常的叙事中,表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彰显出深刻的批判现实的力量。
8.本篇小说大部分篇幅都以“送葬人”的视角叙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分)
9.鲁迅强调小说必须“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本文在这一点上也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节选自《中庸》)
材料二: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而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节选自《荀子·修身》)
材料三:
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②。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③。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训。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节选自《墨子·修身》)
[注]①菑然:如同有灾害在身。②丰末:枝叶繁茂。③举物而暗,无务博闻:连一件事物都不能弄明白,就不要追求博闻广见了。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好善无A厌B受谏而C能诫D虽欲E无进F得G乎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动词,亲近、爱护,与材料二、材料三加点的“亲”词性相同,意思相似。
B.劝,动词,勤勉,努力,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不同。
C.贼,动词,指出过错,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不同。
D.见,介词,表被动,与《<老子>四章》的“自见者不明”的“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天下有九大原则,而修养自身则是第一位的,能够让自己不困惑、混乱,从而让大道更好确立,并顺利实行。
B.材料二中,荀子认为真正的士人和君子不会因为贫穷就放松道义要求,尽管有的事会让人身体劳累,而且利益很少,他们仍然会坚持做。
C.材料三中,墨子认为一个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有更加远大的追求,如果一件事都弄不明白,就不要追求广博的见闻了。
D.为了讲明道理,荀子将君子和小人的做法与结果进行对比,墨子则用作战以勇为本、办理丧葬以哀为本与士人做学问以行为本进行类比。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而致恶其贼。(4分)
(2)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4分)
14.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和墨子也有类似的看法。请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的相关语句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下曲
张祜
二十逐骠姚①,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骠姚:汉代武官名号,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曾六次出击匈奴,立下很多战功,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人称他为“霍嫖姚”,这里用嫖姚代指武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首联开门见山写战士二十岁就离开家乡,跟随将领戍守边关,暗示了对朝廷穷兵黩武,频繁征战的批判,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本诗特地选取典型时间“雪夜”“冰朝”和典型地点“塞”“河”,既表现战斗生活的艰辛,又衬托了战士们不怕困难的高品质。
C.诗歌颈联刻画了“雕”和“马”两种动物在战场上的具体表现,以他们还未被驯服就上战场的细节,侧面烘托出战争的频繁和应战的紧急。
D.本诗与《无衣》均使用了赋的手法,但《无衣》主要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强化感情,本诗主要运用铺陈叙述,使战士形象更加具体。
16.有人评价,本诗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某中学高二教学楼悬挂的一幅标语“坚定信念,铸就坚韧之魂;肩负使命,迈向远大前程”与《论语·泰伯》中“ , ”两句所表达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近日,歌曲《春江花月夜》在校园内广泛传唱,其中“潋滟粼波铺万里,天上银河映星明”写尽了春江月夜之美,该句改编自诗歌《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
(3)“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以竹子和梅花为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虚心、不自我夸耀的具体状态,而《老子》第二十四章中“ , ”两句则告诉了我们自大自夸的严重后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 A 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比人的感官更敏锐、更强大。客观世界所包含的信息多样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感官的能力范围。人的眼睛观察不到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次声波和超声波传导不到人的耳朵里,人体对于“不见踪影”却时刻产生影响的磁场也无法感知、这些超出感官范围的信息,传感器都能“感受”到。
②没有传感器就没有数字化和智能化。传感器是智能化系统的第一关,它的水平决定了智能化系统及其仪器设备的水平。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高端器件领域的研究前沿,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5G通信、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均发挥着 B 的作用。
③比如一辆汽车会安装压力、温度、位置、声音、光、电等超过100种传感器,由车载电脑进行处理,帮助驾驶员作出判断。对数据的智能化分析降低了驾驶汽车的难度,让汽车变得更安全、更好开。
④当前,各类传感器都朝着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成生,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微型化、绿色低碳、可穿戴等方向进化,呈现出 C 的态势。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投入应用,像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工作生活新场景,帮助人们“感受”美好生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①④段加点的两个“像”字,用法一样。
B.文中①③段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一样。
C.文中①④段加引号的两个“感受”,修辞手法一样。
D.文中④段划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其成为一组句式相同、长短基本一致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情况下,除夕都在年三十。不过,有人发现,自2025年起连续五年的除夕都是腊月二十九。① ?这其实是由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则所决定的。中国农历月份的安排与月相相关,当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叫作“朔”。这时从地球上看,两者的位置几乎重合。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② 。农历的月被称为“朔望月”,平均29.53天。农历月份分大月和小月,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平均下来一个月的天数就跟“朔望月”的29.53天比较接近了。
由于月份的起始是根据月相这样的天象来安排的,具体到哪年有“年三十”,哪年没有,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天象。③ ,作为传统节日的“除夕”一直都在,从未消失。按长时间的统计结果来看,有“年三十”的比例大约是50%左右,出现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表现,不妨碍大家和美幸福的春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礼记·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强调了思考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关键作用。《礼记·中庸》又说,学习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突出了行动、思考在获得知识、学习提升的重要性。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当代,搜索工具日渐强大、多样,我们传统的“格物以致知”“笃行以致知”好像正在被“搜之以致知”所替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1页。
[语文]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1页。
[语文]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