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1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2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3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4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5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6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7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第8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像突破,教材知识萃取,教材素材变式,读图指导,读图专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陆地水体水文特征
    知识点2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陆地水体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2.自然环境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②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特别注意:河湖水文水系特征分析详见答案P017。
    变式1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人教选必1-P65知识变式]汾河入黄口湿地是治黄的重要保洁员,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壅高”现象(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下图为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 )
    A.河道下切强烈B.河岸岩性致密C.黄河顶托显著D.流域降水丰富
    【解析】汾河入黄口湿地沉积物为砂砾石,颗粒大,说明流水搬运能力强,由此可推测古汾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能将砂砾石搬运到入黄口堆积,故D正确。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与河道下切强烈关系不大,A错误;河岸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砂砾石来源少,不易出现砂砾石沉积,B错误;黄河顶托显著,会使古汾河落差较小,流速较小,搬运能力较弱,在入黄口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C错误。
    2.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壅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
    【解析】汾河河床高,河水下泄通畅,不易形成“水位壅高”,A错误;汾河入黄口湿地以孔隙大的砂砾石为主,下渗能力强,C错误;由入黄口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可知,该地地形平坦宽阔,D错误;主汛期,多暴雨,黄河上游汇水量大,黄河水位高,顶托作用强,会导致汾河下游极易发生“水位壅高”现象,故B正确。
    规律总结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变式2 湖泊类型及水文特征
    [人教选必1-P65案例变式]基伍湖地处东非大裂谷,海拔约1 460 m,平均深度220 m,因断层陷落而成。湖区每年有明显的干湿季,但湖水更新缓慢。据此完成3—4题。
    3.基伍湖的湖岸性质及形态特征最可能是( )
    A.多岩岸,较平直B.多岩岸,较曲折C.多沙岸,较平直D.多沙岸,较曲折
    【解析】由材料可知,基伍湖地处东非大裂谷,群山环抱,由断层陷落形成,湖岸最可能为岩岸,C、D错;从湖泊轮廓看,多湖湾,说明湖岸较曲折,A错、B对。
    知识拓展湖泊的类型及成因 湖泊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一是洼地即湖盆,二是湖盆中所蓄积的水体。因此常以湖盆的成因作为湖泊分类的主要依据。1.构造湖。地表因内力作用断裂下陷,经储水而成。其湖形狭长,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2.火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呈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3.堰塞湖。岩浆、山崩、冰川、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游河段积水而成。4.岩溶湖。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成。5.冰川湖。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6.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7.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8.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潟湖。
    4.基伍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深度大B.湖水蒸发量大C.湖泊面积小D.水源补给形式单一
    【解析】基伍湖平均水深220 m,湖水深度大,储水量大,周边河流少,湖水更新缓慢,A对;基伍湖地处低纬,蒸发量较大,但也有降水补给,故这不是导致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B错;基伍湖几乎跨越1个纬度,面积不小,C错;湖泊因断裂形成,且深度较大,应有地下水补给,湖区有明显的湿季,有降水补给,补给形式并不单一,D错。
    规律总结湖泊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水位:季节变化受水量和地形(湖盆形状)等影响。水量大则水位高,反之则低,湖盆深则水位变化小,面积变化小;湖盆浅则水位变化大,面积变化大。2.结冰情况:受热力因素(温度、水量、盐度等)和动力因素(风速)影响。3.盐度:受水盐收支影响。4.水质:受水体流动性、水体物质等影响。5.湖水透明度、颜色等与悬浮物质、浮游生物等密切相关。
    1.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特别注意:有些河流与地下水并不存在相互补给关系。如“地上河”是河流单向补给地下水;沿断层发育形成的构造湖,地下水沿断层出露,补给湖泊。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河流主要补给类型的比较(以我国为例)
    稳定
    &1&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节,以某一种补给方式为主。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
    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变化较大,其径流量随[7]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和冰雪蓄积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高峰主要在夏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其调节使径流量变化较小;有明显春汛的河流,春汛时主要补给方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补给关系的分析
    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段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4& 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不一定都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情况。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流程、流向、[10]__________、支流(数量、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宽窄、曲直)、落差、源地、注入地等。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变式1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人教选必1-P66、67知识变式]乌鲁米耶湖(如图)位于伊朗西北部,四周被高山环绕,入湖河流众多,河流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降水主要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该湖湖水盐度季节变化显著。据此完成1—2题。
    1.乌鲁米耶湖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流域内降水主要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加之海拔较高,故以降雪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大量融化,补给河流,B正确;该湖泊位于伊朗西北部,深居内陆,流域内蒸发旺盛,降水较少,A错误;通过该地纬度和海拔可知,该地冰川面积小,冰川融水补给量少,C错误;入湖河流流经地地势较高,因此地下水不是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D错误。
    2.该湖盐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由该地经纬度可知,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破题关键】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降水少,气温高,降水量一直小于蒸发量,从夏季到秋季湖水盐度一直升高,直至秋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降水增加,因此秋季该湖盐度达到最高,C正确。
    [人教选必1-P67图4.6变式]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湖,流域内冰川、冻土广布,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径流量(已剔除人类活动导致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车尔臣河流域积雪及冻土对河流径流量增加最显著的季节是( )
    A.积雪—夏季,冻土—春季B.积雪—夏季,冻土—夏季C.积雪—春季,冻土—夏季D.积雪—春季,冻土—春季
    【解析】据图可知,径流量在2—4月左右、5—7月左右有明显增加。积雪一般是春季融化,因此积雪应该是在春季对河流径流量增加最显著。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因此应该是夏季对河流径流量增加最显著。C正确。
    4.两个时期内车尔臣河4—5月份径流量增加都较为缓慢,可能是因为4—5月份该流域( )
    ①蒸发量大②下渗量大③河流封冻④降水量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导致河流下渗量增大,河流径流量减小;且4—5月份该河流降水量小,导致河流径流量较小,因此车尔臣河4—5月份河流径流量增加较为缓慢,②④正确。该流域春季气温较低,蒸发量不是很大,冬季河流才封冻,①③错误。故选B。
    5.[人教选必1-P67图4.6、活动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湟水河长349千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3 200多平方千米,为黄河第三大支流。由于流域内存在不同的岩性与构造区,因而发育成峡谷和盆地形态。西宁、民和均地处较大盆地内,其中以西宁盆地为最大。下面图1示意湟水河水系,图2示意西宁、民和各月径流量占全年比重变化。
    (1)指出湟水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及对应的补给时间。(6分)
    【答案】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2分)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2分)全年有地下水补给。(2分)
    【解题思路】湟水河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水源补给多样。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较多;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雨水补给较多;秋季,也以雨水补给为主;流经峡谷、盆地,全年有地下水补给。
    (2)分析与西宁相比,民和夏秋季节径流占比大的原因。(6分)
    【答案】地处西宁下游,汇水量较大;(2分)地处西宁东部,地势较低,夏秋季降水量较大;(2分)西宁盆地面积大,人口多,水资源消耗大。(2分)
    【解题思路】由湟水河水系图可知,该地海拔高,人口更容易集中在地势相对较低的盆地区域。由材料可知,西宁盆地大于民和盆地,适合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更大,人口多,水资源消耗量较大,尤其夏季灌溉引水较多,导致西宁盆地夏季径流相对少于民和盆地;由湟水河水系图可知,民和位于相对更下游的位置,河流从西宁向民和流动的过程中,多条支流汇入,夏秋季节,冰雪融水和降水较多时,民和地区径流汇水量更大,径流量大于西宁盆地;民和盆地相对位置更靠东,且海拔低于西宁盆地,夏秋季节更容易形成降水,降水量大于西宁盆地,导致其径流量较高。
    变式2 河流、湖泊的补给关系分析
    6.[人教选必1-P66案例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高邮湖位于江淮平原,总面积约76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受历史上古黄河泛滥的影响,高邮湖成为地上“悬湖”。高邮湖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多,出湖水道通过控制闸连接长江。里运河位于高邮湖以东,自古以来具有较高的灌溉、航运价值,与高邮湖“河湖分离”。下图示意高邮湖及其周边水系。
    (1)指出高邮湖的主要补给水源类型。(2分)
    【答案】降水;地表径流。(2分)
    【解题思路】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高邮湖位于江淮平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是湖泊主要的补给来源;有多条河流注入高邮湖,地表径流也是其主要补给来源。
    (2)高邮湖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多,入湖水量较多,但水量总体保持稳定,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湖泊面积大、湖盆浅,蒸发总量较大;(2分)为地上湖,渗漏损失较多;(2分)(里运河、长江枯水期时)通过闸门向里运河、长江补水,增加了湖水的排泄量。(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设问指向。高邮湖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多,入湖水量较多,但水量总体保持稳定,说明湖泊水量支出较多,即分析高邮湖水量支出较多的原因。第二步,把握关键材料,明确答题方向。分析图文材料可知,高邮湖位于江淮平原,总面积约760平方千米,湖泊面积大、湖盆浅,位于较低纬度地区,蒸发总量较大;高邮湖是地上“悬湖”,渗漏损失较多;高邮湖的出湖水道通过控制闸连接长江、里运河,可向里运河、长江补水,增加了湖水的排泄量。第三步,梳理思路,用地理术语描述答案。
    (3)说明高邮湖和里运河“河湖分离”的意义。(6分)
    【答案】便于利用湖泊调节、稳定运河水位;(2分)有效减少入湖河流的泥沙在运河淤积,维持运河水深;(2分)河湖相连,湖泊水面大,风浪大,河湖分离可减轻船只遭受较大风浪的风险。(2分)
    【解题思路】运河通航需要稳定的水位,且不能有大量的淤泥。高邮湖可以通过闸门调节运河水位,也能拦蓄泥沙,减轻运河的淤积。丰水期湖面风浪较大,如果河湖相连,较大的风浪会给经过里运河的船只带来风险。
    河流流量过程图的判读
    类型1 洪水流量过程图
    雨洪式河流是指由于暴雨引发流域性洪水的河流。流域形态对洪水有调节作用,一般来说,流域宽度越大,越接近圆形,洪水泛滥的可能性越大。水文专家常用“胖”“瘦”来描述洪峰的特点。所谓“胖峰”,就是指缓涨缓落、持续时间长的洪水;“瘦峰”则反之。下图为流域形态与洪水过程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图中流域形态与洪水过程线对应正确的是( )
    A.丁—④B.乙—②C.丙—③D.甲—①
    【解析】流域内各地的水汇聚到干流出口所需的时间因距离不同而存在先后次序。条带状的流域对应“矮胖”的洪峰,形成缓涨缓落、持续时间长的洪水,所以甲对应③,丁对应④。宽度越大且越接近圆形的流域,对应“高瘦”的洪峰,形成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的洪水,洪水泛滥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乙对应①,丙对应②。故选A。
    2.下列关于洪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河或流域局部地区的洪峰多为“瘦峰”B.大河、大流域地区的洪峰多为“胖峰”C.半湿润、湿润地区的河流易出现“胖峰”D.半干旱、干旱地区的河流易出现“胖峰”
    【解析】小河或流域局部地区集水时间短,洪峰形成和退却时间短,洪峰多为“瘦峰”,A说法正确;大河、大流域地区洪水缓涨缓落、持续时间长,洪峰多为“胖峰”,B说法正确;半湿润、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繁茂,能够滞留和吸收大量降水,因此洪峰往往是缓涨缓落的“胖峰”,C说法正确;半干旱、干旱地区地表植被较少,降水形成地表径流的速度快,河流易形成“瘦峰”,D说法错误。故选D。
    3.当雨带的分布与流域的主轴重合时,河流( )
    A.洪峰流量不变B.洪峰流量变小C.洪峰变“胖”D.洪峰变“瘦”
    【解析】当雨带的分布与流域的主轴重合时,由于降水集中于干流附近区域,汇入干流水量增多,洪峰流量会变大,A、B错误。由于降水集中于干流附近区域,水汇聚到干流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干流水位陡涨陡落,洪峰变“瘦”,C错误、D正确。
    解后反思 一般而言,小河或流域局部地区的洪峰多为“瘦峰”,大河、大流域地区才会出现“胖峰”。流域内地表植被少,降水会迅速形成地表径流,汇入干流,因此该区域的河流在暴雨季节容易形成洪水,其洪峰往往是陡涨陡落的“瘦峰”;流域内地表植被繁茂时,能够吸收和滞留大量降水,因此该区域河流形成的洪峰往往是缓涨缓落的“胖峰”。洪水除了“胖”和“瘦”之外,还有“单峰”和“双峰”之分,双峰又分前峰大后峰小、后峰大前峰小两种情况。小河或支流可以出现双峰。
    类型2 全年河流流量过程图
    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下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由大到小的季节排序是( )
    A.秋季 夏季 春季 冬季B.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C.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D.秋季 春季 夏季 冬季
    【解析】根据图中各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数值,对春、夏、秋、冬各季节累加后可知,其由大到小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故选A。
    5.形成该河段3月份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岸坍塌②降水冲刷地表③河道解冻④风沙入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3月份输沙量和径流量均较大,其原因是春季河道解冻、风沙入黄和因解冻导致的河岸坍塌,①③④正确;北方地区3月份降水少,降水冲刷不是河流输沙量和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②错误。C正确。
    6.该河段综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为( )
    A.打坝淤地B.兴修水库C.裁弯取直D.疏浚河道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黄河流域“几”字形大拐弯处,水沙沿河道运行不畅,最合理的治理措施应为疏浚河道,D正确;打坝淤地指在多泥沙的沟道中修建设施,拦泥淤地,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农田面积,其不能解决水沙沿河道运行不畅的问题,A错误;兴修水库主要解决的是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B错误;裁弯取直多用于弯曲河段(蛇曲),黄河流域“几”字形大拐弯处河段并没有形成蛇曲,裁弯取直不合适,C错误。

    相关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讲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讲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供应人类所需的淡水,水的类型,陆地水体的分布,以河流为例,削峰补枯,互相补给→调节径流,相互补给,丰水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河流的补给,知识体系构建,解题能力培养,答案D,答案B,2河流的水系特征,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海陆间,陆地内,海上内,水汽输送,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地下径流,海水蒸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