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月考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39398/0-17310456256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月考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39398/0-17310456257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月考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39398/0-17310456257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月考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化硅俗称金刚砂,硬度很大,可以做砂纸或砂轮的磨料
B. 硫酸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中国天眼传输信息所用的光纤遇强碱会出现“断路”
D. 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稼”,该过程涉及自然固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具有很大的硬度,可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故A正确;
B.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硫酸钡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
C.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传输信息所用的光纤遇强碱会出现“断路”,故C正确;
D.“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稼”中涉及的反应为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的硝酸与岩石反应生成的硝酸盐能做庄稼的氮肥,该过程中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自然固氮,故D正确;
故选B。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和发生反应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断裂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的能量大于断裂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的能量
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形式主要是热能变为化学能
D. 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断裂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的能量498 kJ能量,断裂中的化学键需吸收946 kJ能量,故A错误;
B.根据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可知N2+O2═2NO反应的,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主要是热能变为化学能,故C正确;
D.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 用装置乙吸收多余的氨气,并防倒吸
C. 用装置丙验证的漂白性 D. 用装置丁除去中混有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氨水滴到碱石灰可以快速制备氨气,A正确;
B.用装置乙吸收多余的氨气,倒扣漏斗边缘与液面刚接触,图中所示不能防倒吸, B错误;
C.图中将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验证的是的还原性,C错误;
D.除去中混有的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会消耗部分,D错误;
故选A。
4.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的熔点为1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条件下,6.4gCu与足量的硫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B.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和足量的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C. 1mlFe与含4ml的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N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的分子数目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与S反应生成Cu2S,6.4gCu与足量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A错误;
B.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lSO2不能全部转化为1mlSO3,转移电子数小于2NA,B错误;
C.Fe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NO+2H2O,1ml铁与4ml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C正确;
D.标况下SO3不是气体,22.4LSO3的物质的量大于1ml,分子数大于NA,D错误;
故答案选C。
5. 下列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存在
B. 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
C. 加入过量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
D. 加入过量盐酸酸化,无沉淀产生,再向澄清溶液中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的银离子也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则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盐酸,沉淀不溶解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溶液中的银离子也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则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也能与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则加入过量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加入过量盐酸酸化,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存在银离子,再向酸性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6. 仅用下列提供的各组物质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两个铜电极均会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产生电势差,不能组成原电池,故A符合题意;
B.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锌片、石墨棒在稀硫酸中能产生电势差,能组成原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
C.铝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钡和氢气,则铝、银在氢氧化钡溶液中能产生电势差,能组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铜、铁在氯化铁溶液中能产生电势差,能组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用下列各组气体和溶液,能完成喷泉实验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则滴入饱和食盐水后圆底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会出现喷泉,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圆底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会出现喷泉,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滴入饱和碳酸氢钠后圆底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会出现喷泉,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则滴入氨水溶液后圆底烧瓶内外会产生压强差,会出现喷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硅锰原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因其供电稳定,原材料储存量丰富而备受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C电极为正极,失去电子
B. 从右侧溶液经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左侧溶液
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电流从Si@C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电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Si@C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水分子作用下硅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Si—4e—+2H2O=SiO2+4H+,二氧化锰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左侧溶液进入右侧溶液。
【详解】A.由分析可知,Si@C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水分子作用下硅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氢离子,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原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左侧溶液进入右侧溶液,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二氧化锰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Si@C电极为原电池负极,二氧化锰电极为正极,电流由二氧化锰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Si@C电极,故D错误;
故选C。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B. FeS溶于稀硝酸中:
C. 溶于NaOH溶液中:
D.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Al(OH)4]-,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
B.FeS溶于稀硝酸,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硫离子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FeS+12H++9=3Fe3++3+9NO↑+6H2O,B错误;
C.二氧化硅溶于NaOH,反应生成硅酸根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
D.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亚铁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NO和H2O,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
故答案选B。
10. 高纯硅用于制作光伏电池,如图是一种生产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在空气中易自燃,易于水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可用来制备芯片
B. 在1800~2000℃条件下,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
C. 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F溶液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D. 需要在干燥环境中,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O2,A错误;
B.在1800~2000℃条件下,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B错误;
C.只能与HF溶液反应,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在空气中易自燃,易于水发生反应,故需要在干燥环境中,隔绝空气密封保存,D正确;
故选D。
11.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碱性锌锰电池与锌锰干电池在反应过程中,锌均会被逐渐消耗,不可重复使用。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锌锰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锌电极附近的溶液碱性增强
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每通过1ml电子,消耗65gZn
C.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碱性锌锰电池为二次电池
【答案】C
【解析】
【分析】锌锰电池工作过程中,Zn被逐渐消耗,说明Zn为负极失电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Zn(OH)2,MnO2为正极得电子生成MnO(OH)。
【详解】A.电池工作时,Zn电极为负极,负极上Zn失电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Zn(OH)2,因此锌电极附近的溶液碱性减弱,A错误;
B.负极上电极反应Zn-2e-+2OH-=Zn(OH)2,外电路中每通过1ml电子,消耗Zn0.5ml,质量为32.5g,B错误;
C.电池正极上MnO2得电子结合水生成MnO(OH)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C正确;
D.碱性锌锰电池在反应过程中,Zn被逐渐消耗,不可重复使用,因此其不是二次电池,D错误;
故答案选C。
12. 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操作Ⅰ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B. 过量溶液a和过量溶液b的加入顺序可以调换
C. 该提纯过程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溶液c为盐酸,其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粗盐溶解得到粗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将溶液中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中的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将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钡沉淀,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的沉淀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蒸发、结晶、烘干得到精盐。
【详解】A.由分析可知,操作Ⅰ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则不能将过量氯化钡溶液与过量碳酸钠溶液的加入顺序调换,否则会导致滤液中含有钡离子,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提纯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将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故D正确;
故选B。
13. 某水处理剂由纳米铁粉附着在多孔炭粉的表面复合而成,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弱酸性废水中的时,其表面发生如图所示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成,转移8ml电子
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溶液中的向正极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铁为原电池的负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碳粉为正极,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铵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碳粉为正极,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铵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则正极生成1ml铵根离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碳粉为正极,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铵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铁为原电池的负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14. 已知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已知:和的熔点分别为-72.7℃、16.8℃,沸点分别为-10℃、44.8℃);利用下图装置可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f(或g)、g(或f)、h、i、d、e、b
B. 装置C中的X溶液为溶液
C. 装置B的作用为处理尾气
D. 反应中每生成,转移2ml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硫酸亚铁晶体先在A装置中加热分解,检验其他气体时通入溶液中会混入水蒸气,因此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故a连接f,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蒸气生成,因为SO3易溶于水,通入溶液中易被吸收,因此先检验SO3,g连接d,X溶液为氯化钡,若C中生成沉淀说明含有三氧化硫,最后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e连接h,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二氧化硫,最后烧碱溶液用于吸收尾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f(或g)、g(或f)、d、e、h、i、b、c,A错误;
B.装置C中的X溶液为氯化钡,用于检验SO3是否存在,B正确;
C.装置B中的烧碱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等,作用为处理尾气,C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中,Fe化合价从+2价升高为+3价,生成1个Fe2O3失去2个电子,部分S化合价从+6价降低为+4价,生成1个SO2得到2个电子,当生成1mlSO2,转移2ml电子,D正确;
故答案选A。
15. 12.8gCu和0.1L硝酸溶液反应,铜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的NO和气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消耗氢氧化钠溶液0.2L,则该硝酸的浓度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u2+恰好完全沉淀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3,根据元素守恒可得==,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原硝酸溶液中等于反应后溶液中与产生气体n(NO+NO2)之和,即=,所以,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种好方法。硫或氮及其化合物的部分“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F为,写出F和G的稀溶液反应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还原产物为+2价氧化物):_______。
(2)若B为,则下列关于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 可用排水法收集氨气
C. 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 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3)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转化为的是_______(填字母)。
A.NaOH B. C. D.浓硫酸
(4)D可以是,已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与(蒸气)的质量比为7:64,则x=_____。
(5)在空气中易变质,写出检验发生变质的实验方法:_______。
(6)常温下,G的浓溶液可以用干燥的铁或铝制容器盛装,原因是_______。
【答案】(1)3SO2+2HNO3+2H2O =3H2SO4+2NO
(2)AD
(3)①. 2NH3+3O22HNO2+2H2O ②. C
(4)8
(5)取少量亚硫酸钠样品溶于足量稀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已变质
(6)铁或铝在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致密的钝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解析】由图可知,B为氨气和硫化氢、D为氮气和硫、E为亚硝酸钠、F为二氧化硫、H为硫酸、G为硝酸。
(1)二氧化硫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硫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2HNO3+2H2O =3H2SO4+2NO,故答案为:3SO2+2HNO3+2H2O =3H2SO4+2NO;
(2)A.氨气易液化得到液氨,液氨气化时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可用作制冷剂,故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D.氨水中的一水合氨能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则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变红,故正确;
故选AD;
(3)由题意可知,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与氧气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O22HNO2+2H2O;亚硝酸钠转化为氮气时,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亚硝酸钠是反应的氧化剂,氢氧化钠、硝酸和浓硫酸均不符合要求,而氯化铵能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故选C,故答案为:2NH3+3O22HNO2+2H2O;C;
(4)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氮气与Sx(蒸气)的物质的量相等,由题意可得:28:32x=7:64,解得x=8,故答案为:8;
(5)亚硫酸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硫酸钠而变质,则检验亚硫酸钠发生变质实际上就是检验亚硫酸钠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具体操作为取少量亚硫酸钠样品溶于足量稀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已变质,故答案为:取少量亚硫酸钠样品溶于足量稀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已变质;
(6)铁或铝在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致密的钝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干燥的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故答案为:铁或铝在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致密的钝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17. 试运用所学的电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请设计一个原电池,可自发进行反应:,该电池的两电极分别为铜棒、银棒,请画出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_______。该电池中,电子的流向为_______。
②该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变化形式为_______。若开始时两电极质量相等,当电路中转移0.2ml电子时,理论上两电极的质量差为_______g。
(2)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实现的再利用。电池的总反应为(已知:质子交换膜仅允许通过)。
①该装置中的负极为_______(填“GaN”或“Cu”)。
②该电池的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③生成,消耗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l。
【答案】(1)①. 从Cu电极沿导线流向Ag电极 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 28
(2)①. GaN ②. CO2+8e-+8H+=CH4+2H2O ③. 0.5
【解析】(1)①可自发进行反应Cu+2Ag+=Cu2++2Ag的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为铜棒和银棒,则Cu为负极,Ag为正极,AgNO3为电解质溶液,装置示意图如下:。该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从Cu电极沿导线流向Ag电极。
②该电化学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负极上Cu-2e-=Cu2+、正极上2Ag++2e-=2Ag,电路中转移0.2ml电子,负极上消耗0.1mlCu,正极上生成0.2mlAg,则两极的质量差为6.4g+21.6g=28g。
(2)①从图中可知,Cu电极上CO2得电子转化为CH4,则Cu电极为正极,GaN电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则GaN电极为负极。
②该电池中Cu为正极,正极上CO2得电子结合氢离子生成CH4,电极反应为CO2+8e-+8H+=CH4+2H2O。
③负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生成1mlO2转移4ml电子,则正极上消耗0.5mlCO2。
18.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光纤。某稻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及少量的、、、等,通过如下流程可由稻壳灰制备较纯净的二氧化硅。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A”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填化学式),其中一种物质可用作外墙涂料,该物质的俗称为_______。
(2)步骤②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生成“滤渣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进行步骤③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和_______。
(4)为确认HCl、、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其他酸性物质)。
①装置B所盛的试剂是饱和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C所盛试剂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③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酸性:_______。
【答案】(1)①. C、Fe2O3 ②. 铁红
(2)① K+、Al3+ ②.
(3)坩埚
(4)①.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 ②. Na2SiO3 ③. HCl>>
【解析】稻壳灰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浸泡,稻壳灰中的C和Fe2O3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因此过滤得滤液A主要为硅酸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少量的氢氧化钾和偏铝酸钠,滤渣A含有C以及氧化铁;滤液A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过滤、洗涤得滤渣B为硅酸,煅烧硅酸可得二氧化硅。根据较强酸制取较弱酸可知,较强酸能和较弱酸盐反应生成较弱酸,较弱酸能制取更弱的酸,要想验证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根据实验现象确定酸的相对强弱。
(1)由分析知“滤渣A”的主要成分有C及少量Fe2O3,其中一种物质可用作外墙涂料,该物质的俗称为铁红;
(2)步骤②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为H+、、K+、Al3+。生成“滤渣B”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室进行步骤③煅烧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和坩埚;
(4)①盐酸有挥发性,导致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一般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为硅酸钠溶液,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所以看到有沉淀生成,用于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③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除杂后用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根据强制弱可知酸性强弱为HCl>>。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的性质,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放70%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B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则证明具有______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B、C、D中能够证明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填字母),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
(4)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最终生成少量红色沉淀,为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某同学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推断出红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填“只有Cu”“只有”或“Cu和的混合物”);E中出现少量红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在三颈烧瓶中加入溶液和溶液,在加热条件下通入充分反应生成,将含的溶液进行结晶,可得到晶体样品。用溶液测定样品的纯度,步骤如下:称取5.00g样品,用蒸馏水溶解,配成100mL样品溶液。取的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溶液,然后滴加样品溶液至溶液呈淡黄绿色,再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继续滴加样品溶液,蓝色恰好完全消失时,共消耗样品溶液20.00mL。
已知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计算关系式为:。则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 分液漏斗 ②.
(2)氧化性
(3)①. C ②. 溴水褪色
(4)① 只有Cu ②. (5)89.3%
【解析】A装置为制取SO2装置,B、C、D、E装置为性质检验装置,F为尾气吸收装置,根据实验装置进行以下分析。
(1)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B中出现淡黄色的沉淀为S,SO2中硫由+4价降为0价,体现SO2具有氧化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C中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为,体现SO2的还原性;D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具有漂白性,故选C。
(4)1.6g红色物质在氧气流中煅烧生成2.0gCuO,其中Cu的质量为,则原来的红色物质中含有Cu1.6g,即原来红色物质只有单质Cu;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根据关系式,样品的纯度为。
选项
A
B
C
D
电极材料
Cu、Cu
锌片、石墨棒
Al、Ag
Cu、Fe
电解质溶液
稀
稀硫酸
溶液
溶液
选项
气体
溶液
A
饱和NaCl溶液
B
NO
稀NaOH溶液
C
饱和溶液
D
HCl
氨水溶液
化学丨金科大联考河北省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化学丨金科大联考河北省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0页。
金科大联考·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金科大联考·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金科大联考·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pdf、金科大联考·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