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中复习课件七年级上册复习课件(部编版2024)
展开考一种能力——雾里看花的慧眼拥一种心理——坚如磐石的定力取一种收获——舍我其谁的霸气
细节决定成败,思考决定高度!
◆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5900-4400年
距今约4300-4000年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分化、早期国家出现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整体感知,落实家国情怀
中国境内主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百万年人类史,人类不断演化
知识点1: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复制品)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
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
他们都属于直立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外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北京人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生;过着群体生活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用来烧烤食物、取暖、驱赶猛兽、照明
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相同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可能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缝制衣服
有爱美意识,有埋葬死者行为
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体现了我国远古人类从直立人到智人的演化过程
我国有一万年的文化史,新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是我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认同我国先民在劳动生产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的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南北方不同环境、经济形态、社会发展多样性
从平等的氏族社会向分化的阶级社会发展
知识点4:原始农业禹史前社会
原始农业兴起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水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黍均发现于我国。
知识点5: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人见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社会的繁荣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想象图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中国已知最早)
木结构水井、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乐器、象牙雕刻
距今约9000-7500年
舞阳贾湖遗址见证了淮河上游地区稻作农业社会的繁荣状况。
会制作骨笛(世界年代最早)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畜牧业:饲养家畜(猪)
工具:石器、陶器、骨器
知识点6: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其他:制作乐器、装饰品、会纺织、制衣
距今约7000-5000年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粟作农业和社会发展状况。
西坡遗址:氏族社会兴盛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大汶口文化体现了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为阶级和文明社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
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同一群体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知识点7: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研究文明起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表现:早期城市形成、社会分化加剧、掌握权力的王出现
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原因: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知识点8: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良渚古城统治者的权力已经高度集中。证明: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城市发展:规模大;城内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外有复杂的水利系统
社会分化: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陶寺古城统治者的权力已经高度集中。证明:距今约4000年作业,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遗址概况:城内有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器物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华夏族(炎黄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远古传说是我们了解早期文明的重要途径。“人文初祖”炎帝、黄帝是华夏族和炎黄子孙等说法的历史渊源。
尧舜禹推行传位于贤德之人的禅让制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天然水井、天然漆、玉器、乐器骨哨、雕刻技术
种植粟黍,饲养家畜猪狗
乐器陶埙、使用装饰品,会纺织、制衣
不同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经济形态,史前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
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生长;气候潮湿,为了防潮,干栏式房屋防潮。
半坡人生活在北方,气候干燥,适宜旱地作物粟的生长。气候干燥,住半地穴式房屋,能够防寒和炊煮。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比较
◆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阳城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亳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镐京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周平王、洛邑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嬴政咸阳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长安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与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提示:每个朝代三要素(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如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与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争霸
地主阶级壮大,变法改革,推行郡县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唯物史观)
知识点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民怨沸腾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贵族更加腐朽,商纣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国王与民争利,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认识:民心向背在王朝更替中起到很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是我国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进程。
二里头遗址反映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安阳殷墟对研究商朝具有极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知识点2:西周的分封制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宗亲和功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①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②在封地内再次进行分封
①进献贡赋②服从调兵③镇守疆土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分封制是西周“礼乐文明”的核心,统治结构井然有序,初步形成政治“大一统”意识,从而稳定周王室的统治秩序。
知识点3: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动荡变化的历史趋势;也是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背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竞相争霸诸侯争霸:齐桓公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著名战役: (参战国:晋楚;成语:退避三舍)影响:为民族交融创造契机,在交往和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春秋晚期牺 (xī ) 尊
农业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等有所发展;
勾践剑(左)与夫差矛(右)
商业: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战争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转变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开始 : 、 ; 战国七雄:齐、楚、 秦 、燕、赵、魏、韩。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有利于地主阶级。
知识点5: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战国时期铜冰鉴
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鱼嘴: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时间:主持者:地点:功效:作用:理念:
堤防、分洪、排沙、控流
古人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的理念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启示当今社会要崇尚道德,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为当今以德治国、仁爱和谐、以民为本、教育公正的治国理念提供了借鉴
启示当今社会要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重视人才、构建和谐社会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影响至今,对建立公正、法治社会有借鉴作用
奠定我国军事理论的基础
百家争鸣促进思想文化繁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对后世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7: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夏商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的出现
认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大单元感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治: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岭南
思想:尊崇儒术、兴办太学
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酒官营专卖
军事: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大概念: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1)背景:①战国时期的战争影响社会稳定,民众期盼过上安定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军事超过东方六国③秦王 嬴 招募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2)建立: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 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咸阳。(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中央:三公九卿制,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物的官员。
地方: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各项制度推向全国。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影响: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北部边防的巩固与国家安全南方: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郡管辖影响:便利了南北运输,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2:秦末农民起义
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以失败告终。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名言成语: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2.公元前 207年,秦朝统治者在刘邦率领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知识点3:西汉的建立禹“文景之治”
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
1.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双方军队在垓下决战,刘邦取得最后胜利。2.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刘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都是残破荒凉景象;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2)内容: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3)结果:经济从战乱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4. “文景之治” (1)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 休 养 政策:以农为本,文帝、景帝将田租降到三十税一;;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经济发展:纺织、漆器等手工业较大发展;出现富商大贾;长安城初具规模;边境贸易繁荣。
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陶仓
(3)结果: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 文景 ”。
知识点4: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郡县制禹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加强了统治,为统治阶级服务;③都对当时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④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评价:功: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我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但他们在统治的后期,都出现了一些过失。
秦汉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多年文化史,五年多年文明史,政权更替,科技与文化,五千多年文明史,大汶口文化,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中考历史总复习之教材分册复习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中考历史总复习之教材分册复习课件(部编版),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史前时期,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拓展,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都江堰,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第十三课东汉的衰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七年级上册-2023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之教材分册复习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七年级上册-2023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之教材分册复习课件(部编版),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史前时期,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拓展,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