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 干旱区肥岛效应-2025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  干旱区肥岛效应-2025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  干旱区肥岛效应-2025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  干旱区肥岛效应-2025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 干旱区肥岛效应-2025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 干旱区肥岛效应-2025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共12页。
    【定义】
    荒漠中灌丛影响着土壤养分、水分的分布,进而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和土壤颗粒的分布不均一性,形成所谓的“肥岛”现象。
    研究表明在干旱区“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之间存在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能够改变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的组成、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从而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灌丛能有效承接通过灌丛地表径流和降雨输入土壤的物质和大气降尘、风力携带细颗粒、枯枝落叶等,明显增加灌丛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持水力,促进灌丛的生长和扩大;灌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根系分泌物和灌丛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是导致灌丛土壤特性发生变化的另一原因。与灌丛外相比,灌丛内土壤和微生态条件有显著改善,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扩繁,“肥岛”效应的形成影响着干旱区生态系统养分的转化和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是干旱区灌木植物利用养分和适应贫瘠环境的主要机制。
    【形成机理】
    树干径流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土壤水分资源。Mauchamp和Janeau的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将大约50%的降雨聚集到植物树干。Navar的研究表明:
    3种半干旱区半灌木通过树干径流聚集到的雨水是树冠截留的5倍多。研究结果显示,梭梭的树干径流聚集率为46.4,这是所研究的荒漠生态系统中树干径流率相对较大的一种灌木。除了pH值和CO32-,树干径流中的离子含量明显高于自然降雨的的含量,这因为雨水通过树干淋溶了植物组织上的营养物质、淋洗了林冠上的尘埃颗粒以及植物和雨水之间进行了离子交换,具体来说就是树皮和叶面给大气沉降物提供了良好的接受场所,而且树干径流量通常较少,只占降雨量的1%—18%,使离子含量出现了浓缩现象。
    因此,本研究证实了树干径流是引起干旱区灌木“肥岛”的重要因子,而主根周围低的pH值主要由于根系通过呼吸释放CO2、根系分泌有机酸、根际微生物活动产生有机酸和CO2等引起。
    【消失机理】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作用大于非生物作用是土壤养分在灌丛下富集的重要原因。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E)反映了柽柳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就柽柳灌丛下养分的富集效应而言,生物作用主要表现为柽柳根系将养分吸收到体内,运输到植物地上部,再以凋落物的形式回落到表层土壤的过程。Arndt等和Gries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研究表明,柽柳所利用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源自于地下水,而根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中,距离柽柳主茎越远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越低,表明柽柳冠下富集的SOC、TN等养分与柽柳灌丛的生长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土壤养分在柽柳灌丛下富集是柽柳的根系引起的生物小循环起了决定性作用。非生物作用则是造成柽柳灌丛下土壤养分富集效应消失的重要原因。对于肥岛而言,造成养分富集效应消失主要是风沙的作用。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土壤养分逐渐流向植物冠下,造成冠下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土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的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肥岛效应”。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下图示意艾比湖流域内某种典型植物“肥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典型植物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灌丛D.热带雨林
    2.下列有关该区域“肥岛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冠下凋落物的累积是形成“肥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B.利于改善水土状况,增加植物多样性
    C.土壤深层“肥岛效应”表现更加明显
    D.植物截留降水作用不利于“肥岛效应”的形成
    【答案】1.C 2.A
    【解析】1.灌丛是指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在气候干燥或寒冷、森林难以生长的地方,常有灌丛分布。由材料可知,艾比湖是咸水湖,位于新疆,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漫长,典型植被最有可能是灌木,C项正确。乔木一般生长在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ABD错误。故本题选C。
    2.该区域“肥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灌丛等植被可截留降水、减少蒸发、降风滞尘,使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有利于植物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等补给土壤有机质,A项正确、D项错误;“肥岛效应”是由于它对水分和养分富集能力强,它的大量生长也可能影响别的物种,不一定能增加植物多样性,B项错误;读图可知,冠下土壤与冠外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肥岛效应”应该是表层土壤更加明显,C项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灌丛周围的土壤养分向灌丛中心聚集,灌丛中心的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较灌从周围高,叫肥岛效应。肥岛效应有利于种源聚集,灌木建立后,一些植物的种子在风力扩散过程中被灌丛截获,为其在灌丛下的定居和发育提供了可能,灌丛下水肥条件较好,有利于植物的萌发和生长。
    (23-24高一上·重庆·期末)“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下方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富集现象。读某地灌丛林与周边地区岩层剖面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灌丛的特征是( )
    A.密度极大B.根系发达C.叶片硕大D.花朵肥大
    4.灌丛在“肥岛效应”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阴雨天气,截留雨水B.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C.晴天遮阳,减少蒸发D.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5.气候和生物都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B.湿热地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更慢
    C.没有生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形成土壤D.生物作用不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
    【答案】3.B 4.B 5.A
    【解析】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灌丛分布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灌丛植被的主要特点就是根系发达,B正确。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较少,所以植物缺水,花朵较小,叶片较小,密度较小,ACD错误。故选B。
    4.根据文本中肥岛效应的定义,其本质是“养分富集”的现象。灌丛在肥岛效应中发挥着晴天遮阳,减少蒸发,在大风天气,防风固沙,以及阴雨天气,截留雨水,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的作用。将题干“主要作用”与“养分富集”建立关联,调动所学知识可知枯枝落叶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所以灌丛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B正确。减少蒸发,防风固沙与截留雨水均不是灌丛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ACD错误。故选B。
    5.干热地区由于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A正确;湿热地区由于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更快,B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C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作用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二、综合题
    6.(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干旱区土地荒漠化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其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图。
    (1)结合森林的环境功能,从土壤物质组成角度,分析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模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的过程。
    (3)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答案】(1)(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与裸地相比,灌丛截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促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土壤水分;遮阴可以使林地内降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含量偏高;降风滞尘,截获沙尘,土壤中的矿物质偏高;灌丛枯枝落叶及动物排泄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偏高,故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
    (2)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水源的影响,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比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植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沙漠化阶段,灌丛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灌丛死亡,植被由灌丛退化为荒漠。
    (3)增加水量补给;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适当修剪灌丛;灌从间裸地铺设草方格等
    【分析】本题以肥岛效应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材料信息显示“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从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据已学“森林的环境效益主要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土壤物质组成主要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富含氮磷钾的矿物质、有机质、合适水分、深厚的土壤,肥力大”,与裸地相比,灌丛的植被覆盖率高,可以通过防风固沙功能,增加土壤无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节流大气降水,增加下渗,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增加土壤水分、保持土壤厚度;可以通过调节气候的功能,能有效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林地内部气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植被及其栖息于其内的动物、微生物,可以为土壤提供枯枝阔叶、排泄物等有机质来源,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防风固沙,降风滞尘,能够增加林下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因此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自然环境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整体。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由于灌丛根系较深,草甸根系较浅,灌丛与草甸相比,更容易获得水分,在灌丛化阶段,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均下降,浅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草甸因缺水逐渐消失,植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后灌丛进一步吸收消耗地下水,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地下水水位进一步降低,导致灌丛无法获得充足的水源,难以满足生长需求,灌丛因缺水逐渐死亡,最终演变为荒漠。
    (3)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应从增加水量补给或减少水量消耗等角度分析。例如适时适量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从植株,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从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7.(22-23高三上·湖南常德·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天山4棵胡杨林冠形状,经研究证实,胡杨林冠下存在对营养元素的富集效应,即“肥岛现象”。近年观测发现,天山山区降雪率从1960~1998年的11%~24%降低到2000年以来的9%~21%,有97.5%的冰川表现为退缩状态,对天山胡杨林的生长产生影响。
    (1)描述胡杨林冠的形状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推测胡杨“肥岛效应”中营养物质的自然来源。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部分学者认为天山胡杨林面积会扩大,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会缩小,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特征:形状不规则;东西向较长,北向短、南向稍长的特点。
    原因:常年盛行西北风。
    (2)胡杨具有降风、滞尘的作用,可有效截留和聚集粉尘及凋落物,使得树干茎流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胡杨的树叶分泌物、枯落物及其他物质可通过树干茎流和雨水渗透输入土壤;动植物遗留物(如鸟类排泄物、枯枝落叶)会在土壤表面汇集并分解;树干粗糙层中的微生物活动会产生营养物质等。
    (3)观点一:赞成扩大趋势。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热量充足,胡杨生长期延长;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为胡杨生长提供了水源,短期内胡杨林面积扩大。
    观点二:赞成缩小趋势。理由:虽然短期内胡杨林面积可能扩大,但大量的植物生长会迅速消耗土壤表层水分,直到融雪补给不足,胡杨林面积又会随之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降雪量降低,冰川萎缩,影响水分补给,也会导致胡杨面积缩小。
    【分析】本题以天山4棵胡杨林冠形状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植被特征、土壤特征、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4棵胡杨林冠形状各不相同,形状不规则;从南北、东西中轴线看,表现为东西向较长,北向短、南向稍长的特点。形成原因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使胡杨北向枝条生长受到抑制,东西向枝条得到充分生长。
    (2)据材料“胡杨林冠下存在对营养元素的富集效应”可知,“肥岛效应”是指天山胡杨在干旱和高盐环境中的生长会使周围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增加的效应。胡杨具有降风、滞尘的作用,通过降低风速,有效截留和聚集粉尘及凋落物,使得树干茎流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树干径流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土壤水分资源,胡杨的树叶分泌物、枯落物及其他物质可通过树干茎流和雨水渗透输入土壤,增加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成分;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作用大于非生物作用是土壤养分在灌丛下富集的重要原因,动植物遗留物(如鸟类排泄物、枯枝落叶)会在土壤表面汇集并分解;树干粗糙层中的微生物活动会产生营养物质等,进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等。
    (3)观点一:赞成扩大趋势。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热量条件改善,胡杨的生长期延长;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分条件改善,为胡杨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短期内胡杨林面积会扩大。
    或观点二:赞成缩小趋势。理由:胡杨林生长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虽然短期内胡杨林面积可能扩大,但大量的植物生长会迅速消耗土壤表层水分,加剧水资源短缺,胡杨林面积又会随之减少;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降雪量降低,蒸发量增加,冰川萎缩,水资源减少,导致胡杨面积缩小。
    8.(24-25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会导致冠下土壤养分的差异。土壤养分逐渐流向冠肉,造成冠肉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冠下“肥岛效应”。融雪漏斗是指积雪在消融时,先从植物的主干周围融化,并以植物主干为核心,形成不规则的漏斗状融洞。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图2示意新疆艾比湖(图1)湿地中某胡杨的林冠地表形状,图3示意该胡杨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单位:cm)。
    (1)指出胡杨林下融雪漏斗距离树干较近的方位并说明原因。
    (2)简述早春季节,融雪漏斗的形成对胡杨树主干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分析艾比湖湿地胡杨林冠下“肥岛效应”形成的原理。
    【答案】(1)西北或北。原因:该地常年以西北风为主,西北(北)为胡杨树的迎风向,积雪厚度大,融化更慢;西北(北)枯枝落叶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温作用弱,融雪慢;西北(北)阳光照射时间短,温度较低,融雪更慢。
    (2)有利:融雪后,水分下渗增强,地下水位升高;积雪融化,土壤水热条件好,生物数量增加。不利:积雪融化,病虫害概率增加。
    (3)植物冠内郁闭度高,截留降水,减缓(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土壤水分;植物冠内郁闭度高,可以降风滞尘,增加土壤养分;植物冠层可以遮蔽光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外力对土壤的侵蚀,加快养分循环;冠下动植物遗留物丰富,土壤表层养分积累多。
    【分析】本题以新疆艾比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积雪融化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2、图3可知,胡杨冠下融雪漏斗距离树干较近的方位是北侧(西北侧)。原因: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迎风一侧树冠受到风力的影响大,树冠容易受到风的吹袭而受损,生长受到抑制,而背风一侧受风影响较小,生长较为茂盛,所以北侧(西北侧) 树冠面积小,落到地下的积雪多,林冠下积雪厚度较大,不易融;根据材料,“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融雪能力会加快,反之,融雪能力变慢,西北侧林冠下枯枝落叶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保温能力低,积雪不易融化;此地为我国新疆,西北侧不向阳,接受太阳辐射较少,地温较低,积雪不易融化。
    (2)本题为影响类的题,需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作答。有利影响: 融雪后,水分下渗增强,使得地下水位升高,为胡杨树及周边的生物提供了更充足的水分来源。积雪融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适宜更多生物生存,生物数量增加,丰富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不利影响: 积雪融化后,可能会使隐藏在雪中的害虫和病菌复苏,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对胡杨树的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3)结合题干材料分析,艾比湖湿地胡杨林冠下“肥岛效应”形成的原理:植物冠内郁闭度高,能够截留降水,减少雨水直接对地面的冲击。同时,减缓(减少)地表径流,使更多的水分能够下渗到土壤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和养分循环提供了有利条件。高郁闭度的树冠可以降风滞尘,减少风沙对土壤的侵蚀,并且尘埃中含有丰富的养分物质,能够增加土壤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基础。植物冠层可以遮蔽光照,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同时,也能减轻外力如风力、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使土壤更加稳定,加快养分循环,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冠下动植物遗留物丰富,这些遗留物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养分,使土壤表层养分积累增多,进一步强化了“肥岛效应”。
    9.(23-24高三上·上海·期中)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荒漠化面积广大,类型多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库布齐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光伏发电治沙等成功经验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样本”。
    (1)荒漠化类型多样,从外力来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 )
    A.水蚀荒漠化B.风蚀荒漠化C.冻融荒漠化D.盐渍化
    (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风沙活动剧烈的自然原因。
    (3)专家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灌丛化会导致“肥岛效应”(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其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现象),继而发生草场退化,加剧荒漠化。根据“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图”,完成逻辑框图。
    ① ,② ,③ ,④ 。(填对应的字母)
    (4)与乙地相比,甲地荒漠化速度更快,但在治理过程中,甲地沙漠表面植被恢复速度较乙快,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5)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为丙地区的绿洲地带荒漠化的防治提一些合理性建议。
    (6)读“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分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答案】(1)C
    (2)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地表植被稀疏,多沙源物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表积雪融化,地表裸露,多寒潮大风天气,风沙活动频发。
    (3) B B D B
    (4)甲地是重要农业区,农业活动不合理可能加快荒漠化。甲地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利于荒漠化治理。
    (5)河流上下游合理用水,防止下游断流;改善能源结构,保护植被;节约用水。
    (6)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减轻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涉及荒漠化类型、荒漠化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明显,荒漠化类型多样,从外力来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荒漠化,B正确。水蚀荒漠化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冻融荒漠化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AC错误。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地盐渍化,盐渍化在我国西北不是主要荒漠化类型,D错误。故选B。
    (2)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多沙源物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表积雪融化,地表裸露,多寒潮大风天气,卷起沙尘,风沙活动频发。
    (3)根据“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图”分析,灌木因为需水多、根系发达,获得竞争优势,故①选B;灌木冠下枯枝落叶可以增强土壤有机质,增加肥力,故②选B;灌木大量生长,使得植物蒸腾增加,故③选D,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故④选B,植被枯死。
    (4)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关键是水源,水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乙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更少,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风力更大,蒸发强,植被不易存活;甲是重要农业区,农业规模过大、发展不合理容易发生荒漠化,甲距离黄河更近,引水便利,利于植被恢复,利于荒漠化治理。
    (5)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带为防治荒漠化应该河流上下游协调供水,合理用水,防止下游断流,导致绿洲消失;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砍伐植被,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发展农业。
    (6)由图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其作用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去分析。种植甘草能固定土壤,利于植被恢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增加就业,减轻贫困,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0.(21-22高二上·山东青岛·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灌丛与沙粒相互作用,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就景观——柽柳沙包。柽柳沙包中的土壤具有“肥岛效应”,管花肉苁蓉寄生于多枝柽柳的根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和柽柳沙包。
    (1)分析灌从化阶段肥岛效应强度变化的原因。
    (2)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减少水量支出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3)你是否赞同在柽柳沙包附近大量种植管花肉苁蓉,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
    【答案】(1)灌从化阶段肥岛效应增强;灌从化阶段,灌丛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减少蒸发,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补充矿物质;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周边。
    (2)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控制灌丛生长数量;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赞同。可以利用柽柳沙包中比较丰富的养分,防止养分的浪费;药用价值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反对。该地地处沙漠附近,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管花肉苁蓉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且该区域劳动力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分析】本题以“肥岛效应”为背景材料,涉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荒漠化的防治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灌从化阶段肥岛效应增强;肥岛效应指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这是由于灌丛冠面可起到截留降水的作用,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灌丛冠面可以对地面起到遮阴作用,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同时灌丛可以降风滞尘,而枯枝落叶和动物排泄物经分解又能成为天然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
    (2)从减少水量角度的合理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削减灌丛植株、控制灌丛数量、铺设草方格等减少水量的消耗。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可以减少灌丛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控制灌丛生长数量,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铺设草方格,可减慢径流流速,增加截水面积,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本题比较开放,可以赞同或反对,赞同主要从经济效益、利用养分入手,反对主要从加剧水资源短缺、远离市场入手。若赞同,则回答管花肉苁蓉药用价值高,可以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若反对,则回答该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种植管花肉苁蓉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程度,加剧环境问题,且该区域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远离消费市场。
    11.(21-22高一上·海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周围,形成资源岛,也称肥岛。但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下图为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图中·代表采样点。
    (1)说明柽柳周边形成肥岛的主要原因。
    (2)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 (冠外/冠缘/冠下)。
    (3)分析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原因。
    【答案】(1)柽柳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能适应干旱环境;生命力旺盛,枯枝落叶多,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冠下
    (3)柽柳树冠过大,遮蔽度高,不利于冠下草本植物采光;柽柳树冠过大,对周边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导致冠下草本植物生长养分不足。
    【分析】本题以柽柳对环境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强大的根系有利于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使其能适应干旱、贫瘠环境,这是柽柳能够进一步影响周围环境的基本条件;柽柳树冠可以形成遮阴环境,有利于减少地表蒸发,改变了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周围;由于柽柳生命力旺盛,枯枝落叶多且利于周围植被生长,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生物提供的有机物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读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结合材料可知柽柳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周围,形成资源岛。图中冠外受柽柳的影响最小,肥岛效应最弱;由于柽柳多生活于荒漠和盐碱地,冠缘部分相对于冠下受到风力侵蚀的作用强,植被生长状况不如冠下情况好,且冠下位于遮阴环境,土壤的水分条件也更优越,综上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冠下。
    (3)读图分析和结合所学可知,若柽柳树冠过大,遮蔽度过高,虽然能起到遮阴作用,但是过量会不利于冠下草本植物采光,不利于草本植物生长,且光照条差容易滋生细菌进一步影响草本生长;柽柳树冠过大意味着根系要提供更多地养分供给,因此会使得柽柳对周边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削弱了草本植物的养分来源,导致冠下草本植物生长养分不足。

    相关试卷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变化的效应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变化的效应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共1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