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 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操作须在开花前
B. 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C. ②的操作前后要对雌花套袋
D. 图中高茎豌豆是父本,矮茎豌豆是母本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为人工授粉过程,操作流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图中①是去雄,②是人工授粉。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过程,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需要在开花前去雄,A正确;
B、②操作是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B正确;
C、由操作流程可知,②操作前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
D、图中矮茎豌豆提供花粉,作为父本,而高茎豌豆接受花粉,作为母本,D错误。
故选D。
2. 孟德尔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现用纯合的红色牵牛花和白色牵牛花进行相关实验,下列预期结果中,否定融合遗传且支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
A. 红色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色
B. 白色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色
C. 亲本杂交产生的F1全为粉红色
D. F1自交产生的F2中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答案】D
【分析】融合遗传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的状态之间。
【详解】融合遗传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只有D选项既能否定融合遗传,也能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不会在传递中消失,而是各自保持独立,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₂中不同性状类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属于假说的内容
B. 设计两纯合亲本的正交、反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
C. 盂德尔在F₁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D. 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反映F₁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答案】D
【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F1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而设计的,B错误;
C、孟德尔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自交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C错误;
D、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反应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D正确。
故选D。
4. 如图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个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可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C. 该实验重复4次后就可得到DD:Dd:dd=1:2:1
D. 每只小桶内D小球和d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答案】C
【分析】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桶内的小球可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每只小桶内D小球和d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详解】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A正确;
B、桶内的小球可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正确;
C、实验需要重复多次,实验操作的次数太少,不一定是DD:Dd:dd=1:2:1,C错误;
D、在每一个小桶内,D小球和d小球相等。则Dd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的D和d的数量比才为1:1,D正确。
故选C。
5.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Z。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分别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决定。要根据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亲本的杂交组合可以是( )
A. ZBW×ZbZbB. ZBW×ZBZb
C. ZbW×ZBZbD. ZbW×ZBZB
【答案】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分别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决定。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A、已知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ZBW×ZbZb的后代,雌性都是ZbW,表现为非芦花鸡,雄性都是ZBZb,表现为芦花鸡,可以根据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A正确;
B、ZBW×ZBZb→ZBZB、ZBZb、ZBW、ZbW,子代芦花鸡既有雌也有雄,不能根据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B错误;
C、ZbW×ZBZb→ZbZb、ZBZb、ZBW、ZbW,子代芦花鸡和非芦花鸡都既有雌也有雄,不能根据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C错误;
D、ZbW×ZBZB→ZBZb、ZBW,子代雌雄都是芦花鸡,不能根据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D错误。
故选A。
6.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并证明其化学本质是DNA
B. 格里菲思用小鼠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最终分析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揭示了遗传规律,但并未证明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
B、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实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即通过逐步加入不同的酶一一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后续科学家利用多种实验材料最终发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C。
7.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实现9:3:3:1的分离比,无须考虑以下哪些条件( )
①两对相对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需选择双显性纯合亲本和双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③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④两对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易于区分且都是完全显性
⑤F1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存活率和F2不同个体的存活率都相等
A. 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⑤
【答案】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①④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都易于区分且呈完全显隐性关系,①④是必须的条件;
②亲本选择时可以选择双显性纯合亲本和双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杂交,也可用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两个纯合亲本杂交,②不是必须的;
③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③错误;
⑤在生殖过程中如果牵涉配子致死或者个体致死,那么子代性状分离比会改变,故F1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存活率和F2不同个体的存活率都相等,⑤是必须的条件。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中并非全部片段都含有遗传信息
B. 细胞中三者数量最多的是基因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或RNA片段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中也有DNA的分布
【答案】C
【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
【详解】A、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分子中并非全部片段都含有遗传信息, A正确:
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三者中,在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基因,B正确;
C、在人体细胞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在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中也有DNA的分布,D正确。
故选C。
9. 在番茄中,存在多对可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现将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的表型为紫茎、缺刻叶,其基因型为AaBb
B. F1与绿茎、缺刻叶纯合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杂合子占3/4
C. F2中与亲本类型不同的表型有2种,占F2代的比例为3/8
D. F2中紫茎缺刻叶杂合子自交,产生后代四种表型的性状分离比为21:5:5:1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即紫茎、缺刻叶为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即紫茎、缺刻叶为显性性状,A正确;
B、F1AaBb与绿茎、缺刻叶纯合植株aaBB杂交,所得子代中纯合子占1/2×1/2=1/4,杂合子占3/4,B正确;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表现型为绿茎、缺刻叶(3份)和紫茎、马铃薯叶(3份),占F2代的比例为5/8,C错误;
D、F2中紫茎缺刻叶杂合子(4AaBb、2AABb、2AaBB)自交,AaBb自交后代9:3:3:1,AABb自交后代3:1(12:4),AaBB自交后代3:1(12:4),产生后代四种表型的性状分离比为21:5:5:1,D正确。
故选C。
10. 在对 DNA 结构的探索中,沃森和克里克摘取了桂冠。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双链DNA分子含 C——G 碱基对越多,其热稳定性相对较高
B. 在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同
C.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称作5'-端
D. 制作DNA分子模型时,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
【答案】D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在双链DNA中C和G配对之间有3个氢键连接,碱基对A和T之间只有2个氢键,故双链DNA的鸟嘌呤和胞嘧啶碱基对越多,其热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
B、在双链DNA分子A和T配对,G和C配对,因此在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B正确;
C、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称作5'-端,有游离羟基端的碳原子为3’,C正确;
D、制作DNA分子模型时,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D。
11. 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约为3:3:1:1,由此可推测出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A. YyRrB. YyrrC. yyRRD. YyRR
【答案】B
【分析】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开计算,甲与乙交配后代黄色:绿色=3:1,是杂合子自交,圆粒:皱粒=1:1,属于杂合子测交,综上所述则乙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后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 )
A. 2n:2B. (2n-2):2C. 2n:0D. 2n-1:2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子代数应是2n,在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只有2个,不含的是总数减去2。
【详解】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得到2n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15N,所以后代中不含15N的DNA为2n-2,故后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2n-2):2。B正确。
故选B。
13. 下图表示某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①内有8条染色体,1处若为D基因,2处由于互换则一定为d基因
B. ②细胞的后一个时期内,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③内有8条染色单体,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存在上图所示的四种细胞
D. 正常情况下,若④中的a为X染色体,则b不可能是X或Y染色体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①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互换,A错误;
B、②细胞的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其后一个时期是减数分裂Ⅰ后期,该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
C、③内有8条染色单体,图中有些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些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只有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存在上图所示的四种细胞,C正确;
D、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若其中的a为X染色体,则b不可能是X或Y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14.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 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 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 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答案】C
【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
【详解】A、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比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可推知,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即为a曲线,A正确;
B、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因此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正确;
C、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都无限接近于1/2,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可用b曲线来代表,不会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C错误;
D、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即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可用c曲线代表,D正确。
故选C。
15. 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1/3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所占比例为( )
A. 3/10B. 3/7C. 1/4D. 1/15
【答案】A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1/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3:2,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所占比例为1/2×3/5=3/10,A正确。
故选A。
16. 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W和w表示眼色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所做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 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
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D. 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和萨顿假说都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详解】A、分析题图,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摩尔根根据白眼表型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的现象,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A正确;
B、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且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2性状分离比为3:1,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XWXw、XWY,因此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和XWXw两种,B正确;
C、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正确;
D、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未通过实验证明,D错误。
故选D。
17.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在图乙中,可能与图甲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 2 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 2 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
【详解】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要么相同,要么互补,图乙中,③与甲染色体组成相同(均为大白+小白),①与甲染色体组成互补(两个加一起为大白大黑+小白小黑,与精原细胞相同),即①③和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正确。
故选C。
18.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发现1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B. 1号与2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 4号和2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 3号与正常女子婚配,子代不一定患病
【答案】B
【分析】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③特点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详解】A、1号和2号正常,生出了患病的3号,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与题干信息不符,则该隐性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1号的基因型是XAY,2号的基因型是XAXa,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B错误;
C、2号的基因型是XAXa,4号基因型为XAXa的概率为1/2,C正确;
D、3号XaY与正常女子XAX-婚配,子代XAXa和XAY的个体不患病,D正确。
故选B。
19. 如图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流程图,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噬菌体是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的
B.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
D.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
【答案】C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会随细菌进入沉淀物中,从而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降低,C正确;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20. 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胞嘧啶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 44%B. 24%C. 14%D. 28%
【答案】D
【分析】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相等,据此分析。
【详解】设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胞嘧啶比例是X,则该链上的腺嘌呤比例是X(1+40%),则有关系式[X+X(1+40%)]/2=24%,解得,X=20%,则该链上的腺嘌呤比例是20%×(1+40%)=28%,该链上的腺嘌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相等,故互补链中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比例也为28%,D正确。
故选D。
21. 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分别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B. 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 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7a+b)/8
D. 预计继续培养细菌,DNA分子离心后不会同时得到轻、中、重三条带
【答案】B
【分析】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均为重带DNA,即15N-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复制一次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均为中带DNA,即14N-15N;再复制一次,4个DNA分子中有2个中带,即14N-15N,2个轻带,即14N-14N,因此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A正确;
B、Ⅱ代细菌中DNA分子为2个中带,即14N-15N,2个轻带,即14N-14N,故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2/4=1/2,B错误;
C、假设亲本是一个DNA,复制3次,则Ⅲ代细菌DNA分子含有8个,2个中带(14N-15N),6个轻带(14N-14N),可以把两条含15N的链看作一个DNA分子(15N-15N),7个DNA分子是14N-14N,则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7a+b)/8 ,C正确;
D、继续培养细菌,DNA分子只有2种,分别为14N-14N和14N-15N,DNA分子离心后只有轻、中两条带,不可能形成重带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22. 下图为果蝇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箭头所指的部位形成一个“气泡”结构叫做DNA复制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错误导致复制泡出现
B. 复制起始时间较晚,复制泡越大
C. 复制泡出现的时期为分裂后期
D. 多个复制起点可加快DNA复制的速率
【答案】D
【分析】图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果蝇DNA形成多个复制泡,而且复制泡大小不同,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为多起点复制。
【详解】A、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因此正常复制就会出现复制泡,A错误;
B、复制起始时间较早,复制越久,复制泡越大,B错误;
C、 DNA复制的时期为间期,因此复制泡出现的时期为间期,C错误;
D、多个复制起点可以同时进行多段DNA的复制,加快DNA复制的速率,D正确。
故选D。
23. 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 比例为3: 3: 1: 1
C.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互换,则它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 3: 3: 1
【答案】B
【分析】由题图可知: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它们一般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A、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基因,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基因A和a与基因D和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2×2=4种表现型,比例为(1:1)×(3:1)=3:3:1:1,B正确;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互换,则它能产生4种配子,但是发生互换的概率较低,所以AB和ab的配子比例要高于Ab和aB,C错误;
D、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dd自交后代都是dd,因此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
故选B。
24. 蝴蝶是雌雄异体昆虫,雌雄蝶有各自的第二性征。但在自然界中有个别蝴蝶同时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称为阴阳蝶,如图为阴阳蝶形成的机理之一。已知有两条或多条Z染色体的蝴蝶是雄性,只有一条Z染色体的是雌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I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后的数目先减半再减为零
B. 基因重组发生在Ⅱ过程受精作用中,Ⅲ过程进行有丝分裂
C. 阴阳蝶出现的原因是第一次卵裂时,有一条Z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
D. 该阴阳蝶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含一条或两条Z,也可能不含Z染色体
【答案】B
【分析】1、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
2、由图可知,Ⅰ为减数分裂,Ⅱ为受精作用,Ⅲ为有丝分裂,雄性一侧Z染色体多一条,雌性一侧Z染色体少一条,故阴阳蝶出现的原因是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详解】A、Ⅰ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后,数目在减数分裂Ⅰ完成后先减半,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再减为零,A正确;
B、由图可知,Ⅰ为减数分裂,Ⅱ为受精作用,Ⅲ为有丝分裂,基因重组发生在Ⅰ过程减数分裂中,B错误;
C、阴阳蝶出现的原因是第一次卵裂(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有一条Z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C正确;
D、由图可知,雄性一半细胞中有三条Z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有一条或两条Z染色体,雌性一半只有一条Z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有一条或0条Z染色体,故该阴阳蝶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含一条或两条Z,也可能不含Z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25. 如图1、图2、图3分别表示雄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可用于表示精原细胞增殖或产生精子的过程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
B. 图2中GH段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其HJ段与图3中的Ⅱ代表同一时期
C. 图3所示的细胞分裂可发生在该果蝇的精巢中,a、c可分别代表染色体和核DNA
D. 图3中,Ⅰ时期的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其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详解】A、图1曲线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情况,可用于表示精原细胞增殖或产生精子的过程(都会发生DNA复制和着丝粒的分裂)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A正确;
B、图2曲线表示不同时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GH段出现了四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HJ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和核DNA含量相等,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为16条,与图3中的Ⅱ代表的是不同的时期,B错误;
C、图3表示雄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b可消失,故b为染色单体,c可以是a的两倍,故a代表染色体,c代表核DNA,C正确;
D、图3中,I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与体细胞相同,没有染色单体,可判断该时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此时期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为8,且没有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请考生根据要求在答题卡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内作答。
26. 如图表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结构的中文名称:②____、⑦____。
(2)通常DNA形成的立体结构呈____。
(3)图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TC-3',则另一条单链的序列是____(序列从5'→3'书写)。
(4)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C)/(T+G)为0.5,则它的互补链中(A+C)/(T+G)为____。
(5)某同学制作图中DNA结构模型,仅用订书钉将五碳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每个氢键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则使用的订书钉个数至少为____个。
【答案】(1)①. 胞嘧啶 ②.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双螺旋结构 (3)5'-GACT-3'
(4)2 (5)32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
【小问1详解】
图中的②能够与G(鸟嘌呤)配对,说明②是C,其中文名称是胞嘧啶。⑦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腺嘌呤)组成,因此⑦的中文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小问2详解】
通常DNA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小问3详解】
图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TC-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另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GACT-3'。
【小问4详解】
在双链DNA分子中,2条链之间的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一条链中(A+C)/(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的(A+C)/(T+G)的值互为倒数。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C)/(T+G)为0.5,则它的互补链中(A+C)/(T+G)为2。
【小问5详解】
依题意可知: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如图所示的含4对碱基的DNA双链片段,先要构建8个基本单位,需要16个订书钉;将2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1个订书钉,连接4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将8个基本单位连成2条,需要6个订书钉;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有2个,则T也有2个,C和G各有2个,碱基对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2×2+2×3=10个订书钉。综上所述,共需要16+6+10=32个订书钉。
27.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据图回答:
(1)图1中甲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5)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有丝分裂后期 ②. 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①. a、b ②. b→a、d→c
(5)AaB、AaB、b、b或Aab、Aab、B、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小问1详解】
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
【小问2详解】
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小问4详解】
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
【小问5详解】
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或AAaabb、BB;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AaB、b、b或Aab、Aab、B、B。
28. 遗传性肾炎和半乳糖血症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控制遗传性肾炎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半乳糖血症的基因用B、b表示,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一对正常的青年男女(Ⅲ1和Ⅲ6)结婚前去医院进行婚前检查,医生对他们开展了遗传咨询并绘出遗传系谱图如下:
(1)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
(2)若Ⅲ1和Ⅲ6结婚,子女中患遗传性肾炎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若Ⅲ1携带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则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她与Ⅲ6婚配,生下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若Ⅲ1已通过基因检测得知不携带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假如你是一名遗传咨询师,从优生角度,给予他们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1/8 (3)①. BbXAXA或BbXAXa ②. 13/48
(4)①. 生女孩 ②. 生女孩不患病,生男孩患遗传性肾炎的概率是1/4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4和Ⅱ3不患半乳糖血症,却生育出患该病的女儿Ⅲ4,所以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和Ⅱ2不患遗传性肾炎,但是生育出患遗传性肾炎的孩子Ⅲ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遗传性肾炎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1详解】
Ⅱ4和Ⅱ3不患半乳糖血症,却生育出患该病的女儿Ⅲ4,因此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Ⅱ1和Ⅱ2不患遗传性肾炎,但是生育出患遗传性肾炎的孩子Ⅲ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遗传性肾炎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控制遗传性肾炎的基因用A、a表示,则Ⅲ2基因型为XaY,其亲本Ⅱ1基因型为XAXa,Ⅱ2基因型为XAY,因此Ⅲ1基因型为1/2XAXA、1/2XAXa,Ⅲ6基因型为XAY,两人结婚,子女中患遗传性肾炎XaY的概率为1/2×1/2×1/2=1/8。
【小问3详解】
控制遗传性肾炎的基因用A、a表示,则Ⅲ2基因型为XaY,其亲本Ⅱ1基因型为XAXa,Ⅱ2基因型为XAY,因此Ⅲ1基因型为1/2XAXA、1/2XAXa,若Ⅲ1携带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故Ⅲ1的基因型是1/2BbXAXA、1/2BbXAXa;Ⅲ6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两人婚配,生出半乳糖血症bb孩子概率为2/3×1/4=1/6,基因型为B_概率为5/6,生出遗传性肾炎(XaXa+XaY)概率为1/2×1/2×1/2=1/8,基因型为(XAX-+XAY)的概率为7/8,故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6×7/8=35/48,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5/48=13/48。
小问4详解】
若Ⅲ1已通过基因检测得知不携带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其基因型是1/2BBXAXA、1/2BBXAXa,生男孩患病XaY的概率为1/2×1/2=1/4,生女孩基因型全为XAX-不患病,故从优生角度,给予他们的建议是生女孩。
29.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1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___。
【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①.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②. 淡紫色∶白色=1∶1 ③.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3)①. 5##五 ②. 3/7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bb,淡紫色为A-Bb,白色为A-BB和aa--,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小问2详解】
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
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小问3详解】
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包括AABB、aaBB和aabb,大约占3/7。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学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试卷docx、生物评分细则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