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理论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理论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成熟学说,行为主义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理论1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第二版王振宇主编,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它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开始开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指导》提供心理学依据 ,奠定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要尽量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能最大的调动她们的学习主动性,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自主研讨、交流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学习,避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完全的参与课堂。本章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理解,多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课程讲解会让课程进行的更加顺利。
学习目标
1.了解成熟学说和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幼儿的行为,并尝试将优秀理论观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3.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学习重难点
成熟学说和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理论观点及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案等
教学媒体
本章节PPT、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导入:
《幼儿心理学》的课程内容马上就学完了,那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关于幼儿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观点?请大家来说一说。
遗传与环境之争,引出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成熟学说和行为主义理论学说。
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并应用到本节课中。
通过问题的思索自然引出本节课关于“心理学发展理论”的话题。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成熟学说
(一)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美国)格塞尔
实验: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观点:儿童的生理器官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影响动作或技能的学习,而且也影响个性的形成。
(二)发展的方向性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发展的方向性不仅体现在动作发展方面,也体现在心理的发展方面。
(三)发展的波动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呈直线状的,而是有上下波动(波浪起伏状态)。发展质量较高的年头与较低的年头有序交替的现象。
第一周期:2—5岁
第二周期:5—10岁
第三周期:10—16岁
处于发展质量较高的阶段时,对他们应严格要求,处于发展质量较高的阶段时,应现实地看待他们的表现,耐心得等待他们度过这一阶段。
(四)意义:
1.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前提,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3.提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个体成熟这一因素的重视,为研究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
播放双生子爬梯视频,展示实验,思考影响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根据课本总结:成熟学说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是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和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二、行为主义学说
(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实验:小艾尔伯特实验
华生的研究在实践上一个主要的应用是发展了一套对恐惧进行去条件作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当代来说即一种行为矫正或称之为系统脱敏法。
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学说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遗传只是决定人的身体结构,而不决定人的行为。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行为主义的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分配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环境,我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于乞丐、小偷!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
——华生
(二)斯金纳的操作主义说
从学习理论的观点看,经典条件作用似乎只限于对某些反射或先天的反应进行条件作用。对于人们是如何学习复杂的技能及进行主动的学习,经典条件作用很难进行解释,于是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其他形式的条件作用。斯金纳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
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反应-强化-反应)
代表人物:(美国)斯金纳
实验: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观点:1.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活动的结果决定的。2.认为强化练习本身更重要,建立特定的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控制行为的因素:
1.正强化:某一行为如果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
2.负强化:某一行为如果会消除行为者的不快和厌恶,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
3.惩罚:如果某一行为会带来使行为者不快乐,或者使行为者感到快乐的东西被取消,行为者就会倾向于终止或避免该行为。
意义:
1.强调行为的客观测量,推动心理实验的发展;
2.对抨击遗传决定论,反对种族歧视具有一定作用;
3.行为主义学说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学习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在实践上,对于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是有效的;
4.否认意识,反对研究思维,不可能揭示出心理的实质;
5.忽视了儿童作为主体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动作用,因而具有片面性。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同时班杜拉把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对学习者本人的影响称为"替代强化"。
例如:儿童通过观察模仿父母做家务而习得做家务的行为就是观察学习的一个例子。
那么,观察学习包含哪些过程呢?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运动复现
4.强化和动机过程
【对比】对比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依赖于强化。但是由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它们又有以下几点区别:
1.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剌激不明确(比如是什么原因促使鸽子去碰动按钮?),而不像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那样,无条件剌激是明确的(比如食物引起了狗的唾液的分泌)。
2.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它们是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而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剌激的。
3.操作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啄对了按钮就有食物强化)。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则是由食物引起了狗唾液的分泌。
【思考】举例来说明什么是正强化、什么是负强化、什么是惩罚。
通过课外知识补充,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与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区别。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课堂练习:
1.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 )对幼儿学习技能有重要作用。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2.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一、成熟学说
(一)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美国)格塞尔
实验: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观点:儿童的生理器官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发展的方向性
由上到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三)发展的波动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呈直线状的,而是有上下波动(波浪起伏状态)。
(四)意义
二、行为主义学说
(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
实验:小艾尔伯特实验
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刺激-反应)
行为主义的习惯
(二)斯金纳的操作主义说
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代表人物:斯金纳
观点:1.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活动的结果决定的;2.认为强化练习本身更重要,
控制行为的因素:1.正强化2.负强化3.惩罚
意义: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复现4.强化和动机过程
作业:
1.总结成熟学说和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和影响因素,写到本子上。
2.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二)斯金纳的操作主义说
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代表人物:
观点:
控制行为的因素:
意义: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包含的过程:
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复现4.强化和动机过程
一、成熟学说
(一)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发展的方向性
(三)发展的波动性
(四)意义:
二、行为主义学说
(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
实验:
观点:
行为主义的习惯: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理论1
教学反思
重点是需要改进的问题及问题改善思路、要继续发扬优点;
上课时注重专业概念的讲解,运用实际案例来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学习效果非常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概述(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概述,心理现象及心理过程的分类,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二节幼儿的气质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质的概述,婴幼儿气质的类型和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