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前方综合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前方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文学常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迁徙( ) 憔悴( ) 惶惑(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
答案:xǐ qiá cuì huánɡ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í( )击 按nà( )不住 颠bǒ( ) 温xīn( )
解析:字形靠记忆。
答案:袭 捺 簸 馨
3.文学常识填空。
曹文轩(1954— ),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瓦》等,主要学术著作《曹文轩文学注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的解释》。
解析:此题帮助了解作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对课文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心归去》:“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一句是说人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这种期望会成为对故乡奉献的动力。
B.《乡土情结》:“我们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这里作者对乡土情结作了新的阐释,人已不能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才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
C.《前方》:“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里的“家”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类的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
D.《前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一句,是本文的文眼,这里的“离家”实质上是一种理想的召唤,也可以理解为对家的背叛与放弃。
解析:D项最后一句的分析有误。
答案:D
2.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兴亡,______________。
(4)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
(5)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名句要记牢。
答案:(1)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2)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匹夫有责 (4)岂因祸福避趋之 (5)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特点,尤其是画线的部分,在课文中再找出几例。
(1)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2)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3)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戚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4)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5)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解析:画线部分,运用了排比,读起来节奏感强,有气势有力度,同时也使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答案:(1)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2)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3)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4)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句话的含意。
解析:“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句话是总领句,它总领3、4、5段的内容,所以关键信息在3、4、5段。
参考答案:①祖先为生存不断迁徙,奋进的习性与欲望成为人们的无意识积淀;②外界的诱惑、闯荡世界的生命快感或虚荣心使人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③身或心受不住家的束缚,要远行。
快乐时光
鹦鹉不说
有一个女人路过一家商店,店门口有一只鹦鹉见她过来说道:“你是个丑女人。”女人听了,气愤地离开了。
第二天,她又路过那家商店,鹦鹉叫道:“你是个丑女人。”
女人气冲冲地告诉店老板,不要让鹦鹉说这个,老板把鹦鹉打了一顿。
第三天,女人又来了,看了看鹦鹉,说:“我怎么样啊?”
鹦鹉叫道:“我不说,你知道的。”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中加点词的含义。
解析:联系“抽象化”考虑。
参考答案:“旅途”虽有不同含义,但此处指人生历程。
“真是一番苦旅”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上文有暗示,“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表明苦在精神。
参考答案:点出苦旅之苦在于精神之苦,即“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
3.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中心句往往在段首。
参考答案: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话说知音
林 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4.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解析:这个题目考查的重点就在于对俞伯牙思想感情的理解。问题的焦点在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的原因,难点在于恰当地概括。其中“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两句话是答题思考的主要内容,伯牙的“兴奋和感激”的情绪由此而生。两句中,第一句与第二句意思基本一样,但是角度不同。第一句是从钟子期对琴声的感受说的,第二句是从对俞伯牙弹奏出来的情思的角度说的。因此,概括的时候这两层意思都要有。如果只答“因为知音难觅,所以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就过于简略而显得空泛。
参考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5.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解析:所谓文化,一种意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知音的故事一直在华夏子孙中间传诵,人们以追求像伯牙子期这样的崇高友谊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从《吕氏春秋》《列子》《乐府解题》到唐代诗歌,诸多的典籍中都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给以记载和传诵。可以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深入华夏文章,对这样具有文化含量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由于这些内容散见在这篇文章中,因此本题还具有对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的考查。答案要点是两条。第一条以文章第一段为主要思考内容,需要的是加工概括,比较容易。第二条首先要有敏感,在初读的过程中就要有这种敏感。难点在于将文中几处提到的出处和引用能够进行概括。《吕氏春秋》《列子》《乐府解题》是古代典籍,诗歌也在典籍之列,例如《全唐诗》,因此应该用“古代典籍”概括。
参考答案:(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2)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
6.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解析:文中说“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以此转入这篇散文的主旨。回答本题要关注第3段、第4段,尤其对第4段内容的理解,关乎本题答案是否完整准确。第4段主要叙述描写伯牙学琴的艰辛经历,目的在于说明伯牙不应终止自己的演奏,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这层意思。这段内容与上一段是有密切联系的,单从语言标志上看,段首一句“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中的“更何况”三个字就表明了前后两段内容上的联系,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劝慰”俞伯牙。
参考答案:(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深层探究
7.《前方》一文中,作者探讨了人离家的种种原因,你对“离家”的理解是怎样的?
解析:回答此题,不必拘泥于课文,只要谈出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即可。
参考答案:未知的、新奇的外面的世界,对困守一隅的人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人们并不清楚外界的真情,往往凭着想象绘制五彩的画面,心生羡慕,久而久之,再加上对已有的熟悉的事物的厌倦,就会有强烈的愿望:走出去。“离家”就成了人的精神追求。
高考链接
高考链接
8.(2010江西卷,22)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答: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改写短句的能力。要注意题干要求,要语意连贯,也就是说前后文要衔接自然。
参考答案: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2祝福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文学常识填空,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